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动物与人:西方动物权利思想的来龙去脉议题的意义:动物与人 2001 年 4 月,总部在华盛顿的一个动物权利保护组织,名字叫“杀戮之上的同情” (Compassion Over Killing) ,在得到内部消息后,向离他们不太远的一个养鸡场提出访问申请。这个养鸡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养鸡厂之一,也是美国养殖工业有代表意义的企业。自然而然,他们的申请被养鸡厂拒绝了。在不被养鸡厂知道的情况下,这个组织的人,在夜间悄悄地钻进了养鸡厂,并摄下了养鸡厂内鸡的生存情况。这个实况录像记录了成千上万只鸡是怎样挤成一团,被关在用各种电线管道制成的笼子里。那些笼子一个一个地从地上码到空中。 这样的装置,被称之为“电池
2、笼子” 。关在笼子里的鸡,许多甚至连羽毛都没有,看起来光秃秃的,简直像怪物。还有很多鸡奄奄一息,看起来就像死了似的。这个录像被电视台公开播了,一时间,举国哗然,动物的权利成为舆论的中心,成为人们众口交谈的议题。禁止使用“电池笼子” ,改善动物的生活状态,改善那些会是我们的食品的动物的生活状态,杀戮之上的同情,成为举国瞩目的大事。与此同时,麦当劳公司宣布他们在全世界的饭馆都将只买入给鸡提供良好生活条件的养鸡厂的鸡蛋。具体的,每只鸡必须有七十二平方英寸的居住条件。这个标准,比目前美国工业标准养鸡厂的鸡居住条件大一半。美国的动物权利运动声浪一时一浪高过一浪。人们在2讨论给予动物权利的时候,不仅表现出
3、人类对动物的同情,还表达了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新的理解。与此同时,欧洲联盟决定,到 2012 年彻底废除电池笼子,要求养鸡厂必须给鸡提供健康的生活条件。2002 年,德国修改了宪法,全国人民一致投票通过在宪法上写上保障动物权利,并在国家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的条目上,加上了“以及动物”的字眼,明确表示承认动物的尊严。这些是人类历史上有根本转折意义的事件。这样的事件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化观念的确立和一个新的人与动物关系世界的到来。 这个新的观念,就是动物权利运动向长久以来的、传统的、对非人类的动物的“道德地位”的观念的挑战。这个新的世界,就是我们重新思索现代性和环境的关系,现代性和其他动物的关系的新时代。当
4、然,反对动物权利的人的声音并不示弱。反对动物权利的人觉得动物权利运动荒谬可笑,愚蠢奇怪,居然为老鼠和虱子的权利牺牲人这个主宰世界的动物的利益。支持动物权利的人认为那些反对的人自私自利、缺乏思考、冷漠,道德盲目,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思想观念。双方各执一词,争论的声音震耳欲聋,争论的强度十分紧张。我手里的几本书都是这些论争文章的合集: 由 Cass R. Sunstein 和 Martha C. Nussbaum 合编的动物权利:目前的争论和新方向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4) ;Susan Armstrong 和 Richard G. Botzler 合编的动物伦理读本 (Routledge 出
5、版社, 2003) ;Francine L Dolins 编的对动物的态度:动物福利的观点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99)等。这些书收录了在动物权利争论中的主要人物的主要观点,是我走入这个领域的入门读物。 3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上文明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反对虐待动物的,大多数人对动物有先天的同情。当看到一只弱小的毛驴被无辜地鞭打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身不由己地同情毛驴。但是,从哲学上看,为什么不能虐待动物?动物与人类到底有什么关系?反对虐待动物的人认为,动物是有“道德重要性”的存在,不是为人类的存在而存在的。动物存在的本身是自主、自治的,人类没有凭借自己的智力特权而压榨或蔑视动物存在的独立性的权力。
