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蹈英雄情怀的生命激情――冯伟林历史散文读后.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490437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蹈英雄情怀的生命激情――冯伟林历史散文读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蹈英雄情怀的生命激情――冯伟林历史散文读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蹈英雄情怀的生命激情――冯伟林历史散文读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蹈英雄情怀的生命激情――冯伟林历史散文读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蹈英雄情怀的生命激情――冯伟林历史散文读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高蹈英雄情怀的生命激情冯伟林历史散文读后伟林努力追求与中国传统优秀知识分子的精神合一,积极践行“怀实业兴国之心,尽书生报国之力”的人生理想。他用一篇篇厚重的散文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敬意,展示了每一位受叙者闪耀生命壮美的光芒以及作者的志趣与决心。 生命中不能没有感发,不能没有激情,人也不能没有诗心,生活也不能缺少诗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是一种“感发的生命” ,它由作者传达给读者,而且可以不断生长,生生不已地流传下去。这种感发的生命,可以使人心境清新,青春勃发,永不衰老。伟林深谙此理,认为“言为心声” 、 “诗言志” 、 “不平则鸣”等传统写作理念并不过时。他的工作十分繁忙,这决定他不可能“为

2、赋新词强说愁” 。他的写作都是有针对性的,充满现实意义的。例如,多年前,当他去临湘给当地人民造福的时候,他写下了一枝一叶总关情以自励;国内一些人试图为秦桧等人叫尸还魂的时候,他奋笔疾书,写下借问英雄何处 ,对岳飞的精忠报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还满怀激情地写下了书生报国 ,该文的结束语便是:“我想大声问问:读书人啊,还有万丈雄心吗?拿什么来报效我的祖国! ”这掷地有声的发问,这振耳发聩的呼喊,令人热血奔涌,精神为之一振。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伟林一直以来景仰屈原和杜甫,而屈原追索理想的执著精神,杜甫心忧天下的入世情怀,同样浸透在2他的生命里。他把个人小我置放到国家、民族的大我之

3、中,把理想、信仰和价值追求投入到更为广阔和高远的人生境界,他在书写中磨砺,在磨砺中担当,在担当中承受。他热爱并珍惜自己的工作,把工作视为生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工作让他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把书写与担当联系起来,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重要部门的管理者;在精神生活里,他是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者。现实生活充实并丰富他的精神生活,而精神生活又反哺并提升他的现实生活,两相合一,传递给他的就是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生命的力量。 伟林生性敏感,情感细腻。他的经历和学养,特别是他的视界和胸襟使他的写作不会停留于“自娱自乐” ,而是他的工作的延伸,生命的延伸,精神的延伸。他始终关注时代,

4、认为时代感受与个人体验是一枚镍币的两面,可以相互诠释、互为表里。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重组、文化主体已从中心向边缘转化的现实压力下,写作关涉到他如何对历史反思,如何对时代发言。因此,他的作品,既有与脚下这块热土和当今这个时代血肉相连的体验与记忆,又有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的体验者的书写与思想者的言说。 换言之,伟林从历史反思和现实诉求的双向维度出发,既强调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批判精神,更强调其关怀当下,聚焦底层,积极参与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的现实介入性。作者把历史书写视为现实担当的印证,通过文学的方式体现出创作主体的思想投射和精神发现。他的散文集谁与历史同行 借问英雄何处 书生报国等一出版就受到读者

5、和评论家的热捧,证明了个人叙事与宏大叙事并非水火不容,在文学3“向自我、个人和内心的不断后撤或退缩”的时代,它再次彰显了文学依然拥有驾驭、言说重大社会与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也为伟林孜孜以求、朝向自己的人生理想作出了深刻的注释。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对文学写作产生起兴趣,这很正常,也好理解。但能够不受个人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和左右,在从事日渐繁重的社会工作之余,仍持续保持对文学创作的喜好和追求,并写出好的作品来,这就不能不让人生出钦佩之情。 伟林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他当过警察,从事过机关工作,还做过县委书记,现在主持着一个省份的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工作。工作的转换,身份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伟林对文学创作的

6、一腔热忱,这着实不易,同时也让我掩卷深思:伟林为何对写作这般乐此不疲,他与写作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什么在支撑着、激荡着他的这种持续而绵长的文学热情? 古语说,文如其人。品读完伟林的著作,我感受到的是现实担当与历史书写的完美结合,是英雄情怀和人文追求的琴瑟合奏。伟林在书里,品鉴了不少的历史人物。这是一些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至今仍受到我们仰慕的杰出人物。例如,他写王安石、周敦颐、岳飞、郑板桥、左宗棠、魏源,写到了他们的坎坷人生,写到了他们的奋发进取,更写到了他们忧国忧民的事迹行状和胸怀天下的凛然大气,涌现在文字中的有一股“借问英雄何处”的美学张力,这是慨叹,也是问询。英雄不在,问世间何谓英雄

7、?从这里,我们略略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某些心迹。作者是在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品评来探究人生应有的价值,是在对生命的壮美4作出历史的追寻。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的文学努力,未尝不是他的人生努力。作者对文学的热情,是出于精神向度上的寄托和追求。作者从历史的探寻中不断调整和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从先哲前贤那里汲取着人生的滋养。同时,从伟林的历史探寻中,也能感受到他对历史的真切把握,和在此基础上对历史兴衰得失的感发和领悟。这样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往往能让人获得开阔的视野和敞亮的胸襟。用这样的胸襟和视野来观照我们的现实人生,就多了一份丰厚,多了一种秉持,也就平添了人生的高度。我们不难理解,作者对历史的热情,对文学的热

8、情,是由衷地出于对生命的热情,对不断认知人生价值的热情。这样的写作显然不同于一般,因此,伟林的历史散文,在史实和认知之上,更自有一份骨力和心气。 很感慨伟林出于精神寄托和人生追求的这样一种写作方式。它质朴而纯正,发乎心而形于言,绝少功利和虚饰。记得有一位评论家这样评价伟林,说他的文字里有一种温度。他的文字的确带着体温,他是在用自己的情怀去捕捉历史的光芒,拓展着自己的胸襟,升华着自己的内心。许多人把伟林定位为历史文化散文的代表作家,这当然是对的。事实上,伟林除了从历史中探寻生命壮美和吞吐沉雄浩荡之气外,他还饱含深情地写过另外一些文字,一些对现实生活所生发的实际感触。这些文字很灵动、很鲜活,彰显了

9、喜怒哀乐和心情意趣。比方,他写老家门前的“三棵树” ,写得情真意切,让人产生想去看看这三棵树现在是什么模样的冲动。如果你读过他写官场生态的冷暖春秋这篇文章,即便5与作者未曾谋面,你也能想见他的做事和为人。近些年来,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它们中有对乡村小学启蒙之时的追记,有对田园水井般少年生活的留恋,有对父母之爱的深挚怀念,有对师长、朋友、领导、同事的真切感激,有对儿女情长的细腻描绘和对以往岁月的温馨回忆。这些作品笔墨平实、行文简洁、格局不大,但富有感触,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气、一份感动。我读伟林的作品,读到了诚挚和真切,读出了情意和感兴。 总之,伟林的散文,把笔触遥遥指向历史,从先哲前贤那里追寻生命应有的辉煌与壮美,同时又把笔触深深探入自己的内心,荡漾出了对生命的诚挚和感动。正是对生命之美的执著探寻,成就了伟林的散文写作,也使我们对他新的创作抱以更多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