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沉淀后的突破.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86947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沉淀后的突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6年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沉淀后的突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6年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沉淀后的突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6年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沉淀后的突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6年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沉淀后的突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年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沉淀后的突破说起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当下处境,每每都会听到一些牢骚,类似的牢骚儿童文学研究背负了十几年甚至更久。虽然这也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一种方式,甚至有时是必要的方式,但正像王泉根教授说的那样,目前的儿童文学“需要的是实干而不是抱怨” 。几年的实干之后,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在 2006 年不能说是取得了丰收,但起码显示出一种生气勃勃的景象。 2006 年年底,看到了吴其南的新著守望明天当代少儿文学作家作品论 (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方卫平的方卫平儿童文学理论文集 (明天出版社出版) 、朱自强与何卫青合著的中国幻想小说论 (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舒伟的中西童话研究 (吉林大

2、学出版社) ,可以说,整个 2006 年(连同 2005 年末)出版的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毫无疑问成为这一年儿童文学界不可错过的风景。这些著作还包括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史论 (张之路著,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 儿童文学论 (朱自强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 、 儿童文苑品评录 (张美妮著,新世纪出版社出版) 、 能歌善舞的文字 (金波著,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为了儿童的文学 (金波著,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 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 (王泉根、赵静等著,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 重绘中国儿童文学地图 (谭旭东著,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 、

3、童话创作散论 (谢乐军著,太白2文艺出版社出版) 、 儿童文学创作论 (王瑞祥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等等。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很多问题在这些著作中得以阐释或被提出,甚至这些著作本身又隐含或生成了很多问题,儿童文学研究正是在对于各种“问题”的思考过程中越行越远。可以说,儿童文学研究在今年的确出现了“新的拓展” ,而非重复性研究。 儿童电影有了“历史” 首先是张之路的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史论给了儿童文学界一个惊喜:是啊,早就应该有这样一本书了!在中国电影百年之际,儿童电影终于也有了自己的“历史” 。从 1922 年算起,中国儿童电影已经历了 80余年的历程,虽然几十年来也有不少关于儿童电影的论述,但大

4、多零零散散、只言片语,即便偶有富有见地的研究也被淹没了,在大量的成人电影史中又难见儿童电影的踪影。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史论可以说是在这块空白之地上砌下了第一块砖。它不但留存了许多史料,而且梳理了学界对“少年儿童电影”的种种定义和印象,尝试着对中国儿童电影进行了最初的阶段划分和分类。虽然,像作者所说,由于“在电影理论上既孤陋寡闻,又缺乏理论素养和训练” , “书中一定有不少疏漏和错误” ,但是,无论作者本人和后来人对这块砖是多么地不满意,他们都要在这块砖的基础上往上垒,这个领域的研究也才能向着系统、严谨并极具学理性的方向发展。 图画书的“狂飙突进运动” 3整个 2006 年的下半年,儿童文学界甚至

5、是所有关心儿童文学的人都被彭懿带着图画书从南到北、从北到南的宣讲激荡得热血沸腾。彭懿的研究经常是走在本土创作的前面。虽然最近几年,儿童文学界和出版界都相当关注图画书,但是能够熟悉图画书的历史、图画书的文本特征的人,却没有几个,原创图画书的创作仅仅处在起步阶段,因此,这部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对很多人来说便是一部迟到的教科书:从结构到方法,从史料到评析。同时,在铺垫基础、展现图画书魅力的同时,彭懿也告诉了我们研究图画书的难度:从他对封面、环衬、扉页、封底、拆页与散页、色彩、节奏、方向等方面的介绍便可看出,图画书的阅读和研究绝对绝对不是我们惯常的文字阅读和研究,它需要新的学术素养和知识储备。但是,就研

6、究来说,彭懿的著作还仅仅是个基础,不过,是一个铺垫得比较规范、踏实的基础。 教育的文学与文学的教育 最近几年,随着语文教改的推进,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成为儿童文学界和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 “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及新课标全面实施的重要举措,就是使儿童文学重新走进语文教材和校园文化建设” (见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 ) 。我注意到王泉根教授在此用了“重新”一词。 “重新”针对的是上世纪后半叶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分家” 。这个现象很有意思。恰恰是从上世纪后半叶开始,文学的教育功能被空前看重,儿童文学被直接表述为“教育儿童的文学” ,也正是从这时起,儿童文学被从语文课本中剥离,也就是说

7、,加强了文学中4的教育性,削减了教育中的文学方式。所以,在今天,一批学者强调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的结合,不是儿童文学教育工具论的死灰复燃,不是号召作家本着“教育儿童”的目的去创作,而是正视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的“亲缘”关系(而非同一关系) ,二者携手面对他们共同的对象少年儿童。 王泉根、赵静等合著的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在这项工作的学理依据、途径和具体方法上都提供了一些参考。 现在,很多儿童文学研究者都注意到了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关系。朱自强、周晓波都在这个研究方向上做了很多尝试,方卫平也因为参加新语文读本的编选,学术思路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对儿童文学的思考开始与当代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与少年儿

