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昆舞:有望成为中国古典舞的新流派2006 年 12 月,在苏州举行的“弘扬吴晓邦艺术精神昆舞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观看了苏州市歌舞团编导、著名舞蹈家马家钦,从昆曲中提炼出的昆韵舞蹈诗片段吟兰 花梦 游园 喜扇的演出,并对马家钦的探索创新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对昆舞的学术价值予以积极肯定。在南京艺术学院专门建立昆舞教学研究基地、昆舞成果实验基地和由马家钦出任院长的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资华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昆舞”顾名思义是生发于昆曲,从中提炼、升华,并进行了体系化整合的中国古典舞的新探索有望成为新的流派。昆曲是我国第一个成功申报联合国
2、“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项目。 中国的戏曲有 300 多种,其中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不少,为什么选择昆曲首先申报?因为申报标准的第一条是要论述其“表现形式在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或文学方面的价值” 。昆曲具备的条件无疑是比较全面的。 “昆舞”正是在保护昆曲优质基因的基础上, “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成果。它的生发,以及正在进行着的有目共睹、卓有成效的探索,表现出马家钦生长在这片沃土的优秀艺术家的高度文化自觉。她受到2了昆曲的滋养,又对昆曲的保护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谈“昆舞” ,必须联系“中国古典舞”的特性。 中国的舞史发展有其复杂性、特殊性,南宋、明清后,舞蹈渐
3、渐融入戏曲,失去了其作为表演艺术门类的独立性。20 世纪初,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古典舞被重新剥离、提炼成独立的舞种。今天我们称谓的“中国古典舞” ,在某种意义上,是当代舞人对于传统舞蹈的阐释与“再造” ,具有一定的复兴意义。我为此总结了三句话:“它继承了戏曲、武术等传统文化之精粹,提炼了东方艺术审美特质,借鉴了西方舞蹈体系化构建的经验” ,逐步形成了今日多姿多彩的风貌。目前为止,除普及度较高的北京舞蹈学院的“身韵”体系外,还有孙颖为代表的“汉唐舞” 、高金荣为代表的“敦煌舞”等。它们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 “昆舞”的出现是中国古典舞现时发展之使然,也是艺术家深厚积累和创造性思维相结
4、合的产物。 也许有人疑惑:为什么又冒出个“昆舞” ,它有生成基础吗?我以为,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昆曲中的舞蹈,在各种戏曲中更具独特性、高超性及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马家钦的机遇和幸运在于,她立足于苏州这片文化积淀丰厚的土壤,瞄准了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其舞蹈又未被充分开掘的昆曲;并且有条件总结前人半个世纪以来,复兴古典舞的种种经验与教训,所以“昆舞”的起点无疑是比较高的。马导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具备一个专业舞人对昆曲艺术的独到眼光,而且通过长期认真的学习、研究,获得了丰厚的积累,最终以创造性的思维、智慧,成就了今日富有灵性的3“昆舞” 。 以“外功”与“内功”并重的元素提炼和立体化整合的方法,合理
5、构建昆舞的语言体系。 “元素提炼”是中国古典舞从戏曲、武术以及洞窟艺术、画像石等等传统艺术载体中,剥离、提炼乃至“舞化再造”的成功经验。马家钦也无例外地吸收、运用了这种经验。由于舞蹈是以肢体运动为媒介的艺术,这种提炼最终必然会“落实”到身体的“形态层面”呈现上,昆舞也无例外地实现了这一步。但马导的元素提炼与立体化整合并举,重外功,更重内功。其对昆舞的动作元素的“口诀”提炼与韵律分析,体现了“内功”与“外功”的深度结合。而其中“手位:背、掌推拉 27 个点位 ”的提炼以及与身体其它部位动作的合理关系,把昆舞元素生发的生理机理与审美特征予以有机结合,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这样的思路,有望摆脱前人走过
6、的一些弯路,使训练程式与语言体系更紧密地融合,使昆舞的东方艺术的审美特质更鲜明、纯粹。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昆曲的优质基因也得以在形态与精神双重层面上保存与凸显。 训练与创作相结合的探索,使昆舞的成型虽非“一步到位” ,却可以较快地实现其语言体系的组构与自恰。 马家钦是卓有成就的舞蹈编导,她的创作一向追求作品自身具有的独特语言。 “昆舞”的探索是从“根部”开掘的,不仅资源丰富、基础雄厚,其思路和实现手段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更具创造性,也更完整。由此创作的舞蹈诗片段就是很好的验证。作品的音乐创作以传统曲牌为基础,是十分聪明的做法,它丝毫遮掩不住作曲家的创造性灵, “矢张4有度”的运用,是造诣很高的表现
