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与“情”在声乐演唱中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声乐艺术中,运用哲学的的角度思考,能使我们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方法,能够按唯物论和辩证法去思考问题,客观地反映声乐艺术内在的本质,是指导我们声乐艺术思想的理论意义。 一、 “声”与“情”的概论 “情”声乐艺术的灵魂和生命 1.曲从产生、演唱到欣赏都是因情而生,是词曲作者动心,歌唱者唱心,听着感心的艺术过程。2.于表演艺术来说,只有当感情表达和声音同样完美之时,才能被称为艺术 “情”使这种声音具有了这种特点。3.情”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 “情”的存在赋予了人声个性化的使命。“情”是智慧、能力的综合,包括对音乐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神态和
2、事物的内涵有观察、分析、理解能力。 “声”声乐艺术之本源 声音是声乐艺术的本源。1.哲学的角度讲1,本源是指一切事物最初的根源。人们都把声音的纯正优美作为声乐表演的基本条件,声乐的创造主体和表演主体都是人,声乐的声音来源也是人本身的“嗓音” ,声音是演唱的物质基础,没有声音就没有演唱。2.声乐艺术就是通过人的歌唱技术包括声音、语言、共鸣、呼吸等各部分的训练,使之成为拥有一定技能的嗓音,这种声音具有足以包括为它写作的作品的全部音域,能够具有足以响彻整个宏大剧场的音量和魄力。 2二、 “声”与“情”的辩证统一关系 情为声之本,声为情之形 “情”是人的精神关注,是内在的,是主导的;声是情的声像,是外
3、在的物象,条件和手段。情以得声,声以抒情。二者形成既对立又互相结合的关系。 “声”包括四个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基本要素。即:呼吸、声带、共鸣、和语言。而“情”也分为三个部分。即:歌曲作者的主观感情;演唱者对歌曲意蕴的直接反映,也就是歌唱者演唱歌曲二度创作2过程中,使声乐表演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1、呼吸对表现声乐情感的作用 呼吸。古人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 , “气动则发声” 。气息是声音的根源,是歌唱的基础。从辩证的角度来思考,呼吸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它们相互制约,协调好了它们关系,也就保证了歌唱的呼吸,保证了声音的持久的生命力。譬如歌剧求爱神给我安慰中第二次“O mi lascia a
4、lmen morir(或者让我死亡)中一连串的八分音符,就要需具备良好的呼吸,气息要稳、深、通。揭示伯爵夫人内心活动的情感表现,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 2、声带、共鸣对表现声乐情感的作用 声带是人体乐器的原始振动体。声带是由弹性的韧带组成,声带发出的声音很小而且很单薄,不能成为歌唱的声音,这就要靠共鸣把声音扩大和美化,才能成为歌唱的声音3。伯爵夫人的谣唱曲求爱神给我安慰是一首抒情女高音,优雅而矜持。曲子也不长,高音区不能太紧,3要精确的表现出伯爵夫人迷茫,心事重重的样子。 3、语言对表现声乐情感的作用 语言是表现人的最重要的感情工具,情感变化是由丰富的语气变化而来的。由于人们感情、情绪、心理等种
5、种复杂的心理变化,表现出说话的语气也是复杂的。而在艺术中,语言的运用技巧成为表现感情的重要手段4伯爵夫人的求爱神给我安慰渲染的是富丽堂皇的调性色彩,在小广板中铺垫了一种安静、忧郁的情感基调。在这种心境下通过叹气似的深呼吸打开喉咙,起音“Porgi amor qualche ristoro”(爱情啊,给我些安慰)这一句歌词从字面含以上表达出伯爵夫人的无奈,爱情没有让她获得幸福。 “情”是“声”表现的目的 1.音和感情作为声乐艺术密不可分的两个要素,是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2.音虽然是表现感情的物质基础,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受感情的影响,感情对声音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3.从“情”的起源来看,词曲都
6、是来源于作词家和作曲家被生活实践激发的情感积累和升华的过程,而歌者对词曲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知识修养和生活体验产生新的感受,也是获得感情的途径。 三、运用哲学原理,实现声乐演唱的最高艺术境界声情并茂 把握“声”与“情”关系 沈湘教授指出:“歌唱发声现象,是气息与矛盾对立的结果。声带闭得越紧,气和嗓子的矛盾就越尖锐,如果声门漏气,没什么矛盾,也唱不出好听的声音来。应让声门和气息的矛盾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要4想音色好,声带闭合的“声门”必须“适度” 。声乐艺术是一个虚实相生,繁简相见联欢矛盾,从而构成了歌曲跌宕起伏的情感表现。在声乐艺术表现中,我们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情” 。 “情”在
7、歌唱中起着主导的地位5,是声音的灵魂和支柱。 声乐艺术二度创作“声情融合” 首先:我们要抓住情感基调,建立和谐统一的声音概念。 其次:处理好歌曲作品中的速度、音色、音量、语气与“情”的统一。 求爱神给我安慰中第五次的“O mi lascia almen morir”是伯爵夫人最后一次无奈的呐喊,声音一定要做到高雅又持久,即使是无奈的叹息也应该是来自天国的声音。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 “声”与“情”两者的结合体现出技巧与声音的高度融合。但不能把两者有机的加以结合。那么,必须找到一个正确的理论意义去指导演唱过程中的问题,尽量做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提高歌唱艺术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克强.马克思主义哲学M.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1994 2冯晓玲. 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2008, (07) 3 李维渤译.歌唱-机理与技巧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4 杨娟娟.浅析歌唱技术对歌唱音色的影响J艺术研究,2007,(02) 5 邹本初.歌唱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5作者简介: 胡倩,女, (1987.6-) ,重庆,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