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采集的恶果.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3410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度采集的恶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过度采集的恶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过度采集的恶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过度采集的恶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过度采集的恶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过度采集的恶果在长白山保护区进行了三十多年野生动物调查研究的高级工程师朴正吉,自红松种子承包经营伊始,便克服了经费与人手不足的困难,坚持进行“过度采摘红松种子对野生动物影响”这个课题的独立研究。笔者先后组织北京林业大学徐化成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徐凤翔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所汪松、沈孝宙、王瑛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郑易生,郑玉歆,胡小伟研究员,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杨世和以及其他学术界,环保界和媒体的人士赴长白山保护区实地考察,并与朴正吉先生做了充分的交流。大家对于他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改进的建议。现将朴正吉的研究成果和专家学者的论证意见综合如下: 高强度采集红松种子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长

2、白山食用红松种子的野生动物有 26 种,其中鸟类 11 种,兽类 15种。当人类与之争食,野生动物处于明显弱势,只有忍饥挨饿,或改变食性,或减少种群数量,或迁徙它地(假如还存在适宜的栖息地的话)。 据朴正吉布设的 120 个植被样带和 30 条动物调查样带,历时 5 年的重复调查结果显示:在红松阔叶林,人类对红松球果的采集率除 2004 年因虫害下降外,自 2000 年以来,其他年份高达 96.1798.93,而野生动物对红松球果的利用率仅有 2.330.59。在针叶混交林,人类2的采集率为 88.7896.39,野生动物的利用率仅为6.883.01,两者过于悬殊,因此,出现下面的问题就是在所

3、难免的了; 直接导致相关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锐减。自 2000 年至 2004 年,在红松阔叶林带,花尾榛鸡、啄木鸟、松鸦和松鼠的种群数量呈负增长:在针叶混交林带,星鸦、花鼠、野猪、熊和紫貂的种群数量呈负增长。 对食物链的干扰,引起了部分野生动物食性的改变。松鼠及其他小型鼠类种群数量的减少,导致了以鼠类为主食的紫貂、青鼬被迫改变捕食对象,转而捕食榛鸡,松鸦和星鸦,从而引起连锁反应,扰乱了整个森林生态系统。 食不果腹,部分野生动物难以过冬。红松种子营养丰富,被熊和野猪在秋季大量摄取,以便储存足够的脂肪保证安全越冬。而今熊和野猪已得不到充足的食物,导致长白山保护区熊类不能正常冬眠,而野猪幼仔普遍因营养

4、不良而死亡。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在 2000 年前野猪数量一度回升,2000 年后却因红松种子过度采集,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并且年龄结构失调。幼仔的断代将导致野猪种群的灭绝。 大量红松种子流出自然界迫使一些野生动物迁移集中在蒙古栎的主要分布地带觅食。野生动物高度集中在小范围内活动,为盗猎者用钢丝套捕杀提供便利条件,被套死的概率大增。仅 2004 年从初冬到晚冬的短短几个月内,由于捕杀和营养不良,野猪的种群数量便下降了 60。 高强度采集种子对红松天然更新的影响 3红松的天然更新需要足够数量的成熟的种子以及种子的动物传播者,两者缺一不可。红松的正常更新和红松分布区的扩散取决于其有关动物存在的数量。松

5、鼠、花鼠、松鸦、星鸦及其他一些鼠类既是红松种子的消费者又是传播者。这决定了红松的天然更新需要大量的红松种子方可实现。因为要首先满足相关野生动物的消费,即它们生存与繁衍的需求,然后才有剩余的供储存,为传播提供可能。 每逢种子丰年,红松原始森林每公顷可产生 50 万100 万粒红松种子。而在其林下,一般每公顷土壤中有动物储存的种子 1 万8.8 万粒。这些土壤中贮存的种子,除了供动物继续消耗以及其他因素无法出苗或出苗后很快死亡之外,每公顷 4 年生的红松幼苗保存数有 10002000 株。这些 4 年生的红松幼苗,供红松阔叶林中红松的自然更新所需。由此可见,要使每公顷红松林下产生 10002000

6、 株 4 年生的红松幼苗,则需要土壤中储存 1040 倍的红松种子;而要使土壤中贮存如此数量的种子,则需要红松生产出 1050 倍的红松种子。所有这些红松种子必须保存在阔叶红松林的生态系统中,并通过生物链的转移才是有效的。 在保护区取样调查时也曾发现,有块样地中当年生的红松苗数量和密度异常高,达到每公顷 465 棵。这是怎么回事?继而发现了松鼠被捕食后的残骸,才解开了此谜,原来是在此区间内埋藏了红松种子的松鼠被天敌捕杀。由此可见,在红松更新的过程中,种子与动物,动物与幼苗,食种子动物与天敌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生态链每一个环节的微妙变化,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和改变整

7、个4森林生态系统,更不要说是来自系统外部的风倒木生产和红松种子生产了。 研究表明,2000 年前,长白山保护区的红松种子虽然也不同程度地从系统中流出,但红松的更新没有断档,距离红松母树较远的地段亦有较多的更新苗。自实施竞价拍卖承包采集红松种子后,长白山保护区红松阔叶林下土壤中保存的红松种子已微乎其微,出土的红松幼苗更少得可怜。从实行承包经营的第二年(2001 年)至第五年(2004 年),在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中所设的 60 个 2020 米样方和 120 个 1010 米随机样点的调查数据显示,样方中地面红松球果的留存量从 1.88 个降到 0.29个,一年生红松苗从 2.6 株降到 0.2

8、 株,每平方公里松鼠的个数从 1.76只降到 0.32 只。 高强度采集种子对红松生长规律的影响 红松球果主要结在树冠顶枝及顶侧枝上,使用脚扎子反复上下采摘球果,造成树干的机械性损伤,溢出大量松脂油;同时折枝取果使结实层轮生枝严重受损,从而对红松的生长、结实、抗病虫害等生理机理均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过去很少有红松球果发生虫害,而 2005 年果球虫害却高达 60,种子减产 50以上,便是明证。同时啃食红松幼树树皮的森林鼠害近年也在保护区超常爆发。这也是由于鼠类被人为中断了摄取红松种子的渠道,不得不以啃食树皮来补充营养的需求。 红松天然林一般 5 年结实两次,长白山林区自实行强制采集后几乎5年年结实,而结实量逐年减少。人类频繁干扰破坏了红松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结实的节律,加速树木营养消耗。这种人为干扰对红松材质、生长规律与寿命的长期影响,在学术上属于空白区,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综上所述,人为干扰加速红松种子库的流失,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红松种子的留存量已经无法满足与之相关的野生动物食用的需求,造成种群数量的锐减乃至消失;亦无法满足红松林世代更新的需求,造成森林的树种组成及食物链结构的改变,同时严重影响红松的生长规律和红松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