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记者应如何报道“调查报告”2005 年底,有媒体公布了“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70.27岁”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70 岁调查” ) ,该报告一经发布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就在几年前,一篇相同主题的调查报告说,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是 53.34岁(以下简称“53 岁调查” ) ,当时该报告刚出炉就被多家媒体竞相转载。这两份调查报告的结果相去甚远,一个“70 岁” ,一个“53 岁” ,难道仅仅几年间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得到了“延年益寿”的秘方?这样的解释显然难以让人信服。那么到底哪一份调查报告的结果可信呢? 据悉, “53岁调查”是对在职知识分子的调查,并没有囊括
2、退休的知识分子。因为在职的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最多不会超过 60岁,所以如果是在职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是 53岁,也不足为奇。但是该调查将在职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推论至中关村地区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这就犯了“局部代替全部”的错误了,其结果当然也是不可信的。“70岁调查”则实施了三个子调查,并利用了人口普查的资料。基于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最终的结果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即中国知识分子的预期寿命比普通人要高,数据显示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为 70.27岁。 如今,记者在面对越来越多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调查报告时,应如何判断调查的优劣?Gawiser 和 Witt的新闻记者对民意调查
3、结果必问的220个问题就是非常值得参考的一篇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影响着调查结果本身的准确性。运用这 20个问题,记者就能独立客观评价调查的优劣,并以此决定如何处理频繁出现的各种民意调查。 这 20个问题主要包括:(1)谁做的民意测验?由声誉良好的机构实施的调查,其可信度较高。 (2)谁资助这项民意测验?调查动机的不同,其调查结果的正当性也不同。 (3)有多少受访者?受访者越多,抽样误差越小,其结果就越接近真实。 (4)如何挑选受访者?抽样方法(是否随机样本)影响公众意见是否能被准确反映?(5)从什么地方挑选受访者?选择的受访者是否能代表研究总体的概况?(6)调查结果是否反映了所有受访者的
4、答案?(7)谁是原本应该被访问却又没有被访问的对象?如果调查遭到大部分人的拒绝,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则值得怀疑。(8)民意测验是在什么时间进行的?不同时间实施的调查,其结果也会不同(如其间某一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民意的改变) 。 (9)访问是如何进行的?入户访问、电话访问、邮寄问卷或是互联网问卷等方法的选取,会影响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10)如何看待互联网上的调查?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值得怀疑,因为受访者大多是自告奋勇参与的。 (11)什么是民意测验结果的抽样误差?即通过样本所得到的结果会在多大的程度上代表总体。 (12)还有哪些错误会影响民意测验的结果?除了抽样误差之外,问卷问题的遣词造句、不同
5、的用词都可以对调查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13)具体问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公正、是否平衡了所有的选择、是否大多数人都能回答、是否带有敏感的问题?(14)问题是如何排列的?有的时候问卷问题的不同排列也能影响调查结果。 3本文的研究方法 根据 Gawiser和 Witt的“20 个问题” ,笔者对我国报纸上发表的民意调查报告进行内容分析,以期发现当前媒体报道“调查报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界定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分析单位是媒体上出现的每一篇公众民意调查,从中考察新闻记者是如何报道这些公众调查的。本研究将分析对象限定为公众调查(surv ey) ,即描述社会公众在某议题上的知识、态度、行为和价值
6、观的调查,排除了媒体上公布的诸如国家经济统计数据、地区楼市价格、家电价格走向、排行榜等的报道。另外,如果记者只是借某项调查的结果为引子,展开对某一社会问题的评论,也不算作本研究样本的范畴。故此,本研究是针对纯粹报道公众调查结果的新闻报道进行的内容分析。目标媒体的限定 本研究选取中国青年报 (下文简称“中青” )和南方都市报(下文简称“南都” )为目标媒体。选取这两份报纸,主要是考虑到它们所具有的代表性、典型性和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有至少 25家国内报纸开辟了固定版面,用来刊登和报道有关的民意测验的调查结果。“中青”早在 1993年 1月成立调查中心,其任务就是专门就人们所关心的社会热点
7、问题进行有关的民意测验。并且该报专门开辟版面,每月两4期报道有关的民意测验的结果,这是全国范围内较早注重民意调查的媒体之一。如今历时十余年,其民意调查报道的形式和经验都为中国其他媒体起到了示范作用。“南都”作为全国都市报的先锋,在广东地区的受众市场中占有绝对强势地位,以都市大众为目标受众的都市报,其民意调查的报道数量较为丰富。 时间范围的限定 考虑到节庆日、重大事件以及年末年初对媒体编辑的影响和干扰,本文从媒体常态下的编辑时段中选取 2005年 11月 1日30 日,共 30天中有关公众调查报告为分析对象。 内容分析类目建构 根据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 Gawiser和 Wi tt的“20 个问
