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对话方式看数字艺术的本性摘要:数字媒介以电子为特性,以信息为传播途径,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方式。这种艺术方式一方面支持着人们的行动,另一方面扩展了人类原有的关于生存本质的意识。数字对话影响着人类的思考和知觉,并从根本上建立了一种数字化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将人类推到了真实与虚拟的边缘,分不清真实与虚拟的边界。这种境域,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美学范性。 关键词:数字;艺术本性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6)07-0177-03 数字媒介以电子为特性,以信息为传播途径,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方式。这种艺术方式一方面支持着人们的行动,另一方面扩展了人类原有
2、的关于生存本质的意识。数字对话影响着人类的思考和知觉,并从根本上建立了一种数字化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将人类推到了真实与虚拟的边缘,分不清真实与虚拟的边界。这种境域,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美学范性。 一、信息作为对象 2计算机的出现,使人们的艺术行为开辟了新的疆域。有不少艺术家扔掉了画笔而操起了计算机。计算机已经成为艺术创造日常经验的一部分。 计算机的诞生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事件。电子计算机不单是威力巨大的计算工具,它首先标志着人类与艺术对话的新模式。计算机以信息处理为特征,在人类和艺术创造物之间生长出一个中间环节。艺术的行为不是直接表现为它直接的结果,而是通过人机对话的计算机信息处理。
3、信息处理原本是人的智能,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宣告人类对智能的机理的本质性认识,并实现了人们处理信息的智能可以部分由人造物代替,因此,艺术的行为也就表现为人与人的智能的对话模式。 信息的功能是表征物质客体的成分、结构、状态、特性、行为、功能、演化趋势等。信息是能够表征一切物质属性的特殊物质属性。计算机实现了一种处理信息的“物理符号系统” ,这是人类智能物体的伟大起点。目的、行为、控制、信息、语法、语义、智能等本来都是表征人的词汇,由于控制论、信息学的发表,这些词汇也被赋予了机器等人工物。所以人机对话的过程是以信息处理为形式的直接表现为有机器参与的人的智能的对话。 二、计算机作为中介物 计算机如同其他
4、机器一样,随着技术的革新,发现问题,做出改进;发现更多的问题,做出更大的改进;巩固已有的成果,更换落后的元3件是取得技术性突破与陷入技术难题这一漫长过程的物质体现。与其他机器不同的是,计算机的设计并没有对计算机的用途做出严格的限定。计算机是所谓万能的机器,它的功能取决于输入的指令,取决于人们的意识。刀子用来切割,锤子用来敲钉子,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用途。然而计算机就全然不同了,它几乎无所不能。你可以用计算机写作并对文章进行修改,如果你懂得编写程序的话,你可以让计算机干你所希望干的事,比如发射导弹和开房间空调。当然这些都要和其他的外部设备链接才可以。计算机是原动力,是你思想的一部分。计算机
5、摇身一变就成为任何一种设备的控制者。计算机是灵活机动地反映人类意愿及追求的媒介。随着通讯和世界交往的日益加强,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不可或缺的中介物。计算机甚至成为思想的武器。 三、计算机与思想的对抗 然而,微处理器就像病毒一样在所有的领域扩散开来,这不仅是技术崇拜的产物,也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技术改造人们的意识的胜利。汽车引擎计算机化了,工业生产计算机化了,就连我们的思维也计算机化了。计算机持续地对思想加以改造,这种改造是即时的、交互的、相互渗透的,加快了思想的处理也使得思想变得平庸。数字文本可能消解文化的深度。海德格尔就曾担心信息大潮的上涨不久就会将自己的著作吞没:“或许历史与传统将平稳地顺应
6、信息检索系统,因为这些系统作为4一种资源满足按控制论方式组织起来的人类的必然计划。问题是,是否也将以信息处理事务告终。 ” 观看是获得认识的基本前提,我们将所见通过书写和描绘展开思想的逻辑,利用书写打开心灵的窗户,面对批判性分析。在早些年代,书写就等于把字符在岩石上或羊皮之上形成字母。书写材料与铭刻进行对抗。因而把它书写好之前,差不多要将思想的整个顺序都考虑好。传统意义下的书写,意味着在头脑中组织思想,构筑某种观念化序列的习惯。而传统意义下书写文章,则表示组织思想或拼凑想法。思维学会了按精神的顺序把握思想;这便是培育了线性的思维过程:我们企图从头开始,传承中间部分,并在结尾告终。有序的逻辑成为
