1、1货款利息涨了谁最愁一位朋友诉苦说,这些年不知为什么特别地“背”:前些年满耳朵听的是炒股票发大财的故 事,终于经不住诱惑买了股票,结局是被套牢;接着听到汽车进入家庭的鼓噪,又咬牙买了车,结局是车价大降,油价狂涨;后来又看着房价一路飙升,势不可挡,觉得这回不会再走眼了,挥泪割肉斩股票,交了首付款,又从银行贷了一笔数额不小的款子买了商品房。结局是:房子确实没买亏,可贷款利息也一个劲地涨,每月拿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往银行跑,除了留足饭钱,剩下的全部还了贷。现在贷款利息又涨了,看来吃饭都成问题了。真品尝到了破产的滋味。 我的回答是你活该! 别以为本人没有同情心,实在是他太把握不住自己了。禁不住诱惑,把
2、自己原本小康的生活弄到了破产边缘,怪不得别人。 不过,比起他来还真有值得同情的人,而且是一大批人。4 月 27 日,央行宣布再度加息,将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 0.27 个百分点,由现行5.58上调到 5.85,而存款利息稳稳当当不涨。加息的理由是:因为当前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供应量偏高和信贷投放偏快,此举旨在施加微调,以帮助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并称,上调贷款利率将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协调投资与消费关系,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道理是绝对充足的。只是各方反响不一,不过民意的理解各有千秋。原以为房2地产商会坐不住了,可想不到的是首先拍手称快的竟是这些大佬们。不仅房子盖得好,博客也写得火,电影也演得来的
3、房地产明星潘石屹当夜就挥笔赶写了一篇博客,宣称央行加息让我们都长出了一口气,感觉到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道理是这个调控分寸尺度都拿捏得很到位,多一分便过,少一厘不足,既限制了经济过热,又不至于让经济过冷。到底是名流说出话来就是不同凡响,一派地成竹在胸。还有一位房地产界精英说的更是明白:“不害怕”再进一步调控,因为根本的市场需求是存在的,而这个根本事实不会改变。比起加息来他更在意的是地价,希望下一轮更多的是采用市场化手段调节,降低开发企业地价成本和融资成本。其他的房地产界人士大概也与他们的感受差不多,反正没人出来诉苦的。而普通百姓的反应则与大佬们大相径庭,不仅缺乏理解,反而叫苦不迭。较为一
4、致的看法是,央行此举,能否抑制房价上涨过快不敢妄言,而对众多用房贷购买商品房的消费者而言,这个消息却是雪上加霜,而对需要买房的人更是当头一棒。 思来想去,总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年来经济生活中所有的风吹草动首先受冲击的总是中低收入的人群,好像专门有人与老百姓的口袋过不去。多年前就有人总是将目光盯着银行里老百姓存款,想方设法多掏出来些方才放心。 对于人们提出的为什么贷款加息,存款不加息的疑问,权威人士的回答竟是“此次之所以未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意在鼓励内需” 。时值今日居然还有人拿“拉动内需”说事儿,实在让人不懂。上学、就医加买房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堪重负,甚至有些人已经沦为“房奴” ,不知还3
5、有什么“内需”要以这样的方式来拉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是件得民心的事,但不应该让老百姓来担负更多的成本,如果调息首当其冲冲击的是广大普通消费者利益,这样的措施就无法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为老百姓买房提供方便和实惠才是政府部门职责,而不是让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房子或者是为了买房而负债累累。追求利润是经商的属性,到任何时候,房地产开发商都不会为救济穷人而盖房子,这与道义、良心和社会责任无关或者说关系不大。但是如何将他们的利润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就是政府的责任了。安居乐业是所有人的心愿,帮助老百姓实现这个心愿是政府的义务,因为只有大多数人的安居乐业才有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繁荣。因此制定任何措施,都要以
6、保证广大公民的利益为前提。利用的杠杆作用来调控投资过热无可厚非,但如果这个杠杆对购房者的作用大于房地产商,就是一种失败。房地产可以将加息的成本转嫁到购房人身上,而购房人尤其是那些中低收入阶层,就只能受银行和房地产商双重的宰割,一边承担不断攀升的高额房价,一边承受沉重的房贷利息。这样的后果,我想绝不会是人们想看到的。 不管官方是否承认,今天的房地产业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垄断行业,近年来,政府一直将其视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在拉动内需上,房地产行业就更是功不可没了。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个行业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和政绩上的利益就更大了,因此,不管有意无意,在消费者与房地产业界的博弈中,政府部门的态度向来是有失暧昧。从去年开始的房价狂飙终于迫使政府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但要真正将屁股完全坐到消费者这一边来,还要假以时日。这一点上消费4者还要有点耐心才是。 此次加息最大的受益者是银行,这些年来银行一手托两家,既是最大的赢家,也是最担惊受怕的一方。房贷的风险一直悬在头上,现在好了,可以名正言顺地转移到别人的头上,至于房地产商和消费者谁来埋单,那就不是他们在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