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闻记者是知识分子么?新闻记者是知识分子么? 这是一个貌似很好回答的问题:记者是做文字工作的,一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学历,人们在描述记者的职业特征、操守和使命时,也总会冠以诸如“社会良心” 、 “独立性” 、 “仗义执言” 、 “客观公正”这样的字眼,因而很容易作出判断记者是当然的知识分子。此外,近年来,学界对“媒介知识分子” 、 “媒介场域中公共知识分子现象”的研究如火如荼,以至于有人把“媒介知识分子”等同于新闻记者。本文在借鉴经典知识分子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闻记者的职业特征,分析记者作为一个职业群体难以列入知识分子行列的原因,并提出记者学习和构建知识分子品格的特殊意义与要求
2、。 一、知识分子的内涵及其品格特质 在我国,“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是一个运用很广泛的俗语,在惯常的语境下,人们往往把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以及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统称为知识分子。在现代西方语境中,“知识分子”一词最早为 19 世纪俄国、波兰以及后来的法国思想家提出和使用,他们把“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悬置于对其所属社会秩序批判的立场上加以界定”,认为知识分子是“社会良知与道义的人格化体现”。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指的是“那些以2独立的身份,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超越职业、专业界限和个人利益格局,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以理性代言人的角色批判社会,体现出一种公共良知、有社会参与意识的一群文化人” 。
3、关于“知识分子”的这个学理概念,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被中国知识界所接受和传播,但由于经历了“文革”劫难,这一概念很少再被人提及。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在中国思想界、知识界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文精神大讨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概念又重新受到学界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这场人文精神论争,参加者主要为以文史哲为业的人文学者、部分中青年经济学者、著名作家和一些文艺理论批评工作者,当时国内从事新闻工作的新闻业界和理论界并未直接参与这场论争,但关于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问题,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新闻学研究的热点,尤以人文电视纪录片研究、新闻传播中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相关研究为代表。
4、笔者认为,这是“人文精神大讨论”对新闻界的直接影响之一,这个影响促动了新闻界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以人为本回归媒介和受众本位的新闻观的提出和研究。 衡量知识分子的标尺不是一个人(群体)的文化水平、职业、身份,而是其思想和行为的品格特质,学者余英时介绍了国外研究者所举的近代我国知识阶层的特征:“一、深切地关怀一切有关公共利益之事;二、对于国家及一切公益之事,都视之为他们个人的责任;三、倾向于把政治、社会问题视为道德问题;四、有一种义务感,要不顾一切代价追求终极的逻辑结论;五、深信事物不合理,须努力加以改正。 ”学者水秉和列举了知识分子的特性,即“受过教育后气质发生变化,从而在思想与行为上带有3人文
5、主义倾向的人;以追求知识为目的,而不是以其为手段的人;能够综合各种思想,超越自己的阶级背景,并且以了解整个社会,解决社会上的问题为职责的人;超越世俗的顾虑,在象征世界中为各种重大问题寻求解答的人;以理念世界来批判现实世界的人”。概括地讲,知识分子的品格特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公众利益深切的关怀,为坚守公共良知、社会正义而大声疾呼;二是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以思考人类终极价值问题为天职;三是经常性地反思和批判现实世界,对国家、民族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四是具有超然的独立精神。 二、新闻记者难以列入知识分子行列 作为一个职业群体而非个人,按照知识分子的内涵界定,新闻记者难以被列入知识分子的行
6、列。原因有三: 首先,由于新闻媒体天然的阶级属性和宣传功能,新闻记者不可能具有超然的独立性 尽管西方新闻界始终标榜其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但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新闻媒体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地位和宣传其思想文化主张的重要工具之一,这是因为“新闻媒体的生产是信息生产,新闻媒体的宣传功能是信息生产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信息生产属于与社会的上层建筑直接相关的精神生产,每一种社会信息产品中都不可避免地包含着特定的观念、价值和意识形态,社会上的各种利益集团和组织都会把新闻媒体作为行驶社会影响力和维护自身利4益的工具”。不仅西方新闻史的政党报纸时代与中国近代新闻史的维新
7、派、革命派办报活动可以佐证这个论断,今天的西方媒体宣传中国威胁论、带着“有色眼镜”报道“拉萨 3?14 事件”和“乌鲁木齐 7?5 事件”都可以说明新闻媒体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新闻记者群体不可能是超然独立的,这是新闻记者难以被列入知识分子行列的最根本原因。 其次,新闻记者的职业写作是组织化的写作,而不是私人写作 新闻传播是以媒介组织为单位进行的传播,每条新闻作品中标注的“本报讯” 、 “本台消息” 、 “本报(台)记者”是在告知受众,这条新闻经过了该媒体层层把关人的处理,文责不仅属于记者本人,更属于刊播媒体。因此,新闻记者在工作中的写作必须要考虑到媒体的编辑方针、工作惯例、受众定位等要求,不
8、能也不可能以私人的身份,完全按照自己的观点、感受和认知进行新闻报道。而常态下的知识分子往往是以个人的身份写作并“大声疾呼”的,他们写作时“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能够思考、能够选择、能够判断的个人,以个体性自我为思考和表达的出发点,他只需坚持这个立场:说出我自己”,“他所说的一切就是他的所思所感,个人文化生命体验和感悟就是他说话的依据”,“而这一切的真实性,均来源于他作为个体性个人的存在,来源于他作为一种有限生命在内心所感受到的生命恐惧、愤怒与虚无,以及他作为一个社会存在所具有的良知、理解及使命感” 。 再次,新闻记者不能像一般知识分子那样具有精英化的思考与表达方式 尽管知识分子群体也强调在“仰望星空
9、”的同时要“脚踏大地”,强5调贴近普通民众和知识与思想的普及。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思考与表达方式往往是精英化、学院派的,一般局限于一定的“圈子”内,普通民众,特别是没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难以接触和理解。新闻传播是典型的大众传播,面对大量而复杂的受众,无论是传播内容还是表达方式,都力求通俗、喜闻乐见、大众化,因而新闻记者的思考与表达方式与知识分子有明显的差异。此外,新闻传播具有强烈的时效性追求,新闻记者典型的工作状态是时刻处在应对多变的社会事件中,是在快节奏的状态下进行思考和表达。而一般知识分子的工作场所多是书斋,是静谧而安定的,这又使得新闻记者的写作难以像知识分子那样引经据典、缜密思考、完美论
