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感的阳光照进语文课堂.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6077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灵感的阳光照进语文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灵感的阳光照进语文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灵感的阳光照进语文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灵感的阳光照进语文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灵感的阳光照进语文课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让灵感的阳光照进语文课堂一缕阳光突然照进了阴暗的房间,霎时,一切豁然开朗。房间里闪烁着金色的光亮,空气也沸腾起来,就连灰尘都忍不住手舞足蹈。我们的语文课堂也需要一缕这样的阳光,它能让沉闷的课堂教学鲜活、灵动起来;它能让师生之间的交流酣畅淋漓;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在课堂上绚丽绽放。这缕阳光就是教学灵感。 如何让灵感的阳光照进课堂呢?下面,我就谈谈激发教学灵感的三种途径。 一、勤于积累,善于思考灵感生成的源头活水 灵感只偏爱于有准备的人,这种灵感得益于教师深厚的积淀。在积累的同时更要善于思考,才能使教学内容焕发生机。 教师备课时,常常阅读大量教学资料,如果只是机械接受,则变成“掉书袋”,把知识杂乱地

2、传授给学生,缺乏系统性和个性。所以,在丰富积累的同时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当教学灵感袭来时,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受,使零碎的材料上升为教学设计,使之闪烁着个性化的光彩。 我在设计孔乙已一课时,阅读了大量资料,包括很多权威观点。我发现,大多数观点倾向于小说的社会意义通过孔乙己这个封建末世科举制度殉葬品的典型形象,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世态炎凉,反映2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 可是,每当我读到他“脸色青白,皱纹间时常夹着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读到他被别人取笑时,额上绽出的条条青筋,就仿佛看到他可怜的窘相,内心不胜酸楚,难以自然地联想到对封建社会的批判。那么,对于人生阅历更少的中学生来说,如

3、何让他们走进孔乙己的内心世界、进而理解鲁迅先生的写作意图呢? 我脑海里常常现出孔乙己被周围的嘲笑声湮没的可怜景象,于是我反复思索:他的悲剧命运到底来源于哪里?是社会的原因还是自我的原因?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有什么启示?终于,我在阅读钱理群教授的现代文学三十年时,灵感的阳光照亮了我的思维。鲁迅小说常常设置“看与被看”的模式,我预设从两个视角来切入课文,分析孔乙己的命运,即:一是从酒客的视角,看孔乙己是怎样的人;二是从孔已己自己的视角,他如何自我评价。最后得出他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相去甚远的结论,进而探讨他的悲剧性格和悲剧人生。这两个视角让学生很容易把握小说的主旨和人物的性格。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通过

4、长期的积累,并对文本有个性化的解读,才能厚积薄发,获得教学的灵感,进而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广度,使之拓展、发散,闪烁智慧的光芒。 二、抓住契机,因势利导灵感的产生需要调控课堂的智慧 有时一阵风吹过,一片云飘走,都会让失色的太阳重放光芒。正如教3师获取教学灵感,需要善于抓住激发课堂活力的契机,需要灵活调控课堂的智慧。一种氛围的创设、一句话、一个问题,都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思潮汹涌,意念奔流,与此同时,教学重难点便会自然化解。教师若善于抓住和利用这一契机,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对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既使课堂贴近学生又充满活力。这是每个语文老师都希冀的教学境界,教者在调控课堂过程中,

5、成就感自然油然而生。 我在讲授孔乙己一课时,分析到最能表现孔乙己对自我评价的句子,就是那句经典的“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 一个学生说,“孔乙己应该把那个长衫脱下去了。 ”这句话给了我灵感,我马上抓住这难得的契机,顺势把这个问题抛向全体同学:“孔乙己到底应不应该脱下长衫?”学生思维的潮水借这一妙想的推波助澜而奔涌不息。 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我说的不是脱下衣服,而是指在精神上别那么清高自傲。 ” “人贵有自知,孔乙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 “孔乙己最后不是脱了长衫了吗?但是我感觉他的语气和以前不一样了。 ” “最后孔乙己是脱下了长衫,他被打折了腿的时候,但也是他死亡的时候。孔乙己最终在

6、身体的病痛中,他的精神世界也崩塌了,在无望中走向了死亡。 ” 学生们的想法虽然不尽成熟,但他们已经带着自己的生命体验走进了孔乙己的内心世界。他们用心在解读孔乙己的命运,与他同喜同悲。回味4这些精彩的片段,我的内心充满感动。学生在争论人物性格过程中自然抓住语言、动作等细节来阐述他对人物的理解;在现实中辩证地看待孔乙己的为人为事,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同时,学生也真切感受到,当我们面对孔乙己这样的苦人时,不是嘲笑他,更不是往伤口上撒盐,而是多以悲悯之心给予关怀。他虽然可恨,但更可怜。在同学们智慧的启发下,我也感觉到孔已己还有可爱、可敬之处。 语文教学中,教师(下转 61 页)(上接 62 页)孜孜不

7、倦地寻找着课堂灵感,寻找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教师如果掌握灵活调控课堂的智慧,敏锐地抓住激活课堂的契机,就会使整个教学活动风生水起,师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领悟文学作品的真谛。 三、用心关爱,情感相融灵感需要师生情感和谐融洽 阳光一缕,却能带来温暖无限。教师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营造出温情脉脉教学氛围。日积月累的师生情感就如同激发灵感的温床,在师生交流的特定情境中,只有情感相融,才能激发教者的灵感和创造力,当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教材的艺术魅力融合起来,使课堂变得富有生气和乐趣,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审美心理共鸣,才使语文课堂具有魅力,创设灵感迭出的课堂教学情境, 我讲不朽的失眠公开课时,探讨

8、到此篇文章的主题,有个平时不大学习的孩子举起手来,我很欣喜,马上叫他回答。他说:“这明显就是对教育制度的批判么,这么有才华的人却不得志,就像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5所以,我们不应该以成败论英雄,不必太在乎考试的成绩。 ”当着多位听课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这个尖锐的问题让我有些语塞。他是个聪慧而腼腆的男孩,不喜欢学习,成绩很差。如果我的表现令他在众人面前感到尴尬,那么必将影响他以后的学习信心,但是又不能完全肯定他的观点,这样势必使他的消极情绪蔓延。于是,我笑着对他说:“你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啊!老师希望你以后成为张继一样有才华的人,老师更希望你比张继幸运,能更早的得到社会的认可。 ”同学们笑了,他也笑了。看着孩子充满信心的笑容,我的心里暖意融融。 这一浸透情感和灵性的课堂小插曲更激活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与信心,课堂灵感叠现,在对课文主旨的探讨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巧妙地消释了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师生之间灵感产生和谐共振,激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心理共鸣,这种心心相印,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教者由衷地感到幸福和满足。 灵感,是一种美妙的人生体验,语文教学中的灵感就象一缕透过层层迷雾的光芒,让整个教学过程流淌着智慧、焕发着活力。但愿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洒满温暖的阳光,洋溢着灵动的生机。 (作者单位:长春市第 68 中学安达分校) 责编 / 董 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