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体运动科学视角看钢琴弹奏技能的形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89375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人体运动科学视角看钢琴弹奏技能的形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人体运动科学视角看钢琴弹奏技能的形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人体运动科学视角看钢琴弹奏技能的形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人体运动科学视角看钢琴弹奏技能的形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人体运动科学视角看钢琴弹奏技能的形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从人体运动科学视角看钢琴弹奏技能的形成摘要:人体运动科学告诉我们,人体的一切运动都是大脑的活动通过肌肉收缩引起的外部表现形式,钢琴弹奏也不例外。本文立足人体运动科学的视角阐释钢琴弹奏技能的形成、探讨钢琴弹奏技能的素质结构,以了解弹奏技能的本源。 关键词:生理学;人体运动;弹奏技能;弹奏素质;钢琴;音乐艺术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在音乐会上演奏钢琴与足球赛场上盘带足球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性,然而,这两者却存在着共同的操作特征。第一,他们同属动作操作技能(即动作技能);第二,都是在开放的环境中操作技能;第三,他们要想成功地操作自己的技能就必须调节好技能中的一些环节,迅速、准确地适应变

2、化的条件。由此可见,钢琴弹奏与体育技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人体运动科学告诉我们,人体的一切运动都是大脑的活动通过肌肉收缩引起的外部表现形式,钢琴弹奏也是如此。一般来说,在学习钢琴弹奏的较高阶段,介入的是以全身心配合的多元化的素质性教学,强调的是“琴人合一”的理念。在学习钢琴弹奏的基础阶段,则是以技能教学为主、其他能力为辅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是技能发展,那么,钢琴的基础教学立足于人体运动科学来研究钢琴弹奏技能的形成、探讨钢琴弹奏的2素质结构,并且进一步发展弹奏的技能和素质,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一、弹奏技能的形成 1.弹奏的认知阶段(又称泛化阶段) 初学钢琴时,由于大脑皮层分化抑制尚未确立,皮层的兴奋

3、和抑制过程都呈现扩张状态,使条件反射的联系不稳定,通俗地讲就是手不太听从大脑的指挥,于是就产生了动作的泛化现象,在弹奏上表现为上肢肌肉组织不时出现僵硬症状,本应收缩的肌肉反而放松,应放松的肌肉却出现紧张,动作协调性不够自然,有时会出现影响弹奏的多余动作。一系列现象的产生均为大脑皮层细胞的兴奋扩散造成的。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把握好钢琴练习的“质”和“量” 。 “质”包括注意力的集中、体位和手型的到位、身体肌肉的合理放松与收缩;“量”包括练习曲目的难易程度、每个练习周期的曲目量、力度和速度的适应量。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逐步实现弹奏的动力定型,顺利进入良好的技术状态。教师需要注意的是,

4、学生练琴精力分散、动作随意等毛病会影响弹奏过程的条件反射,不利于弹奏动觉的形成。动觉(又称运动觉)是辨别身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觉。因为弹奏时正确的肌肉感觉,来自于大脑皮层对本体感受器(这里指手指与手臂在弹奏时的感受)所传输信息的精细分析。另外,教材、曲目、练习量等环节的处理不当,不利于弹奏泛化现象的改善,例如,教材配搭和教学进度不合理、草率练琴的放任态度、机能训练量计划性不周等问题,也会影响学生练习水平3的提高。 2.弹奏的联系阶段(又称分化阶段) 钢琴学习者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后,对手指、手臂等有关部位的内在规律已有了初步的掌握,例如:对于 2、3、4 指的运用,学生能感知到肌肉的使用是手臂

5、诸肌肉的协同进行(即前臂肌与掌骨间蚓状肌、骨间肌的协同运动),能够控制手掌侧肌(即协助大小指运动的大鱼际和小鱼际肌肉)的放松,手臂肌肉的分工开始明确并逐渐自然。也就是说,该阶段不够协调及多余的动作开始慢慢消失,不正确的肌肉运动得到相应纠正,从运动生理学上讲,这是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分化抑制得到了发展,已经由泛化转入了分化阶段。在这个阶段,弹奏技术动作的学习较为顺利连贯,已形成了初步的动力定型,也可以说弹奏的技术状态开始形成了。前面讲过,钢琴弹奏运动与体育运动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在大脑皮层主导下的肌肉运动,有所区别的是,钢琴弹奏是在相对固定的环境下的小肌肉运动,不仅是体现弹奏肌力量