7、思维过程的模式,甚至成为仔细思考的同义语。 图文处理使思想更直接地流动。不光是心灵,而且还有眼睛都能跟得上洞察力。思想出现在屏幕上与涌现在心灵几乎相差无几。顺序可以回过头来重排。回过头来,我们不仅能够看到精神上迸发出来的东西,而且还能够无拘无束地把我们想说的内容重新编排、组织或增删改动。倘若好的思考意味着自我编辑和自我批评的话,那么计算机则在加速了思想的过程的同时保留了使思想客观化的方法。心和眼睛一同工作。眼睛通过计算机与大脑建立起联系。在思维和书面文字之间设立了一个反馈环。 海德格尔称之为“技术的本质”的东西,要比人能创造的任何东西都更为亲密地渗透到人的实际存在。技术的危险在于它能改变人,能
8、使人类的行为和希望彻底扭曲。不是机器在发狂,而是我们错误地与机器5进行比较之后把自己给误解了。技术则相反,它进入到人类的内心深处,改变我们的知、思、欲的方式。 海德格尔和麦克卢汉都看到了信息技术和我们思维方式之间的密切联系。计算机作为语言机器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是人类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海德格尔的思想对一种在电子环境下组织起来的文化更有兴趣,因为这种文化抛弃了文字或印刷文字所具有的那种不受他人影响的、线性的、个人主义的心理状态。当一种技术触到我们的语言,它便触到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处所。字处理改变了我们的思想过程甚至改变了我们对实在的感知方式。 电子化的全球网络是一种将失落的、破碎的人文精神重新整合起
9、来的方法,以此创造出一个更加紧密的社区。从口头文化占主导地位向文字文化的变迁过程中,动摇了原始的部落统一。在产生更大的个人主义以及培育出逻辑能力当中,读写能力切入心灵的从属之根,切断了维系即时的人际在场的纽带。印刷文化甚至更加强了读写能力,使之广为流布,将个人主义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微电子的出现消除了先前对立的媒体的高度综合。电子的视觉综合物,加之声音的支持,重新创造了有人在场的效果,把社区中个性化的成员重新聚拢起来。电子媒体保留了个人读写能力的同时又超越了它。 然而在重塑人类全部知觉的过程的同时也重塑了人本身对实在的理解。在海德格尔看来,我们注意到了柏拉图形而上学中已经出现的有关存在的
10、真理之蚀。一旦存在的真理为不变的智慧之光所消解,真理的本质便转到陈述的能力,以便 反映或可靠地指称实体。随着命题真理的6地位日益稳固,出现将存在看作与型、像或预成型关联起来的趋势。由于把实在看作一种隐定向,实体便通过它的型化作用而获得它的实在性。在柏拉图那里,我们已经看到西方那种将事务标准化并从中发现可靠和典型的原始驱动力的种子。真理随着揭示的过程,随着戏的开场和谢幕,消失在幕后,显示在舞台上的则是明亮的东西,视其为清晰、稳定、合理的形式。随着人的象征能力和形式实在了解能力的发育,没有人理会真理不再显现了。一切皆为光与像。无则隐藏在存在之真理的背后。但这个“无”最终是会显露的,那时整个世界已经
11、变成人类设计和建造的精致的格栅,皆为标准化的形式和形状。不毛之地越来越多,我们看到我们已经了悟的真理的破坏。我们见到的,本应是更丰富的东西。但是这多出来的却藏而不露,不能有意识地创造出来。只有看到标准化的极限,我们才能开始有所回应。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在对事物进行标准化和类型化的过程中。每进一步都意味着一种消长。当我们第一次把手伸出去并抓住东西时,我们只看到标准化的好处,只看到明晰和效用积极的一面。很难让人接受这样的悖论:无论有多大的诱惑力,在固定理解性方面每一种均伴随着相应的快乐的得失。由于我们的身体和认识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每一种得也蕴涵着失的可能。对生活在技术世界的人而言,这种失是灾难性的
12、,因为在这里他们喜欢把一切置于鼓掌之中发现本身的游戏性过程却是一个例外。 四、数字综合语言 7计算机还改变着人文学科的认识态度。技术正好适应我们的思想过程。文字、图形、声音、手势、表情等都是人们交流的方式,如今由于计算机的介入,这种交流方式变得更为真实和同一。由于信息符号的出现,原先那种分离的艺术的门类也将成为历史。过去的语言是分门别类的,所以在表达上总会出现偏颇,比如文学作品往往为了描述一个人的形象而费尽心机,绘画为表述一个过程煞费苦心。计算机将其进行综合,并最终创造一种新的语言。这种语言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综合的。不久的将来,或许超文本的地狱将让位于一种全新的超符号天堂。这种超符号将抽象和具
13、体、静止和过程、意图和表象统一起来。 人类最早的联系、沟通的方式大概是一种感官知觉。当人类彼此交谈时,彼此传递的信息很可能远比语言传达的为多。艺术家创造性的天赋在所有的沟通方式中是最具特色的,是在他们发明的语言中的。这种语言有时不是先天的,而是社会给予的,这可从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方式中看得出来。 人与机器持续对话,这时交互过程与层次结构相分离。逻辑关联出现了,而链接点却只在与其祖先某些相似的目前后代关联。计算机既是一个机器又不是一个机器。人机的关系在对立中相互渗透。所以人与计算机的交互不仅指使用机器的过程,而且是存在的自我证明的过程。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超文本不同于传统的印刷,就像电影不同于帆布油