6、但是,传统的认为动物是为人所用的观念还深深地植根在人们的信仰和日常生活实践中。根本地,在与人与动物的关系中,怎样理解动物的地位?动物是否有道德地位?要回答这些问题,牵涉到历史、文化、哲学和经济学的诸多问题。不是简单的一个议题。好在传统派和动物保护派双方都一致同意,理解动物必须从动物出发,回答几个根本的问题, 也就是,动物是什么样的存在?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理解人类对动物的观念和态度,我们必须从我们的思想是怎样被历史和文化塑造的入手。詹姆斯?特纳说, “我们对我们最基本的态度的行状与源泉思索得太少了” 。我们的思想不是平白无故地产生的,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对我们的思想有根本的塑造意义。因此,在这篇文
7、章里,我要做的是极为简略地回顾西方思想对动物的思考史,考察动物权利这个问题的来龙与去脉。在中国,动物福利与权利运动似乎刚刚开始,本文的目的是为这个运动提供一个西方的参考物,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不仅要为动物权利这个议题勾勒一幅思想历史简图,还希望令人信服地论证我们必须尊重动物的权利。我认为,动物的权利与人权息息相关。在现在的社会和文化现实中,凡4是没有人权的地方,动物权利就无从谈起。凡是没有人权观念的人,一定对动物的权利置若罔闻。反之,提倡动物权利的人,几乎都是人权的捍卫者。在某种意义上,看一个人是否真的捍卫人权,就看他是否也为动物的权利斗争。 古代希腊哲学与宗教 动物与人的
8、关系是什么?西方思想史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早期主要来源于哲学与宗教。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的哲学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的类别,对哲学与宗教的区分,是西方文化独有的,在中国文化中不存在的。随着现代科学的出现,哲学与宗教与科学互相作用,对动物与人的关系的思考,也逐渐发展,才产生今天的动物权利运动的思想基础。 远古时代是一个人类与动物共存的时代。我们对那个时代所知甚少。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在狩猎时代,人们对动物有根本的尊敬。动物被看成是有理性、感情、智力,又有灵魂的存在。这点,可以从残存至今日的狩猎文化的仪式中看出来。被狩猎的动物必须有合乎仪式的、尊敬的处理。远古时代的狩猎文化被渐进的农业文化所代替。农业文化
9、中,神祗与农业的生产相连,牲畜祭祀成为向神祗祈福的一种方式,动物成为牺牲品。从远古时代向农业时代转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的历史上有很长的一段素食主义阶段。据历史学家研究,在八千多年前,素食群体就已经在地中海地区存在着。古希腊诗人海西奥德在诗歌中怀旧地谈论人类的黄金时代,那时,人类从忧愁、劳作、5悲伤和罪恶中解放出来,他们吃的是丰盛的水果。这个时代到底是怎样的,苏格拉底之前的希腊哲学家 Empedoles (49535)宣称,屠杀动物做献祭品或食物,是“人中最令人恐惧的事情” 。 数学天才和神秘的 Pythagorus 大概生活在纪元六个世纪之前。他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他的素
10、食的信仰建立在他对动物和人类灵魂的相互转换上。他认为人类没有权利引起不必要的痛苦。动物和我们一样都有灵魂,那些对杀害动物无动于衷的人是凶手。即使在他取得非凡的数学成就的时候,他也忠实于他的素食信仰。在他发明勾股定理之后,他用面粉做的牛来献祭。 古希腊的哲学家、思想家苏格拉底对人类是否可以吃肉与否似乎无动于衷,因为他没有对此做任何评论。但是他的著名的学生柏拉图却受Pythagorus 的影响很深,是素食主义者。柏拉图认为,哲学家必须是素食主义者,因为动物与人类分享灵魂的一部分,这部分灵魂虽然不是不朽的,但是并非内在的非理性的。与柏拉图差不多同时代的亚里斯多德认为动物虽然“有种自然与美丽” , 但
11、是,因为动物没有“理性” ,也就没有道德感,因此,在自然的等级里,远远地低于人类,也因此可以是被屠杀和食用的。亚里斯多德还认为,男人先天地比女人高贵,因为男人比女人有更高等的理性能力。人类中那些体力比智力强壮的人先天地适合做奴隶。古希腊的思想是西方思想的基石,虽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Plutarch (45125) 是古希腊的一位祭司,他为素食主义辩护,理由是普世的仁爱、仁慈,而不是灵魂转换等等。普鲁达奇试图说服人们,知觉是有程度不同的,动物是有理性的。人类不应该伤害不伤害我6们的动物。普鲁达奇成为现代动物保护者协会的哲学源泉之一。但是,亚里斯多德的声音在后来的西方哲学家的书房里回荡得更为响
