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81276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乘车从西安北行一百七十余公里,便来到了位于陕西省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黄陵县。黄陵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座美丽山城,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南大门。它北接富县,南连宜君,东临洛川、西靠甘肃温正宁。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而这里四季分明,风光秀丽,土地肥沃。大自然赋予了黄陵圣地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自然资源,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祖先才会选择这里作为“乘龙逸仙”之地。记者此行的目就是来寻访和拜渴我们中民族的共同祖先轩辕黄帝。这里的叫一山一水在记者的眼里都格外与众不同,因为记者知道、这里的轩辕庙不仅是华夏子孙祭拜祖先的地方,而且也是联系海峡两岸至于全世华夏子孙的强有力的纽带。 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

2、的生存空间,也可以说是历史舞台。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是这个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舞台之一。我们的祖先勤劳朴实,勇敢自信,他们认为自己居于世界的中心,所以称中国;又因为居住的土地美丽富饶,所以又自称为中华。在上古, “华”的意思是美丽可爱。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古国的幅员是最广阔的,中华民族的创造是最辉煌的,这一切,都与一个伟大人物的名字有关,这个人物就是黄帝。五千多年前,是他把亚洲的黄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流域里的部族统一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如今,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2都有黄帝的子孙龙的传人。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的丰功穿越时空,他的伟绩德配天地。 黄帝,又称轩辕氏、有熊氏。黄帝,

3、黄者,光也,厚也。古人云:黄乃中和之色,德施四季,与地同功;土色黄,以土德王,有土德之瑞。据说,黄帝以黄相称,是取五色青、红、黄、白、黑之黄;取五行木、火、土、金、水之土,合谓黄土,乃成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我们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土高原,坦荡浑朴,博大雄沉,山丰土厚,土色深黄。黄,地之正色,象征着吉祥喜庆,为崇尚之色;土,五行之尊,万物之本,惟土气制胜。黄土,有繁衍万物之利而旺于四季,故天下人共推轩辕氏为黄帝。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者,少典主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帝王世纪中记载:“母曰附宝,见大电绕

4、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孕二十四月,生黄帝”黄帝出生于五千多年前的黄土高原,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传说在其 4 个大臣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的辅佐下,迁徙往来,无常居住,致力于削平暴乱、缔造国家之伟业。黄帝先是“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史记?五帝本纪),后又与蚩尤决战。居住在东方(今山东、江苏北部一带)的九黎部落首领蚩尤,不断侵扰黄河中游各部族。据说蚩尤通晓天道、精明强千且英勇善战。传说他有兄弟 81 人,皆“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砂石” ,能呼风唤雨,喷烟吐雾。但蚩尤性情粗暴,滥杀无辜,暴虐百姓,欺凌诸侯。于是,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这就是中国战3争史上著

5、名的“涿鹿之战” 。当时,蚩尤以金属为兵器,手下又有骁勇善战的各族士兵。相传还请来了风神和雨伯助阵。黄帝先后与蚩尤交战许多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一直到第七十二次,黄帝以劣势兵力诱蚩尤于河北涿鹿一带,借天候地形之利将其击溃。战争中,为破迷雾,黄帝发明了指南车;得九天玄女之助,受得阴符经 ,悟出天地运化之玄机;用“夔”的皮制咸战鼓,又用“雷兽”的骨头做成鼓槌,隆隆的鼓声,震耳欲聋,使敌方闻声丧胆,以鼓舞士气。这是一场力量与智谋的较量,战争异常惨烈,结果蚩尤被擒杀,其他部落也纷纷拥戴黄帝,并尊黄帝为天子。涿鹿之战后,黄帝乘胜对不顺从的部落进行征讨。他统一了中原各部落,融合了黄河中下游直至长江流域的众多部

6、落,建立了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族。为寻求治理天下之道,黄帝游历四方,东至于海(山东),西至空桐(甘肃),南及于江(湖南),北登荤粥(河北)。扩大了黄帝部族的声威与影 9 向, 为中华民族拓展了广阔的疆土,确立了华夏古国的根基。 轩辕黄帝“并谋兼智,明法天明,以使民心一,四海顺之” ,凡经 52战,天下一统而安之。 “故黄帝谓之天” 。黄帝居位百年,于农历九月九日而崩(古代传说中人的寿终之时,亦视为升天仙化之日。此种说法一直流传至今),年 111 岁,葬于黄陵桥山。 黄帝时期是中国发明创造的一个黄金时期,仅以有据可查的就有:世本中记载:黄帝做旃冕,嫘祖养蚕为丝,胡曹作冕,伯余作衣裳,共鼓、货狄作舟

