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近年来,中国文学界在不断地思考与“如何走出去”相关的重大问题,并采取积极的姿态,设法推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基本状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逐渐从上世纪 80 年代的“请进来”转向了“走出去” 。中国文学界更是清醒地意识到,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文学的交流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近年来,中国作家在努力创作的同时,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把目光投向他域,投向他者,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中国政府积极创造机会,开拓中国作家与国外作家、出版家和读者面对面的交流途径。2009 年先后在美国、德国、法国举办了中美、中德、中法文学论坛。2009 年 10 月,在第 61
2、届法兰克福书展上,100 多位中国作家参加了书展的开幕仪式,举办了 60 多场文学活动,吸引了 3000 多听众。除此之外,莫言、余华、苏童、毕飞宇、池莉等作家越来越多地参加国外组织的交流活动。近一段时间,中国作家协会也积极组织中外文学的交流活动。今年 8 月 10 日至 11 日,中国作家协会举办了“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 。8 月 30 日,第 17 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作家协会首次设立“中国作家馆”,一批重要作家就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相关话题进行交流。 2如此频繁的活动,似乎传递了一个共识:文学的交流与互动,是人类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文学的译介与传播,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3、的必经之路。在“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特别强调了文学与翻译两者的“创造与合作”可能起到的作用。铁凝作为作家强调翻译的创造性,而且将之与文学的创造相提并论,代表了新时期中国作家对于翻译本质的新认识。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也表现出迫切性。 对于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比较文学界曾给予过关注。但就总体而言,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似乎缺乏相应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翻译研究界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国外的译介。如南京大学法语专业的部分博士生分别就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进行了研究。据统计,
4、1980 年至2009 年期间,法国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译本有 300 部左右,其中包括复译本多种,体裁以小说为主,同时也涉及诗歌、戏剧、散文;从地域上看以大陆作家为主,也涉及港台作家和海外华人作家。 过去,国内有关机构对中国文学在国外的译介情况缺乏全面跟踪,资料并不全。近年来,有关中国文学在国外译介的总体研究、国别研究和作3家研究逐渐列入各级社科基金项目。据中国作协创研部统计,“中国当代文学有 1000 余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新时期以来仅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英、法、德、荷、意、西等欧洲语种和日语的中国当代文学外译图书即在 870 种以上,中国有作品被译介成西方文字的当代作家在230 位以上
5、”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外译本中,有不少属于同一部作品在同一个语种中的复译,也有同一部作品不同语种的翻译。 在 870 余种译作中, “日文 262 种,法文 244 种,英文 166 种,德文 56种,荷兰文 30 种,罗马尼亚文 13 种,瑞典文和意大利文各 12 种,西班牙文、丹麦文、韩文各 11 种,波兰文和匈牙利文各 9 种,葡萄牙文和捷克文各 4种,俄文、挪威文和阿尔巴尼亚文各 3 种,克罗地亚文、斯拉夫文和马来文各 2 种,斯洛文尼亚文、土耳其文、乌克兰文和世界语各 1 种” 。以上统计并不完全,从语种看,分布较广,但各语种之间明显不平衡。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在国外译介的出版时期,
6、统计的基本情况为,“1950 年代初次出版的有 49 部,1960 年代出版的 32 部,1970 年代出版的28 部,1980 年代出版的 147 部,1990 年代出版的有 230 部,2000 年以来约387 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年代再版、重印者,只计算其初版日期,没有重复计算在内。 中国文学走出去值得关注的问题 4文学作品译入与译出失衡,中外文学互动不足。近 30 年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译出虽呈增长趋势,但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文学在中国译介的数量相比,明显不平衡。中国图书出版界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措施,就是“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实施,通过资助翻
