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在小学音乐课中运用舞蹈感受民族音乐【摘 要】音乐课中的舞蹈教育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舞蹈带进音乐课堂,借助舞蹈的肢体语言来促进学生对各民族音乐的感受与体验,效果很好。 【关键词】小学音乐;舞蹈;民族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50-01 民族舞蹈具有浓郁民族特色,这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以及表现力有着极大的帮助,特别是民族舞蹈进入音乐课堂,是学习艺术风格、开阔视野的途径。 一、课堂教育教学实践 (一)汉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等。如在教
2、学东北民歌小看戏东北袖头秧歌舞曲 东北二人转等歌曲时,让学生知道东北秧歌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歌舞。其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是东北秧歌的特色。让学生在唱与舞的实践中感受东北民歌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音乐韵味和“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的民间舞蹈风格,从而较全面地了解东北民歌的表演艺术。 (二)藏族舞蹈弦子、堆谐等。教学巴塘连北京 我的家在日喀则 妈妈格桑拉等歌曲时,告诉学生,西藏高原上生活着勤劳勇敢2的藏族人民,藏族舞蹈具有纯朴、健壮、豪放的特点。膝部的颤动和屈伸是舞蹈的动律,常常是边歌边舞。其舞蹈形式有“弦子” “堆谐”等。“弦子”优美抒情,动律松弛、长
3、袖轻拂,舞姿舒展流畅;“堆谐”节奏鲜明轻快,动作热情奔放。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边歌边舞,感受藏族音乐和舞蹈柔美欢快、纯朴豪放的民族韵味。 (三)蒙古族舞蹈牧马、安代等。教学草原上 我是草原小牧民 ,欣赏牧民新歌等歌曲时,告诉学生,我国苍茫辽阔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以狩猎游牧为主的蒙古族人民,他们具有勇敢、热情、豪爽的性格,有着灿烂的“草原文化” 。蒙古族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并且具有剽悍、质朴、庄重的特点。其舞蹈形式有“安代舞” “牧马舞” “筷子舞” “摔跤舞”等,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从歌与舞中感受蒙古音乐和舞蹈热情奔放的民族韵味。 (四)维吾尔族舞蹈赛乃姆等。教学
4、歌曲娃哈哈 雪莲花 ,欣赏歌曲新疆好时,告诉学生,维吾尔族人民主要居住在新疆一带,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能随着优美的乐曲或清脆的手鼓节奏翩翩起舞。维吾尔族舞蹈动作优美、热情奔放、开朗幽默,擅长于头部和手腕的运用,通过移颈、翻腕、绕腕,加上眼神的巧妙配合,民族色彩浓郁,别具一格。 “微颤”是舞蹈中富有特色的动律;“旋转”在维吾尔族舞蹈中运用较多,它讲究快速、多姿;“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生基本的手型、叉腰、托帽位、敬礼位、跺地转腕、移颈动作,及“赛乃姆”的基本步法,让学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从中感受到维吾尔族音乐和舞蹈轻快抒3情的艺术风格。
5、 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通过将民族民间舞蹈引入音乐课堂,辅助民族音乐的教学实践活动后,笔者深深感受到,舞蹈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体验和学习音乐律动、节奏、节拍、速度、结构、情绪等内容,而且还可以伴随着音乐使学生获得愉快感和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笔者在进行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教学时,一段优美的舞蹈示范就能激起孩子们对舞蹈的极大兴趣,而歌曲中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表演,更让他们兴奋不已。在教学中,笔者先教会学生几组傣族舞蹈动作,然后让他们安静地坐下来聆听整首歌曲,听后师生共同分析,使他们对歌曲的基本旋律、速度、情绪等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后,再结合教师的葫芦丝声,边歌边舞。这样使孩子们逐步
6、懂得音乐和舞蹈是“好朋友” ,养成听音起舞、自主感受音乐的好习惯。 三、教育教学实践总结 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历史、生活、风俗、习惯,以及自然条件不同,舞蹈的风格和特色也明显各异。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舞蹈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更应注重民族民间音乐,将舞蹈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采取多艺术种类相结合,将各民族的舞蹈动作编成适合学生天性又简单易学的“小?M 合” ,体现各民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风格,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引导学生去感悟民族音乐的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从而培养他们对民族民4间音乐、舞蹈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热爱。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雷鸣.中国民族民间舞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