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舞蹈艺术的特色【摘 要】本文以舞蹈艺术的特色来研究舞蹈艺术,结合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是在以往研究成果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所做的创新。 【关键词】舞蹈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51-03 自从黑格尔将舞蹈看作是“不完整的艺术”以来,在整个西方现代艺术哲学领域里,似乎只有苏珊?朗格和纳尔逊?古德曼把舞蹈与其他艺术相提并论。其实在 1938 年,罗宾?乔治?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一书中就指出舞蹈在所有艺术形式中的突出地位。他从表现主义出发,认为艺术的本质既然是表现情感,而任何情感都要以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因而每一
2、种艺术形式也就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科林伍德同克罗齐一样,把艺术同语言视为一体。科林伍德又指出, “言语只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特点在于每个姿势都产生出一种特征性的声音,从而使它既能通过眼睛又能通过耳朵加以领会。 ”1一切种类的语言都与身体姿势具有这种关系。每一种语言或语言体系都是起源于全身姿势的原始语言的一个分支。科林伍德认为,这种全身性的动作姿态语言是惟一“实际存在”的语言,而我们今天称之为言语及各类的语言只是它的一部分,都是一种特殊化了的身体动作姿势形式。这样,以身体活动为惟一前提的艺2术舞蹈,就不仅是一切语言之母,而且也是一切艺术之母了。 他从大量的生活和艺术的事实中,发现了语言和动作之间
3、某种带有本质性的东西。但科林伍德只限于对其发现做现象的描述,而没有科学的论证。这也许就是他的舞蹈艺术理论一直未得到重视的因素之一。正如约翰?马丁所说:“对于许多人来说,将生活经验这样变成动作的同义词,或许是个完全陌生的观点,因为动作是人们完全习以为常的东西了。人们很容易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它构成日常生活与思考的主要成分。 ”2从这种被忽略的、在一般人看来是“习以为常”的事实中发现某种本质性的东西,这是天才必备的素质。科林伍德做到了这点。然而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以人体动作姿态为传达媒介的舞蹈与其他艺术之间的本质联系。因为科林伍德既没有确定动作的实质以及它与语言的深层联系,也没有说明舞蹈的特质,而只
4、是简单地归结为“表现的语言” 。 一、舞蹈本质 苏珊?朗格说:“在一个由各种神秘的力量控制的国土里,创造出来的第一种形象必然是这样一种动态的舞蹈形象,对人类本质所作的首次对象化也必然是舞蹈形象。因此,舞蹈可以说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第一种真正的艺术。 ”3朗格从符号学出发,认为舞蹈是一种形象,或称作“幻象” 。舞蹈创造的是“动态的形象” 。这一动态的形象不是自然界中的一般事物,它是仅仅为知觉而存在的一种虚的实体。?f 它是虚的,并不意味着它是非真实的。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你与它相遇,就能真正的知觉到它。而它仅仅是一种幻象,是一个虚的实体。同样,我们从一个完美的舞蹈中看到、听到或感觉到的也应该是一些虚的
5、实体,是使舞蹈3活跃起来的力。是从形象的中心向四周发射的力或从四周向这个中心集聚的力,是这些力的相互冲突和解决、起落和节奏变化。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动态的舞蹈形象。朗格认为,当宗教思想孕育了“神”化概念时,舞蹈则用符号表现了它。正如她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所说:“在想象的最初阶段,人类周围这些可怕的、众多的神并没有明确的形式。最初对于他们的认识,是通过人的力量和意志在人身上感觉到的,这些神最初是通过身体活动得到再现的。然而,对于原始人,这被创造出来的“神”是实际存在的,而不是符号。舞蹈不是作为“神”的象征,神恰恰是由这舞蹈创造出来的。人只有通过跳舞才能进入神秘的王国,只有在舞蹈中才创造了一个充满神奇力
