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亮点 编织,也有大市场河东区的手工编织业在全市起步最早,发展最快,在促进灵活就业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而这条新路的关键,是找到了市场,而政府认识到它的价值,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给予大力帮助和指导,在市场中不断发展,形成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产业。 只要做好,这个市场挺大的 鸿福源爱心编织负责人郑文娼颇为感慨地说:“我从小就喜欢编织,最早给大胡同批发商编织中国结,可市场极不稳定,而且利润十分低薄。我既要购买原材料又要组织他人去编,自己做挺难的,有时就赔了。 ” 当她听到浙江义乌小商品城编织市场有着很大的销路时,就只身来到义乌。幸运之神终于垂青于她,她结识了一位牌结指定供应商。郑文娟说“当我把带去的
2、编织品给他看时,这位供应商对我的产品十分满意,并说,只要按照这样的质量去做,我这有多少,他就要多少。同时,他带我到许多摊位上去看产品的样式,我的思路豁然开朗起来。 ”随即,她话锋一转,说“编织工作是有本事的人不愿干,一般人还干不好,社区会编织的人不少,但是能按订单在规定时间交货的就不多了。然而一旦接了订单,就必须按时保质保量交货,否则会造成巨额赔款。我有一次就因未能及时交货险些被人罚款,当时急的我都哭了。 ” 2这位供应商一年能消化 40 万元的产品,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郑文娟每年只能给他做 5 万元商品。郑文娟说,只要做好,这个市场挺大的。随着销路的逐渐扩大,产品样式的增加,郑文娟不失时机地
3、将其产品定位于手工礼品,其主要价值是实用性、功能性。 现在郑文娟正在研制新的产品,她说,产品要符合消费市场,现在开车的人越来越多了,如何消除车内的有毒气体?我们研制了“竹炭”编织品,既把竹炭编在工艺品内,它既能净化空气,又能提神醒脑,具有广泛的市场。另外,她着手准备恢复明清时代的手工编织饰品,一位收藏家无偿给她提供了珍贵的藏品,她表示,这种传统的手工艺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丢掉,我们有责任恢复使之传世并且要走向世界。 在第 103 届广交会上,她已经接到外商的定单,产品远销到欧美市场。现在,她在为第 104 届广交会做着准备。 如果说郑文娟采取的走出去积极开拓市场的典型,那么工大纺织制造中心的负
4、责人傅桂清不但走出去,更多的是请进来。 傅桂清原是天津工业大学科技产业处纺织制造中心的副研究员。她本人就是个编织巧手,她说“手工编织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我搞了很多年的纺织原料,可以说精通几百种产品。我的理想是将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融为一体。 ” 谈到为什么将客户请进来时,傅桂清说“我正在搞培训班,第一期115 人已经毕业,现正在着手准备第二期。没有时间,我只好动用过去的关系将客户请进来参观我们的产品,不但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他们3对我们的产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的产品也打入了欧美市场。 ” 傅桂清对国际市场有着清醒的认识,她对笔者说,她的产品是环保型的,这符合产品销售市场的
5、需求。据爱心编织中心负责人介绍,傅桂清是个十分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她为稳定编织队伍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她认为培养和留住管好技术骨干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一大难题,另外,如果产品没有好的质量,即使市场再大,也难立于不败之地。 遵循市场规律,政府大力扶持 爱心编织的兴办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政府的组织、引导、宣传推介和政策支持,爱心编织就缺乏基础和运作环境,难以生存、壮大。 2004 年 7 月,河东区春华街爱心编织站成立,便得到了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全方位支持。黄兴国、崔津渡等领导同志多次到现场调研、指导工作。河东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率编织站负责人赴宁波学习经验,拓展业务渠道。春华街党工委、
6、办事处更是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腾出房间供编织站使用,并抽出人员协助编织站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拨来 30 万元启动资金,将该站认定为下岗再就业基地,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的待遇。为使从业人员能得到免费的技能培训,还拨来 10 万元专门用于人员培训。伴随着编织队伍的不断壮大,区劳动和社保局又投资为从业人员中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补足了养老、失业、医疗三项社会保险中企业应缴的部分,从养老、医疗等方面解除了她们的后顾之忧。4后来,由市、区政府共同投资 1600 万元、区政府无偿划拨土地兴建爱心手工编织综合楼,该楼建筑面积 2500 平方米,内设产品展示厅、业务洽谈室、研发中心、管理销售中心及加工车间、
