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 再创造” 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 ,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如学习复平面这个概念时,提出问题:如果 P 是复平面内表示复数 a+bi(a、bR)的点,分别指出在下列条件下点 P 的位置:(1) a 0,b0;(2)a0;(3)a=0,b0;(4)b0。然后,让学生思考另一道题,实数 m 取什么值时,复数(m2-8m+15)+(m2-5m-14)i 对应的点:( 1 )位于第一、三象限:( 2 )位于第四象限。不少学生都想到了复数的实部与虚部的符号与该复数的位置的相互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去解决同类的问题。 教师作为
2、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 ,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 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 教学做合一”2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 ,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 你做了你才能学会” 。 在学习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模型供上课用。因为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通过思考、演练,已经发现了“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有且
3、只有一条”这个结论。再如学习球面上两地间距离前在处理纬度角、经度角、大圆、小圆这些关系时,我让学生通过切西瓜来理解,学生在切西瓜的过程中思考理解它们的关系。在学习椭圆的第一定义时,我让学生通过绳索法来作出椭圆图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作图来理解定义。 教师要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 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 说数学”这里的“ 说数学” 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学习“数学归纳法”时,我问学生为什么用数学归
4、纳法推出的结论是可靠的? 经思考后,有一位学生回答:数学归纳法第一问是证明 n 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 即“头”成立)。二三分钟后有另一个学生回答数学归纳法第二问是假设 n=R 时命题成立,并证明 n=R+1 时,命题也成立( 即传递性),第一问和第二问合起来也即证明了 n 取任何一个3正整数,命题都成立,所以用数学归纳法推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 用数学” 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教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这样,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学习了椭圆的面积公式后,我让学生去丈量椭圆形的田地的面积。学习了排列、组合知识后,我让学生给地图上颜色.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得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学生们共同“ 体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