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的那些人那些事.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6397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的那些人那些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同济的那些人那些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同济的那些人那些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同济的那些人那些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同济的那些人那些事文学史上的同济人 当你驰过一座大桥,你可能会想到同济;当你走进一座高楼,你可能会想到同济。同济以医学开山,以工学立校,却以土木和建筑名世。现在,当你翻开文学史,会有哪些同济人的身影? 宗白华 1907 年之前,没有同济人能够进入文学史。七年之后,同济人在文学史上草写了首页,第一位当然是诗人、美学家宗白华。 1914 年秋,少年宗白华入读当时的同济医工学堂中学部,1918 年冬经同济同学魏时珍介绍,参加了现代史上著名的“少年中国学会”的筹建,继而担任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主编。这时他发现了以后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郭沫若,促成了郭沫若与田汉的友谊,三人鸿雁往还,心心相

2、印,谈诗论艺,最终成就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名作三叶集 。 殷夫 多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几乎不能不提一个天亡的诗人殷夫!可惜,他只在诗的世界活了不到人生的四分之一,就匆匆而逝。从21909 到 1931 年,不到 22 岁,就在罪恶的子弹中停止了呼吸。 1927 年秋天,那真是同济的一个好季节!蔡元培支持了同济大学的国立,又恰逢创校 20 周年纪念。殷夫就在这年秋天入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科,也进入他政治和文学生命的新境界。殷夫属于那种淮南之桔,是一个天才!他在同济学习近两个学期,写了十几首诗;发现了太阳月刊并从同济寄去了第一次在狱中创作的五百行长诗在死神未到之前 ,发表了并由此结识了钱杏? 1928

3、 年 3 月加入“太阳社” ;6 月再次被捕。他学德文大约半年左右,就可以阅读和翻译原著,并能指出翻译家的错误,以学术的态度与前辈文人彭康和成仿吾商榷。他被枪杀后,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披露了殷夫翻译的裴多菲格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一直以来,很多人以为这首诗是鲁迅译的,当代人知道这首诗与殷夫有联系的更是少之又少。仅仅这一首四行二十字的诗歌,殷夫就应该在现代翻译界不朽了! 冯至 在同济历史上,1910 年代有宗白华,1920 年代有殷夫,那 1930 年代有谁呢?当然就是冯至了。冯至自 1936 年 7 月到同济任教,1939 年冬移职西南联大,在同济大学服务三

4、年多,有几个方面不得不提: 一是担任附中校长。熟悉同济大学历史的人大约都知道,同济对附中校长一职历来十分重视,每届任职必是挑之又挑,选之又选。因它是大学预科,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但学习状况和成绩却直接影响着大学新生的质量及教育水平。因此,附中校长一职,其重要性在学校仅次于大3学校长和秘书长。可以这么说,在同济百年的附中发展史上,冯至是所有校长中最重要的一位。 二是冯至全家跟随同济西迁的万里长征。这当然是被迫的,也是艰辛的。1937 年 8 月 12 日上午七时许,冯至在江湾借用同济附职的教室为附中招考新生,回吴淞后,小火车就断了。他只有坐小船,侥幸从一艘又一艘日本军舰中穿过,直到夜里十点多才回到

5、城里暂借的家中。从此,他们全家与同济一起漂泊,由吴淞到地丰路,由地丰路到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广西贺县云南昆明,只是因为他转职西南联大,才没有流徙最后一站四川李庄。 此后,20 世纪 40 年代在同济工作和学习的郭绍虞、陈铨、穆木天和杨益言,50 年代至 2000 年在同济城规学院任教的陈从周,2000 年以后在同济中文系任教的马原,也成了现当代各类文学史里的常客。他们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创作或文学理论贡献,有的还领一代文学之风骚! 南楼和北楼 同济大学的教学楼主要有两幢,分别在图书馆的南北两面,一幢叫做南楼,另一幢就叫做北楼,都是四层的建筑,不高却很长,红砖的外墙,古典又有一点刻意,像一副赝品的山

6、水画,看上去也是古色古香,却少了那么一股韵味在里面,那种感觉犹如为了怀旧而穿上了 30 年代的衣服,时间和空间都有些不协调。 南北楼由于它们的位置而得名,这也使得它们成为两个几乎对立的群体的载体。南楼这一边的宿舍区清一色是男生楼,而学校里的女生宿4舍楼,基本上是在北楼的这一边。尽管在上课的时候,由于教室的不同,南北楼的性别界限不是那么明显,一旦在晚上或是周末,南楼就是一个男生的世界,而北楼的大部分都由女生所占据,于是南北楼就像牛郎织女一样在图书馆的两侧伫立着。 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在开玩笑时总是说:想看女生吗?去北楼吧。北楼曾几何时变成了一个神秘的所在,除了在上课时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去外,其他时间进去就犹如闯入了女生宿舍。对于这其中的荒谬大家都心知肚明,然而虽然都不同意这种说法,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 据说牛郎与织女开始并不是被打算这样拆散的。在造这两幢教学楼的时候,曾经设计成双方都是七层的建筑,然后在中间架起一座天桥,如此牛郎织女便可来去自如,不必苦待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可是由于某种原因,流传千年的悲剧仍是没有大团圆的结局。这话我是从一位老师的选修课上听来的。 (刘 涛 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