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当代中国的西方商人自传翻译摘 要: 改革开放 30 年来,新中国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促使了在全球化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革新。 “西方商人”自传的译介恰好为中国人在全球化时代中提供了直观经验的参照。文章从全球本土化的视角切入,首先探讨西方商人自传翻译在中国本土扮演的世界性角色,其次论述西方商人自传在汉译时,如何融入到中国商业本土话语中,并促成了新的身份塑造。第三探究这种新的“身份”在对应全球主义时,目标语读者的多种本土接受,最终在不断改革和重新定位中揭示个体的成功追求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关系和内涵。 关键词:西方商人自传 全球本土化 翻译 身份 对话 中图分类号: K811 文献标
2、识码: 文章编号: 1003-69(11)40098-06 Glocalization and Western Businessmens Autobiographi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Wang Qiong (Schoo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Zhuhai Campus of Jinan Universi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9070) Abstract: The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have brought explosive changes in social,
3、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odern China. The upsurge of translating Western businessmens autobiographies in the light of globalization has 2provided a perfect example of intuitional reference for Chinese local readers.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glocalization,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4、the cosmopolitan roles that the Western businessmens autobiographies play in the Chinese local context, and then explores theirs relations to the readjustment and displacement in the discourse of Chinese commodity culture which in turn shaping a new identity. The formation of the new identity in cop
5、ing with globalism gives rise to multiple local receptions among target readers, thus, finally, in such a contex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elaboration of individual success in relation to Chinas advancement. Key words: western businessmens autobiographies; glocalization; translation; identity; dial
6、ogue number: K81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04-0098-06 1 前 言 中国人发扬着自身的优良传统和凭借着自我民族的聪明智慧在短短的改革开放 30 年里不断地与西方强国竞争,创造了东方的也是世界的一个奇迹。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全球商业文化的自然接轨毋庸置疑是中国被纳入大国行列崛起最为重要的体现。全球化本身就是一种商业话语,31 是国与国之间共同进步和共同发展的进程,其整个过程影响着本土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学、医疗、科技等方方面面,同时也是本土文化、本土话语以及本土特色自我革新和走向世界的必然趋势。各国可以
7、把信息、知识、科技、产品等等能够共享的东西发布到一个“全球化”的平台上,同时也可以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这个平台上索取想要的东西。简单的说就是“用全球化的知识和意识去进行本土化的活动”(think globally and act locally) 。二十一世纪的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必要形式和促进各国全球化发展的一种必要手段,一直以来都起到了打通“本土”与“全球”对话的重要作用,而这种动态和相互依赖的对话正是“全球本土化” (Glocalization)的体现。 2 3 4 5 6 7 8 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一直以来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由于中国本身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从古至今都与西方通
8、商交流,因此在打开国门不久的短时间内就融入到了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之中;而另一方面,在飞速发展的全球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原有的本土话语受到了挑战和导致了本土身份定位的困惑。正如王宁所说:“我们既要认识到全球化给信息传播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要认识到本民族的语言文化所不可避免地打上的异质和殖民化的痕迹。 ”9 在国际舞台上,什么才是或真正算是代表“中国身份”是当下中国人寻求和思考的问题。 10 11 本文就从全球本土化视野下“中国身份”的寻求问题出发,以“西方商人自传”的翻译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深入剖析西方商人自传在中国本土扮演的世界性角色(cosmopolitan role)以及其对正在寻求4成功、自