10、证、反复修改。当然,这是新闻传播的大众化传播特性所决定的,二者之间并无“孰是孰非、孰优孰劣”的区分。 三、新闻记者应该具有知识分子的品格 新闻媒体是现代社会先进思想与文化的引领者和公众议程的设置者,新闻记者的素养和品格直接决定着“引领”的方向和“设置”的走向,而知识分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守望者。虽然新闻记者难以列入知识分子行列,但他们仍然可以并且应该具有知识分子的品格。 第一,对知识分子品格的了解与认同,有助于深化新闻记者对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认识 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记者应秉承的新闻职业精神和规范,它包括一套新闻媒介社会功能的信念、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以及6一种服从于政治和经济
11、权利之外的更高理念和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20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大众传媒商业意识膨胀,公共意识淡化,商品化所带来的传媒业种种弊端日益显露,“重新审视传媒业的公共性成为传媒界反思的理论支点,从公共性出发,自然提出了传媒业及其从业者的社会责任,也顺理成章地提出了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成为本世纪初中国新闻界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新闻专业主义在传播范式革新上的表现是强调客观性原则,其内化是强调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良知。 新闻记者的职业良知是什么?是对公众利益深切的关怀,为坚守公共良知、社会正义而大声疾呼。在此方面,记者与知识分子是同一的。哲学家萨特曾说:“一位原子能科学家在研究原子物理时不是个知
12、识分子,但是,当他在反对核武器的抗议信上签名时就是个知识分子。他说出了我们不甚了解的事情,知识分子就是那些运用专业知识,运用接触专门知识的优势以及使用符号的能力来为更为广泛的公众谋利益的人。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闻记者脚踏大地,将新闻的触角深入普通民众,将世间的阴暗暴露于阳光之下,将最无力的人群的呼声放置于公众议程,这就是新闻记者的职业良知,是记者与知识分子品格的重合。 第二,新闻记者不能满足于做“知道分子”,还要做“思想家” “知道分子”是一个网络时代的特定术语,指的是一些人拥有各种知识,但对每一样都不是非常精通,只是泛泛而知一些关于某些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信息。在精英知识分子视域中
13、,大众传媒的传播内容是肤浅的、平面化的“快餐”,因而新闻记者多是“知道分子” 。 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记者作“知道分子”无可厚7非。新闻传播题材和对象的无指向、无边界性,要求记者广泛涉猎各学科的基础知识,而新闻传播的大众化取向也要求记者要把所有“识字的人”和“不识字的人”都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另一方面,新闻记者又不能满足于做“知道分子”,还要做“思想家” 。约瑟夫?普利策曾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t 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思想家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够从平常中发现深刻,见常人所不
14、能见,引领社会前进。新闻工作者既然是“船头的?t 望者”,就理所当然要努力像思想家那样,能够对某些社会问题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并有敢于提出自己观点的勇气,力求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知识分子以思考人类终极价值问题为天职,经常性地反思和批判现实世界,对国家、民族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如罗丹为知识分子雕刻的经典塑像思想者中的人物,他不仅用大脑、张大的鼻翼和紧闭的嘴唇思考,他还用胳膊、腿、背上的肌肉思考,用握紧的拳头和紧张的脚趾思考。优秀的新闻记者何尝不是如此? 第三,建构科学与人文的新闻观,是新闻记者培养知识分子品格的落脚点 新闻观是内化在新闻记者观念体系中的指导记者从事新闻传播实践的一系列原则
15、、行为准则和操作范式。由于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不可能摆脱宣传功能,古今中外的新闻记者都难以成为超然独立的知识分子,但他们可以通过建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新闻观,来培育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 8科学主义的新闻观就是要坚持真理、坚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通过自己的深入采访、辩证思考、科学判断,努力逼近事实的真相,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应当指出,新闻传播是主观实践于客观的活动,完全的真实、客观、公正、全面是一种理想化的说法。新闻记者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如履薄冰的探索精神去追求,向这个理想的目标接近。人文主义的新闻观,要求记者要以人为本,不仅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拥有受众观念。记者还要有一种悲天悯
16、人的情怀,能够经常深入社会,广泛地接触“引车卖浆”之人,把反映社会底层的民众疾苦与呼声作为评判自己记者职业生涯意义与价值的标尺。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 注释: 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第 26 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年版 刘亚敏:人文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精神”的完整表达,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2 期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第 3 页注,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 转引自刘亚敏:人文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精神”的完整表达,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2 期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 159 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1999 年版 王世诚:人文知识分子如何说话,该说什么话,文艺理论研究1999 年第 5 期 9李良荣:历史的选择第 90 页,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徐贲:知识分子: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行动?序第 4 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