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警惕德育活动低效的三种形式德育需要固本清源,固本是指巩固学生内在的善良美好的本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不曾发现的源于自己内心的积极元素;而清源就是透过学生问题的表象,清除引发学生行为偏差的心理毒素,同时植入健康因子。 毋庸置疑,学校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理应把德育放在首位。综观当前学校德育活动,花样繁多,一波接一波,但是效果甚微。笔者结合具体案例剖析当前德育活动低效的原因,从而追溯德育本源,探究德育活动的有效途径。 一、 “虎头蛇尾”式德育活动不能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 德育活动的价值取向理应指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助力学生的成长。走近一线,你会发现尽管学校的德育活动开展了不少,但是大多属于
2、虎头蛇尾,即轰轰烈烈的开始、草草了事的收场,浅尝辄止,有始无终。换言之,把德育活动当成一场“运动”来搞,运动一结束,德育活动就戛然而止。 “虎头蛇尾”式德育活动忽视了教育的复杂性和持久性,无法持续不断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更无法帮助学生将其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 A 校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启动仪式上 2000 余名佩戴着“环保小卫士”标志的学生集体宣誓,声音排山倒海,场面壮观,着实震撼。起初两天,该校学生对佩戴“环保小卫士”标志很感兴趣,倍感2自豪神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似乎少了,主动捡垃圾的同学好像多起来了,校园卫生貌似有所好转。 随后,笔者发现佩戴“环保小卫士”标志的
3、学生少了,走廊、过道、楼梯间甚至可以发现被学生扔掉的“环保小卫士”标志。一周后,全校2000 多名学生,几乎看不见有学生佩戴“环保小卫士”标志。校园环境卫生变化不大,学校各处时不时能见到明显的垃圾。笔者不禁想问,为什么学生振振有辞地宣誓,一周之后又重走老路了呢? 究其原因,学校把德育活动当作一场运动,致使德育活动沦为“应景之作” 。笔者了解到,该校搞“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是因为该地区“创卫” (创建卫生城市)的需要,上级要求学校必须参与。此举无疑是一场运动,一旦“创卫”验收过关,活动势必会偃旗息鼓。其实,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是学校德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学生需要每天面对的问题,重在平时的养成教育和长
4、期的监管督促,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场短时间的运动很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学生自律性差,需要反复提醒纠正。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借助外力,如利用规章制度等不断强化。学校应该借“创卫”东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制定必要的监管措施和激励机制,如周评比十佳卫生班级,月评选百佳“小卫士” ,并颁发奖状或奖品,把“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长期开展下去。 二、 “骨中挑刺”式德育活动无视学生已有的美好品德 所谓“骨中挑刺”式德育活动,就是无视学生身上已有的美好品德,然后假想所有学生都患有“病毒”因子,视学生为“病人” ,采用特写方3式放大扩散不良因子,对学生进行过度教育。 “骨中挑刺”式的德育活动
5、在“挑刺”的同时,把学生原本存活的健康的品德细胞也全给挑死了。 B 校开展“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聘请了“聚贤堂孝感天下”专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应该承认,演讲专家声情并茂的讲述,一连串的追问,确实煽动了学生情绪。全校学生齐声跟着高呼: “老师辛苦了,老师我爱您。 ” “爸爸妈妈辛苦了,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 不少孩子、家长、老师当时感动得稀里哗啦,相拥而泣。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活动效果很好,非常成功。笔者采访了班上 61 个学生和部分家长,发现他们都心存后悔、内疚、惭愧之情。为什么他们没有流下喜悦欢乐的泪?为什么学生表达的都是对自己家庭关系的不满,而不是对自己幸福家庭生活的感恩之情?殊不知,
6、对缺点过于强化等于在给学生“贴标签” ,让学生暗自认同自己就是不好之人。试问,难道每一个学生都不懂感恩?难道每一个学生都没有一点感恩行为?当然不是,可以肯定地说,学生在生活中并非一丝感恩之心也没有,一点感恩行为也不复存在。 笔者并不反对通过这种特定方式来打动学生和家长,来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目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有意暗示学生是没有感恩之心、自私自利、不懂回报的不孝子女,从而让他们背负重重的内疚之壳。这种德育活动无疑是一种“骨中挑刺” ,把学生的问题和缺点挑出来无限放大,让学生在心里自我定位:我就是一个不懂感恩、不懂孝道的人。这样做把学生原本不多的优点(美好德行)遮蔽起来,掐掉了自信之花,4很
7、?y 感悟到生活的幸福。如此, “德”如何立起来, “人”怎么站起来? 没有幸福感,何来感恩心?感恩教育首先要唤醒的是孩子的家庭幸福感,换言之,就是要帮助学生好好体会感恩给自己和亲朋好友带来的幸福感,并从幸福中发现自己原来也有感恩之心,自己原来也是一个懂感恩的人,而不是要让孩子心生愧意、不断自责。 “骨中挑刺”式德育活动,把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强加于所有学生身上,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会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不利于激发学生挖掘心中潜在的真善美。这样的德育活动,我们当弃之如敝履。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美好的种子,让人变得柔软。德育需要固本清源,固本是指巩固学生内在的善良美好的本质,引导学生
8、发现自己不曾发现的源于自己内心的积极元素;而清源就是透过学生问题的表象,清除引发学生行为偏差的心理毒素,同时植入健康因子。 三、 “跑马观花”式德育活动无法深入学生心灵 “跑马观花”式德育活动,指以参观活动为主,参观内容大多是图片或静物等实体,以期学生在走一走、看一看中受到教育。这种德育活动就像观光旅游一样,到指定地点随便看看,漫无目的转一转,缺乏对整个活动过程的通盘考虑和详细安排,更没有活动的铺垫和扫尾工作。“跑马观花”式德育活动中,图片等实物是客体,学生是主体。作为主体的学生,其参观前的知识储备,参观过程的组织以及参观过后的反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德育活动的有效性。 C 校组织三年级学生参观赵一曼图片展活动。学生排队浏览 20 张展板,整个过程时间不到 10 分钟,而且没有讲解员。应该说,展板图文并5茂,色彩亮丽,设计精美。随后,老师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孩子们很茫然地摇摇头。不可否认,让学生了解赵一曼,对于树立理想信仰,培养坚强勇敢精神,传承英雄故事,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生活。初衷是好的,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