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闻假照片的利益驱动商业时代,任何能够吸引眼球的机会都可能被人操控,就连视真实为生命的新闻也不例外。近来,国内频频曝出新闻照片作假的消息,一些经过 PS 的照片不但在读者中引发强烈反响,同时也引起新闻界的深刻反思。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生命所在的话,那么,照片作假,就如同用私欲的纱布遮掩了新闻的真实,蒙蔽了读者的双眼,其负面影响如同文字作假一样,不仅让公众对新闻的公信力产生了怀疑,也成为新闻进入商业时代的一种象征:媒体如何在真实的前提下吸引公众,赢得读者,提高效益,是必须摆上日程的课题。 “作假”已成为 2008 年新闻界的关键词。先后两起“华南虎”影像作假事件,为这起新闻界的“作假”拉开了帷幕。
2、被谑称为“周老虎”的那组照片的拍摄者为一个地道的农民,与新闻界关联不大,但后者则是媒体记者亲身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作假事件。此后,又爆出荣获中央电视台“影响 2006”年度新闻图片奖铜奖的摄影作品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 、首届华赛金奖摄影作品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 、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入选作品为什么不回家等照片涉嫌作假的消息。一时间,新闻照片作假在公众和媒体传得沸沸扬扬,人们在指责记者的职业操守同时,普遍呼吁开展一场深入的“打假”活动,以维护新闻的公信力与权威性。 新闻照片作假,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综观近二十年来的世界新闻2史我们就会发现,随着摄影器材和照片处理技术的不断更新,人
3、们越来越容易在照片上动手脚,这就给照片作假提供了便利。而照片作假的手法也越来越多元,从最初的摆拍造假,到现在的 PS 处理,技术在提高拍摄技巧的同时,也在变相助长着作假者的欲望。近年来较知名的作假事件,是 2003 年 4 月 1 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刊登的英军士兵和伊平民的照片。摄影记者布赖恩?瓦尔斯基把他拍摄的两张照片互为补充,合为一体,以求更为逼真、更为戏剧化的视觉效果。作假被披露后, 洛杉矶时报迅速刊登了更正和道歉声明,并开除了布赖恩?瓦尔斯基。 如今,媒体的竞争已呈现出市场化、商业化的趋势。进入市场,是媒体赢得行业竞争,争取更多读者的必由之路。随着公众接受信息的途径日渐多元,媒体为争夺读
4、者开展了愈发激烈的竞赛。面对一份厚厚的报纸,人们很难静下心来从头阅读到尾,浏览一下标题和图片,掌握主要信息,就已经算是阅读了。为吸引读者,媒体越来越重视带有强烈视觉冲击的照片,一幅好的照片,就像一张报纸的灵魂,可以在瞬间吸引读者的眼球,甚至引发轰动效应,进而刺激消费,赢得“新闻战”的主动权。正因此,部分媒体对照片作假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以便让那些经过修改的、视觉冲击力更强的照片与公众见面。这种恶性竞争,造成了照片作假的泛滥。可以说,商业的利益驱动是照片作假的直接动机。 没有利益,是不可能作假的。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尤其是摄影记者,如果能在借助一幅好的照片在国际、国内的重大评奖中获得殊荣,对于他而言
5、,不仅是得到了专业的肯定,同时也会为个人利益带来不可估量的“增值”效应。由此可以看出,作假者在作假的一瞬间,无不丧失了3新闻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底线。他们的急功近利,让读者损失了阅读真实的权利。在他们看来,照片的修饰甚至粘贴,公众是无法从技术层面窥见的,但他们忘了,为公众提供经过篡改的事实,违背了新闻的真实原则,丧失了记者的基本操守。 传媒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靠牺牲报纸的品位来追求发行量,赢得市场是注定要失败的。商业的竞争必须建立在有序、规范和诚信的前提下。对于媒体来说,发展的良性循环是“好新闻广泛的读者高发行量高广告收入媒体雄厚的资金高报酬高收入好新闻” ;当假新闻盛行于媒体时,则会导致恶性循
6、环,即“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下降读者减少发行量减少广告收入下降媒体资金不足低报酬低收入新闻伦理的更加忽视假新闻” 。可以说,愈是进入商业时代,愈是面对激烈的商业竞争,愈要用更加审慎的态度面对市场和读者。 市场行为需要用完善的体制机制来规范。近年来,主管部门和媒体采取了有力措施防止和严厉处理假新闻。从制度层面看,国内主流媒体防止假新闻已经走向制度化、规则化。这也是媒体进入市场必须要的一条路。但是,对制造假新闻的处罚机制以及假新闻出现后的应对机制尚不完善,致使部分记者有恃无恐,假新闻出现后当事人也得不到应有惩戒。因此,必须从约束、监督、惩罚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完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杜绝假新闻的出现。 商业社会中,运行完善的企业都拥有一套成熟的应对危机措施。在处理假照片事件时,媒体应借鉴这些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挽回品牌的负面影响,实现“危机公关” 。在藏羚羊假照事件的处理上,当事人所在4的报社做出了三项决定:全面整顿新闻队伍,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操守教育:退回在中央电视台获得的奖杯和证书:对当事人给予解聘处理,并取消所获荣誉称号。这是目前国内假新闻事件处理的范本。但建立完善应急处理体系,似乎更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