6、、速度、耐力方面的能力,还要有音乐思维教学的介入,在此期间,有些教师会忽略技能训练的深化而过多的关注到音乐的表现方面,这样可能会影响弹奏技术状态的稳定和提高,事实上,学生在此阶段的技术状态并不是十分稳定,有时我们会看到,他们遇到带有一定难度的乐曲或者进入观摩、考试、表演的时候,老毛病又会出现,所以教师要在注意音乐教育的同时保持弹奏机能训练的连续性。 43.弹奏的完善阶段(又称自动化阶段或稳定期) 有了以上的学习基础,就要投入较多精力对弹奏技能的巩固和再提高进行适当的强化练习,以巩固弹奏的动力定型。首先是基础性练习的加强,例如让学生娴熟的掌握十二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跳音、双音、和弦、三度、

7、六度、八度等弹奏技术等等,这些比较重要,因为这些技术是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再就是根据当前的弹奏状况要科学的调整教材和曲目,让思维与手指运动更多的适应不同题材、风格、技巧的需要;在练习量和强度的进一步提高中还要注意两者的合理搭配,运动生理学的经验是,量和强度要成反比,并要交替实施,既要考虑到练习量的变化又要顾及到改变与练习量成反比的练习强度。从该阶段的生理状况来看,呈现出的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会越来越集中、越来越精确。不仅如此,弹奏运动的“自动化现象”已开始形成(即下意识性质的弹奏状态),这种特点是模式较固定,不是随意运动(即不是大脑意向性的),完成过程较快捷、柔顺、流畅,即便

8、是外部环境(如观摩、考试、演出等场合)的变化,弹奏动作的系统控制与状态也会较好地保持下去。 二、弹奏技能的素质结构 钢琴弹奏技能的素质是指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在弹奏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这种机能能力主要由弹奏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协调性所构成。在展开此内容之前必须要说明的是,对于要达5到较高的钢琴弹奏水平的人来说,其弹奏素质方面的还要包括音乐的悟性、文化的修养等多重因素,那么,除了必要的先天性因素外,我们在此更多要讨论的是在后天的技能训练中所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1.弹奏力量的素质 钢琴的弹奏需要力量,力量源自肌肉的收缩,某种程度上如美国钢琴教育家玛德琳娜?布鲁瑟尔所说:“音乐家是

9、运动员” ,但她同时又指出:“跑步和足球等运动对身体的大运动有着重负,而演奏乐器对小肌肉有着极高的要求。 ”笔者认为,这是对钢琴弹奏理论的客观的阐释,指出钢琴弹奏是人体运动科学的一部分,同时指出钢琴弹奏与竞技运动员的肌肉运动是有大与小、粗与细、简与繁之分的。在钢琴弹奏力量问题上,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动力性力量,所谓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做等张收缩时所产生的力度,简单讲就是产生运动所需要的力量。如弹奏连音、跳音、和弦所产生的上肢肌肉力量,是弹奏中上肢肌肉收缩能力对抗琴键阻力的能力(人体大多数运动都是对抗阻力而产生的),往往由弹奏肌最大的收缩力与动作速度结合形成。 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动力性力量包括绝对力量、

10、相对力量、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等等,钢琴弹奏主要运用的是相对力量,而相对力量中的速度力量是钢琴弹奏的重要基础 素质,是弹奏者在特定的负荷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动作速度,通俗地说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肌肉力量的能力,具有力量和速度的综合特征。我国钢琴教育家赵晓生的解释是“一种能将全身力量在极短的一瞬间集中在指尖一小点上的能6力”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加强了手指最大力量和速度才可使速度力量训练有好的效果,这里需要教师根据弹奏运动的特点把握好力量和速度的比例关系。在弹奏教学中,有一种在前臂使用沙袋的负重训练法,目的是增加皮层神经过程的强度、发展肌肉、提高肌肉收缩力。更多采用的是无负重(利用手

11、臂本身的重量)的训练法,在基本练习时仅使用百分之八十以下的力,这种做法的特点主要是依靠动员更多的肌肉运动单位来参加工作,对速度力量也有一定的作用。 钢琴教学中触键训练也是相对力量训练的重要环节。触键技术的典型表现形式首先是掌关节对力的支撑,然后是动作力量在瞬间的集中。这些弹奏力量的具备,对音乐力度的层次性和音色的对比性等方面的处理能力有重要意义。 2.弹奏速度的素质 弹奏速度的素质是指弹奏所需要的手指、手腕及肘部的快速运动能力,包括反应速度、手指、手臂的位移速度及动作速度三类。弹奏的反应速度是指触键、视奏、协奏、伴奏时的反应能力;手指或手臂的位移速度是指周期性运动中手指或手臂在单位时间内快速位

