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缝混凝土楼盖的施工技术.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87589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设缝混凝土楼盖的施工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不设缝混凝土楼盖的施工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不设缝混凝土楼盖的施工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不设缝混凝土楼盖的施工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不设缝混凝土楼盖的施工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不设缝混凝土楼盖的施工技术摘要: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是解决超大面积楼盖温度应力的新技术,这样可使结构受拉区域预先受到压应力作用,而这种压应力将能抵消一部分或全部由使用荷载或温度所产生的拉应力,从而推迟裂缝出现的时间和减小裂缝的宽度,提高结构的刚度。 关键词:钢绞线固定;混凝土;裂缝控制 近年来,我国各类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得到蓬勃发展,建筑师对不设缝的混凝土结构的长度要求越来越高。国规范规定了伸缩缝最大间距,同时规定,采取一定的措施后可以超过 55m。随着计算分析手段以及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结构工程师有可能在一定限度内设计出远超过现行规范所规定的伸缩缝间距的超长混凝土结构。 一、工程概况 工程分为

2、 A、B、C、D 四个区,其中 A、B 区主体相连,长 148.1m ,宽24.4m。为有效抵抗温度收缩应力,在 A、B 区地下一层墙体、地下一层顶板、三、五、十五层顶板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预应力筋采用1860 级钢绞线,钢绞线结构 17 ,直径 D =15.20mm ,面积 140mm2 ,伸长2率3.5% ,无粘结塑料皮厚度 0.81.2mm ,张拉控制应力为 0.75f p t k ,混凝土强度达到 100%后方张拉预应力筋,张拉施工采用应力应变双控。张拉端锚具采用夹片式锚具,固定端采用挤压式锚具,均采用 DZM 系列锚具。按规范要求,锚具采用 I 类锚具:锚具效率系数 A 0.9

3、5,试件破断时的总应变 u 2%。 该工程的基本特点有: (一)超大面积、超长度连续预应力楼板结构的设计施工在国内少见,后张预应力结构内力及变形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复杂; (二)为解决超长超宽楼板混凝土的收缩问题,楼板设置了后浇带,预应力筋的二次设计、施工及张拉与施工流水相结合,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三)后浇带的设置数量及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预应力的张拉时间的设定对混凝土有效应力的建立影响较大,同时,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钢筋的设置、混凝土的养护等因素对无缝设计施工的影响也很大。 二、该工程中几项关键技术 (一)预应力钢绞线固定 该工程中混凝土楼板设计为多跨连续双向板,无粘

4、结预应力筋需要配置成两个方向的悬垂曲线. 无粘结预应力筋相互穿插,施工操作较难。所以在施工前应计算出各向无粘结筋各搭接点的标高并作比较,将标高点低3于与其相交的各筋的无粘结筋先放置,按此规律编出全部无粘结筋的铺设顺序。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通常是在底部钢筋铺设后进行,水电管线一般宜在无粘结筋铺设后进行,且不得将无粘结筋的竖向位置抬高或压低,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通常是在最后铺设。 无粘结预应力筋应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曲线开头就位并固定牢固,其垂直方向位置可用支撑钢筋或马凳控制,其间距为 12m ,无粘结筋的水平位置在图中用铁马凳固守好。在支座部位,无粘结筋可直接绑扎在梁或墙的顶部钢筋上;在跨中部位,无

5、粘结筋可直接梆扎在板的底部钢筋上。 1.锚固端的固定。预应力钢筋的锚固端一般设置于构件的端部或中部。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锚固端采用挤压锚具采取内埋式做法(见图 1) 。对多根无粘结预应力筋,为避免内埋或锚固端拉力过于集中致使混凝土开裂,可采取错开位置锚固,分段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端应设在板面的凹槽处,其锚固端埋设在板内。在预应力筋搭接处,由于无粘结筋的有效高度减少而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弯能力,在锚具附近的混凝土将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引起的应变超出混凝土允许应变值时将产生裂缝,此时需增加一些非预应力钢筋来补足(见图 2) 。锚固位于柱端时,应考虑锚具的形状和尺寸,避免与柱钢筋相碰。同时锚固端应采取构造措