7、,挥作弓,牟夷作矢,大挠作甲子,容成作历,隶首作数;古史考中记载: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吕氏春秋中4记载:黄帝令伶伦作律;释氏稽古略中记载:轩辕作指南车以示四方;帝王世纪中记载:雷公、歧伯论经脉;淮南子中记载:仓颉作书、创文字;古今注中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伞)也;王子年拾遗记中记载: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黄帝伐蚩尤,陈兵于此地,掘深百尺,犹未及泉,唯见火光如星。地中多丹,炼石为铜,铜色青而利。 黄帝一生娶有 4 个妻室。正妃嫘祖,勤劳聪明,教人养蚕,织绸制衣,后人尊称她为“先蚕娘娘” 。其他三位分别是方雷氏、彤鱼

8、氏和嫫母。在 4 人当中,嫫母长相最丑,但心地善良,最为贤德。黄帝共有 25 子,得其姓氏的有 14 人。五帝中颛顼、帝喾、尧、舜和夏、商、周的帝族都是他的后裔。不过,关于“五帝”的说法至今都没有统一,古本竹书纪年中说:“自黄帝至禹三个世。 ”三十世,至少是千八百年的时间,史记中记载“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而周礼 、周易 、 帝王世纪 、 吕氏春秋中对“五帝”的说法皆与此不同,按照国内上古史研究专家田昌五先生的话说:“上古史本身就是混乱的,不要拘泥。 ”比如出自古籍世本的大戴礼?帝系篇中对“五帝”的认定就有两种:一种是黄帝传八世到舜,一种是黄帝传四世到禹,简直乱了辈分。对于“五帝”

9、 ,笔者比较认同史记中的记载,但不管是哪一种记载,黄帝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其后代子孙繁荣昌盛,遍布中华及世界各地,演绎出五千年悠久绵长而又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5自远古以来,人们以黄为尊,以黄为荣。东汉释名?释采帛一书云:“黄,晃也,犹晃晃,象日光色也。 ”黄色比喻太阳,意为光明。在黄帝统辖的这片土地上天下之“中部” ,天,谓之“黄天在上” ;地,谓之黄土地;河,谓之黄河水;人,谓之黄河人。人们数记着古老的黄帝历法(黄历),种黄土地,吃黄米饭,喝黄河水。黄土地,造就了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黄河水,哺育了千万代勤劳的华夏儿女;黄河人我们的先民们,告别了茹毛饮血,开创

10、了人类文明。我们是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睛的一群,我们同祖同宗,我们习俗相近,语言相通,我们聚族而居,同心同德,即使远赴海角天涯,也永远忘不了我们的共同始祖轩辕黄帝他是中国龙,他是中国根,我们是龙的传人,并以此相互认同,维系着整 个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情感。 神秘的桥山 陕西的地理位置特殊,从北向南,跨越了几个气候区。最北的毛乌素沙漠属于典型的沙漠气候区,北面的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关中平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而秦岭以南的汉水流域和大巴山脉,则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我国的南北方便是以陕西的秦岭为界的。黄陵地处关中平原向黄土高原递进的“台阶”上,据专家考证,在数千年前,这里的生

11、态环境极好,非常适合人居,所以轩辕黄帝选择了这里桥山,作为自己“驭龙升天”的地方。 话说轩辕黄帝一统天下,仁民爱物,以广德泽。 “黄帝治天下以6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异雌雄, 明上下,等贵贱。 ”(淮南子)使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无不间,辅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城郭不关,邑无盗贼,鄙旅之人相让以财;狗彘吐菽粟于路,而无忿争之心”(淮南子)。轩辕黄帝大业已竟,天帝遣巨龙前往桥山,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迎黄帝上天宫。黄帝骑龙背之上,桥国(黄陵上古之称)的臣民们不让其走,扯其衣冠,拽其靴子,紧握龙须,搂抱龙爪人们百

