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文化权利与公共文化服务.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90849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民文化权利与公共文化服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公民文化权利与公共文化服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公民文化权利与公共文化服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公民文化权利与公共文化服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公民文化权利与公共文化服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公民文化权利与公共文化服务摘要:公民文化权利这一国际性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环境下,开始引起国人的注意。那么,公民究竟有多少文化权利?由谁来保护公民的文化权利?本文从依照国际公约的相关内容,结合国情、省情,阐明公民可以享有的权利,客观地分析了江苏区城之间的发展差异和弱势群体文化权利被“忽视”的现状,同时针对公民对文化权利认识和诉求会越来越强劲的势头,提出政府必须在其所辖范围内,提供众多的公共文化设施和优质的文化服务,以保障这种权利的充分实现。 关键词: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公平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6)07-0121-05 党的

2、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文化权利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国家建设、社会文明、民族进步的迫切需要,是全国人民进一步提高物质文化和政治生活水平的愿望和要求。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切实保障公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正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加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 一、文化权利:关乎政府的文化责任 2联合国于 1966 年 12 月 16 日通过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其文化方面的主要内容为:“人人有权参加文化生活,享受科学进步及其应用所产生的利益,对其本人的任何科学、文学或艺术作品所产

3、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利益;享受被保护之利” , “公约缔约国为充分实现这一权利而采取的步骤应包括为保存、发展和传播科学和文化所必需的步骤”等等。中国政府于 1997 年正式签署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并于 2001 年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批准,这一重大决策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公民权利国际标准的认定,表明了党和政府不仅注重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政治权,而且开始把公民的文化权列为保护的范畴。 (一)公民究竟有多少文化权利 1、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权。政府兴办的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公民可以享受其提供的各种文化艺术服务。这些公共文化场所不仅肩负着保护人类遗产

4、、普及社会教育的责任,而且是公民及时准确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窗口,是汲取爱国主义精神和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水平的第二教育课堂。 2、享受文化科技进步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个最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往往是以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享用到现代文化科技含量和需求的满意程度为参照。电子信息、数字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文化权利产生了相当积极的影响,不仅使艺术产品高档次、品牌化,而且3给人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不仅使广泛的人群能够轻松接触到世界文化遗产、各国艺术经典、各门类图书期刊,为人类创造终身教育的机会,而且能够迅速让你获得和使用最先进的研究成果。 3、参与文化生活权。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以及文化

5、市场所提供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给人民群众参加社会文化生活、欣赏艺术以及受益于智力发展的权利。这种参与完全遵照公民本身意愿,符合自己审美需求、能够抒发自己感情,是一种自由的人性化选择。 4、接受教育和培训权。公民有目的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以适应现代科技更新换代、不断发展的需要。这种利用闲暇时间把娱乐活动与接受教育、培训技能和锻炼结合起来的做法,不仅自身受益匪浅,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发展。一个人自发学习的愿望越强,意志就越坚,成效越显著,对改善公民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有非常大的帮助。这种权力有着更多自由空间,既可以从国家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中获得,也可以从社会其他渠道中获得,

6、或在家庭内根据个性化的要求安排学习和训练。 5、文化创意权。文化创意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继承发展传统文化艺术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创新和突变,并达到新的境界;其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公民自身激发出的新的精神和能力,以及物化出的新的文化产品创意。创造出这些文化产品或方式,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整个创造活动也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文化人” 。文化创意权能让公民的创新热情和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充分体现公民文化主体意识,这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积淀和成就文化事业发展的强4大推动力量。当然公民有保护自己文学、科学或艺术作品的精神和物质利益的权利。 (二)政府如何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 公民

7、享有充分的文化权利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目标和内容。而政府必须保障这种权利的充分实现,并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优质、公平的文化服务。这就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在其所辖范围内,建立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方式,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服务设施、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为核心,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这一体系是政府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极为重要的关键因素。 1、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以政府投入为主体,以社会团体和个人协同提供,以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为服务内容,以满足公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具有公共社

8、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其服务的对象是本辖区内的全体公民。 2、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为公民提供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是公民享有平等发展机会的先决条件。其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列入本级政府基本建设资金计划和财政预算。这是贯彻公民参与促进文化认同的政策措施,使文化认同成为个人、团体、国家和地区间相互了解的基础平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统筹规划、布局合理,体现公平化、人性化、科学化。 53、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具体内容。这种精神产品的供给是源源不断的,既有传统的经典艺术,又有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的文化形态,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

9、融相兼的统一体,能够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文化层次的需求。 4、公共文化服务者。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的基本队伍:为提供文化服务产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队伍和业余群众文艺骨干队伍,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管理者队伍和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文化事业的有识之士队伍。 5、公共文化政策法规。这是公共文化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从设施规划、资金投入、服务内容、队伍建设、管理利用等方面,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下来,为公民文化权利提供最基本的平衡与保障,从而能够自由、平等地分享文化成果。 此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包括服务的技术设备、艺术包装以及内部管理机制、运行方式等内容。 (三)“两个率先”与公民文化权益。 “两

