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道” “器”分流殊途同归摘要:当代古琴音乐的社会定位问题,一直以来倍受各家关注。笔者认为当代古琴音乐应该遵循“以大众化、艺术化为基础,以独特化、人文化为归宿”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当代;古琴音乐;社会定位;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音乐理论中,我们将古琴音乐定位为文人音乐,因从其历史看来,古琴与文人及其相关文化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在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文人传统中,古琴成为文人表达深邃内心情感之器,古琴音乐也因之遁入“琴道”之境。甚至有观点认为古琴音乐在近现代之所以衰落,与文人群体的解体、士文化的消解有密切联系。那么,当主体消失后,这个影子又应以什么身份存在
2、?失去了欣赏及演奏主体的古琴艺术,要想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与传承,在重估自身的文化价值之时,必然还要重新进行社会定位。 当代古琴音乐的社会定位问题,一直以来倍受各家关注,因为明确的社会定位决定了古琴未来的命运和发展方向。由什么人弹琴、怎样弹琴、弹给谁听,可以说是古琴音乐在当代传承中面临的最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与认识,虽可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梳理、归纳起来,主要还是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一种主张当代古琴音乐定位于大众2化、艺术化;另一种则主张当代古琴音乐定位于独特化、人文化。这两种观点从不同角度出发,各自强调了古琴音乐传统构成体系中的某个方面,且一直以来采取彼此互不接受的、甚至是对立的态度。
3、在此,笔者有必要先对这两种观点先做一些简要述评。 “当代古琴音乐应定位于大众化、艺术化”这种认识主要着眼于古琴音乐的器乐演奏形式和音乐特性,主张在现代社会中,将古琴视为一种器乐音乐艺术,像推广二胡、古筝似的普及古琴音乐及其演奏艺术,让更多的人认识古琴、了解古琴、喜爱古琴。龚一先生在其文对准时代之需要我对发展古琴音乐的认识结语中写到:“我们坚信古琴艺术既有着发展的过去,就必定会有着发展的今天和将来。它一定会循着音乐艺术发展的共同轨迹,加速自身的发展。这是大众需要的,也是古琴家需要的,更是时代需要的。 ”1 如同上述诸位琴家倡导,在古琴近年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琴人、琴家不断努力拉近古琴与大众的关系
4、,重视古琴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持这种观点的琴人,都会从琴史中挖掘与古琴音乐社会性相关的材料,作为立论的基础并进行实践;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在相关地区,职业琴人越来越多,学习古琴的儿童越来越多,数人甚至数十人的古琴齐奏登上了舞台,古琴考级也开始热了起来 从音乐艺术传播角度来看,古琴音乐的大众化、艺术化不是坏事,如果没人会弹古琴、没人喜欢古琴、没人能看到古琴,传承和保护都只是空话。从古琴的音乐特性入手,进一步彰显其音乐艺术魅力,使其得到大众的认可,是保护和发展的前提。而且,从古琴音乐的作为音乐艺3术传播的现状来看,其大众化、艺术化也的确取得了相当的进展。目前,国内各音乐专业院校大多设立了古琴
5、演奏专业,已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古琴演奏人才。各地的琴社、琴馆纷涌而起,规模及社会影响日益增大。随着他们的活动,古琴音乐开始更多地直面观众,走进剧场、走向舞台,被更多人了解和熟悉。 “当代古琴音乐应定位于独特化、人文化”这种认识主要着眼于古琴音乐的人文内涵和文化特性。主张在现代社会中,应该一如既往地坚持传统的文人琴乐特征,突出古琴音乐的高雅和独特,不能使其简单等同于一般的普及型乐器。持这种观点的琴人认为,鉴于古琴的雅文化特征,只有具有较高传统文化修养的人,才可能品味古琴音乐并延续琴道传统,应该把古琴音乐局限在一个相对的“文化人”小圈子中。吴门琴家汪铎先生在一次“雅集琴会”中,作了题为“古琴传承之
6、我见”的发言,其中讲到:“应该把古琴最原始、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继承下来,而不能把古琴当作一件乐器。 ”2王政先生在其文古琴文化与未来社会中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其观点:“古琴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精粹,它从社会功能到演奏观念均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音乐。面对这样一种音乐文化,我觉得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改变其文化特性。一般意义上的音乐数量很多,再将古琴融入其间,只不过一般音乐家族中又增加一种乐器罢了,但却毁灭了一种优秀的音乐文化模式。 ”3 显然,执此观点的琴家更多地注重古琴音乐的文人传统,及其丰厚文化价值,强调在现代社会的古琴音乐传承中,应着重突出其文化特性。4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出现了不
7、扩大古琴音量,采用传统丝弦演奏,坚持“雅集琴会”而不在舞台上表演的主张和传承方式。持这种观点的琴人、琴家,除琴技演习外,更重视对传统琴乐文化的学习和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参悟琴道、修身习性成为其追寻的理想状态。 由于不主张古琴音乐的大众化传播方式,这些琴人、琴家往往显得较为低调,但他们的观点对于琴文化的传承也颇有价值。因为,在传统文人眼中,古琴的音乐性一直以来都是次要的,他们甚至有意忽略其音乐性,不愿为技所累,强调“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这也是古琴音乐作为雅文化区别与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古琴音乐的深层结构和文化内涵来看,文人文化是其基础,也是其核心。若非有文人文化的支撑,她也不可能作为非物
