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批评类别探讨与特征反思.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4861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介批评类别探讨与特征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媒介批评类别探讨与特征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媒介批评类别探讨与特征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媒介批评类别探讨与特征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媒介批评类别探讨与特征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媒介批评类别探讨与特征反思媒介批评是近年来国内传播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2000 年 11 月,教育部高校“十五”新闻传播学学科研究规划及课题指南(草案) ,将“媒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列入“十五重点研究课题” 。而后,浙江大学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暨传播学院分别将“媒介批评”列入重点研究范围,前者还将“媒介批评学研究”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此后,北京广播学院等高校新闻传播院系,还提出开设媒介批评课程的动议。2001 年,刘建明和王君超二人相继出版了媒介批评通论和媒介批评起源?理论?方法 ,这两部著作的出版使媒介批评在我国第一次以一门学科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有学者评价说:“这两部著作的出版,

2、一方面标志着呼唤多年的媒介批评理论开始逐步确立自己的研究范畴与规范,另一方面也预示我国的媒介批评进入预热阶段。 ”此后,媒介批评研究进入了更为丰富和完善的阶段。一些专家学者纷纷介入媒介批评研究,将媒介批评研究引向更为具体、更为系统的层面。像雷跃捷对媒介批评定义的研究和对新中国媒介批评发展历程的梳理,董天策对媒介批评对象与形态的思考,谢静对美国新闻媒介批评的解读以及对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等,都是近年来媒介批评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 本文试图在以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媒介批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媒介批评的类别入手,对媒介批评的类别进行新的系统界2定,从而廓清以往媒介批评研究类别不清、分类肤浅

3、的弊端,为以后的媒介批评研究奠定一个学术叙事的基础。另外,笔者还试图在对媒介批评类别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媒介批评不同类别的具体特征,进而为媒介批评研究的现实意义提供理论叙事的依据。 一、媒介批评的传统分类 关于媒介批评的分类,较早作出解释的是台湾学者黄新生。他在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的开篇就认为,媒介批评应包括三个类别:(1)哲学的批评:知识分子根据个人的观察和本身的性向(predisposition) ,对大众媒介的批评,其特征是不作具体的内容分析,流于空洞的泛论;(2)报章的批评:报社记者或专栏作家的批评,对象通常是电视媒介,一般影响深远,很受报社和读者的重视;(3)学术的批评:主要由学院派学者

4、撰写,并发表在学术期刊上或以教科书形式出版的主题专精、强调理论,通常不为一般大众所注意的批评。在媒介批评研究引入大陆之后,大陆学者对媒介批评的类别也作过其他相应的表述。像展江就认为,广义的媒介批评是对一切与大众传媒有关的问题的分析和评判。它至少涉及以下三个层面的间题:(1)本体层面:作为大众传播学和媒介评论学的基本内容,它们包括大众传播的五大部类。(2)现象层面:指大众传媒制作的产品,即提供给受众的新闻、娱乐、广告等等。 (3)文化层面:主要指大众传媒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王君超对媒介批评的类型作过更为系统的总结性研究。他认为媒介批评从层3次上分,包括宏观层次的媒介批评、中观层次的媒介批评和微观层

5、次的媒介批评三类;从批评对象上分,新闻媒介批评可分为纸质媒介批评和电子媒介批评两类;从批评内容上分,包括社会责任批评、媒介道德规范批评、媒介权力批评、媒介法制批评、传播科技批评、媒介传播人批评等六类;从批评主体上分,包括专家的批评、媒介管理者的批评、受众的批评、媒介从业人员的自我批评四类。另外,谭舒、董天策也认为,媒介批评的对象应包括宏观的批评(如媒介性质与作用的批评) 、中观的批评(如媒介现象和媒介行为的批评)和微观的批评(如具体媒介产品的批评)三种;而媒介批评的形态则有基于学术层面的批评(以论文的形式出现) 、基于感想层面的批评(以随笔、杂谈的形式出现)和基于观察层面的批评(以媒体观察的形

6、式出现,兼有以上两种形式)三种。 以上分类林林总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笔者认为,根据以上媒介批评的分类依然很难廓清媒介批评的具体类别,它们要么相互重复,要么分类肤浅。因此,笔者下文试图对媒介批评进行重新的分类。 二、媒介批评类别的重新界定 1.媒介批评重新分类的标准 本文对媒介批评进行重新分类的标准是:(1)分类具有排他性。即分类之后的媒介批评类别彼此之间在概念上应该具有排斥性,不能相互4重复或替代;(2)现实具有操作性。媒介批评是一项现实操作性极强的社会活动,因此对它的分类,必须能在概念上解决其与现实操作的紧密联系问题;(3)类别具有明晰性。分类的目的在于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因此媒