12、感交集,泪流成沮水河。天下鸟兽相聚,依惜告别,白虎伏卧于南,凤鸣翔游于东,神龟滞留于西时刻到,天门开,巨龙腾空桥山起,黄帝驭龙徐徐升天去。黄帝衣冠落地墓冢起,龙须飘落漫桥山,遍地生成龙须萆。龙虎龟凤,仙化为山,留在人间,终守黄陵。 “桥山龙驭”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美好传说,通过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口耳相传,溶化在了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表达了人们对始祖轩辕黄帝的尊敬与仰慕。 史记中记载“黄帝崩,葬桥山” ,我们中华民族的亘古之根,从此就扎在了桥山。 桥山,山势拱起,高阜如梁,自山巅左右望之,一条河水似穿山而行,使得整个山体如同拱桥一般,所以成为轩辕黄帝“驭龙逸仙”之“天桥” ,桥山因此而得名。桥山,总

13、面积 5800 余亩,植古柏面积13375 亩,共有古柏 82 万余株,除天然生长之外,大部分皆为人工栽植,株距行距,排列有序,千年以上的古柏有 3 万多株。 桥山脚下有一条河,名为沮水河,源于甘肃子午岭的沮源关,绕陵而过向东南方向,注入洛河。而洛河是渭河的支流,渭河又是黄河的支7流,于是,看上去并不起眼的沮水河,便把桥山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联系在了一起。 桥山,据黄陵当地的一些民间文化学者研究,是一条国脉,也称龙脉,这条龙脉一直通向昆仑山。桥山不仅是一条腾起的巨龙,也是一条护陵龙。 据考证, “桥山巨龙”的龙尾起自黄陵县的石山村龙尾湾,龙脊于桥山半腰呈波浪状,七沟八粱忽隐忽现地向上直至黄帝

14、陵后,自西往东盘绕 6 周,凌空陡起数十丈而成峰,海拔 1021 米,即“盘龙岗” 。盘龙岗是桥山的制高点,亦是“龙头”之所在。 “桥山巨龙”昂首于其中而窥天下,下颌沿地面北高南低略为倾斜而向前伸出,其长约 210 米,前颌宽约 55 米,中颌东西各距黄帝陵约 38 米。黄帝陵高 36 米,周长 48 米,北有五谷六峰,南有七沟八粱,其地理位置正巧处在龙舌中心,恰似龙口所含的一颗珍珠。 “珍珠”一半外露于天,一半掩埋黄土之中,即“龙珠在颌” 。 “珠”在龙首之口, “珠”耀水中之宫,正是“欲问天柱之远近,亦与广寒之可通” 。 在高仰的“龙头”(盘龙岗)两侧,各有一棵躯干刚劲有力的无叶古柏,其状

15、酷似“龙角” ,直刺苍穹,故称其为“龙角柏” 。右侧一棵高74 米,下围 16 米;左侧一棵高 9 米,下围 19 米,树肌呈螺旋状,有规律地、错位地急剧左旋而向上,其纹络犹如虬龙绕缠。凭着人们的灵感,用手去触摸柏身,顿觉有冰凉之感,亦见曾有柏液流出之痕迹。龙角柏周围的其他古柏皆枝繁叶茂,惟独它无叶。龙角柏千年不朽,活像树的化石,观者无不惊叹叫绝!两棵龙角柏相距约 275 米,中心点在8龙头、黄帝陵及汉武仙台的中心线上。由古柏所形成的中心线,则为一条南北走向的“风水”轴线(即陵轴线),呈南偏东 32 度,直指对面海拔9426 米高的印台山顶,并延伸至长寿山。龙头前两侧,各有空地一片,如龙的眼睛

16、。龙湾、凤岭两座山形成龙的前肢,分别向东西方向伸展。这些则与整个龙的形象浑然一体。桥山,宛如巨龙,腾空而起,盘空而游。 桥山西望昆仑,东望黄河,泱泱黄河孕育了这条中国龙,也孕育了龙的故乡黄陵。千百年来,龙乡的人们对龙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感情。黄陵县有许多和龙相关的地名:双龙、龙首、龙坊、元龙咀、龙耳寨、龙凤咀、龙首川、龙首山、仰龙山、九龙沟、黑龙沟、龙湾、龙尾岗、盘龙岗、龙尾道在这里,龙,可谓无处不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龙,人们的言谈举止离不开龙,人们写龙,画龙,描龙,绣龙。每逢春节、清明、重阳,人们舞龙灯,挂龙旗,骑龙车,划龙船;黄陵的民间建筑物上,巨龙腾空、二龙戏珠、神龙绕柱、龙凤呈祥等龙的

