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心理调适的关系”4000 例调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摘要: 文章就“信息素养与心理调适的关系”问题,对大学生进行了 4000 例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常被困扰和存在心理健康的比例均约为 15%;心理困扰程度与社交解决意愿有明显对应性;认为信息检索主要对改善学习和人际关系有帮助;对阅读的认识与自主阅读不相符;图书馆是三大信息求助对象之一;大多数人对信息可信度无明确概念,进行信息检索主要针对学习任务;约一半人能将信息素养作为学习能力的组成部分;60%的人信息整理能力亟待提高。 关键词: 大学生信息素养心理调适分层随机抽样法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2、文章编号: 1003-69(10)10079-06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ssociate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4000 Cases Liang Canxing(Library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ial, Nanning, Guangxi, 530003) Abstract: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associate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
3、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a survey has been made with 4000 cases of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2The results show that around 15% college students is healthy in mental and the ratio is equal to the students which hav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he degree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clearly correla
4、ted with social solution wishes; the information retrieval is mainly helpful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Library is one of the three information sources for recourses; most people without a clear concept of the credibility of information; the aim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5、 mainly is for the study task; about half of the people put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an integral part of learning ability; information collation capacity of 60% people need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survey;
6、survey analysis number: G252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10)10079-06 1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达 20%左右, 1 而中国人的心理调适方式以自我调节为主,大学生的心理调适方式也是如此。 2 心理问题是由于个体的认知矛盾引起的。调整个体的认知就是解决心3理问题的根本方法之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学习、恋爱、就业、目标与时间管理等方面, 3 绝大部分都与认知状况、学习能力有关。信息素养是扩展认知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不应仅仅看成是解决暂时心理困扰的过程
7、,还应当成增强大学生相关素质的过程。 目前,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预防心理疾病咨询的重点正在由以障碍咨询为主向发展咨询为主转化。 4 教育的服务范围越来越显现出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具体包括职业和学业选择指导、学习咨询、学生的社会问题和情绪问题咨询、对学校的课程设置等进行干预、对家长、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对问题学生进行行为治疗和具体的学业指导等。 5 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心理调适能力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服务。这与国际上大学生心理治疗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2 调查目的、对象、调查过程与结果处理 本调查目的是获取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心理调适能力关系的基本事实。调查的对象是广西区内 16 所高校