7、。舞蹈的创意、题旨、选材及体系化的语言载体以及各种综合因素的呈现,散发出昆曲艺术特有的典雅、文静、细腻和诗化的意韵,沁人肺腑。与当下那些浮华的快餐式作品相比,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它又比传统的昆曲剧目更贴近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罗斌(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仔细想来,昆舞的出现绝非偶然之事,历史与现实的纵横点上留下了它悄然兴起的缝隙。文化的繁衍往往具备同源共生的可能性,但最终的走向,还是选择者自己的追求。昆舞,一路走来,就带着这样的前因后果 几个因素,结构了昆舞的生成。 一、概念界定 何为“昆舞”?马家钦给出了一个特征性的描述, “姓昆的舞” ,进
8、而说是“一种必须具备昆曲规律和特点的舞蹈” 。其实,此种说法似乎并未表明事物的真义。依我之见, “昆舞” ,顾名思义,应是昆曲中的舞蹈的衍生物,是以昆曲“唱、做”艺术为素材创造的、古典文化内涵深厚的舞蹈样式。它是一种“内向型”的舞蹈,除具有昆曲表演艺术的规律与特征外, “意守丹田”的意念作用是其核心“法门” ,思维方式上的中国哲学、美学涵义是其内在根据,呼吸是其形态构成的生理和心理依凭。二、理论意义 界定了昆舞,自然就要再发掘其理性价值。我以为,昆舞的理论意5义大约有五: 1、创造性。昆舞的发生是遵循着“主旨在前本体构成审美把握哲学依据”的逻辑线索展开的。这表明,昆舞发生的创造性在其肇始阶段就
9、已显现出来了。 2、文化性。昆舞,是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产物,基础深厚,充满学养和文化精华,是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精神的真实反映。它推出的 27 个“点位”具有鲜明的“太极思维”特性,动作和韵律具有深邃的传统文化意味,透过其动态表象往往可以感悟其深层的文化意蕴,观其形态往往能够唤起思想深处的文化记忆。 3、目的性。 “意守丹田”的运动规律,是中国身体文化的核心表述。在昆舞这里, “意念”思维的被强调,使动作的发生、发展与目的的揭示形成内在关联,从而让肢体的文化感日益生长出来,人体文化的丰富性与意味空间的实在性,跃然目前 4、风格性。昆舞中的“意念”领引,让身体得到自主与自由;有了自由,才能真正实现
10、身体的“放松” 。让功能性寓于风格性之中,使风格追求置于功能培养之上, “发力”和“起范儿”都有创新,并逐渐形成“风格功能”的运动思维,这是昆舞风格成型的基本指标。 5、观念性。崇尚文化意识与文化自觉,是昆舞的创作观念。讲求“限制中的自由” ,旨在锻造自我意识,寻找独立品格,是昆舞的本质取向。当自我意识得以鲜明,独立品格得以完成时,昆舞自然就划清了与其他的界限。但其实,这并不是最为重要的。 回瞻上述昆舞的观念特性,不难概括出塑造昆舞整体艺术特征的几6句“呓语” ,即: 含、沉、顺、连中,形体古意隽永;“凡上必下”间,情理自然流连; 雅、纯、松、飘中,意境空灵飘渺;板眼规限里,气韵绵长悠远。三、
11、教学意义 作为一个新兴的古典舞教学系统,昆舞有四方面的意义可以发现。 1、 “元素化”与综合性。 “元素化”教学是舞蹈教学的科学化标识所在,是实现动作提炼的同一性规律的最小单位量的关键步骤。昆舞的教学思路坚持了这样的方法,它将着眼点落在“风格功能”的整合挖掘与综合把握上,保留了人体文化的基因与意蕴,易于透过特征显现本质,考虑了舞蹈的“多元一体”属性和文化气质。就教学观念而言,此举功莫大焉! 2、微观研究。昆舞的研究,是对戏曲舞蹈的再认识;昆舞的架构,突出本原分析的价值。从细节寻特性,从微观见精神,突出逻辑性和实证性,使系统建设的可信度提高,都是昆舞教学建设的优长所在。 3、 “推、拉” 、运动
12、 27 点位。手位和空间的创新,使昆舞的运动时空出现了无限的可能性,这是昆舞的新创造。此举,既可以拓展教学理念,让古典舞的动作语言系统和构成方式出现无穷的扩充,又可以无限延伸昆舞的创作空间,让作品的视阈得以大面积地拓展。 4、 “身心一体”的运动观。昆舞的训练主张“先立脑,后立身” ,以意为先, “以意为帅” ,然后身体从之,这种人体运动观符合中国传统运7动思维的基本理念,这样的运动才是“有意味”的运动。 有了这种“立主脑”的身体文化概念,舞蹈的本性就能在舞者身上渐渐得到还原;有了这种融思维、审美和运动于一体的教学方法,舞蹈的魅力才能愈发地被发掘、发挥与发展出来,变成一种文化的自觉。 截止目前
13、,充满上述理性观照的昆舞,体系初现端倪。 四、实践意义 文明归程。昆舞是中华文化历史建构的产物,从根本意义上,符合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了舞蹈思维的必然趋势。同时,昆舞是创造者思想创新的结果,符合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发展实际,是独立思考的结晶,带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属性,具有学术理想上的开拓性。 时代走向。昆舞是当下的创作,是对传统的再造,更是“古今合一”的思辨结果。它充满当代思考,是今人对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大胆想像与合理发挥的结果。当 21 世纪的人类文化方式开始步入新的“文艺复兴”轨道时,昆舞这种“统合古今” 、思接千载的思维成果,自有其存在与发达的价值。 周 秦(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国际昆