7、技能培训班等不同功能分区,使零散的手工作坊有了现代企业的崭新形象,想从事编织而又苦于没有技术的人有了学习的地方。同时,也为外贸出口搭建了平台。 郑文娟对笔者说“过去,我接到外单,从报关到装货,我都不懂,尽出错。现在好了,政府为我们搭建了这个平台,帮助我解决了许多问题。 ” 笔者以为,编织中心的成立是由个体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首先是市、区政府有一双看准方向的慧眼编织业的大市场,并作为一项产业来扶持。这个市场大有文章可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新兴的编织行业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产业本身也会有一些不适应市场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来解决问题。市、区政府则适时地投入巨资,搭建平台
8、,而这个平台是以市场为基础和导向的。同时进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进一步整合资源,同时又避免了资源的重叠浪费,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同时,又打造了一条完整的编织产业链,并使之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从市、区政府在帮扶编织业走上正轨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政府既不域位,更不空位,为编织业提供最有价值的服务。 随着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也明显增加,大量地吸收了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对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天津品牌,走向世界 河东区的手工编织业在全市起步最早,发展最快,在促进灵活就业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河东区是产业工人聚集区,众多下岗人员中尤以年龄较大、技能单一的下岗女工为多,
9、而手工编织业具有简单易学、就业灵活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2004 年 7 月创办了春华爱心编织站。全区 1 2 个街道相继成立了爱心编织分站,并在本市的红桥、汉沽、大港、宝坻以及河北承德、衡水等地设立了编织分站,并成立了天津市河东区爱心手工编织制品有限公司。 河东爱心编织中心拥有 1 个总公司 一天津市爱心编织制品有限公司,7 个分公司田源、丽人、煜森、鸿福源、鸿驰、兰霞和工大纺织制造中心,及 8 个编织站。并提供产品展销、技能培训、产品研发和业务洽谈。编织产品已发展到九大类近千余种产品,有传统的服装、鞋帽、手包、床上用品、绣品、中国结、剪纸、丝网花等产品,并发展了彩线水果、铁艺家饰、布贴画、
10、麦秸画、鱼骨画、根书法、京剧人偶等,制作方法也同编、织、钩、缝、绣延伸到画、刻等。在市、区科委、质监局、专利局等部门的无私支持下,编织公司注册 了“爱心巧手”商标,申请了 67 项专利。从业人员达到 6000 余人,产品通过广交会、津治会、大连服装节、意大利天津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如今产品远销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家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年销售产值 2700 余万元,年出口交易额70 余万美元。国际劳工组织副总干事萨拉萨尔曾到河东区爱心手工编织6公司考察并给予极高的评价。 由政府牵头将过去各分散型的小作坊组织成现在的编织制品有限公司,由初期简单的几个品种
11、发展到现在的近千种商品,同时,改变过去从业者各自为政的现状。现在编织中心下属各个企业团结一心,形成一个“拳头”产品,一支强大的产销团队,通过导入科学的市场营销管理,将本区的产品市场编织成一张巨大的营销网络,不断地开拓市场空间,并扩大了市场份额。这样也就有规模,有了影响、产生了效益。 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2007 年 12 月 26 日至 28 日由河东区人民政府、市妇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天津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天津首届手工编织产品交易会于在河东区举行。其目的打造本市手工编织业的品牌亮度,并通过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实行产学合一,促进行业发展站在更高起点,达到更高水平。 交易会期
12、间,举办了两项大型活动。一是在河东区爱心编织中心设展的手工编织产品交易会。交易会不仅吸引了本市众多编织企业,北京、内蒙古和吉林等地的编织企业也纷纷报名参加。交易会受到了广大编织爱好者、下岗失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二是原创手工编织作品暨服装设计大赛。大赛受到了广大编织爱好者和众多在校大学生的广泛关注。经专家认真评选,共评出金奖 1 名,银奖 2 名,铜奖 3 名。河东区大直沽街道下岗人员孟庆慧报送的京剧丝线人偶获大赛金奖。 7河东区爱心编织大赛已组办三届。参赛作品品种多样、质量上乘。与前两届不同的是,本届大赛作品已明码标价,参观者可以当即买下看中的作品,使作品价值马上实现,对作者和参观者都有利,同时许多代理商与企业确定了合作意向。 不断开拓产品的样式和质量是手工编织生存发展的基础,交易会扩大了手工编织的影响,推动了编织产业化的进程。其实,手工编织这个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围绕着市场加快产业化进程,研究消费市场的需求,举办交易会正是迎合了上述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