8、童的实际阅读生活之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而我业已形成的儿童文学阅读趣味和评判尺度也经受了一次革命性的打击和洗礼。 ” 幻想文学备受瞩目 在幻想文学这个称谓尚未流行,甚至这个文体的独立性尚未被意识到的时候,朱自强便在 1992 年发表了小说童话: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敏锐地发现了童话大家庭中的异己分子,并将其命名为“小说童话” ,对“小说童话”的语义、本体及艺术风格都做了一些探讨。1994 年,他的人类幻想精神的家园论童话的本质再次考证童话和幻想之间的关系,仍旧使用“小说童话”的称谓。但是在这之后,他已经明确使用“幻想小说”一词,如论幻想小说与童话的文体区别 、 中国大陆幻想小说的沿革 。这

9、种变化体现的正是我们对“幻想小说” (幻想文学)5这种文体的认识和接受过程。在幻想小说大行其道并成为阅读宠儿的今天,朱自强、何卫青在新著中国幻想小说论里,对幻想小说的研究也不再局限于文体的“正名”和辨析,而是对这个文体在中国的源头、发生及其流变进行了考察,并直接进入到具体作品的分析当中,以“幻想小说”的角度重新解读了很多作品,包括许多被作为“童话”阅读的作品,新的角度展现出作品新的内涵。这部专著和彭懿的西方现代幻想文学论以及刚刚出版的舒伟中西童话研究 ,构成了目前对童话本体和幻想文学研究的主体,他们的学术观点各不相同。 作家作品研究有了新收获 说儿童文学缺少有分量的作家论,应该不会有很大的疑义

10、。作家研究,特别是对与自己同时代的作家的研究,经常是件费时、费力却不讨好的事,但它又是最为基础和根本的研究之一。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看到的多是印象式的评论,或者与新书有关的时评,真正富有学理性、方法独到而得当并探究到作家心灵深处的研究并不多,吴其南扎实、恳切的著作守望明天在作家作品研究方面有了新的开拓。在对象的选取上,作者兼顾了小说、散文、童话和诗歌等不同的体裁,达到了“作者希望,本书虽只是一本作家论,但合在一起,能对这一时期儿童文学发展的总体面貌有一个大致的描绘”的目的。他所说的“这个时期” ,也就是他一向关注的“社会转型期” 。作为一部作家论,必然要有对作家和作品的新发现、新阐释,吴其南抓住

11、了韦伶写作中的“少女” ,发现了男生贾里系列作品中“叙述者和人物的分离” ,关注到“结构”在周锐童6话中的重要性,等等,都显示出他丰厚的文艺理论储备,摆脱了印象式的批评,切入到了作品的细部。在著述中,能够感觉到吴其南对研究方法的注重,特别是在班马:一个任命地走向儿童文学的东方精灵一章中,面对班马这个特殊人物,他绕开生硬的切割,而是以札记的方式、对话的态度试图走进班马的精神。 重新认识“童话” 2006 年岁末,舒伟的中西童话研究对童话进行了追根溯源的研究,它在童话本体论和儿童文学比较研究两个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不容忽视。对于童话本体的考察、童话与幻想小说(幻想文学)的异同、中国古代的童话存在等方面

12、的研究,在整个儿童文学研究中是比较零散和薄弱的,朱自强、方卫平、彭懿在这方面有一些研究成果,舒伟的研究是一个继续,但却不是观点上的继承,这部专著使得之前几位的研究不再孤伶冷清,缺乏参照、对话和争论。舒伟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托尔金的童话观,在中与西、童话与神话之间做了深入的比较,并用托尔金的童话观来求证中国童话的源流。 “人类基本愿望和愿望的满足性” ,托尔金的这种童话观更趋向人类学的、统括的定义。但它是一种“童话观” ,绝非是童话的“定义” 。 舒伟对于童话和幻想文学的讨论有点“逆时而动” ,如果他的这些考察成立,特别是对于托尔金的童话观和作品的考察,那岂不是有些“拨乱反正”的意味?但是,我相信

13、,在今天,每个人的研究都是对答案的“寻找” ,而非盖棺定论。观点的分歧恰恰证明了问题的重要性。彭懿在7西方现代幻想文学论中,也以很大的篇幅阐述了托尔金的思想和作品,特别是他的“第二世界” ,连同中国幻想小说论一起比较阅读,想必会生出很多话题。 舒伟对山海经和西游记的研究,不但是童话本体研究的深入,也延续了儿童文学界很久以前即有直到现在也没有解决的问题:中国古代有没有童话(儿童文学)?很多人也会顺口说一句西游记是童话,但并非言之凿凿,似乎只是为争得个“祖上既有”的英名,舒伟在对西游记的“童话性”和“成长性”认定上却是认真而严谨的,那这是否是对西游记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就像很多人注意到了西游记的成

