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学校训文化探析摘 要: 国内外大学校训无论是思想来源上还是语言形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反映着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比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校训,可以发现国内大学校训大多引用四书五经等传统经典巨著中的词句,语言表达上讲究对偶和押韵,价值取向强调集体主义,注重人格完善。而国外很多大学的校训都是从西方的圣经中受到启发,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价值取向倾向于个人主义,主要强调对真理的追求。 关键词: 大学校训 思想来源 语言形式 价值取向 文化内涵 引言 大学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浓缩,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被誉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明珠。国内外大?W 校训作为大学文化
2、的集中体现,其形成受到语言文化及思想差异的深刻影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追求。国内外大学不同的校训代表中西不同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折射出中西不同的文化差异和价值取向。 1.国内外知名大学校训概述 国内外大学校训都蕴涵高尚的道德追求、深刻的哲学思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辟的治学之道。国内大学校训大多出自于四书五经,而国外很多大学的校训大都从西方的圣经中受到启发。国内大学校训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伦理道德和意志品格的培养,发扬勤奋严谨的治学之2风,是学校文化、人文精神的凝聚和集中体现,是学校师生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标尺。而国外很多大学的校训则注重个人认知,价值取向主更倾向于对学术和自
3、由的追求。 2.国内外知名大学校训对比 2.1 思想来源差异 从校训的来源看,中国大学的校训大多都引经据典,引用四书五经等传统经典巨著中的词句,可以归结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精神的统一体1。 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智周万物,道济天下”出自周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东南大学的“止于至善”出自四书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引述自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及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出自易经 、礼记?大学 。这些中国知名大学的校训思想来源于
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思想、科学精神、革新理念和仁爱思想。 然而,国外大学校训会借鉴于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影响的圣经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牛津大学的校训“上帝乃知识之神” ,出自圣经中的赞美诗第 27 篇,强调“神”是知识和真理的源泉,表明学校浓厚的宗教背景和对上帝的信奉;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训“真理必将使你获得自由” ,节选自圣经约翰福音第 8 章第 31 节“耶稣说:如果你拥有我的教义,你就成为我真正的门徒那么你就能了解真理,真3理必将使你获得自由” ,这些校训都带有较强的宗教色彩2。还有一些国外大学校训引用诗文警句,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训“毫无特性的学习将一事无成”是其前身
5、费城学院的教务长威廉?史密斯引自贺瑞斯的赞美诗中的一句话,悉尼大学校训“物换星移,心智相通”借用拉丁语警句。 2.2 语言形式差异 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中国校训相对突出地运用固定词组或短语。中国古代美学中“对对子”是基础课程,诗篇、散文等传统文学形式中都追求对称美,这一美学观点深深影响我国校训的表达形式。国内知名大学校训重视对偶、对仗和押韵,陈述规范,多采用动词和祈使句,将深刻的哲理和文化韵味高度概括在独立的字句中。例如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西安交通大学的“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等3。这些校训采取传统的对偶成联的短语形式,在风格方面讲究对仗工整、押韵,以潜移默化的方
6、式传达哲理和文化意蕴。 西方大学的校训则不讲究对称和押韵,通常以单句陈述,如格言和谚语般简洁明了却包含意近旨远的劝慰之意。国外大学校训用词与我国多有不同,大部分来自拉丁文的格言。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校训“毫无特性的学习将一事无成” ,芝加哥大学校训“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 。其次,西方大学校训常运用比喻、借代等修辞,形象具体,耐人寻味。例如斯坦福大学的“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多伦多大学的“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等。其形式较自由洒脱,训词更丰富,包括形容词词组、名词短语及谚语短句。 43.校训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价值差异 3.1 文化内涵差异 国内大学校训借鉴于儒家经典或其他典籍,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
7、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校训强调人的道德义务、人伦关系、内心修养和精神充实。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提出“以德配天” 、 “敬德保民”等宗法式的道德规范。后由孔子创立,经孟子和荀子等先秦儒家学者及后世儒家学者进一步完善,建立一套完备的“以德治国”的德育实践模式和系统的“主德”观4。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直接影响大学精神的培育,显示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强大生命力。“德性文化”决定了中国大学的校训总是以德为先,崇德尚德,校训的内容都是围绕“德”来确立5。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真理先于道德,处在一切学问的首位,对自然规律孜孜不倦的追求造就西方的科学型文化。西方校训正是继承这一理念,在