9、食其力的中国人的世界观的影响;其次论述西方商人自传是如何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相融合和接轨的;最后通过西方商人自传揭示全球本土化下“自我”和“他者” 、 “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 ,以及“本土主义”和“全球主义”之间展开的积极对话。 2 西方商人自传在中国的世界性角色 从现实生活中的人变成了纸张上的主人公,继续以某种姿态延续着自己的生命时, “自传”就好比不同的“人”向公众在讲述自己的故事,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自传经过翻译之后,将个体的声音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为本土读者提供了解“他者”生存经验的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讲,自传的翻译不仅展现了某个时代、某个环境和某个人的面貌,随之也带入了外来的意识形态
10、和经验方式。 西方的商业文化积淀深厚,与其相关的感人故事也层出不穷。通过翻译引入西方商人的自传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把西方先进的商业文化、商业理念和商业精神传播到中国本土,为在经济飞速发展下的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可以直接借鉴的蓝本,因此西方商人自传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扮演着一种“世界性”的角色。尚且不提自传的内容,只是看看这些西方商人自传直白而诱人的题目就可以让人产生某种阅读的欲望。例如, 25 岁,我赚了 3 个亿 、 我的成功,你应该复制 、 三十年一亿倍麦当劳教父雷.克洛克自传 、 商业帝国理查德德?布兰森自传等等,数不胜数,而且每年以递增的速度在热销。 5那么,人们阅读自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因为“自传
11、”具有某种传达真相的功能,令读者相信主人公亲口告诉他们的故事。西方商人自传大多数都是讲述商业大亨成功之路背后的经历,通过主人公独特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利用文学故事真实性中的净化作用(catharsis) ,以励志激励和总结过去的失败与成功经验为主题,力图引起同样在奋斗过程中的人们的共鸣,激励他们勇于拼搏、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把“自己”真实的成功案例植入到那些默默无名并正在努力进取的人们的梦想之中,让他们也能为实现自己的成功之梦再接再厉。由于自传是以现实生活中众所皆知的“名人”或一些“成功人士”为创作素材,因此这大大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和读者对故事的可信度,而所谓自传扮演的“世界
12、性角色”主要指的是当西方的自传故事被引进到中国的本土文化中时,以“西方人”为题材的故事与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对比,而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学习和效仿西方商业模式的时候,西方成功商业人士的故事对中国读者来说就像是一本本“商业圣经” ,而且为了能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与西方接轨,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对商业自传的阅读需求,因为这些“文化产品”代表着某种“世界性” 。下面部分将列举和简单论述通过翻译自传而构成商业自传中“世界性”的三个方面。 (1) “不可化约的西方性” (irreducible Western-ness) 。Lawrence Venuti 曾经提到过翻译的文学作品有
13、时会带有一些“无法消解的异国性” (irreducible foreignness) , 12 例如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形式、主题、文本和文化都带有某种异国的特性,当这些异国特色6被翻译到另一种文化中时,其蕴含的民族性会变得格外凸显,因为它与本土文化形成了对比。 ” 由于西方商人自传翻译不仅带入的是某个人的故事,而同时也带入了西方的商业文化、社会情况与意识形态。每一个人的成功都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当中国读者阅读此类故事时,就会产生某种与本土文化不对称(asymmetrical)的感觉,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对称性而推进了中国本土社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的改革。 (2)个人意识形态的跨文化传
14、达。 (Ideology Across Cultures)自传的传播与翻译无法完全脱离传主本人所要传达的意识形态,而当这种以个体形式出现的作品一旦被植入到他者文化之中就不仅仅是代表其个人的意识形态,而代表的是整个民族或国家的集体性意识形态。中国大众面对的不仅仅只是某个传主在讲述其传奇的故事,而更多的是面对着西方商业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精神,而这二者也正是中国在经济蓬勃时期中国人所需要的精神追求。 (3)同一化与多元化互动(Reciprocity between Homogeneity and Heterogeneity) 。西方商人自传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能激发起社会中更多人成功的欲望。学
15、习西方的商业文化带入了个体成功的多元化案例,丰富了中国话语下本土商业发展的模式,而这种多元模式的发展又因为全球化的扩张而逐渐向同一化的趋势靠近。通过翻译西方商人自传,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弥补的局面不仅带动了本土与全球之间的互动和对话,同时也实现了多元化中的同一性,和同一化中的多元性,因此西方商人自传的翻译即是本土的也是世界的。 7全球本土化是从本土走向世界,再从世界走入本土的过程,同时也是本土与全球之间的对话过程。每一次的走出和走入都脱离不了自传扮演的世界性角色。 3 西方商人自传翻译与中国话语下的身份构建 新中国成立之后,红色系列自传、政治家自传、文学家和哲学家自传的译介一直以来都占据主
