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记者的口头功夫业内大都把记者的手头功夫看得比口头功夫重要,因而常常忽视口头功夫的培养和锻炼。新闻实践活动中,我们也常见某些记者在这种功夫上的欠缺。如在大型场合不敢提问,使现场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或即便提问也问不到点子上,甚至提问起来逻辑不通、语言不畅等等。而我们的传媒,尤其是地方传媒,在招聘新闻人才时往往也只注重笔头功夫,只看作品,忽略了口头功夫这一要素。 口头功夫是记者的一门主要技艺,是记者之所以为记者的标志性特征。须知,记者首先是通过口的功能去探寻事件的真相的,因而从职业的角度看,记者的口头功夫远比笔头功夫来得重要。正如美国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所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
2、但不善于提问的人是绝对当不好一名记者的。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记者口头功夫的培养和锻炼。 记者的口头功夫由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简单说,就在一个“问”字上。问,就是提问、追问,包括提问的勇气、能力和水平,这是为记者的职业所决定的。 “问”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说” , “说”只是一种陈述,是把已知的东西表述给听者,不需要多少思考,更不具备探究的元素。有些人很会说,却未必会问,其原因在于思考才质的欠缺。因为“问”是一种探询,要探究事件,追溯事件的来龙去脉,这需要融入思索。新闻记者的“问”尤其如此。不仅要有已知的东西,还要根据已知的追问2出未知的,因为后者是人们感兴趣和要了解的,更富于新闻特质,更接近新
3、闻的本义。能否“问”出有价值的东西,是衡量一个记者是否具有探究的水平和功力的标尺。 一是有备而来,带着问题入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熟悉当前形势,掌握相关行情和事件发展态势。如果第一次参加新闻发布会(尤其是大型会议) ,为使提问有条理,最好将要提的问题写在采访本上,以备不虞。1998 年夏季,我参加一次大型新闻发布会。会议内容是某企业宣传自己如何开发绿色产品,并在市场上取得良好效益的。会议组织者 给每位记者发了材料,甚至连新闻稿都已备好,还配有照片。我素来不喜欢这种做法,会议中依然提问。因为我对当时市场上流行的所谓“绿色产品”比较熟悉,从本质上说,这家企业的产品是称不上绿色产品的,不过是大棚菜而
4、已。真正的绿色产品是无水污染、无空气污染、无农药污染,甚至不用化肥,经农民用农家肥种出来的产品。我来自农村,对这些情况比较熟悉,知道绿色产品需要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对空气和水质的要求很高。于是我向发言人提了三个问题:一、绿色产品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现在市场上有没有真正的绿色产品?你们的产品和市场上的产品比较有何区别?二、你们的生产基地在哪里?自然环境如何?三、你们是怎样防治蔬菜病虫害的?问题提出后,发言人感到很突然,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搪塞了半天才回到本义上,但最终还是不能使人满意。当然,记者的提问并非要为难发言人,而是切实为广大读者提问他们最想了解的问题。 3二是从发言人的叙述中捕捉信息,提炼问
5、题。这多适用于事先不知道会议内容或不熟悉采访对象的情况,需要记者有敏锐的感觉和察事识物的能力。2004 年下半年,长沙市市长来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作报告,他要讲什么,事先没人知道。他的报告从一封读者来信入题,而后谈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末了,主持人请大家提问。针对他的报告,我提了两个问题:一、您作为市长读到这样的来信,第一感觉是什么?二、这封信的作者所提到的困难肯定不只是个别现象,而可能是一个群体;对于这样的群体,您是如何解决他们存在的困难的?这样的提问完全是临场发挥,要靠记者自己去把握。 还有一次,那是 2004 年 11 月 2 日,珠海航展的第二天,空中客车公司举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当时有