8、古希腊,智慧被认为是道德中最重要的部分。例如苏格拉底提倡“美德即知识,美德即智慧” ,柏拉图提倡“知识即理念” 、 “最高的美德即智慧” 。与我国大学对“德”的高度强调与丰富评价资源相比,国外大学校训对此几乎没有侧重6。欧美高校的校训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在西方国家宗教对人的道德和行为具有强大的规范和约束力,对文化教育具有持久的渗透力。 3.2 价值取向差异 3.2.1 群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国内校训强调集体主义、团结合作,揭示中国人的群体取向,即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在5必要时可以忽略,可以牺牲。在处理个人与集体或环境关系时,要克己守道、贵在自知。在中国, “枪打
9、出头鸟” 、 “出头的椽子先烂” 、 “个人主义”是不被赞扬的行为。很多大学的校训都涉及“团结、乐群” ,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的高度重视。例如北京工业大学的“团结、勤奋、严谨、创新” ,北京理工大学的“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等,这些大学校训中都强调团体发展的重要性,个人作为团队中的一员,不能脱离集体而特立独行,鼓励个人对集体作出贡献。 国外大学校训追求自由、差异,体现了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在西方文化中,个人至上,个人主义的价值最重要。美国人从出生之日起,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善于竞争,要努力超越他人。美国人喜欢独辟蹊径,标新立异,他们追求个人享受,自由发展,不仅包括个人
10、物质利益的追求,还涉及个人意志和自我实现的追求。国外知名大学在无限追求精神的过程中,大学首先表现在其超越之特性、坚持其个性张扬,在其心智领域、学术领域和思想领域超越其固有7。国外的办学理念更突出各做其事,各展其才,各行其志,强调个体的自由状态和个体的力量。 3.2.2 做人与做事 中国自古就有“先做人,后做事;先成人,后成才”一说。 大学认为求学应当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对知识的追求应以高尚的道德为目的。做人胜于做事,所以教书育人是教育之本,在大学校训中有所体现。中国大学校训中频繁出现的词如厚德、自强、行善等,中国儒家经典强调道德价值和求知价值,道德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核心8。这种传统文化决定
11、了中国大学校训以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行,其次才6是智力的培养。比如东北大学的“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集美大学的“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等,这些校训都体现了教化育人为先的办学理念。 相比较而言,西方更重视外向的行动,宣扬积极进取、铤而走险、快速行动、追求效率、有所成就。虽然受到宗教的影响,西方大学教育理念追求自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真理的求知价值。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Mens et Manus(Mind and Hand) ”,倡导“既学会动脑,又学会动手” ,理论与实践并重;康奈尔大学的校训“I would found an institution w
12、here any person can find instruction in any study”,是康奈尔写给首任校长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即“我要建立一所大学以使得所有的人可以学到任何他所想学的学科” ,从此这句话就成了康乃尔大学的校训;芝加哥大学“Let knowledge increase so that life may be enriched”,倡导“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 。这些校训都突出强调在大学里探求真理、学术自由,强调行动对认知的重要性。 3.2.3 求稳与求变 中国人多数求稳,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认为和谐才是世界的永恒规律。 “祖宗之法不可变” ,中国人提倡稳中求进,
13、强调博闻强识,积学笃行。国内很多大学校训蕴含了传统文化中勤能补拙、天道酬勤、自我修炼的哲学思想,表达了在学风培养和治学方法上的严格要求。中国强调“团结、勤奋、求实、向上”的校训反映了较强的实用理性精神,而西方校训则包含更多的思辨色彩,更注重对事物的真实状态和科学真理的探索。 7西方人求变,强调无物不变,变化不止。其校训体现出不断打破常规、不断创新的精神。例如,美国纽约大学的校训为“To persist and to excel”,宣扬超越自己、超越他人。西方的科学型文化将宇宙论、认识论与道德论相区分,道德让位于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则是天人相分。西方认识论认
14、为事物内部、外部的矛盾冲突促成事物的发展,其大学校训比中国更强调对创新孜孜不倦的追求。所以,很多国外友人认为中国人性格内向、省身独慎、好静顺从、相互依赖合作,中国人认为西方人性格直率、好动、冒险、喜欢竞争、不依赖他人。 我国大学校训大部分受儒家经典著作的影响,反映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国外大学校训则大多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强调对真理与学术自由的追求。大学教育理念需要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辅相成才,继承传统的同时超越创新。这一点在国外知名大学校训中多有体现,也是其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值得学习与借鉴9。国内外大学校训折射出中西方价值取向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国大
15、学校训中团结乐群的集体主义取向与外国大学校训中个体自由发展取向差异;中国教化育人、完善人格和西方走向世界、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差异;中国人侧重稳中求进而西方崇尚自由创新。大学校训蕴含了国内外大学的本质内涵与价值追求,折射出的文化价值差异对我国大学的办学理念及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M 一步推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81庞晓东.从“211”大学校训看中国大学理念的价值取向J.教育学术月刊,2012(6):27-28. 2辛哲.中美名校校训的文化差异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3戴军.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唐智松.我国重点大学校训价值取向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6):51-55. 5潘瑛.论大学校训的道德价值取向J.浙江社会科学,2012(1):141-144. 6王振华,张庆彬.基于语料库的中外大学校训意义研究“评价系统”视角J.外语教学,2013(6):7-12. 7耿富云,赵伶俐,赵涛.美国大学校训对我国大学制度建设的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5(4):50-55. 8徐愫芬.我国大学校训的文化解读与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9朱海龙,杨韶刚.中美大学校训中的价值取向研究以“211”大学和美国排名前百所大学为例J.高教探索,2015(6):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