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Tei 指数评估无症状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的探讨【摘要】 目的 应用 Tei 指数研究糖尿病对左心室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在评价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受试人群分为糖尿病组(DM,n=36)及正常对照组(NM,n=33)。应用改良 Simpson 公式,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利用 TDI 测量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长轴切面二尖瓣环六位点及右室基底部收缩期运动峰速(Sm)、舒张期早期运动速度(Em)、舒张期晚期运动速度(Am)、计算 Em/Am 及 Tei 指数。然后比较心功能指标的差异及各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左室 Tei 指数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平均 Sm、平均 Em/
2、Am 均与 Tei 指数成负相关,Tei 指数预测糖尿病患者舒张功能不全 AUC=0.7610.103,P0.05);平均 Am、平均 Em/Am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M 组。左室 Tei 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 组 Tei指数大于 NM 组。见表 1。 2.超声参数相关分析 平均 Sm、平均 Em/Am 与 Tei 指数相关分析表明4平均 Sm、平均 Em/Am 均与 Tei 指数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r=0.882与 r=0.833,P0.01。如图 1。平均 Sm 与 EF 成正相关(r=0.482,P0.01)。3.ROC 分析 利用 Tei 指
3、数预测糖尿病患者舒张功能不全AUC=0.7610.103,P0.01,敏感性为 63.6%,特异性为 95.2%。如图 2。 讨论 自 1972 年 Ruber 发现在无高血压及重要冠脉病变的糖尿病性肾小球动脉硬化症患者中,存在心肌肥厚、明显心衰,他们认为这种不明原因的心肌损害、心衰可能是一种新的心肌病理状态,并认为可能与糖尿病相关。此后有人在糖尿病患者中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并提出了“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概念,认为患者存在心室功能不全或左室肥厚,但无高血压病或冠心病的证据,应考虑糖尿病性心肌病。几个研究证实糖尿病是心衰的独立、强力危险因素。已明确糖尿病时有较高的冠心病、高血压病及肥胖发生率,并认为
4、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这些疾病均可增加心衰的风险。糖尿病致心衰的危险性增加,可能直接或间接与糖尿病的代谢异常和并发症有关。研究发现:糖尿病时常存在糖耐量异常、肥胖及代谢综合征;动物和人体的尸检及组织活检研究显示心肌结构发生改变,包括细胞外间隙增大、纤维化,心肌萎缩、凋亡,微血管基膜增厚,管径减小,毛细血管密度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大,细胞外间隙增大,氧弥散到线粒体的距离增大。此外,可能与神经激素调节异常也有密切的关系。 5在评价心室功能方面,通过分析有创性的高保真微型流体压力传感器测量左室腔压力,认为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性及心室腔僵硬度被认为是评价心功能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操作复杂、有创
5、、价格昂贵,也不利于患者早期或反复检查,很难作为常规方法在临床应用。虽然现在逐步应用MRI、核素显像、螺旋 CT 等评价心室舒张功能,但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技术由于价格相对较低、无创、可复性好,且可用于心室的动态评估,因此目前仍然是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无创性方法。临床上主要以常规的二尖瓣多普勒血流频谱分析左室舒张功能,根据二尖瓣 E 峰、A 峰比值、E 峰减速时间将左室充盈分为正常充盈、松驰异常、假性正常化充盈、限制性充盈,但是二尖瓣血流频谱不仅与左室舒张性有关,还受到多种因素(包括左室前负荷、后负荷、心率、房室间期、心室间相互影响、血液的黏滞性、外周血管阻力等)的影响。虽然通过 Valsalva 动作或分析肺静脉血流频谱有助于鉴别正常充盈与假性正常化充盈,但是 Valsalva 动作可影响图像资料的获取及图像质量,而肺静脉血流频谱获得率较低,且比较耗时,因此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