6、量的世界。音乐舞蹈史家克尔特?萨哈斯博士指出,在舞蹈的沉迷之中,人们跨过了现实世界和另一个世界的鸿沟,走向了魔鬼、精灵和上帝的世界。 ”4显然,朗格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即把舞蹈所表示的“王国”与人的“跳舞”活动分割开来。她说:“世界的象征,即用舞蹈表现出来的王国,就是这个世界。而跳舞则是在这个王国中的活动。 ”5这意味着人与世界的分离。事实上,不是因为有了艺术,人与世界的关系才增添了诗意的色彩,人一开始就诗意地居住在这个世界上。世界也不是空洞的、孤立的用来盛装各种东西的容器,它是人生存的世界。艺术的世界不是供人活动的场所,它只存在于人的创造活动中。由此看来,苏珊?朗格没有真正揭示出舞蹈的本质,
7、因而也未能真正说明舞蹈为什么是人类最早创造出的真正的艺术。 可见,无论是科林伍德“全身性动作姿态语言” ,还是朗格“动态的形象” ,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舞蹈的特质以及它与其他艺术的关系。他们4的共同缺陷是忽视了对“动作”和“动态”本身的探讨,忽视了艺术是一种活动,是一个具体的创造过程。这就是表现主义和符号学的局限。 二、舞蹈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在朗格看来,正是那种仿佛推动着舞蹈本身的纯粹外观的力赋予舞蹈以生命。那个作为它的基础的真正的物理力反倒消失了。然而,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无论是作为舞蹈基础的“物理力” ,还是那仿佛推动着舞蹈的纯粹“外观的力” ,都是看不到的。鲁道夫?阿恩海姆指出:“很显然,
8、动能本身是看不见的,它并不是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眼前那方形的映幕上。事实上,即使我们在看一个真实地在大街上行走的人时,也看不到推动他的身体前进的物理力。眼前看到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明显的位移,我们在这里涉及到的(或看到的)全部东西只不过是由这一可见的位移刺激了观察者神经系统之后,所产生出的生理活动的心理对应物。因此,我们所观察到的这些力,最终还要取决于那种准确而巧妙的刺激条件。 ”6显然,阿恩海姆已敏锐地感觉到,这里所涉及的已不全是生理的机能,但他并没有进一步探讨这种“心理对应物”是如何产生的,而只是简单地归结于“刺激条件”的决定。 “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 。皮亚杰认为,不仅人们所“看
9、到”的推动物体位移的“力” ,即使是对“位移”本身的知觉,都只能从它们与动作的联系中去考察。因为离开了动作和“动作图式” ,人类(主要指人类童年)的知觉就会像电视屏幕一样只能起到显示图像的作用,一旦信号中断,图像就会消失得不留任何痕迹。皮亚杰描述说:“幼年婴儿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客体的世界,它只是由变动的和不实在的5动画片所组成,出现后就完全消失”可见,在“永久性客体”尚未出现的婴幼儿那里,是不可能感知“位移”的。只是“随着对永久性客体的定位和寻找的行为模式的发展, 位移最后组成了实际空间的基本结构。 ”7 显然,人类的一切知识和经验(不仅是视知觉的)都只能来源于人身体的整体性活动,没有这种身体的
10、活动,我们将无法理解任何知觉对象。若按科林伍德的理论,把最初的艺术都看作是“表现的语言” ,那么任何种类的语言(包括绘画语言、音乐语言和诗等)都只能同动作结合起来才具有意义。因而所有其他艺术形式也只能从以身体活动为惟一前提的舞蹈艺术的母体中产生出来。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在原始艺术中诗、音乐、舞蹈总是三位一体的原因。因而萨哈斯说:“令人感到十分不解的一件事实是,作为一种高级艺术的舞蹈,在史前期就已经发展起来了。还在文明的初期,它就达到了其他艺术和科学所无法比拟的完美水平。在那个时期,人们普遍过着野蛮的群居生活,人们所创造的雕塑和建筑还是很原始的,诗歌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出现,然而却创造出了使所有人类学家