8、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受到文化界和文化部门的特殊关注。因此,在当代古琴音乐的社会定位中,其文人文化特性不容忽视;否则,丧失其特有文化价值的古琴音乐,将有可能逐步俗化。 从立论原则、立论依据、音乐实践上看,这两种观点均有其合理性,但两种观点又都过于极端。笔者认为,如果偏于两端只执其一,难免会产生观念甚至行为上的对立,这都不利于古琴的发展。单纯将古琴定位为音乐艺术肯定有很大的缺失,因为深厚的文化传统才是古琴能传承至今的主要原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留给我们的绝不仅是单纯的音乐技能。反之,仅坚持文人琴乐传统也是不现实的,且不说当今已根本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及其阶层,仅让一小部分有传统文化基础和修养的
9、人弹琴,而且这小部分人中多数人,可能相对缺乏专门的音乐基础训练和对精湛演奏技艺的追求,久而久之,只能让古琴越来越“不中听” ,5离现实的艺术生活越来越远,这有悖于我们对这一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之初衷。 在当代音乐文化环境中,古琴这种身上背负着如此厚重文化传统的古老乐器,关于其社会定位、如何保存与发展,产生以上两种有分歧的观点和作法是不可避免的。这一分歧和相关问题的讨论,其实不单是出现在古琴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领域,我们所有的传统文化项目和传统艺术项目,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问题方面,都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和两难抉择。 这里,我们暂且搁置上述两种相异观点和不同认识的讨论,从历
10、史呈现事实开始,对这一问题略做考察。从古琴音乐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虽然文人是琴文化的主体,但古代弹琴者也绝非仅为文人。刘承华先生在其文文人琴与艺人琴关系的历史演变对古琴两大传统及其关系的历史考察中,曾做过准确而精辟的论述:“文人琴家,大都是从艺人琴家那里习得琴艺与琴学的;而艺人琴家,也总是从文人琴家的琴学中,获取其精神与理念的。可以这么说,在这一合流中,文人琴为整个古琴艺术提供了基本的精神和灵魂,艺人琴则以丰富的技法和高超的表现力,为古琴艺术提供了鲜活的生气和血脉。 ”4这就是说,在古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就存在着“文人琴家”和“艺人琴家”两类琴人,经过历史的漫长积淀,最终走向了融合。为什么在
11、我们继承这种传统的今天,却又对历史呈现的事实视而不见?上述两种观点,从琴文化的不同角度着眼,本质上也都是为了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什么一定要将其割裂甚至对立呢?一部分人着意于追求和发展古琴的音乐性,另一6部分人着意于追求和发展古琴的文化性,在不同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生活中,互融互补、相依相存,才是传承和发展古琴音乐应该有的态度。 此外,古琴在现代社会的功用转化,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社会功用与社会定位密切相关。历史上的文人是站在传统文化核心位置,来接受“琴、棋、书、画”这一文化洗礼的, “琴人”并非其第一身份,“文化人”才是他们的标榜,他们在浓重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习琴、乐琴、醉琴以至琴人合一。但
12、目前传统文化已经不可能在开放的社会中保持其纯粹性,儒、道、释不再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群体也就不复存在,当传统文化的核心位置被现代文化取代时,古琴的社会功用必然随之发生转变。在当代社会音乐文化情境中,我们如果一味要求古琴只身去背负如此厚重的传统文化,这“三尺枯桐”必然力不从心。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将古琴视为走向传统文化的一条途径,而非纯粹只是其载体,通过琴的大众化过程让更多人接受她,当人们已经对她有普遍了解及认识之后,再由一部分“前行者”进一步探求其精深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古琴音乐的更深体验和有效传承,进一步达到保存和发展传统文化之目的。以这种视角来重新审视古琴音乐在当代的社会定位
13、问题,我们的视野才会更宽阔。 据此笔者认为:在两种观点互补、互融的基础上,当代古琴音乐应该遵循“以大众化、艺术化为基础,以独特化、人文化为归宿”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首先,进一步推进古琴的大众化、艺术化,让它逐步、更多地走进人们的视线,走进现代社会生活;但是,将古琴变为古筝不是我们应走7的道路,在进行大众化、艺术化的同时,必须自觉地认识到,古琴文化最终所要追寻的文化精神和哲学理念,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通过古琴的传承,能带给大众的最终还是古琴文化。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让古琴在现代社会走一条由俗致雅之路,实为明智之举。在具体的传承和实践中,两者关系也许并不十分难于把握。让每个琴人在弹琴时都知道为什么弹琴
14、?怎么样弹琴?自己跟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笔者期望通过本文写作达到的目的。只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和清晰、准确的定位,我们的实践就不会毫无意义,就会有实在的成果和收获,也就可能真正有效地传承和发展博大精深的古琴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形态的巨变,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他们留下了丰厚的古琴音乐文化遗产,同时也使古琴音乐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中迎来空前的挑战。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是历代文人至高的追求,他们的风骨永远留在精深的古琴音乐之中。接下文人之琴,在传承和创新原则下,充分尊重和理解历史传统,在古朴醇厚的琴声引导下,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传播得更深、更广。 (责任编辑:陈娟娟) 参考文献: 1龚一 .对准时代之需要我对发展古琴音乐的认识J,音乐研究,1995(4):56. 2http:/ 3王政.古琴文化与未来社会J ,七弦琴音乐艺术,2001(8):58. 4刘承华.文人琴与艺人琴关系的历史演变对古琴两大传统及其关系的历史考察J ,中国音乐,200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