12、亮,因此,动物缺乏理性这种论断成为不假思索的既存思想。 从西方的宗教上看, 圣经通过宣传上帝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强化了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认为动物是可以随人类的愿望被人类为所欲为地支配的。另一方面, 圣经 同时也宣布,所有的人都是上帝以自己的形象创造的,因此,人性(神性)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这种观点与亚里斯多德的人的等级观念是对立的。在漫长的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和汤马斯?阿奎斯都认为动物缺乏理性,因此他们的服从地位是合法的。这种观点被基督徒们广泛接受。犹太教有些不同,特别是传统犹太教认为,上帝创造的所有东西都值得怜悯与同情,因此犹太教对纯娱乐的打猎、斗牛、斗狗等都表示鄙视,而且强调在
13、杀动物时要减轻动物的痛苦。伊斯兰教,第三个从亚伯拉罕宗教传统形成的宗教,认为人类有独一无二的重要性,其他动物的存在只是为了人类的应用。但是,在可兰经里,先知默罕穆德说, “任何对阿拉的造物慈善的人,就是对他自己慈善” 。 现代思想家各执一词 欧洲十六和十七世纪是社会急遽转变的时代。早期资本主义的影响,现代科学的起源,和哲学思想与神学思想的分家,使西方人对动物的态度有了新的转变。这个转变的方向是强调人和动物的不同,强调人的至7高无上的地位。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文艺复兴对神学的挑战的影响。文艺复兴时代,为了扔掉神学的枷锁,思想家们强调人的独一无二性。大自然以及动物都被看成是低于人类的存在。另外一个原因
14、是启蒙时代的到来,人更是相信理性的力量。对人类的信心和对理性的信仰,表达了科学到来时代人类对自然的重新认识。现代科学使人感到他们可以改变自然,不必惧怕自然。自然被看成无魂无灵的存在。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为人而存在的。现代科学以机械方式想象和看待自然,亚里斯多德的自然观被赋予新的重要性,那就是相信自然存在的目的性。在这个背景下,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宣布,动物一半是自然,一半是植物机械,不仅没有理性,也没有感情。他认为,人类的身体,虽然也一半是自然的,但是,人性的精髓通过语言和人类的特殊行为,存在于人的心灵、人类的精神和灵魂里,而只有心灵或灵魂才有意识。在笛卡尔之后的启蒙时代的哲学家相信,由于人有说话和推
15、理的能力,因此人类有道德责任的能力,有不朽的灵魂。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笛卡尔的观点,对大多数哲学家来说,都令人吃惊地与他们的生活常识相左,因为,动物比如狗是能感到痛苦的。 其他的哲学家,比如汤马斯?霍比斯、约翰?洛克、康德等都纷纷论证动物是有感情和知觉的,但是他们否认动物有理性的能力,也就是掌握基本概念的能力。这种能力,据这些哲学家认为,至关重要,是道德地位的必需。在康德影响深远的道德哲学里,人类的“自治”(autonomy) 能力,是决定人高于动物的原因,也是人在道德上可以杀害动物的理由。 虽说西方的现代思想都宣布人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的重要性,另一种8思维方式也并不是不存在。文艺复兴时代的
16、伟大艺术家达?芬奇是一个著名的素食主义者,他在市场上买鸟,然后释放它们。散文家蒙田在其1580 年的散文中批判对动物的残酷行为。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中生动地描绘了动物的苦难。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应教育孩童善待动物。大卫?休漠认为,同情心是道德思想的基础,同情是可以伸延到动物身上的,是可以伸延到除了人之外的有感觉的存在身上的。比休漠更激进的是实用主义哲学家杰若米?本特汉。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是在某个行动对他者产生的愉快与痛苦之间找到最大的平衡。根据这个观点,本特汉认为实用的原则必须把有感觉的动物也包括进来,因为动物也能感觉到愉快和痛苦,它们的愉快与痛苦并不比人类的轻微。因此,他把那些习惯性地让动物