11、都感到吃惊的、难度较大而又很美的舞蹈艺术!他们在这个时期创造的音乐如果脱离了这种舞蹈,就听上去什么也不是,只是伴随着这种舞蹈,这音乐才显得动听。 ” 若从艺术发生学上探讨舞蹈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科林伍德的理论往往给我们更多的启迪。而一旦回到分析的及现象学的角度,我们将更多的受益于朗格。如朗格所说:“只有通过探讨各类艺术的差异,才能真正找到而不是猜测出它们的共同之处。 ”也才能真正理解各类艺术的特质。这或许是科林伍德舞蹈理论未被重视的又一原因。 6但是,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区别,并不是朗格指出的,在于构成它们的虚的形象或表现性形式的材料之间的不同,虽然这里所说的“材料”已超出一般的“人体” 、
12、 “声音”和“色彩”等物质实体,而使我们更加接近艺术的本质。朗格认为,一幅绘画是由虚的空间构成的,一首乐曲是在时间中运动和发展的乐音构成的,而舞蹈的构成材料是非物质的力,舞蹈演员创造的却是一个力的世界。这就是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所不同的地方。应当说,朗格对艺术本质的领悟是深刻的。然而,她既没有真正找到各类艺术的特质,也不可能最终把握所有艺术共同的属性,更不可能确立舞蹈在整个艺术领域里的特殊地位。且不说音乐与绘画,单是对舞蹈的把握就不够准确。因为那仿佛是赋予舞蹈以生命的“非物质的力”不仅仅存在于舞蹈艺术中,我们从音乐高低、强弱、快慢、长短的运动中,从画面色彩的变幻、线条的对比上同样能够感受到这“力
13、”的存在。作为“为知觉而存在”的非物质的力,不仅可以通过视觉,而且能够通过听觉等感官感觉到。问题的关键在于音乐、绘画和舞蹈等是如何以其特殊方式创造出这力的形象的。语言艺术创造的意境舞蹈不可能复制;绘画造成的感觉音乐无法取代。同样,舞蹈的形象也是语言难以描述的,音乐造成的氛围绘画难以企及。因而对于艺术,重要的不是可感的形象,而是创造性的想象。 三、人体动作是舞蹈基础 想象是一种活动,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而这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必然包含着一个低级的运动形态。皮亚杰在驳斥联想主义心理学把表象看作是知觉的引伸时指出:从神经学上看,一个人在想象一个躯体的运动7时,与身体上实际执行这个运动时,无论在脑电图式或
14、肌肉图式方面,都伴随同样的电波形式。这就是说,一个运动的表象包含着这个运动的缩影。这里必须清楚的是,皮亚杰说的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想象,而不是艺术创造中的想象。我们之所以能够而且必须做出这种区分,来自我们对不同种类艺术中创造性想像的差异的认识。而这一点对于我们真正把握各类艺术的特质至关重要。因为当想象没有把对象通过物质的类似物加以客观化时,它还只是一种意识。这种“客观化”既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也是人对世界的把持或超越。这就是创造活动。创造需要想象,因为创造活动暗示着一种发现和最终完成这一发现的必然过程。而一般心理学意义上的想象未必一定要有具体的形式,它可以处于一种虚态。 所以,从某种意义
15、说,艺术活动就表现为一种塑造活动。这个塑造或操作过程就是艺术想象的过程,亦即创造活动本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创造性想象” 。一个画家总是用色彩、线条、形状去想象,一位音乐家总是用音符、旋律、和声等去思考。正是这种想象本身的差异,构成了各种艺术内在的质的差异,决定了它们不可相互取代的存在价值。正如阿恩海姆告诉我们的, “创造性思维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都是知觉思维。”8艺术乃是一种知觉形式。因而画家的创造活动是一种不同于音乐家的视觉想象,这里主要伴随的是视觉活动。同样,舞蹈只能是一种动觉想象,主要是通过人体动作完成其创造。 因而,人体动作才是舞蹈的特质。正如默斯?堪宁汉认为的,舞蹈的基础是动作,也就
16、是在时空中运动着的人体。舞蹈的构思既来源于动作,8又存在于动作之中。一个舞蹈作品并不源于我对某个故事、某种心情或某种表达方式的构思。它的内容源于动作本身。9正是“动作”不仅把舞蹈同其他艺术真正区别开来,而且也决定了舞蹈在整个艺术中的特殊地位。 很难设想,一个舞蹈家编舞,能够单凭“舞谱” ,而不借助身体的手舞足蹈,这不仅仅是为了借助镜子看自己的舞姿是否美丽动人,更重要的是通过身体的活动去体验某种经验是否表现得充分。一种生命情调的释放,是在这生命力推动下完成的活动。正如阿恩海姆所说:“为了使某种舞蹈动作达到技术上的准确性,一个有能力的舞蹈教师并不要求他的学生去表演一些准确的几何式样,而是要求他们努