14、画一样。软件不仅使我们的思想过程加速,而且还促使在我们思想过程中新实在的诞生。 通信超越话语或形体语言,将人们从未听过的景、声、形的混合物8进行整合传递新的意义。在语言的语法之外和句法之外有意构造的信号,不服从语言和视觉信息的传统逻辑。 五、虚拟实在 所谓虚拟实在可以指“实际上而不是事实上真实的事件、实体或状态” 。虚拟实在还指计算机模拟真实的计算机系统。 虚拟意味着在现实之外并与现实对立着。人类曾经以一种现实的方式来表示虚拟。中世纪用象征的手法暗示神的存在,文艺复兴以写实的手段描绘现实之外的天国。神话般的梦想如同心理暗示一样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只可惜人们无法真正地进入那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
15、。数字开辟了在现实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通过数字交互的方式身临其境。这个世界正如人们想象中的世界一样没有法令和真理。电子的虚拟空间自被人们认识起就一直在膨胀,就像真实的宇宙的膨胀一样,让人们不知道边际。它生存于现实的背后,在每个现实的背后都是它无际的身影。人们只能通过界面触及到它的形状,通过对话行为感悟它的广阔。 曾经我们只能看到现实的表面,如今我们在现实之中洞开一个窗口就能跨入到神话般的世界。人们穿行于虚拟和现实之间,或者同时存在于现实和虚拟之中。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面对一种身份的转换和对存在本质的恐惧。究竟现实背后的那个世界是天堂还是地狱。或许我们的担忧是必要的,因为毕竟那个世
16、界的黑暗入口只离我们几步之遥。每个房9间里都摆着显示器,每个人的口袋里都装着手机。一不留心我们便穿过现实漫游在虚拟之中了。 由于你全身心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所以虚拟实在便在本质上成为一种新形式的人类经验。 虚拟实在系统,如拉尼尔所指出的,能够减轻冷漠和厌动综合症,原因很简单,因为虚拟实在系统要求作创造性决策。由于计算机让虚拟实在系统与人进行交互,还允许艺术家尽量努力让使用者有更多的参与机会。传统的艺术形式要与观者的被动性进行抗争,而虚拟实在的艺术家则在主动和被动之间发现了一种可以控制的均衡。 网络空间的长处。网络空间也唤起我们的想象力。网络空间是编制虚拟实在的巨大的电子网。虚拟实在在电子空间中
17、仅是一种现象。作为一般的媒体,网络空间要求人们的参与。在日常生活的框架中,网络空间是一组定向坐标点,我们就是依靠这些坐标点才能在数据的海洋中找到方向。网络空间以其最简单的形式,激活了使用者的创造性想象。随着网络空间的精致化,它逼近了真实世界的模拟,然后是虚拟实在的发展。 计算机的虚拟实在很快会允许我们把我们的身体带走,或是使用一个感官系统界面或三维图符。虚拟实在和真实世界简直无法区分。虚拟实在怎样与真实的实在区别开来,以便感受到形而上学的张力来为我们在网络空间中进行创造并积极地利用我们的想象力?海姆认为,只有虚拟世界不是简单地重复这些实在的实存特征,而是把这些实存特征变为并非一下子就能认得出来
18、的东西时,虚拟世界才能唤起人们的想象。这里10所说的真实世界的实存特征,包括死亡和出生、过去和未来之间的转换。虚拟实在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就,它指在计算机软硬件及各种传感器(如高性能计算机、图形图像生成系统,以及特制服装、特制手套、特制眼镜等)的支持下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的,具有一定的视、听、触、嗅等感知能力的环境,使用户在这些软硬件设备的支持下,能以简捷、自然的方法与这一由计算机所生成的“虚拟”的世界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它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立体影像、立体声响、测量控制、模拟仿真技术综合集成的结果。目的是建立起一个更为和谐的人工环境。 任何实在都有限
19、制性和基本结构。死亡和出生属于实在之锚。短暂性是它的制约因素,还有各种事件从过去到未来的内在转移、记忆和历史。原则上我们抹不掉一生中发生的任何事情。实际的网络空间并非如此。它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而不去重复世界。虚拟实在可能是个反思的地方,这个反思是审美的,而非重复式的。虚拟世界的最终目标是消解停泊世界的制约因素,以便使我们能够起锚,起锚的目的并非漫无目标的漂流,而是去寻找新的泊位,也许寻找一条回归之路,去体验最原始和最有力的另一种选择,它根植于莱布尼兹提出的问题:究竟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 虚拟实在的本质最终不在技术上而是在艺术,也许是最高层次的艺术。虚拟实在的最终承诺不是去控制,或逃避,或娱乐,或通信,而是去改变、去赎救我们对实在的知性最高艺术想去做的事以及虚拟实在这个标签所暗示的某种东西,一个已经贴上囊括了一个世纪的技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