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我国报业集团的逆向思考毋庸置疑,报业集团化确实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报业集团化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仍然有必要来作一番逆向思考。 一、报业集团化带来的寡头竞争将会影响报业市场健康发展 经济学中把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市场四个类型。在我国报业市场中, “地方省、市报纸的日报市场一般都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运作,而且大型的报社或报业集团也只有两三家,其他日报和非日报在资金、设备、人力等方面都无法与之抗衡,因而也属寡头垄断市场。 ”而这种寡头垄断市场必然导致报业市场发展的不均衡。 1、报业集团系列报刊的组合出拳,加剧了报业发展的失衡 一般说来,报刊读者的多
2、少和读者市场占有率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报业集团及其成员机构的经济效益,因此,报业集团必然要想方设法开发并占领读者市场。而报业集团在人才、设备、资金和信息资源方面都拥有雄厚的实力,能够开发出具有较大生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项目,因而在抢占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必然会对集团外的报刊形成强大的冲击和挤压。换言之,报业集团建立的结果,一方面是少2数几家规模大、实力强的报业集团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以广告传播为主的经济收入,获取了极大比例的市场利益,增强了集团的经济实力,即行内人士所说的“经济聚集化” ;另一方面是由于少数报业集团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新闻采集、发布的市场,许多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受到报业
3、集团利益的限制,因而又形成了新闻报道的集团垄断。这样,则加剧了集团报业与集团外报业发展的不均衡。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目前已经批准的 16 家报业集团中,只有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一家属于西部地区,其他报业集团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又使得这种“经济聚集化”和新闻报道的集团垄断在地区之间的反映更加明显。 2、政府对报业集团的政策扶持影响了报业竞争的公平性 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政府的扶植和支持。我国的寡头垄断报业市场同样如此。在我国,报业集团的组建往往不是一种市场行为,而是一种行政行为。特别是在集团组建之后,更是获得了政府的政策扶持。国家新闻出版署报刊司司长刘波就曾指出,将在刊号审批、
4、扩版、增期、人事等诸多方面向报业集团放权。这些优惠性政策自然将使报业集团更具择机发展的市场主动权和竞争力,这也是被报业集团领导人视为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显然,这些尚在权力庇护下的报业集团还并不是独立自主的竞争主体。 严格说来,这种权力庇护与报业集团的本旨又是相去甚远的。作为一个信息企业集团,本就应该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信息3企业。市场化的报业集团其优势应该是其自身实力的强大,而不应是政策特权。而且,通过资产重组,报业集团本来就已经具备了相当雄厚的实力,如果同时还要享受丰厚的政策优惠,那么,对未能组建报业集团的报社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3、政府对报业集团的政策限制又抑制了报业竞争的活力
5、政府有政策规定,报业集团不允许跨领域扩张和异地办报。因而,我国报业集团又面临着这样一种处境:在媒介行业内部,纵向跨地区办报受到多种约束,横向涉足其他媒介又遇行业壁垒。 而报业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报道产业,信息产业集团化经营要求对信息产品进行深加工,媒介因此需要能够比较自由地用不同媒体形式生产和传播信息产品;在经营上,则要求资本在各媒介行业间的自由流动。而不允许跨领域扩张和异地办报,在客观上限制了报社按集约化原则进行信息的深度加工和运用,影响了报社按市场规律合理配置资源。在另一方面,由于有了不允许跨领域扩张和异地办报这道“护身符” ,一些省、市的报纸容易产生一种求安求稳思想,缺乏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
6、因为不用担心被兼并或收编,所以办起报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样无疑会抑制报业竞争的活力。 二、报业集团化带来的规模扩张将会影响报业的合理经营 1、对经济规模的追求容易造成规模不经济 4业内人士似乎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报业集团化即是实现了规模经济,因而一心想把“蛋糕”做大,把“船”造大。 其实,所谓规模经济,是指规模增大时,单位投资可获得更高比例的经济效益,或者是规模达到某一水平后单位成本和交易费用下降。规模经济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因此,规模经济并非指规模越大越好。生产规模的扩大应力求实现适度规模,即生产要素的增加,或者说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达到最大。 组建集团