7、介批评的分类应该简单、明晰,而不必过多过杂,以免将其复杂化。 2.媒介批评重新分类的依据 本文对媒介批评进行重新分类的依据是根据媒介批评的主体来分的。媒介批评是一项离不开人为操作的社会活动,因此从批评的实现来看,它永远摆脱不了批评的主体层面。此外,就媒介批评本身而言,正是基于媒介批评主体的多样性,才决定了媒介批评类别形式的多样性。这一点不言自明。另外,尽管前面提到的其他学者也从媒介批评的主体角度对媒介批评进行过相应的分类,但根据前面所言的三个标准,笔者认为对它还有重新分类的必要。 3.重新界定的媒介批评类别 根据媒介批评的主体来分类,那么就必须得首先搞清楚媒介批评的主体究竟有哪些,如何对这些主

8、体进行最简单和最有现实意义的分类。 关于媒介批评的主体,学者们已经做过很多探讨。像刘建明就认为,媒介批评的主体是指谁来批评,由谁批评,继而表明媒介批评是批评者的主体行为。他还认为,媒介批评的主体多是由多种批评者构成的,批评者分布在社会各个层面,同新闻媒体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批评者的5社会分布主要包括普通批评者、批评家群体、媒体的监管者和优秀稿件的评选者四种类型。另外,从前面的介绍中也可看出,王君超为媒介批评主体的分类与刘建明的差不多,除了最后一种说法略有差别外,其余分类基本一致。 然而,从新闻事业本身的情况来看,整个新闻传播活动在大的范围上应该主要涉及三类主体利益元素,即政府(包括政党) 、新

9、闻界自身和公众。因此,就媒介批评的主体而言,它也无外乎以上三类情形。这点可以在哈钦斯委员会的报告中求得佐证,报告第六章怎么办一文写道:“这些建议依据行动的源头政府(包括法院) 、新闻界自身和公众进行分组。 ”由此表明,哈钦斯委员会恐怕也倾向于将新闻活动涉及的“源头”概括为以上三类。基于此,笔者认为,媒介批评重新界定的类别应该是以下三种形态:(1)政府的批评(管制的批评) ;(2)媒介的批评(自律的批评) ;(3)公众的批评(监督的批评) 。显然,这三种形态的分类基本符合前面提出的三个分类标准。下面,我们将对其各自的具体特征进行分析说明。 三、媒介批评三种形态的特征分析 1.政府的批评(管制的批

10、评) 它是基于政府或政党对媒介的控制和使用而言的。这种批评在本质上是基于政治控制的需要。这种批评在世界各国都极为普遍。在我国尤其如此。像我们的宣传、出版部门对大众媒体的监督与管理就是如此。6比如各级宣传主管部门的新闻阅评小组和各级新闻出版部门的审读小组都是这类的代表。它们行使的是新闻管理职能和宣传控制职能,其主要目的是使新闻传播事业更好地为党和政府服务。它们在实际操作中还形成了专门的“阅评制度”和“审读制度”等具体的规章制度。 政府的管制显然是一种强制形态的批评。在资本主义社会,政府的批评经常表现为新闻审查。关于新闻审查,马克思曾经给予一针见血的回击:“书报检查就是官方的批评。书报检查的标准就

11、是批评的标准,因此,就很难把这种标准和批评分割开来,因为他们是建立在同一基础上的。 ”书报检查“剥夺了报刊出版者本人的全部意志” 。因此,资本主义制度下新闻审查对新闻自由造成的限制,以及有可能造成的伤害,对新闻事业发展的阻碍和制约值得重视。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忽略政府批评管制的必要性。就连哈钦斯委员会的报告也认为政府权力是规范媒介行为的重要力量尽管它们“不是建议采取更多的政府行为” 。正如它们所说:“根据本委员会判断,每一个关心新闻自由和民主的未来的人,都应该不遗余力地督促新闻界担负起责任,因为如果它没有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到这一点,那么作为最后一种手段,政府权力将迫使它做到。 ”换句话说,政

12、府依然是监督媒介、确保新闻自由的重要力量。 2.媒介的批评(自律的批评) 它是基于媒介自身的自我批评,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媒介自律的形态。这类现象在国内外都有实例。像我国现在已经有很多媒体组织开始7聘请知名新闻传播学专家作为本机构的“新闻阅评人” ,为本机构的新闻工作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并定期做出具体的点评。这种自己掏钱雇人批评自己的“新闻阅评人”就是媒介自律性批评的代表。相比而言,这类批评的形态在国外发展得已经比较成熟。像美国很多媒体都已经形成了制度非常完善的“新闻公评人制度” 。除此之外,他们有的还联合起来出资组织类似“新闻评议会”的媒介批评组织,对整个新闻行业进行全面的观察和监督。 媒介的