8、题”中与本研究目的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作为类目,以此形成内容分析编码表,具体如下表: 数据分析 总体概况 2005 年 11月 1日30 日, “中青”有 19篇公众调查报道, “南都”则有 20篇。调查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如558%少年说老师家长曾侵犯自己权益 、 上海家庭总收入四分之一用于子女教育消费 、 中国公众看美国 (以上均来源“中青” ) ;受访广州人过半不惧“禽” 、 看病就医,市民最不满 、 父母学历越高子女越易焦虑 、 杜蕾丝发布 2005全球性调查报告 (以上均来源“南都” ) 。 “南都”报道的调查报告主要集中在本地新闻或者中国新闻版面上, “中青
9、”上的调查报道则根据主题的不同,分布在不同的版面上。总体上, “南都”上的报道都偏向于中、小篇幅,而“中青”的报道则较多以中等和大篇幅体现。 记者在报道中提及调查要素的频次 综合分析数据,我们发现在处理公众调查报道时, “中青”和“南都”两报没有太大的差别。第一,大部分报道都会明确提及该调查是由哪个机构或公司执行的, “中青”的比例略微比“南都”高些(“中青”有89.5%,“南都”有 80 ) 。第二,在“谁出资做”的调查要素上, “中青”有 78.9%的报道明确提及,而“南都”则较为淡化或模糊,只有 20.0%的报道明确提及。第三,调查地点,即受访者是在何地被挑选出来的,两家报纸均只有一半左
10、右的报道具体提及,这样容易导致受众将调查的结果误以为是全市、全省、或者全国范围的民意。第四,调查时间方面,只有三成左右的报道明确提及调查的时间, “南都”的比例稍高。大部分的报道都采用“最近” 、 “近日” 、 “日前”等字眼模糊处理。第五,关于调查样本大小的提及,两家报纸都只有一半左右的报道涉及了调查的受访者数量,其中6“中青”的比例略高。第六,在抽样方法方面,最多只有不到两成的报道提及了具体的抽样方法,即受访者是通过何种方法挑选出来的(如“街头拦访”还是“分层概率抽样”等) ,其中“南都”的比例稍高,“中青”只有 10.5%的比例。第七,关于调查方法(访问是电话访问、面访、邮寄调查还是网上
11、调查等) , “南都”提及的比例要明显高于“中青” 。第八,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每篇报道都具体提及了调查的结果。无论报道篇幅的大小,调查的结果是报道最重要的内容。第九,调查报告的来源。九成的报道都来自国内的调查(“中青”有 89.5%, “南都”有90) ,只有一成左右的是对国外调查的报道。第十,记者的评价,在对所有研究样本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没有一篇报道涉及记者对调查本身的评价。 新闻报道中各个调查要素被提及的频次 研究结果的讨论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首先,一个月中两报都各有 20篇左右的公众调查报道,平均约 1.5天就有一篇,数量可谓不少。其次,从内容分析中发现, “调查结果”是每篇新闻报道最为
12、强调的要素,所有的调查报道均有提及,但是其他的调查要素则被随意处理或淡化处理。大部分的报道对调查本身涉及的基本要素没有清楚提及,呈现模糊或淡化调查过程本身的现象。淡化调查执行者、淡化调查资助者、淡化调查样本、淡化抽7样方法、淡化调查方法、淡化调查时间、淡化调查地点,只注重调查结果。同时,几乎没有一篇报道反映记者对调查结果的解释或者质疑。在几乎所有的公众调查报道中,记者只是充当了“传声筒”的角色。 诚然,反映民众对社会某一议题的意见或态度,公布民意调查的结果,是媒体报道这类公众调查的根本目的所在。然而,面对纷繁的公众调查,记者不应只是“传声筒” 。社会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公众调查,这些调查的过程是
13、否严谨科学,都影响着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不准确的调查结果不仅毫无参考价值,也会极大地误导公众。近期不少公众调查报道都暴露了调查过程本身的严重问题,如前文提及的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寿命,还有杜蕾丝发布的中国人性伴侣的报告、北京某著名高校自发对本校女学生的处女率的调查等等。这些调查结果的公布都曾引发了热烈的社会议论,可见不是所有的调查结果都令人信服。 受众并不是调查的专家,也许不能完全识别调查本身的基本要素会怎样影响调查结果的真实准确。那么记者应如何负责地报道公众调查呢?作为一个有良知和负有社会责任的媒体记者,应该以认真负责及专业的态度面对不断涌现的公众调查。在报道调查报告的同时,不妨参考Gawi
14、ser和 Witt的 20个问题,帮助受众分析评价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记者应对调查过程不严谨的报告能提出质疑,对调查的结果能提供合理的解释,从而担当起正确引导受众的职责。 (作者分别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香港城市大学英文与传播系博士研究生) 8注释: 详载北京科技报2005 年 11月 30日 该文源自美国全国民意调查委员会(theNationalCouncil onPublicPolls,NCPP) ,也可参考其网页:http:/w w w. ncpp.org/qajsa.htm#9,上网日期:2006 年 2月 4日 以上内容参见袁岳:零点调查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据杜蕾丝公布,2004 年和 2005年中国人性伴侣分别是 19.3个和3.1个。结果的公布引发了强烈的社会舆论。 2005 年 12月初,一份被称为“北外有史以来第一次针对整个女生群体性状态的调查”出炉。这份调查报告刊登在该校一份学生报纸107调查上,调查结果认为“北外女生大学期间的性行为率仅为 11.5%”。调查小组称:此次调查得出的结果,是对此前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北外处女率 15.86%”的坚定回击。该消息经报道后,引起广泛的社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