7、,并不是将生产要素随机组合与简单叠加,而是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规模化与市场容量的关系问题和生产能力的制约问题。在同一类媒介中,性质相同或接近的媒介组织,如果在相同或部分重叠的地理区域内运作,其产品必然存在着可替代性。媒介信息产品的可替代性则表现为受众对媒介的选择替代性。而媒介信息产品的可替代性越大,受众对媒介的选择替代性也就越大。而且,媒介信息产品的可替代性越大,就越容易导致信息的重复。而信息产品的市场容量并不是无限的,读者不可能同时订阅两份内容有许多重复的报纸。因此,如果不周密考察集团内部与外部的产品结构,随意创办或收编性质雷同的子报,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由于信息的重复,读者也会望而生厌,转而选
8、择其他报纸或其他媒介,这样,反而失去了市场占有率。同时,集团自身的生产能力也是有限的,增加一个子报,并不一定就能获得相应的边际效益,相反,可能会因为成本的提高,造成规模不经济。因此,报业集团不能无视报业市场容量和自身生产能力的制约,一味地追求企业扩张和资产重组,一味地醉心于造“大船” 、组“联合舰队” 。 52、报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容易导致报业经营的本末倒置 新闻界如今似乎已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即现代化的报业集团,不应仅仅只经营报业本身,只有走“以报为主,发展同报业相关的产业,走实业化经营”的道路,才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许多报业集团纷纷办起了房地产、物业管理、贸易、商业、饮食娱乐甚至一
9、些与报业毫无关联的实业机构。 诚然,从经营上看,报业集团是应具有一定的扩张性,通过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新产品以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多种经营对转化广告利润和解决报社过剩人员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但是,对于报业集团而言,由于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两方面的原因,在利用外延扩大规模经济与利用内涵发展规模经济的两个方面,报业集团更应偏重后者,更应注重挖掘报业本身的现有生产力。因此,报业集团要在经营上扩展,其实最好还是传媒业,而非多元化经营,虽然可以发展一些相关产业,但仍要按照报业的固有功能向外延伸来开拓发展项目。如果报业集团在其他产业上过度扩张,花费过多的人力
10、、物力和财力,则会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实践也已证明,传媒业涉足其他领域往往败多胜少。 三、报业集团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将会影响报纸的办报质量 6报业集团的纷纷组建,必然会加剧报业竞争,集团与集团之间的,集团内外之间的,尤其是对于同时拥有几家报业集团的地区来说,这种竞争更是趋于“白热化” 。 报业集团往往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因而一些集团为了强化经济实力,以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忽略其另一个重要目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它们片面强调报纸的“信息产业”观和“买方市场(读者)意识” ,想尽办法讨好读者来抢夺市场占有率。有的报业集团的子报(尤其是都市报)为了迎合读者,不惜用无用甚至虚假的信息产品来换取读者
11、的阅读率,报纸格调品位低下。 然而,报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报业集团也不完全等同于工商企业集团。从产业的定位来说,由于我国的报业集团具有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其定位应当是:以党报为龙头,以报纸为主业,以国家所有为原则,以社会效益为第一的多功能、多层次、多品种的特殊产业集团。从产品的性质来分析,报业集团的信息产品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集团的产品,由于社会的各个行业都必须以信息为基础,用信息作保障,报业集团的信息产品具有多方面的社会经济功能,尤其在舆论导向、文化承传、普及教育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因此,报业集团不仅必须将部分信息产品无偿地提供给有关读者,而且还必须保证其信息产品的质量。而且,一般说来,报社在集团化之后,其传媒、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实力都会大大增强,应该更有能力、也更有责任去制作更高质量的信息产品,以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而报业集团如果仅仅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以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从7而降低报纸的格调和品位来迎合读者,则无异于焚琴煮鹤,失去了组建报业集团的本来意义。 注释: 吴文虎:新闻事业经营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版,第 70 页;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 (上册微观部分)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年版,第 262 页; 同,第 71 页; 金勇:报业集团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载于新闻爱好者 ,1999 年第 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