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无心插柳、无为而治到无限可能提起“天涯” ,很多人都知道指的是“天涯社区”(),每天上千万的访问量,几十万篇新帖文和数百万的新回复,可见这个社区的人气。 为什么天涯让这么多人喜欢?有人说是因为它的简洁,不管是管理上还是形式上,几乎不用看帮助文件就可以上手;有人说是因为它的人文气质,是一个可以交流的地方,一些知名机构甚至将天涯评为最高端的人文社区、最具人情味的网络社区;也有人说它总在制造一个又一个话题, “芙蓉姐姐” 、 “富贵之争” 、 “卖身救母” ,让许多人认识到网络的力量。关于这个虚拟社区,我们甚至可以说,它已经形成了中文网络中一个独特的“现象” ,我们姑且称之为“天涯现象” 。 纵
2、观天涯这十年的发展,我们或许可以发现关于“天涯现象”的一些奥义。 “三无产品” 网络传播:你是如何与网络结缘的? 宋铮:我是 1998 年开始接触互联网。当时在一家企业里面负责科研工作,听说有网络这个东西之后,就跟单位申请,以上网查阅资料为由,配了一台能上网的电脑。那台电脑将我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也彻底2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网络传播:你们当时建立网站的目的是什么?主观上是怎么考虑的? 宋铮:天涯初创的时候,创办者并没有赋予它太多主观意图,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三无产品”即无心插柳、无为而治以及无限可能。 1998 年,当时还供职于海南公众信息网的邢明,因为酷爱炒股,经常在和讯的
3、股市论坛上与网友交流股经。后来他突发奇想,何不自己办一个论坛?于是就找技术员写了一个论坛程序,在海南公网上开了一个股市论坛,技术员写好程序后,又顺手开了一个电脑技术论坛和一个天涯杂谈。这三个论坛就是天涯社区的前身。 1998 年底,网易推出了“网易社区” ,邢明意识到社区这种模式可能是互联网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就让技术员在已有的几个论坛的基础上,模仿网易社区建构了一个天涯社区,并于 1999 年 3 月正式发布上线。 无论是起初的几个论坛,还是此后的社区,天涯在其创办之初,都带有强烈的玩票性质,与当时流行的个人网站如出一辙。以天涯社区今天在华语互联网行业的地位来考量,当初创办这个社区,绝对是一
4、次不折不扣的无心插柳之举。 即使后来成立了天涯在线公司,老板邢明也早在 2000 年就为天涯社区提出了“全球华人网上家园”的战略定位,但其实直到 2005 年之前,公司的业务重心,都主要放在海南本地的门户网站海南在线上。很长一3段时间,天涯社区都只有两到三个专职人员负责维护,公司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微乎其微。 也正是由于这种来自公司方面看似“无为”的管理模式,给了天涯网友们很大的自治、自组织空间,网民需求成为天涯社区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力量。虽然来自天涯公司的专职管理人员只有一到两名,但真正参与天涯社区建设、管理的网民却有成百上千,这些挂着版主、管理员的网友,完全义务地为天涯社区服务,完全自发地为
5、这个社区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聪明才智。来自公司层面的无为而治,反倒给了网友们最大的施展空间,进而推动天涯社区顺应网民需求,快速稳健发展。 直到今天,在我们公司有了 300 多人的团队共同构建天涯社区这个平台的时候,网友的自组织模式,仍然是天涯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2005 年以来,每次公司年会,我们都会邀请当年的十佳版主和管理员作为天涯社区 2000 多名版主的代表,倾听他们对天涯下一年发展方向的意见建议。 有句套话,说 21 世纪是人才的竞争。纵观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发展到千余人,已经足以成为行业龙头。而在天涯的模式中,我们不仅有几百名专职的员工,还有几千名义务的版主,还有两千万名热心参与
6、的网友,共同搭建、维护这个平台。正是这种千万级的广泛参与,使得天涯社区的每一次嬗变都出人意料,每一个明天都充满无限可能。 网络传播:在很多人眼里,天涯其实就是一个网络论坛。但是你们却称为“天涯虚拟社区” 。为什么会想到用这个概念?和其它论坛有4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宋铮:前面提到过, “社区”这个提法不是天涯首创,而是模仿“网易社区”的产物。但此后,网易放弃了社区化道路,转向门户发展,而天涯坚持在社区模式上的探索,并成功创出了自己独有的模式。 之所以强调“社区” ,而不只提“论坛” ,是因为“论坛”只是“社区”中的一个功能模块,只是社区为用户提供的多种服务中的一种。社区的核心在于人,它首先是人的
7、聚合,然后才是这些人产生的内容的聚合。在社区中,论坛上的内容,只是这些人之间产生关联的外部表现。可能是由于天涯目前其他社区功能模块与论坛相比还都不够强大,因此在外界看来,天涯似乎只有论坛。但其实,天涯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社会,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基于互联网的人际关联,同时它还是现实社会在互联网上的投射和延伸,在论坛上能够产生轰动效应的话题,大都是因为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用户创造内容 互动产生影响力 网络传播:天涯和其它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相比,它的特色是什么? 宋铮;与门户网站相比,天涯最大的特色就是“用户创造内容” 、“互动产生影响力” 。第一个特点带来的好处是,对很对门户网站来说不堪重负的内容成