14、曲研究所所长):2003 年 11月,马家钦老师第一次跟我谈起关于“昆舞”的构想。直觉告诉我,马导又抓住了一个极具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的课题。 马导别具匠心地把她对人生、对爱情的理解有机融化在风、花、雪、月、酒等五个规定场景之中,一方面无缝对接了昆曲艺术约定俗成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一方面又用哲理和诗化的表现手法强调了舞蹈艺术8的形式特征,将“昆舞”同注重情节、排场的昆腔喜剧加以严格区分。从而保证了“昆舞”的“排他性”:只是“姓昆的舞” ,而不是任何其它门类的表演艺术。 高以俭(江苏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我曾经在省宣传部工作 15 年,在省文联工作 10 年,给 100 多位文化名人喝过彩
15、,我一直想为马家钦喝彩,也一直相信会有这个机会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昆舞的出现不简单,了不起。 一、它是保护、传承、继承、发展的一个突破性的事件。胡锦涛总书记说,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最好的继承。现在诞生了马氏昆舞及马氏昆舞的理论,昆舞继承了昆曲的“优质基因” ,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审美理念,对昆曲的传承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 “昆舞”是中国古典舞理论研究的一个突破。中国古典舞源远流长,古典舞是个取之不尽的宝库。我对马氏昆舞的概括有 4 个“特”:1、以意为特质;2、以和为特色;3、以雅为特点;4、以韵为特征。 三、马氏昆舞理论讲究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是原创的。马氏昆舞理论充分
16、体现出务实、扎实、踏实的作风,体现了人文精神。艺术有三个“体”:客体生活;主体思想,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生的影响;本体艺术本身内在规律性的东西。而我们,尤其是领导,往往强调客体和主体,对本体往往忽略。 四、马氏昆舞是创新精神的体现。艺术的生命是创新,昆舞本身就是一个自主创新的原创产物,一个新的发现、创造,它充分体现了别具9一格、别出心裁、别开生面。 希望马家钦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地继续走下去。时间上要不快不慢,太快了欲速则不达。各级领导要对马家钦关注、关心、关照、关爱。 黄素嘉(江苏省舞蹈家协会主席,舞蹈编导):昆曲有着悠久的历史,马导的昆舞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找到了昆曲舞蹈从意到雅的
17、途径。 昆舞可以说为我们中国舞蹈界找到了一个金娃娃,我们应该更爱惜、更关爱,金娃娃挖出后要给它打扮,推向世界。它具有文化价值、市场价值、国际价值。 赵 青(中国舞蹈家协会顾问,舞蹈家):我父亲临走前嘱咐我,要我找三个人,向他们学习请教,他们是:金山、常书鸿、吴晓邦。 马家钦这次创作的昆舞是献给吴晓邦纪念活动的一份厚礼,是拿行动来纪念吴晓邦先生。 我也学习过昆曲,我也是从事中国古典舞蹈的,今天,我感到很惭愧,我说,马家钦不仅是属于苏州的、江苏的,她更是属于中国的,她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代表。 昆舞的出现,意义非常大,应该将它推广到全国,作为教育学院的教材,我们已有孙、唐的中国古典舞教材,今天我
18、又看到马导的昆舞,已经很成体系了,是对中国古典舞教材的丰富,要让她走入教学实践。 10董锡玖(舞蹈理论家,博士生导师):我的发言题目: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来看马家钦的昆舞 ,我想到两位老师:欧阳予倩和吴晓邦。马家钦的行动就是弘扬吴晓邦的精神。 50 多年前欧阳老师就提出了我们的古典舞要从昆曲和京剧中来挖掘,要好好整理昆曲,将生旦净末丑分离出来,从手到脚技法分离出来,50年过去了,苏州出了个马家钦。 她找到了明代舞蹈的特点,马家钦的定位很准确,就是“雅” ,以三小(生、旦、丑)为切入口非常准确。 这个昆舞非常成功,已经很有系统了,我肯定这样的创作。 朱栋霖(原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文艺评论家,博士生导师):昆曲作为遗产,不仅要保护,还要让它为其他艺术提供资源。而这个工作在保护昆曲的同时马导已经想到了。 马导以她的毅力和智慧,三四年下来,创造了新的、初具样式的昆舞体系,成为中国舞蹈新的舞蹈的品种,马氏的昆舞音乐基本上符合了昆曲的音乐。曲笛的伴奏很好,还可以加强一些抒情性,要江南水乡的那种,这一点马导把握得非常好,展现了一种轻雅柔美的风格。 谢俊平(江苏省艺术研究院理论研究部主任):我看到了一个比较原汁原味的古典舞形态,且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还原了古典舞,重要的一点是它基于我们民族文化的保护体系,这个意义非同一般。建国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