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的本质阅读教学,很多老师都在实践和探索,尽管不断实践,经常思考,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阅读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正确把握?结合学习和思考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权威对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 1.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定位 语文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很重要的三句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 对于第一句话,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解:教师首先要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就是对文本进行正确深入的解读,包括准确地确定内容,
2、科学地设计教学,采用有效教学方法。二是学生也要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学习语言,感悟思想,体会情感。三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为了学生很好地走进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交流,在平等交流中提高他们的认识,发展他们语言和思维,带领他们更好地走进文本。 对于第二句话,就是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如通过词句感受语言的运用之妙,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2句子、篇章的内容及方法;欣赏、品味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表达的内容进行不同的理解和评价。 对于第三句话,就是要通过读书这种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来学习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多读。要分层次读,达到初读感知
3、,再读理解,精读体会,品读感悟。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读出收获。 2.小语专家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关于阅读教学,斯霞老师有如下论述:“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一定要唱好这台戏,学生字词句篇的知识,听说读写的能力,认识水平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美的熏陶等等,都有赖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去培养获得。 ”斯霞老师对阅读教学的地位、目标概括得非常精当,值得我们琢磨体会,并加以落实。 二、偏离阅读教学本质的做法 1.重理解,轻读书。课堂教学以理解文章内容为主线。忽视读书,造成学生语言贫乏,积累少,没有形成语感,表现为学完一篇课文,学生还不能正确、流利地读文。这一现象
4、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有一定数量的存在。长期忽视学生读书,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读书,尤其是朗读,形成高耗时,收低效。 2.重分析,轻感悟。教师对内容分析得多,拓展得多,学生自读、自悟得少。表现为教师夸夸其谈,学生默默听讲。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对3文章体会不深,感悟肤浅。这一现象还在课堂上大量存在。问题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不相信学生。所以,在课堂上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出现了教师包办代替的做法。教师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收效甚微。 3.重提问,轻思考。不必要的提问多,课堂变成了师生的一问一答。提问大多没有什么思考性,老师的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一句
5、话就能解决。课堂上缺少学生的有效思考。这一问题的本质还是教师对学生缺乏信任,想通过多个问题设计来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降低了学生的思考性,学生很难真正进入思考的状态。这种浅层次的思考导致学生思维能力不能很好地得到发展,也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单一,降低了学习的目标。 三、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的本质 认识清楚了,关键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握阅读教学的本质。通过学习、听课、思考,有如下几点体会: 1.突出“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核心作用。支玉恒老师认为,“读”连接着字、词、句,连接着阅读、表达和写作;读好了,则其他语文学习内容就会迎刃而解。
6、我认为这很有道理。其实,很多老师也都有这样的体会:阅读教学中,可以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学习语言,在读中感悟写法,在读中体会情感。因此,阅读教学要突出读的训练。 读要有层次,达到不同的目标。做到初读,读通课文;精读,学习语言;4品读,体会情感。读的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包括自由读,实现个性感悟;汇报读,检验读的效果;齐读,增强读的气氛;比赛读,激发读的愿望;表演读,丰富读的情感,等等。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读书的平台。多为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让学生读得懂,读得透,读得明白。 2.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充分读书、感受、理解和思考
7、与交流的时间。一是引导质疑、激趣。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文章题目或内容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再归纳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开展研究。这样,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问题切合实际,学生喜欢动脑思考、合作研究,学习效果好。二是学会等待。当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继续读书、思考,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自己去解决问题。 3.突出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统领全文或统领文本的某一部分,能直接突出文章的主旨,能引导
8、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感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自信第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默读 422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老先生的话,体会老先生的心情,并想一想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在相应内容的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老先生的语言是文章的重点,能突出体现人物的品格。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从不同角度去感悟和体会文章的内容及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既是一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也是一个开5放性的问题。 4.突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一是明确解读的内容。文本所属板块、体裁、背景、内容、结构、表达方法、语言特点、重点字词句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地解读,便于教师全面地把握文本,实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二是明确解读的重难点。内容理解、语言训练或是情感感悟,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手段。如词语教学的方法:讲解、辨析、揣摩、体会,句子训练的方法等。三是有效把握阅读教学的“度” 。如何掌握阅读教学中讲和练的度,是很多教师疑惑的问题。斯霞老师给我们很好的建议:“阅读教学一定要抓住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讲求实效,该讲的就讲,该练的就练,需要讲练多少就讲练多少,不需要讲练的就不讲不练。 ”把握好这个度的关键还是要把握好教材和学生。因此,要吃透教材,熟悉学生。 (作者单位: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教育科研中心) 责编 / 郑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