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03 年 4 月出版至今已经七年多了,以前虽然学习过,但也只是读读个别章节,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段时间从头至尾通读了几遍,揣摩出一点味道。下面是我研读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后,形成的高中物理科学探究、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及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在教材中的分布,基本形成了实施物理新课程的教学总体框架。 一、物理科学探究在教材中的分布 在课程性质中要求,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在课程总目标中再次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
2、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在课程具体目标(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中又一次说明,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 以此,我整理了科学探究在教材中的具体分布: 二、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在教材中的体现 2在课程具体目标中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通过对教材的系统分析,物理学的时空思想体现在:必修 1 的“时间和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必修 2 的“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选修 3-1 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选修 34 的“机械振动” , “机械
3、波” 。 物理学的守恒思想体现在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体现在必修 2 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选修 3-4 的“全反射” ;选修 3-1 的“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选修 3-5 的“动量守恒定律” 。 三、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在教材中的分布 在课程具体目标中要求, “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我将这些物理模型和数学方法在教材中的体现整理如下: 物理模型的分布:在必修 1 的“质点” , “点电荷” , “匀速运动” ,“简谐运动” , “电磁振荡”集中体现;物理中数学方法的应用,分布在以下模块中,即必修 1
4、 的“速度图像” , “位移图像” ;“a-F 图像,a-1/m图像” ,选修 31 的“路端电压和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选修 32 的“交变电流的函数图像” ;选修 34 的“简谐运动的特征” , “横波的图像” 。 以上内容整理出来,我又产生了困惑,怎样将它们连线,有机的结3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于是,我又回到课标 。课程总目标中提到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可见课标要求的明线就是物理学的核心知识:即力、电、热、光、原子物理、实验基本原理和操作;然而课标中又提到:“现代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还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因此,教科书应从整体上认识和
5、理解科学。教科书不应只是知识的载体” ,我恍然大悟,原来知识与技能是载体,是明线,而物理的观点和方法是暗线,它们融于知识这个载体中。 于是,建立起实施物理新课程的教学总体框架: 以上框架主体为课标体系,其实施过程即课程体系。 有关课程体系包括各个年段和活动建议:各个年段即在不同时间进行物理知识及物理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关于活动建议,建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一学期或一年内有一个专题研修,最后汇总、交流、投稿,有些内容教师可能也不熟悉,但教师可以指导并参与到其中,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在研读课标的过程中收获很多,感想很多。首先,研读课标经历了一周时间,读了四遍,每一遍都有新认识,新想法,以上只能是开始,还待继续研究,对于课标大家应“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另外,在研究课标的过程中终于领会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不同,教材是为课标服务的,它只是载体。基于此,根据我校的实际,也完全可以用其他版本或校本教材。 通过研读课标深刻地感受到,如果按课标的要求去培养学生,4学生水平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不可限量的,何况这还是对学生的最低要求;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一边研究,一边实践,那么每位教师都会成为有特色的研究型教师。 (作者单位: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六中学) 责编 /张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