8、本,在天涯趋近于 0。同时,由于活跃用户群体极为庞大,内容的广泛性也得到了极大加强。传统模式的新闻网站,基本上与传统5媒体是寄生关系,而天涯这种模式,不仅不需要依赖传统媒体生存,还会为传统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是一种良好互动的共生关系。与传统媒体的良好互动,使得平台上所产生内容的传播力可以最大化,同时用户基于平台的互动,也会使很多信息进一步发酵、传播。总的来说,天涯这个平台的最本质特点,就是用户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和体现。 网络传播:有人觉得天涯是一个强势媒体,掌握着中国网络真正的话语权。我们也看到,现在的天涯不仅仅有网友的帖子,你们还策划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与一些社会人士的在线聊天互动等等,你
9、们现在是否准备将天涯打造成一个媒体?关于话语权,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宋铮:其实,我们更愿意把天涯称之为一个平台,而不是一个媒体。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是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传播目的的,其价值倾向决定于媒体的实际掌控人,是多数服从少数的价值取向模式。而天涯这个平台,也有其显性的价值取向,但这个取向不由任何个体或少数群体所决定,能够决定这个平台价值取向的人是所有在使用这个平台的用户,是少数服从多数的价值取向模式。我们无意将天涯打造为某种预设价值取向下的媒体,我们是这个平台的搭建者、维护者,但不是这个平 台上的表演者,这个平台上表演什么,是由用户来决定的。至于你所看到的聊天和互动,也是我们为了丰富平台上表
10、演者结构的一种方式。 与之同理,所谓天涯掌握的话语权,其实是 2000 万天涯用户所掌握的话语权,我们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表达的平台而已。 6网络传播你曾对媒体提出“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型传播方式” ,这种方式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天涯可以说是通过群体传播达到今天的规模。你是如何看待这种传播现象的呢? 宋铮:我所说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型传播方式”其实是指相对于传统的少数人掌握媒体工具模式,互联网将带来颠覆性革命,每一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传播的发起节点。天涯的模式里,其实核心的要素就是这一点,每个个体都能够发起传播,同时又可以参与传播,以每一个个体都能够作为传播节点进行放射式传播。这并不是传统意义的群体
11、传播,不是单向式的广播喊话、短信群发,而是多向的可互动的用户可选择并主动参与的传播。因此它的传播效率更高,传播覆盖面更广,传播成本也更低。 网络传播:现在许多人既写博客又到 BBS 上进行讨论,天涯也开设了自己的博客板块。在你看来,博客是否会有一天取代这种虚拟社区?天涯以后是否会发展成一个 BLOG 网站? 宋铮:博客是社区中的一个重要组件,但博客绝对不会取代社区。可以这样比拟:在虚拟社区的组件中,博客相当于用户个人的家,群组、部落是小圈子参与的沙龙,而公众论坛是大众的广场。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的家布置得非常漂亮安逸,而拒绝出门,天天只待在家里。经常去各种会所会会朋友,是很多人日常必须的社交方式。
12、而广场可能过于嘈杂,但却能够见识芸芸众生,一样有存在的意义。网络社区与现实社会可以一一对应,全方位满足用户的网络应用需求,是天涯未来的发展目标。 7“全球华人网上家园” 网络传播:你认为十年来天涯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宋铮:作为一个民营网站,能够在潮起潮落跌宕起伏的互联网行业生存十年,并且逐步发展壮大,我认为这就是天涯十年来最大的成就。回过头看,我们发现曾经的同行、竞争对手,很多都已经倒下或者转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这个行业竞争之激烈,也深为自己能够坚持下来感到庆幸。 天涯走到今天,坚持是最重要的。十年来,我们坚持走网络社区的道路,从来没有动摇过。无论门户热潮、博客热潮还是视频热潮,天涯都没有放弃
13、自己既有的风格。在 2005 年业界开始大炒 web2.0 概念的时候,天涯已经沿着这条路走了 6 年。2000 年的时候,老板跟我说,天涯社区的未来目标是“全球华人网上家园” ,我当时有点懵,因为那时的天涯,在线不过数十人。用户数才几万,距离“全球华人”这个目标遥不可及。但这些年走下来,我们发现,这个愿景已经近在眼前。 网络传播:怎么看待网络媒体在重、特大突发性事件中的表现和作用? 宋铮:网络越来越多地在突发事件中发挥作用,其实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模式所带来的传播效果。因为互联网的出现,降低了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门槛。使每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信息传播的发8起者,这也就使信息的传播不再