16、流地位,而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陆续出现一些有关西方商人的自传翻译,例如,1984 年的福特汽车公司成功企业家艾科卡自传 ,1986 年的美国实业界巨子雅科卡自传 ,1987 年的美国“计算机大王”王安博士自传 ,同年石油大王的勇敢的人哈默传等等。作为美国第一部现代自传, 弗兰克林自传也详细记载了富兰柯林在北美商业和政治环境中的奋斗和进步,并且创造了个人事业成功的原型。其描述的成功生活成为了代代美国人效仿的楷模,其个人成功象征着一个永远的神话。自九十年代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推进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商人自传如雨后春笋般的成为了自传类图书销售排行之首,翻译和出版的数量远远超越了其它的自传体裁
17、翻译。这种译介现在充分说明了中国在发展经济时代下的个体和集体需求,但更值得我们从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去关注的是这些需求背后的过程。西方商业文化是如何与中国本土话语在这么短的历史时段内接轨并且产生了摇曳多姿的全球本土化的商业发展局面,特别是西方商人自传对国人在当下经济模式飞速变化中的影响,并潜移默化的在改变中国人的世8界观。总而言之,西方商人自传的汉译经历了从“引入与碰撞” 、 “接纳与认同”到“吸收与融合”的过程,而这整个过程从“全球本土化”的视角看可以总结为两点:有选择的挪用过程(selective appropriation) ; 话语的再创作过程(discursive reinven
18、tion) 。13 前者是在翻译商人自传时,出版商有选择性的挑选一些适合中国本土话语的题材。而后者的概念是由 Doreen D. Wu 在谈论全球化与中国话语的关系时提出的。他的主要观点是在中国人在中国文化社会语境下有着自己的一套对“西方性”的重新解读和重新创作。 (1) 引入与碰撞 为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学习并且借鉴西方的宝贵经验和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主要努力方向,而从 30 年来的成果看也充分的证明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对于处在经济体制转型和发展的中国人来
19、说,西方商人自传无疑是可以借鉴西方宝贵经验的最佳渠道。企业的改革、创业的领域和国际化标准的迈进,每一个产业领域都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大量的商人自传翻译的涌现也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下人们为了顺应时代而寻求自我发展的需求。 “在应对全球化时,最为重要的是(重新)建立文化定位和(重新)构建文化身份。通过翻译,文化语言正在被普遍化和趋同化,这种方式也重新唤起和重新加固了文化身份。”14 西方商人自传带来的特殊商业话语形式、个人价值观体现,以及个9人成功的精神追求为中国的 70、80 后的一代打造了一个崭新的空间。这种新鲜的价值观念的植入与 50 和 60 年代的价值观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在全球
20、化的时代下,具备商业主题的自传带入了“个人价值”的实现,而这种个人价值的关注实际上代表着一个民族的集体价值实现。例如,当中国人读到某个美国企业家的成功之路时,人们不仅仅只是会想到这个人的成功,而是会把这个“人”与整个美国社会和美国文化联系起来,因此一个美国人的声音通过翻译被放大了,甚至构成了中国人意识下的整个美国民族的形象塑造。 西方商人自传的引入挑战了中国本土的话语,为人们如何走向成功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开拓了中国人的全球化视野,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自我本土的生存发展意识。凭借着这种内在意识的变化,中国人也通过学习自传中主人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情况将这种经验进行了本土化。效仿“他者”的过程也
21、是拉近“他者”与“自我”的距离,同时也模糊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激发了本土文化在超国界语境(supranational context)下的多元性意识和网络体意识。在不一样的政治社会环境下,翻译自传会导致多元文化身份的构建。 自传主人公作为公众人物在不同的文化中和群体中有着不一样的接受程度。公众对自传主人公的喜爱程度也有所不同,有些只是单纯的崇拜,有些带有批判的眼光在看,还有些甚至梦想着自己可以有一天超越自传中的“他/她” 。因此,西方商人自传的翻译会导致多层面的社会文化功能,是否保留自传中的真实性并不是翻译自传所要追求的目的,而作为文化产品引进时,自传的故事是否满足了中国大众的阅读需求10才是
22、其翻译的目的,自传的人物塑造是否能被中国本土文化所接受也是翻译自传所要考虑的问题。自传主人公的身份构建取决于译者三方面的知识:译者对主人公的了解;译者对当下中国商业话语的准确把握;译者结合本土知识重新叙事。当西方商人自传被引入时,当下的中国社会文化话语自然会产生某种抵御(resistance) ,只有靠译者作为传播的代理人来疏通之间的隔阂。 西方商人自传的引入和其与本土话语之间的碰撞,不仅创建了一个崭新全球化商业话语体系,同时也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和中国人追求成功,实现梦想的生存价值观念。白纸上的商业自传主人公通过翻译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本土,以异国的新身份定居在中国读者的心中,改变着中国人
23、自我身份的追求与塑造。 ( 2)接纳与认同 中国本土对西方商人自传的接纳与认同主要取决于其在应对全球主义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进,中西方之间彼此对话越来越频繁,相互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中国在世界经贸领域也早已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国市场”对于西方经济强国来说早已是必不可少的投资对象,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扎根和发展也推进了中国本土商业的全球化进程。大环境的巨变也促使中国大众,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主动和被动的接受并且认同这种变化,同时也愿意在此过程中在改变自己。西方商人自传的翻译除了带来西方的商业文化和个人价值观以外,还打破了单一的话语模式,促使了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ty) 、多元民族性(multiethnicity)和多元声音(multivocality)的产生,这些“多元性/多样性” 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