6、全国众多媒体的记者到场采访。空中客车公司法国客商报告结束后,请记者提问。有记者问了本次航展与前几次比较有何区别,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此,法国客商只作了简略的回答,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他们所关心的主要是他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对此,笔者提了三个问题:第一,空中客车公司在中国有没有竞争对手,如果有,对手是谁?第二,空中客车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将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第三,空中客车公司与中国的航空技术合作能在多大程度和什么层次上展开?对于一些关键技术,或者说核心技术,是否可以列入合作之中?三个问题刚提出,法国客商立即有所触动,从表情看得出,他们需要认真考虑一下,因为这些问题都提到了要害,与他们的利益息息
7、相关,不能马虎。 三是围绕采访对象所关心的人和事提问勿操之过急。1997 年夏天,4我参加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将军故乡行”大型采访活动。一天,我驱车数十里到浏阳山区采访解放军上将李志民的故乡。下车后,跑了四五里山路才找到将军故居所在地。见到将军的亲属后,他不愿开口说话。于是我耐心等待,帮他忙活,一面又不经意地问起他的近况,问将军过去在家的情况,问将军解放后是否回过家乡,困难时期是否给亲友寄过钱物。这样一聊,两人的距离渐渐拉近了,采访对象也就不经意地说开了。需要提醒的是,遇到这样的情况,记者切不可急于求成,你越急,他越是不理睬,事情可能就适得其反。因此要善于变通,根据采访对象和具体情况作出相
8、应对策;或者做一些让对方轻松愉快的事,减轻他的心理压力;或者谈一些让对方感兴趣的事,再慢慢回到主题上来,这样你就水到渠成了。 还有一回,那是 2003 年初春,我到湖南省新化县一家医院采访。那是一个医疗事故,但院方并不承认是医疗事故,执意说是意外事件。一个产妇临产时,院方的主管医生竟和其他医生一起玩麻将去了。产妇流血不止,她的母亲三番五次请求医生去看一看,她们却不愿去看一下。后来医生再去,为时已晚,导致母婴双双死亡。我为医生的麻木不仁而愤慨,也为受害者及其家属鸣不平,想把情况如实报道出来。但采访过程遇到了极大困难,当事人缄口不言,甚至不让记者干预。于是我采取迂回的办法,先从道义与良知的角度动之
9、以情,再从责任与法律上晓之以理,然后谈到产妇及其家属的现状。这样才慢慢进入主题,最终说动了当事人,使她吐露了真情。 如果说上面讨论的是提问的技巧和方式问题,即“善于问”的问题,5那么下面涉及的则是提问的勇气问题,即“敢于问”的问题。当记者如果不敢提问,那就不具备记者的素质。而事实上,我们确有些不敢提问的记者。不敢问有两个原因,一是怯场,有些记者在一些大场合,尤其是国外场合,常显得拘谨、局促,没有勇气提问;二是不了解情况,或不熟悉行情,怕问出外行话。于是就等着别人提问,自己从中“拣芝麻” ,这样既显得被动,也失去了为自己媒体亮相的机会。 国外记者在这一方面要略胜一筹,他们在一些重要的国际活动中往
10、往比国内的记者活跃得多。敢于问,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机会,大都会不失时机地“亮相” 。据环球时报2004 年 9 月 27 日外国记者爱提问一文报道:墨西哥新任总统新闻发言人鲁宾?阿基拉尔走马上任后,一次,为了与驻墨外国记者们认识并进行良好的沟通,特意与记者们共进早餐。当时在场的有中国、美国、墨西哥等许多国家的记者,其他国家的记者都彼此打着招呼,表现得很活跃,而中国的记者却较为拘谨,只在自己熟悉的圈内聊聊。当驻墨外国新闻记者协会主席示意大家可以提问后,其他外国记者便开始提问,所提的问题有关于墨西哥内政、外交的,比如 2006 年墨西哥总统选举、恰帕斯州印第安土著人问题、墨西哥经济改革、墨美关系、墨古关系等等。到了后来,该问的都问完了,有位美联社的记者突然问:“发言人先生,您最喜欢什么类型的节目,最爱看哪个频道的电视?”听到这个问题,大家都笑了,鲁宾也笑了,会场的气氛立即轻松下来。而鲁宾也很认真地回答了美联社记者的提问。两个小时过去了,早餐会结束了。看得出,提问的记者们都有收获,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记者却没一个提问的。 6(作者单位: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国防知识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