17、力获得上升、下降、攻击、退让时的肌肉经验,而要取得这种经验,就必须完成与这种经验有关的动作。 ”这里的动作从本质上区别于体操动作。体操的目的主要是身体,动作仅仅是手段。而在舞蹈中,注重的是动作本身。这里的动作也不再像体操中仅仅是外部的身体活动,它已构成生命经验的一部分,构成舞蹈艺术创造性想象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在观看舞蹈时,看到的不仅是身体的跳跃,而是灵魂在舞动。那随着人体的升腾跳跃而飞舞流动的精灵,就是舞蹈的精神,是人类艺术的精魂。 “我们通过舞蹈家的身体,充分感受到了运动、光明和?g 乐。通过这人体的传导,大自然的运动也波及到我们自身,在我们身内活动着。我们感受到了那饱含着思想的光照。这舞
18、蹈就像一次祈祷,在持续不断的起伏中,每一个舞步都仿佛在连接着太空,成为宇宙永恒律动的一部分。 ”10这是生命的最高情调,是艺术精神的充分自由状态。舞蹈正是这种精神最直接最充足的流9露。 四、结语 既然一些高级心理活动不仅在起源上只能在发达的感知运动图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包含着这个运动的缩影” ;既然艺术活动本质上就是创造性的想像活动,而舞蹈直接通过人体活动来完成,那么,动作在整个艺术和审美活动中就不是阿恩海姆认为的“只能成为一种辅助的加强因素,或者是一种共鸣因素” ;舞蹈在整个艺术领域里也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艺术样式。事实上, “艺术家只有通过他的动作,通过做使概念外化时才能释放概念。因此,这
19、里的模式就是创作者也以聚精会神使自己全部呈现化的动作,是我们在绘画的笔法中、音乐的节奏中、诗歌的运动中读到的一种独特动作。于是,想象力指的是这种秘密的但又是明显的,使理念在用手的语言来表现时变成自然的运动机能。它存在于受过训练而又能够获得幸福的躯体中。 ”11如果脱离了身体的内部和外部活动过程和对这种动作的切身体验,人类的艺术和审美活动就无法进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中国艺术领悟颇深的宗白华先生说:“舞蹈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的艺术书法,具有着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里面贯穿着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12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庄严的建筑也
20、有飞檐表现着舞姿。这一切似乎都在向我们昭示:人类的其他艺术形式不仅是从舞蹈中诞生,而且无论这些艺术如何发展,都未能全然脱离自己的母体。所有种类的艺术的躯体中将永远流淌着舞蹈的血液。 参考文献: 12科林伍德.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1985,250. 3约翰?马丁.生命的律动舞蹈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19. 4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1. 5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218. 6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550. 7皮亚杰.儿童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3-14. 8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427. 9欧建平.默斯?堪宁汉的舞蹈思想及编舞方法J.文艺研究,1986,6. 10邓肯.论舞蹈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53. 11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70. 1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介: 杨 柳,女,汉族,湖南常德人,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舞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编导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