8、的在校大学生,以本科院校为主,占 13所,占全区 2008 年底 19 所本科院校的 68.4%。此外,还选取了 3 所特色明显的高职高专展开调查,以进行比较研究。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以公办本科院校为主,在院校选取上,综合考虑了学科类型和办学层次两个层面因素。在学科类型方面,包括了综合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医学类院校、工商类院校、工业类院校等五类;在办学层次上,涵盖了“211”工程类院校、省区级院校、地市级院校、高职高专四个层次。调4查本科院校的覆盖面超过本科院校总数的 2/3。每个院校发放问卷 250 份,16 所院校共计 4000 份。回收 3521 份,回收率约 88.02%。有效卷为
9、 2404份,无效卷为 1117 份。有效卷占总发放量的 60.1%,占回收问卷总量的68.28%。初始数据使用 Excel 表进行录入处理,所获得的有效数据使用SPSS V11 进行统计分析,本文所用数据主要为频数分析结果。 3 调查地点、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为符合随机取样的要求,获得不同专业、年级的数据,调查确定在大学生公共活动场所进行,主要是在教室和图书馆。在问卷中设置问题:“您身边的同学整个学期上图书馆少于两次的比例” ,作为置信度的参考。此问题在有效问卷(下文简称调查)中的结果见表 1。 频数的百分比乘以选项数值之和在 8%11%之间(选项 5 的值分别为0 与 1/10) ,即每学期
10、去图书馆少于两次的大学生人数约 10%,亦即 90%的大学生每学期都会去图书馆至少两次。 调查时间自 2008 年 12 月初开始,2009 年 1 月底结束。此阶段正值学校复习期考阶段,大学生利用图书馆和公共教室频繁,以尽量避免大学生由于使用公共场所的偏好而造成的调查结果偏差。 调查所得数据,女生比例为 65.9%,男生比例为 34.1%,女生的比例是男生的 1.933 倍。1999 年高校扩招之后,大学女生所占比例一路攀升,2007 年大学生男女比例问题引发了一场社会讨论。但当前大学生性别比例问题缺少权威数据。综合各种报道,推测目前大学生男女比例应基本持平或女生略有超出。 6 由于本调查的
11、地点均是学习研究场所,因此,本调查的结果可能更倾向于反映学习较为勤奋的大学生的情况。本调查5所得的性别数据,女生比例偏高,或者印证了女大学生学习更为勤奋的观点。 7 调查中大学生的年级分布,也会对调查结果的代表性有影响(各年级分布比例见表 2) 。 有效答卷中,高职高专生答卷共 405 份,约占有效卷的 16.85%。由于高职高专学制一般是 3 年,大三的学习安排主要是实习,因此,高职高专 3 年级的比例极少,仅占 0.91%。因此,在整体上,高职高专的问卷主要提高了 1、2 年级的调查人数比例。粗略计算可知,减去高职高专大学生比例之后,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比例,低年级(1、2 年级)的比例与高年
12、级(3、4 年级)的比例相差甚微,都约为 40%,说明所获数据的年级分布较为平均。 4 问卷设计的考虑 本调查主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调适与信息素养两者之间关系,有关心理问题发生和调适方式的内容,使用了在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中较为成熟的内容。对信息素养的了解偏重于信息行为模式。 在以往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中,在方法上多使用内部一致性较佳的里克特(Likert)五点量表的方式,回答侧重于主观意识,内容上偏重于了解对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源发现工具、信息资源以及一般办公软件的了解与掌握,不强调是否是行为习惯以及行为之间的联系。 与心理调适相关的获取信息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行为习惯,并不是在特定场合下(例如课程
13、作业或考试)的技能训练或测试。它从问题产生到采取行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即一组相关的行为习惯,本文称之6为信息行为模式,而不是信息工具的操作能力。本调查中的信息素养问题,主要与信息行为模式有关,并不涵盖信息素养的全部内容。信息行为模式也包含了信息行为的全过程,本文将信息行为划分为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处理、信息道德五个方面。通过对这五方面细分行为的调查分析,来归纳大学生的基本信息行为模式,以期衡量信息素养在其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因此,在问卷设计上,本调查侧重于了解被试的行为习惯,部分题目经过处理之后才形成量表的形式,在统计分析中会有选项数据之和不足 100%的情况。 5 调查结
14、果 5.1 心理问题与心理调适能力 主要了解大学生心理困惑的频率、类型、程度、求助方式、调适方式、观念冲突程度和社交求助意愿等。 (1)心理困扰频率 调查将心理困扰描述为“时常有不得不想或者总不自觉去想、但总想不明白的事情” ,统计结果显示,经常有困扰的大学生占 15.2%,与其他高校心理调查的 15%25%的结果相比,偏向低端。这可以解释为学习较为勤奋的大学生,现实目标明确,意志力较强,因此,心理困扰偏少。有时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占 35.6%,与前者之和为 50.8%,即有时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超过半数。 (2)心理困扰类型 本问题的选项设计使用了其他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的既有成果,将引起心理问
15、题的原因分为五种类型,即人际关系,学习方面,恋爱问题,7就业压力,目标、时间管理方面。统计结果表明,只有 1.7%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此 5 个选项之外。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因是:目标、时间管理(27.5%) ,人际关系(24.4%)和学习方面(23.3%) ,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困扰(16.6%)反而不算大,恋爱问题则更只有 6.5%。这似乎表明现代大学生对就业压力已习以为常,感情调节能力也已趋于成熟。 (3)信息检索的作用 此问题的选项与“心理困扰类型”相同。对于“信息检索对缓解上述问题有何帮助” ,大学生普遍认同信息检索对于改善学习(45.2%)和人际关系(29%)有帮助,两者之和达 74.