12、移的能力,比如某人按规定用 2 秒钟可弹出 20 个音符构成的颤音,某人用 2 秒钟时间只弹出了 12 个音符,那么前者比后者的手指移位速度快,又如,某人每秒可弹奏 6 个双音构成的音阶,某人却只能每秒钟弹奏 4 个双音构成的音阶,那么前者前臂移位速度比后者快;动作速度是指弹奏中快速完成单个动作或系列动作的能力,如短跳音的回指速度及快速和弦的手腕反应7速度属单一动作。快速弹音阶、琶音的速度及一首快速乐曲完成的速度属系列动作。当学习钢琴有了一定基础后,随之而来的速度要求就会越来越高,仅古典作品的速度要求接近每秒 9 个音符,浪漫主义时期作品及现代作品又有更高的速度要。所以,在钢琴基础训练中,动作

13、速度的发展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进入高水平的先决条件。 对于弹奏的动作速度,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看。人体运动学研究表明,动作速度是与动作的技术及其他素质水平密切联系的,动作的快慢基本取决于 5 个方面: (1)快肌(能够快速收缩的肌肉)纤维比例越大越粗,肌肉收缩的速度就会越快; (2)肌肉的力量相对越大就越能克服肌肉的阻力而更快的完成动作; (3)肌肉组织兴奋性越高,完成动作的速度就越快; (4)动作的时间越是缩短,动作的速度就越快; (5)神经系统对手部运动肌肉的调节能力越强,动作速度就会越快。 3.弹奏的耐力素质 弹奏耐力不是指运动员大强度训练所需的对抗疲劳的能力,而是指弹奏中局部的、一般的

14、、表现于速度中的动力性弹奏耐力,以车尔尼练习曲为例,从 599 练习曲水平过渡到 849 练习曲、299 练习曲、740 练习曲水平的学习过程,从乐句的长度、乐段篇幅、力度和速度等要求都在大幅度增加,这时手部、臂部等肌肉会在过度运动中出现疲劳情况,即肌肉有酸胀感觉,这是弹奏技能暂时下降的现象。实践表明,在进入一8定量的弹奏时,无论方法异同,都有疲劳症状出现,其区别是,错误的练习方法会使疲劳感来得早,并有影响弹奏肌肉正常发展的可能。 发展弹奏肌肉耐力的基本条件首先是根据学习者的年龄和条件,适时、适当地提高弹奏速度。一般来讲,少年儿童时期是发展弹奏耐力(指有氧耐力)的极佳时期。其次是运用适中的弹奏

15、力度,给弹奏肌肉的长时间运动留有余地。 4.弹奏的协调性素质 弹奏的协调性素质可以简单理解为大脑对弹奏活动的综合调节能力。它是存在于灵活性能力之中的一种素质,这种素质主要从后天的练习中得来。较好的协调性素质具备了建立较合理的、完整而系统的弹奏动作的能力,以及从一种弹奏技巧可迅速、轻松地转换到另一种技巧的能力。用生理学的观点,可把这种能力解释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及其他的特性所起的作用。我们在钢琴弹奏中可以感觉到,钢琴弹奏中运用的力量、速度、肌肉耐力及灵活性是互相影响的,可能是良好的影响,也可能会是不良的影响,需要学习者以科学的态度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方能收获好的结果。凡是优秀的钢琴弹奏者,都能够

16、对弹奏力量的使用、速度的把握以及相互的作用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分析,因此对整个的弹奏动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能够充分展现他们在弹奏动作复杂变化过程中的动作协调能力及弹奏肌肉的收缩与放松能力。对弹奏的协调能力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上肢在弹奏中不合理的肌肉紧张(又称肌肉强直),如果长时间的肌肉紧张,会消耗手臂肌肉的有限能量,提前出现疲劳状9态,不同程度地阻碍弹奏力量和速度的运用。教学中常见的解决法有:时常提醒学习者在弹奏时寻求合理放松感觉,运用自我暗示调节,监督学习者紧张的表情及不自然的肢体动作,将放松意识与根据乐句设定的呼吸相结合等。 钢琴弹奏是肌肉运动,而肌肉运动不是绝对孤立的,需要神经与肢体的配合,这符合了人体运动学关于动作技能三要素的有机协作特征(即身体、头和肢体三方面协作的随意运动。头指大脑神经活动,随意运动是指由大脑意向支配的运动),它揭示了钢琴弹奏技能的本源。我们研究钢琴弹奏中的人体肌肉、神经、肢体的运动以及他们的发展,对于学琴者,对于丰富钢琴方法学的理论等方面都具有实际的意义。 责任编辑 陈娟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