14、长小说特质一样?(见施战军论中国式成长小说的生成 , 文艺报2006/12/21)这本身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西游记在文体上是“童话”还是“小说”?舒伟对中国古代作品的这些阐释,其实也是他在儿童文学史观上的选择。这部著作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生成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将带来的讨论也是很有价值的。 面对这些著作,我想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做了这么多的努力之后,我们的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梅子涵认为, “我国的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应该说已经成熟了。几代人的相继努力,终于在今天,开始更为科学和完善” (见中国儿童文学2002 年第 1 期) 。在这个问题上,王泉根教授显出他乐观而实干的性格。他认

15、为目前的儿童文学研究正在向着深度和广度发展,儿童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都出现了新的成果,在图画书、童话、幻想文学、8科幻文学的研究上不断拓展。面对儿童文学研究还存在的不足,他更愿意去以实际的行动去填补。这是事实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则是,目前的儿童文学研究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批评的问题。方卫平认为现在的儿童文学批评真正富有批评锋芒和批评勇气的声音实在太稀缺、太微弱了。仔细想想,雷达在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中对于文学创作的批评,何尝不适宜于当前的文学批评呢?但是,相比之下,儿童文学界显得更为严重。儿童文学理论资源的匮乏也是个时常被讨论的问题,在这些著作当中,我们再次面对

16、这个问题。吴其南在写作这部作家论中坦言:“近年虽也读过一些学术前沿的理论,尝试过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但画虎类犬,感到还是在原来的思维轨道行进方便些。 ”王泉根认为,儿童文学研究的一个薄弱之处就在于理论视野的封闭,我们经常是自说自话,缺少与西方的交流;二是在儿童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上也亟需突破,目前关键要有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 最近两三年,两本西方论著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和童年的消逝中的观点不断地出现在各种儿童文学论文中,明显地感觉到它们对于儿童文学研究者的启发。这么反复地引用是否恰恰印证了我们在理论资源上的匮乏?其次,为何我们已有的儿童文学理论没有这么强大的思想能量?我们已有的这

17、些著作当中,有哪些能够成为我们长久的理论资源? 其次,在最近几年出版的各种论著中,可以说没有一本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儿童文学史,哪怕是当代儿童文学史,原因何在?有没9有必要?王泉根教授认为,这种现象很正常,正说明了研究者们的严谨。他认为,写作文学史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深厚的学术能力,要对历史负责,对文化负责,对作家负责,不能随便动笔写史。如果是就个人学术风格而言,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一个学科,如果没有几本有分量的文学史或教程、概论,那也是很成问题的,毕竟,每个初学者都有这样的需要。王泉根教授介绍说,现在全国的初等教育学院就有 80 多所。我听到这个数字后想到的是,这么

18、多学生在学习儿童文学,他们不需要较有权威性的文学史吗?初等教育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这么多从业的儿童文学教师依据什么来教授这些学生? 但是对儿童文学研究的抱怨,并非是对研究者的抱怨,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之责任与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之少也有很大关系。专业人士的缺少便容易造成自我重复。每个人的学术思维是较为固定的,学术资源是有限的,精力也不是用之不竭的,这便使得很多理论问题的探讨上气不接下气,没有形成对这些问题循序渐进的、系统的认识。比如,关于儿童文学的幽默问题和少年小说的问题,几位研究者的早期论文中都有一些思想的灵光,但是随着个人研究兴趣的转移,很快也就中断了,没有人续接上,当娱乐的、搞笑以及真正幽默的儿童

19、文学大量出现的时候,当青春文学、成长小说和伪成长小说大量出现的时候,我们的研究和讨论要从头开始,而不是在已有的高度上继续走高,这些都是资源的浪费。 人员的缺少也造成了一些基本领域的空白。目前,对于小说和童话的研究相对充分一些,但是对儿童散文和儿童诗的研究,却相当少。金波感慨地说:“当我与儿童文学界的朋友们交谈儿童诗的时候,听到的10往往是一片寂寞的声音。 ” 理智地分析问题,并不是对儿童文学研究失去信心。正像朱自强所说:“即使眼下的儿童文学研究远不如人意,也不能证明儿童文学学科本身就在这样的水平线上。 ”(见儿童文学论 )方卫平也说:“儿童文学研究是开放的、充满现场感和当代意识的,是需要几代人而不是几个人完成。 ”这些研究者们都用自己的实践表达着对于儿童文学的信心。在大家感叹儿童文学理论刊物园地太小的时候,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主持的儿童文化研究丛书创办了,并且显示出阔大的视野;在大家感叹看不到西方儿童文学研究成果的时候,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持的“儿童文学新论译丛”和“西方科幻文学理论译丛”也即将出版,它们将把当代西方最新的、最权威的研究成果介绍过来。对现状,我们不能满足,同时,我们也不放弃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