6、施避开梁柱核心区,以减少对节点核心区的削弱。 42.张拉端固定。张拉端模板应按施工图中规定的无粘结预应筋的位置钻孔,张拉端的承压板应采用钉子固定在端模板上或用点焊固定在钢筋上。无粘结预应力曲线或折线筋末端的切线应与承压板相垂直,曲线段的起始点至张拉端锚固点应有不少于 300mm 的直线段。凹口采用塑料、泡沫或木块等形成(见图 3)。 (二)预应力钢筋张拉前的混凝土裂缝控制 1.合理留设后浇带,避免在预应力开始工作前结构出现收缩裂缝。留设后浇带对减少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十分重要。一般混凝土浇筑 2430h 达最高温度(比入模温度高约 3035) ,此时水化热温差最大,1030d 降至周围温度,此期间

7、混凝土产生 15%25%的收缩,此为“早期裂缝活动期” 。往后 36 个月,混凝土收缩完成 60%80% ,可能出现“中期裂缝” 。5一年左右,混凝土收缩完成 95% ,可能出现“后期裂缝” 。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带间距 2030m ,保留 4060d(“早期温差”及至少 30 %的收缩已完成) 。但后浇带间距小会造成施工时间过长、锚具使用过多,根据施工经验,采用早期张拉部分预应力筋的方法,后浇带的间距可为 5080m。后浇带留的时间最好为 2 个月,不宜少于 6 周,使得混凝土充分收缩之后再封后浇带,以减少混凝土后期的收缩。同时应充分认识到混凝土早期膨胀大,后期的收缩也大,混凝土更容易开裂

8、。考虑结构强度安全,膨胀不能太大。可选用膨胀率不大但后期收缩小的添加剂(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UEA 膨胀剂) ,并应注意添加剂的使用对混凝土养护的要求。 2.减少收缩变形的约束力,也就是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由于约束产生的拉应力,拉应力减少到低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不会出现裂缝破坏。解决约束问题可以采用滑动约束,基面可采用橡胶板,也可根据摩阻力系数为定值时,摩阻力由正压力决定的原理,可将滑动面做成向混凝土收缩滑动方向倾斜,将垂直压力分解为水平向滑动分力及与滑动面垂直分力,有效地减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向内滑动的约束力,可经过试验与计算确定倾斜角度,也可在橡胶垫板上涂硅脂等润滑剂,减少摩擦系数,以保证摩

9、阻约束应力,低于混凝土的抗拉应力。 (三)施工程序的优化 通过现场施工的实践,可以归纳出以下的预应力施工顺序具有合理性: 张拉施工应安排在混凝土强度已达到或接近设计强度。如一次性张拉到位,会造成板体反拱较大,甚至造成跨中顶部混凝土开裂。 6解决途径一:可先张拉部分预应力筋或张拉力取 50%con ,待模板完全拆除后完成 lO0%的张拉,但这样将会大大延长工期。 解决途径二:进行 100%张拉.但需在张拉过程中堆载,控制板体反拱量,至施工完毕逐渐去除堆载。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采用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以免构件往过大的偏心压力下侧面开裂。同时应尽量减少张拉设备

10、移动次数。分批张拉时应分批计算张拉的强应力损失值,分别加到先行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内。预应力筋张拉锚固时. 无论采用何种锚具,都会产生预应力筋的回缩,引起预应力损失。施工过程中,可从以下三方面对该项损失作出补偿: 1.对预应力钢筋适度超张拉,然后锚固; 2.在钢筋张拉锚固后,利用撑脚将张拉千斤顶直接支撑在梁端混凝土上,再张拉钢筋. 然后在锚具垫板之间加上适当厚度的钢垫片; 3.从锚夹具的结构上考虑. 采用回缩量小的螺纹式锚具,或者在回缩量较大锚具外四周加上螺纹、螺帽,采用二次张拉,同样可以克服由于回缩造成的预应力损失。 三、结语 1.该工程超长、大面积楼板不设缝,设计采用无粘结预应力,合理设置后浇带与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相结合,施工中严格控制材料、施工工艺要点,有效地杜绝了混凝土的裂缝,工程质量可靠,是一项成功的经验。 72.为避免大跨度现浇梁板施加预应力过程中产生的柱顶附加弯矩及柱支座约束力的影响,梁端支座可采用滑动铰接式钢支座,待预应力施加后支座再与梁端埋件焊接,并用混凝土浇筑齐。 3.滑动约束有利于减少收缩变形的约束力,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由于约束产生的拉应力,当拉应力减少到低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不会出现裂缝破坏。 4.为切实保证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在施工中要加强张拉后预应力筋张拉端处理。 5.施工程序的优化有利于保证预应力的效果,减小预应力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