13、自律显然是一种道德层面的自我批评,它也是新闻传媒及其从业人员对新闻专业主义理想不断追求的结果。但是,这种批评的最大弊端在于它无法保证批评的独立性。首先,无论是聘请“新闻阅评人” ,还是组织“新闻评议会” ,都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经济负担导致很多媒体根本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批评。有资料显示,全美现有日报1489 份,也就是说绝大多数销量低于 5 万份的日报没有公评人制度。另外,这种自律的批评往往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批评与建设”的效果。正如人们常说的, “没有一个老板愿意批评自己” ,所以,媒介自律的批评往往会异化为“一种象征性仪式”,即新闻业本身会对媒介批评进行操纵与控制,它们通过有计划的或

14、无计划的形式,使媒介批评展现、维护、修复原有的规范。从这一点上来看,媒介自律性批评极有可能异化成为媒介自身行为的一种专业性策略。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认为媒介自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媒介批评形式。从美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来看,作为媒介自律的媒介批评在推动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谢静在分析 198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媒介批评对新闻专业主义建设的贡献时指出, “20世纪 20 年代,在批评的强大压力下,美国的新闻业开始向专业化迈步” ,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也由此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 此外,对媒介自身来说,媒介自律的批评也是它们更为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我们前面说的“没有一个老

15、板愿意批评自己” ,其实主要是基于外部批评而言的。相对媒介自身来说,有利于自身发展和维持自身利益需要的自我批评显然会深受“老板”的喜爱。 3.公众的批评(监督的批评) 它是基于社会公众的批评,在本质上它是一种社会公众对媒介行为的监督活动。这一点在哈钦斯委员会的报告中有过特别的说明。当谈到面对当前新闻界的现状公众该怎么办的问题时,哈钦斯委员会给出了这样的建议:“他们(指社会公众本文作者注)拥有或者能够创办这样的机构:可被用来弥补新闻界的不足、制定新闻界的竞争标准以及使新闻界恪守它的责任。 ”这里提到的“这样的机构”就是公众批评媒体的机构,这一机构的具体活动在形式上就是媒介批评。哈钦斯委员会在它的

16、报告中还具体罗列了这样的一个机构应该包括的具体活动。 从形式来看,这种公众的媒介批评机构更类似于一种所谓的受众权益保护组织。这样的组织在国外已经有很多案例。如美国媒介批评组织的 AIM 和 FAIR,加拿大的 Media Watch 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这些组织的一般特点是:(1)有深厚的媒介批判理论作为指导;(2)以有具体资料研究成果作为监督的利器;(3)与地方性及全球性的媒介行动9(Mediaactivism)组织结盟;(4)进行媒介素养教育(medial i tera cy)和鼓励公众的积极参与;(5)掌握各式的发声通道。 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公众的媒介批评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媒介

17、批评形态。首先,由于任何社会公众都可以广泛参与媒介批评,他们甚至可以代表各自不同的社会利益,因此,这种公众的媒介批评在主体上具有社会普遍性。其次,媒介批评组织的建立,相应机构和设施的完善使得这种公众的媒介批评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了现实的操作性。比如美国的媒介批评组织 FAIR,它们不仅拥有自己的媒介批判杂志Extra! ,而且还有自己的广播节目 Counter Spin,这些基础设施保证了媒介批评的现实操作性。再次,公众的媒介批评在批评实践上更有可能实现独立性和公正性追求。一方面,公众的媒介批评主要代表作为受众的社会公众的利益,它很少受到政府利益或媒介自身利益的干扰,从而保持批评主体和批评实践的独

18、立性;另一方面,公众的媒介批评往往具有公开性的特点,它的批评能够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因而它的批评会更加关照公正性因素。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媒介批评在主体层面上包括政府的批评(管制的批评) 、媒介的批评(自律的批评)和公众的批评(监督的批评)三种类型。三种批评形式分属不同的主体、发挥不同的职责,它们共同作用完成对新闻界的监10督和批评。 2.媒介批评的类型特征决定了我们的媒介批评理论研究和媒介批评业务实践活动应更加注重其现实操作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媒介批评的三个类别层面上同时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最为主要的是,在学习国内外先进媒介批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三个类

19、别不同层面的媒介批评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从而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3.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当前最为或缺的是媒介自律的批评和社会公众的批评。因此,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媒介批评实践都应加强这两个层面的关照。特别是在基于受众权益保护的社会公众的媒介批评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方面,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释: 王君超:我国媒介批评的现状与思考 , 报刊之友2002 年第1 期 刘鹏:在实践发展中寻求理论创新2001 年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热点综述 , 新闻记者2002 年第 1 期 参见雷跃捷:媒介批评是对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反思活动对国内关于“媒介批评”定义的辨析 , 现代传播2003 年第 3期;简述新中国媒介批评的发展历程 , 现代传播2003 年第 6 期 参见谭舒、董天策:媒介批评:疑问与思考 , 新闻记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