14、受媒体工作者的视野所限,让我们有机会关注到更多以往可能会被忽视的事件,也让我们有机会在第一时间通过当事人直接了解到事件真相。同时,网络的互动发酵作用,也令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不再被少数人所把控。 网络传播:你们是如何组织策划和报道或参与重大新闻事件? 宋铮:如前所述,我们不把天涯当作一个媒体,不存在报道的问题,我们也很少去主动策划或者挑起某个话题。如果说有什么策略的话,我们通常采取的方式是顺其自然顺水推舟。对于社区来说,在重大事件中,跟门户去拼报道的及时性、全面性是不现实的,我们通常会寻找第二落点,抓新闻的延伸,围绕话题发酵做文章。用户在了解一个新闻事实的时候,通常都会首选门户网站,看这条新闻
15、可能只需要半个小时,而一旦这个话题让他产生兴趣,他在论坛里围绕这个话题发帖、回帖,与人PK,可能会花上几天、几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对我们来说。用户的这种持续关注和互动才更有价值。因此,在各种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通常不会第一时间抢新闻,而是耐心等待用户对此事件的反馈。在找到有一定观点的内容后,予以推荐放大、设置调查、链接相关观点等,尽可能吸引更多用户参与,而不只做单向式的展示。 另外,与传统媒体的良好互动,也是很多网络事件的形成要素。例如去年发生的周老虎事件,网友最早发出质疑贴,我们予以推荐后,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和争议,但在传统媒体跟进报道之后,网友针对传统媒体的报道,参与讨论的热情一下
16、子高涨起来,并迅速成为网络9的热点事件。所以,每当有类似事件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主动知会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给他们爆料,共同放大话题效应。 网络传播:天涯社区在内容管理上有哪些特点? 宋铮:因为曾经有过一段传统媒体的工作经验,在重归互联网后,我发现网络传播,尤其是网络社区中的话题传播,有一些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规律。做传统媒体时,题材选择、价值判断是编辑的职责,全靠个人的业务功底,而在天涯这样的社区网站里,用户的点击和回复数其实已经为你提供了最好的内容价值判断依据。汶川地震发生后 5 分钟,我在天涯杂谈数百个关于是否发生了地震的询问贴中,选择了一个当时回复最多的帖子,推送了天涯头条。事后我又重
17、新检索了一遍,发现那个帖子的发表时间是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点 29 分,是地震发生后发表最早的两个帖子之一。 尊重用户的选择。是我们日常工作中一再强调的准则之一。在我们鉴别一个帖子该不该推荐时,除了内容本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判断依据,就是这个帖子的人气度。一个帖子期发表后的一段时间内,达到怎样的人气度,其实就是这个话题是不是值得放大,这个帖子之后能否继续得到追捧最好的衡量标准。 网络传播:网站在新闻和信息的海量中,如何显示自己的独到之处? 宋铮:在天涯的模式里,内容是没有成本的,但我们也会考虑给用10户推送内容的数量和频率问题。我们不会采用过于密集的信息排列方式,也不会推送
18、得过于频繁,因为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用户已经对海量信息感到厌倦。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在我们的一个调查中,很多用户反映,他们喜欢天涯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天涯的网页上,字比较大。 网络传播:天涯的文化特征是什么? 宋铮:在很多企业里,尤其是媒体行业,努力表现自我,证明你比别人强,是一个要向员工不断灌输的理念。而在天涯,我们的理念是,努力为你的用户服务,让用户在我们的平台上充分表现自我。我们团队的价值,是通过用户的表现来实现的,甘当幕后,是我们每一个员工的可敬之处。 天涯有自己的文化,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基于对这种文化的认同,而走到一起的。我们团队中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从天涯网友开始,一天天爱上这个网站,做斑竹、做管理员,并最终成为这家公司的员工。因为这种共同属性,大家在一起可能更理想主义一些,不太在意与外界的比较。 网络传播: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升级、传播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以及受众不断的被市场化细分,天涯对下一步发展方向是什么? 宋铮:天涯将继续坚持网络社区的方向,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网络社区产品及应用, “全球华人网上家园”是我们始终不渝的愿景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