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真正的热情绝伦的精彩米沙?梅斯基三重奏音乐会 10 月 19 日的北京音乐厅,迎来了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又一场演出。当梅斯基率先走上舞台的时候,掌声响亮,他们今天要演奏的是根据巴赫的键盘作品戈德堡变奏曲改编的弦乐三重奏。有勇气在音乐会上一口气完整演奏这首长达 80 多分钟的的乐曲,就算对于他们这样顶尖级的演奏家来说也是一种不容易的事情。 整场音乐会听下来,总的感觉真的是“太棒了”!三个不同音区的乐器各自为线,纠缠呼应却又独立清晰,主次分明。 当梅斯基那把著名的“蒙特利亚纳”大提琴奏响浑厚饱满的音符时,我不禁觉得十分有幸亲耳聆听这传说中的琴声。梅斯基给了听众最踏实、沉着,充满力度的浑然天成的声音,
2、一个一个的音符都拉进听众的心底。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不但技艺精湛,细腻热情,演奏赋有柔和的歌唱性,同时他还通过音乐跟观众做心灵上的交流,甚至让观众通过他的演奏,通过大提琴,看到他与巴赫无声的对话。 当然,这样的震撼并不是梅斯基以个人带给观众的。没有他的搭档朱利安?拉什林和马克西姆?里萨诺夫的精彩合作,演奏会也不会有这样令人赞叹的效果。由于我的座位在观众席右侧,所以尤其对在舞台左侧的小提琴家朱利安?拉什林的演奏印象深刻。在我看来,他的演奏是当晚2最赋有激情的,无论是慢板时的柔和深情,还是快板急板的狂热,都让人看到他以音乐感受为先,热情收放自如的表现能力。据说当晚他使用的小提琴是奥地利国家银行借与
3、的 1741 年瓜奈里?德-吉苏的名琴“卡洛杜斯” 。朱利安?拉什林有着深不可测的娴熟精湛的技巧,无论怎样的难度他都游刃有余,丝毫不为之所困,而是自由地骋驰于对音乐的感动之中。速度再快,他的快弓总是那么地清晰,音色总是那么亮丽赋有光泽。更重要的是,无论技巧还是激情,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调理清晰,丝毫没有一点不稳当的处理,磅礴中不失细腻。同时,在他的演奏中,看不到纯炫技的存在,而是朴实地打动人心,那是一种魅力,让人情不自禁地跟随他的一举一动,追寻小提琴旋律的每一丝痕迹。让人觉得有一种华贵却清新的气息。 中提琴马克西姆?里萨诺夫,在这场演出中也充当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他的演奏干净果断,在大提琴
4、和小提琴的声部之间游刃有余,还充当着两者之间对话的媒介。而且,不难看出,马克西姆?里萨诺夫对于重奏的配合问题,具有相当程度的经验。作为演奏家,他对音乐的处理不但很有个性,而且深知配合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与小提琴的对话中,有时虽然音乐上两者音区较为接近,但是他还是通过对音色和旋律特性的处理巧妙地与小提琴声部区分开来。在技巧上,他也不亚于梅斯基和朱利安?拉什林。闭上眼睛,仔细地去抓住中提琴的旋律线,不但清晰而且很有感染力。他的演奏给人一种很安心的祥和感,即便是音乐到了激情迸发的时刻,急速中也透露着温和的气息,缓解了速度带来的冲击感,仿佛在小提琴的狂热和大提琴的深沉爆发中努力调和寻求理性支配。 3其实
5、,聆听这场三重奏音乐会,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看他们配合,是乐曲三个声部的配合三条旋律表现的配合,也是三种乐器从音色上特性上相互区分突出又相互扶持的配合,更是三位顶尖级演奏家心灵上关于音乐的共鸣和演奏上的配合。每当看到演奏至精彩之处,三人互视着会心一笑,都让观众感觉到一种对于演奏的默契和对于音乐的共识。从头至尾,我都很惊叹他们是怎样保持不变的热情和集中的注意力的,丝毫没有怠慢对待的音符或者是粗糙将就的配合,虽然难免小瑕疵,但是近乎完美的配合已经让人看到了他们对待演出的敬业和对待音乐对待作品的认真专注。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热情也感染了观众,似乎自始至终观众们都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和热情。 的确是太棒了!也许除此之外,我想不出更为贴切的词语来形容米沙?梅斯基、朱利安?拉什林和马克西姆?里萨诺夫三位演奏家的表现。如果说完美的话,也许不够,他们在完美的基础上,让观众看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热情和无与伦比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