16、2%,而对其他方面的认同则甚低,所占比例均低于 10%。 (4)心理调适方式 常用的心理调适方式,即心理困扰发生时的处理办法,反映了心理调适的能力。大学生对心理困扰的处理办法,首重求助于信任的社会关系,37.1%的人找朋友师长聊聊;其次,也很重视独自解决,27.6%的人会查找相关资料,彻底弄明白;有 17.5%的人态度消极,选择闷在心里,顺其自然,此数据与经常有困扰的比例 15.2%相近;15.8%的人玩游戏、运动或者做深呼吸或社交等,显示出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1%的人会向咨询机构求助;还有 1.1%的人选择了其他方式。可见,大学生心理调试方式仍以自我调节为主,计有 60.9%,这提示在阅读疗
17、法等自助的心理治疗在高校是大有用武之地的。而 38.1%的人会选择社交方式进行调节。 (5)心理困扰程度 心理困扰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为对正常生活的干扰。调查显示,8“整天被困扰”占 4.2%,有 33.7%的大学生做正事被干扰,经常记起。这两者之和为 37.9%。与此相对照的是,自认为有时有困扰的比例为50.8%。两者之间差距为 12.9%,差距幅度与客观情况相差约为 1/3。 没想过这个问题(19.4%) 、晚上有时为此失眠(26.5%) 、没有变化(15.8%)这三项是表明生活基本未被干扰的的情况,共占总数的61.7%。此外,15.8%的人心理很健康,此数据与上一项心理调适方式中主动采取
18、心理调适活动的数据一致。显示出这两者有很高的相关度。 (6)社交求助意愿 是否愿意向他人倾诉困扰,反映了被试的心理开放性。此问题数据与“心理困扰程度”的数据有很高的对应性(见表) 。 唯一不同的是, “困扰程度”中“没想过这问题”的比例,在“社交求助”中绝大部分分散到了选项“有时愿意”与“愿意”中,两者选项的差距非常接近,均约等于 10%。这可以理解为选择“心理困扰程度”中选项“没想过这问题”的大部分人,对心理问题的解决,有着比较开放、积极的态度。 联系到大学生对心理困扰的处理办法,首重求助于信任的社会关系。这种对应性应该意味着,提高大学生的社交积极性和社交环境的可信任程度,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
19、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5.2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新信息与所关注问题的敏感度。一般的信息意识调查,通常只测试被试对新信息感兴趣的程度,受被试主观认知的影响较大。信息意识不应被孤立地看待,而应当看作是信息行9为的有效组成部分。即只有引起后继信息行为动机的意识,才能称之为信息意识,否则,只能称之为猎奇意识。信息意识与对以往信息吸收的评价有很大关系。本调查将此问题归结为两点:阅读量,以往阅读影响的主观认识。 问题意识是由信息意识转向信息行为的枢纽,只有当困惑转换为明确的问题,才能为进一步的信息求助提供基础。从发生机理上看,信息意识和问题意识,都是在信息的刺激下,将某些信息与已有的观念
20、联系起来的意识。所不同的,只是信息意识强调刺激信息来自外部,而且,已有的观念通常是已经存在的问题。问题意识不强调刺激信息是外来的,而强调在已有观念的综合中发现问题。因此,对于信息行动来说,信息意识和问题意识并不能截然分开。调查将从信息意识到问题意识归结为两个小问题:对解决问题与获取信息的认识;引起信息检索的问题类型,即信息检索的动机。 (1)阅读量 本调查的阅读量,是指平均每天阅读非课程规定、非消遣性的资料折合 32 开页面的数量。这种阅读一般是个人自主的阅读。数据显示 58.7%的人阅读量低于 10 页,16.3%的人阅读量在 1020 页之间,只有 25%的人每天阅读超过 20 页。表明超
21、过半数的大学生自主阅读的意愿不高。 (2)阅读的作用 大学生对阅读作用的主观认识,72.8%的人持有很积极的看法,认为阅读会改变对自我、人生和社会的看法和态度;12.6%的人也认为具有实用的意思,能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和事实依据。其他选项比例很10低,单项比例低于 7%。 将大学生阅读量与对阅读作用的认识相比较,可以发现,尽管大学生对阅读的作用认同度很高,但自主阅读的行动意愿并不高。这两者的冲突说明,高校图书馆阅读引导的工作大有可为。 (3)对解决困扰与获取信息的认识 此题探查解决困扰与获取信息的认识。数据显示很少有人(3.8%)认为查资料没用;有问题而不采取行动的人有 22.9%,5.8
22、%的人不当问题;55.5%的人态度很积极,尝试多种解决方式和信息求助;11.7%的人明确作为任务,即 67.2%的人会付诸行动,可能转换为信息求助的行为。 (4)信息检索的动机 引发信息检索的动机,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一种如写论文和完成文献检索课的作业,属于被动检索。另一种是主动选择信息检索排除生活不确定性的行为,如认为有风险但需要行动,甚至凡感兴趣或困惑的问题都通过信息检索获得参考信息。而为其他一般学习需要而检索,则是半被动半自觉的行为。 在调查中,为了写论文才检索的比例占了 72.3%,其他不足 30%,其中因一般学习需要(9.2%)与感兴趣或困惑的问题(8.4%)进行检索的比例差不多,为有风险,比如用药、消费、旅游等但需要行动的事而检索的只有 2.2%。这表明大学生通过检索获取信息来降低不确定的意识甚低,信息检索意识主要针对学习任务,比例达 81.5%。 5.3 信息获取 本调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测量信息获取行为:(1)对信息求助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