17、遭受痛苦的人称作“暴君” 。他还说, “那些残酷地对待动物的人在处理与其他人的关系中也心肠冷酷” 。另一位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弥尔对“实用”进行了比较复杂的解释。他认为人类的愉快,也就是智力的、美学的或道德的愉快比一般意义的感觉的愉快要高尚、高级。但是,这并不说明人类可以对其他感觉的愉悦或痛苦熟视无睹或漠然。叔本华,由于否定理性、自治、自我意识等是道德底线的决定因素,因此他认为,有道德的存在必须有对一切可以感受痛苦的存在的怜悯。但是叔本华也认为人类的智力使人类感受痛苦的能力比其他的都强,因此人类的道德地位还是至高无上的。 在现代科学中,真正改变了我们对动物的理解的是伟大的达尔文的工作
18、。达尔文论证了人类是从其他动物中发展过来的,他还强有力地论证了(虽然影响可能没有第一个论断那么深远)人类和动物的能力,其区9别并非是种类的,只是程度的。根据达尔文的观察,许多动物都有基本概念能力,有一定的推理能力,有基本的道德感和复杂的情绪。虽然科学家几乎忽视了达尔文的这个理论,近年来,随着基因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感到,人类和动物就感知的区别来说,是否有鸿沟,是很难确定的,我们比我们想象的动物性要多得多。 虽然东西方人都认为生命神圣而宝贵,与西方相比,东方的佛教和印度教对生命的理解则真正地包罗一切生命。佛教和印度教都强调人与其他的有生命的存在的相互联系,推荐人们实践素食主义,反对用动物祭祀。佛
19、教和印度教都有保护动物的伦理观。中国文化对动物的观念,似乎比较模糊。儒家的现世现实现时的思想,认为动物是身外之物,无足轻重,但是由于中国文化受佛教的影响,转生来世说也对人的行为和思想有很深的影响。道家的思想,比如庄子的“蝴蝶梦” ,把动物和人看成是有同样主体的存在,人与动物都具有同样的感受和思考能力。这三大哲学思想使中国人对动物的态度有自相矛盾的复杂,我将另文叙述。美国本土人的思想,与东方更为接近,他们认为动物是有精神的,因此他们对动物都有相当程度的尊敬,同时由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对杀戮动物也觉得理所当然。从以上极为简单的勾勒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思想传统大部分都认为人类有无与伦比的道德地
20、位,因为只有人类才能做到自治、理性、自我意识、有理解正义的能力。动物为人类而存在。非西方的思想,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情况。将西方的传统作综合考察,我们也可以看到另一个潜流,那就是在道德意义上试图找到人和动物关系的平衡。不过,总的来说,西方的思想还是人为主体的,动物被放在10次要的地位。 动物权利运动的起始 然而,无论如何,现代的动物权利运动却是从西方开始的。开始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 以及资本主义社会激发了人们对“权利”这个概念的认识。 十七世纪开始,宠物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首先,宠物是财产的一部分,宠物属于个人的概念被人们接受。 其次,人与宠物的关系使
21、人们意识到人和动物的相互依赖的感情关系,间接地挑战了人主宰动物的这种观念。其三,西方家庭的宠物都有自己的名字,也就是有自己的“身份” , 名字的出现给予动物独立于他人的身份。动物作为有主体的存在的观念为后来的动物福利运动奠定了广泛的心理基础。除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外,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的中产阶级在发出自己的声音的同时与传统的贵族阶级划分了界线。传统的贵族阶级喜欢打猎,因为打猎激发战争。他们喜欢斗鸡或逮熊,因为这些活动代表了贵族所欣赏的生活方式。居住在城市里的中产阶级对此没有什么兴趣,他们呼吁的是停止这些无谓的牺牲,指责这些活动对动物的残酷性。从十七世纪晚期,以人为中心的传统逐渐遭到了侵蚀和破坏。根据托马斯的观点,这种侵蚀是西方现代思想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一场很多因素促成的革命。这些因素包括对自然史的研究。自然史的研究促进了动物学研究的发展。根据动物的身体结构来给动物进行分类,而不是根据人的标准来定义动物,使人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