17、图案比比皆是;人们所用的床头被面、茶具碗碟、项链指环、衣着服饰、工艺制品等物件上皆有龙的形象。这里是龙的天地、龙的世界,真可谓龙山龙水龙的故乡、龙子龙孙龙的传人。 巍巍轩辕庙 轩辕庙,俗称黄帝庙,位于黄陵县城东 1 公里处,坐落在“桥山巨龙”的龙尾之上。庙区居北面南,背靠桥山龙脊,隔沮水河与印台山相9望。轩辕庙红墙碧瓦、古柏参天,创建于西汉。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80 年),置于城北桥山西麓;宋太祖开宝五年(公元 972 年),移建于今址,是祭祀黄帝的重要场所。历代均有修葺。轩辕庙呈长方形,长1398 米,宽 833 米,总面积 173 亩。庙内布局严谨、规范,整个建筑则以庙轴线(南北向

18、、南偏西 16 度)进行。庙前区的入口广场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是拜祭黄帝陵的起点。其造型为不对称半圆状,似双鱼图(太极图)的一半,整个广场是用陕西省秦岭山下蓝田县的五千余块天然大块石料铺砌而成的。轩辕庙主体建筑按南北轴线依次排列,分东西两院。东院为主要建筑群,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诚心亭、碑亭、人文初祖大殿,东侧还有仿古回廊式碑亭。西院由南往北依次为翠花门、祭亭,西侧还有“四海归黄”殿,正中有保生宫。 诚心亭是供前来祭祀黄帝的人们在此整理衣冠的。理好衣冠,平静心情,深怀至诚,缓步前行。步入庙门,眼前拔地而起的是一棵高大、挺拔、苍劲、古老、举世闻名的巨柏,虽历经五千多年风雨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

19、勃,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 、 “群柏之冠” ,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栽植。树高 19 米,下围 11 米,7 人合抱有余。树西南侧有篆书碑刻“黄帝手植柏” ,其上又有一小方碑注曰:“此树高五千八市尺,为群柏之冠,相传为轩辕黄帝时期所植,距今五千余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活见证。 ” “黄帝脚印”出土于轩辕庙附近的农村,据专家鉴定为汉代文物。相传黄帝后妃嫫母,貌丑但最为贤德,她看到黄帝整天光着 脚四处奔走,不避寒暑,脚掌常常被碎石、荆棘磨破、刺痛而流血,于是就用木10板做底,兽皮、麻布做帮,发明了靴子。此脚印就是当时发明靴子时黄帝所留印迹。靴子的发明不亚于火的发明,它使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提高了

20、奔跑速度,而且保护了脚不受伤害,在获取食物方面更加方便、快捷。因此,靴子的发明,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点上我们的先民要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先民高明许多!人们一定会惊叹难道黄帝的脚真的有这么大吗?其实,它是一种象征。只要看一下脚印就可想而知我们的黄帝是多么伟岸、高大!是名副其实的东方巨人。据说投币其上,可消灾避难,吉祥如意,心想事成。 人文初祖大殿是轩辕庙的正殿,屋顶为歇山顶,屋脊采用镂空透雕砖刻,斗拱飞檐,画栋雕粱,檐下彩绘斑斓、木雕精细,显得华丽典雅、巧夺天工。屋面由灰布瓦、筒瓦相扣覆盖,檐部均施勾头滴水。三面均为墙体,南面明间有隔扇门。大殿顶部由 24 根明柱支撑。殿内供奉有“轩辕黄帝墨玉浮雕像” ,四周装饰有精美彩绘木雕九龙流云火焰纹立雕。但凡来到轩辕庙的人,都会到“人文初祖”祭祀大殿前,对黄帝顶礼膜拜。在这里,不管你来自哪里,不管你官至几级,更不管你是家藏万贯还是一贫如洗,地位都是一样的,因为在我们祖先的眼里,我们,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睛的人,都是他的子孙、传人。2005 年 5 月6 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就是在这大殿前,进行了他们郑重的一拜。这一拜,不仅代表了访问团一行对轩辕黄帝的无比尊崇,也表达了台湾人民对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认同与膜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