7、译费用鼓励外国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中国图书。该计划从 2006年开始实施至 2009 年底,“共与 46 个国家、246 家出版机构签订了 350项资助协议,涉及 1910 种图书、26 个文版” 。但值得注意的是,“文学类作品比例很少”,译入与译出失衡的状况一时还难以扭转。 外国主要语种的翻译分布不平衡,英文翻译明显偏少。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占首位,主要得益于中日文化的历史渊源。而法国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较多,一方面是因为中法文化关系比较紧密,另一方面法国政府积极推动法兰西文学作品的外译,鼓励外国文学作品在法国的翻译与出版。英语译介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数量之少,值得深思。据美国汉学家桑禀华介绍
8、,2009 年,美国共翻译出版了 348 本文学新书,真正译自中文的文学作品只有 7 部。中美图书交易严重失衡,部分由于美国在很长时间里,不重视翻译,影响了普通民众的接受;部分则由于美国的对外文化政策重扩张轻接受。 中国当代文学译介和传播的渠道不畅,外国主流出版机构的参与度不高。了解一下被翻译图书的发行量及其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外主流出版机构少有参与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与推广,中国文学作品在国外市场5的流通渠道也不畅。在目前阶段,中国图书的对外推广,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考虑,市场因素考虑不多。国外一些小的出版机构,确实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翻译与出版感兴趣,但由于资金有限,很难有系统的翻译出版计划,很
9、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的出版资助,在发行渠道也很少开拓,长此以往,无法真正达到文学译介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国外的影响力有限,翻译质量尚需提高。文学创作离不开社会及其政治、文化语境,但是文学不是政治或历史的注脚。就中国文学而言,要想在国际文坛真正有长久而深刻的影响力,必须注重两个因素,“历史性和文化底蕴” 。以下问题也严重制约了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一是在国外主流社会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非文学价值的重视程度要大于其文学价值,目前,中国文学对西方文学很难产生文学意义上的影响。二是翻译质量有待提高。目前转译比较普遍,难以保证忠实传达原著精神与意蕴。三是欧美一些国家为商业利益所
10、趋使,对原著不够尊重,删改的现象较严重,影响了原著完整性。高水平译者的缺乏、研究力量不足等问题,也都值得关注。 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有关建议 文学界、翻译界和翻译研究界要关注与文学交流和翻译相关的现实问题,关注翻译活动在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探讨在一国文化走向他域、融入世界的过程中,翻译活动在其中到底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采6取何种策略。 向世界展示文学的中国,需要重视海外汉语的教育和发展。只有语言的传播、文学的交流、文化的交流形成合力,中国文学和文化才会在世界上产生深刻影响。建议国内文学和图书推广机构与国外孔子学院加强合作,将汉语教育与文学及文化传播相结合。我国驻外的外交机构也应重视文学与
11、文化的对外译介和传播。 应加强对传播途径和方式的研究。上海市文联和复旦大学曾组织学者和翻译家谈“文化走出去”,夏仲翼、陆谷孙、许渊冲、谢天振、江枫等均提出中肯意见。夏仲翼提出:“不同体制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传播途径,既然是面对国外,就必须要非常清楚国外出版发行体制的惯行方法,要融入对方社会,习惯他们的操作流程。 ” 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建立作家与译者、经纪人或出版家之间稳定的关系,进行深入的交流,在拟定翻译图书的选择、翻译策略和推广方式等各个环节加强沟通与研究。要特别重视选择作品,加强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或地区的图书市场、读者的审美期待和阅读习惯的研究。 不能忽视国外文学研究界的研究与评论。要注
12、意跟踪和了解国外汉学界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工作,促进合作性研究和对重点作品的深层次研究。对于国外汉学家们的批评意见,要抱着积极的态度。 7文学翻译不是孤立的活动,与政治、社会和经济各个方面紧密相关。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活动,特别是文学与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作家与读者的接触,促进外国公众对中国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我国图书对外出版部门和作家,要注意与国外翻译家建立密切联系,在关注译者的翻译动机、译者的文化立场和翻译水平的同时,也要积极解决他们在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可以在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或业务机构设立奖译金,同时不定期地组织不同语种翻译家之间的交流。 要关注新技术对于文学传播所起的特别作用,调动各种媒介手段,形成各种媒介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