10、个率先”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江苏发展的总定位,是江苏本世纪头二十年奋斗前进的总目标。随着“两个率先” 进程进一步加快,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随之变得更加突出,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问题也就非常明显地摆在各级政府面前。小康也好、现代化也罢,说到底其核心内容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小康和人的现代化。而人的小康和人的现代化,首先是以人的幸福为宗旨。只有当广大公民的文化权利得到应有6的尊重,心中充满喜悦和快乐,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省“两个率先”的实现才能协调和全面。勿庸讳言,我省现阶段文化建设还有不少“洼地” ,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公民素质与小康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相

11、当的差距,不仅知识文化水平需要极大提高,在思想道德素养方面也存在着普遍的欠缺。 “两个率先”理所当然包含着文化的率先,政府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公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创造必要的保障条件。充分实现公民应有的文化权利。一方面, “两个率先”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民文化权利的充分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公民在分享文化成果的过程中,激发出参与“两个率先”的热情和更多自觉投入的行动。 “两个率先”与公民文化权利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和谐共进尤其重要。政府要满足和保障公民正当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文化需求和权利;公民也应当在文化权利的实现过程

12、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和创造水平。公民文化权益实现的水平高不高,不仅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量,也是检验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二、公共文化:顺乎民心的文化工程初现端倪 自 1996 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江苏建设成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以来,全省文化事业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在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繁7荣文化艺术创作、培育特色文化品牌产品、创新基层文化服务手段等方面,取得较大成就。一个覆盖全省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供了较为快捷和多样的选择。 1、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优化。到目

13、前为止,全省有文化馆 116 个,其中国家一级馆 31 个,居全国第一;公共图书馆 100 个,其中国家一级馆 47 个,列全国首位;博物馆 97 个;乡镇街道文化站 1395 个。全省上下初步形成便民利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大幅度改善,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1997 到 2000 年省政府拨出 3750 万元用于全省 375 个文化站进行了改造和建设。2000 年江苏以举办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共投入场馆建设资金 5 亿元,全省建设改造了 31 个场馆,其中有的场馆当时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进入十五期间重大文化建设取得新的突破。2002 年至 2005

14、年省财政又安排50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设施建设;安排2732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全省 30 个无房和不达标文化馆、图书馆的新建和扩建。南京图书馆新馆、江苏省科技宫、江苏省美术馆新馆等,都是投资数亿元以上的重大建设项目。苏州、扬州、镇江等市博物馆新馆,无锡市文化馆、宿迁市文化艺术中心,徐州市图书馆新馆、南京市金陵图书馆新馆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均被当地政府列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和民心工程。 2、优秀文艺作品供给量显著增加。近几年来江苏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为龙头,努力打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文化产品。1998 年以来,江苏在全国“文华奖”评比中,夺得

15、3 个文华大奖、9 个8文华新剧目奖。中宣部已举办的九届“五个一工程奖” ,江苏有近 70 部作品人选。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苏州的儿童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 、无锡的舞剧红河谷荣登国家十大精品剧目。全省艺术表演团体 127 个,每年滚动生产 100 台左右新剧目,演出场次 387 万场,观众 16973 万人次。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中,我省获得金奖 1 件、银奖 9 件、铜奖 24 件、优秀奖 12 件,入选获奖总数居全国前列,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 3、文化建设工程强势推进。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全面实施。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 56 个县(市、区)乡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民间艺术之乡,33

16、个县(市、区)乡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去年南京白局、常州手绘梳篦、无锡手捏泥人、宜兴手工紫砂陶艺、以白蛇传为代表的镇江口述文学、扬州清曲、溱潼会船、南通板鹞风筝、金湖秧歌、云渡桃雕、海州五大宫调、睢宁落子舞、东台发绣被列为首批省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苏州市被列为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试点城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共享工程”江苏省分中心初具规模,现已完成 300 个基层点的签约计划,有 246 个基层点已为城乡群众开展服务。精心打造沪宁高速沿线音像管理示范区。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目标,示范区建设由

17、城市向沪宁沿线五市延伸,由沪宁沿线向宁连、宁通、宁宿徐沿线地区推进。 4、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仅 2004 年,全省公共文化馆(群艺馆)、文化站组织的各种群众文艺活动达 21459 次,举办展览 8906 个、培训班97107 班次;各级公共图书馆文献总藏量达到 297417 万册(件),公共图书馆年内总流通人次达 160478 万人次,举办各种读者活动 2038 次;博物馆举办文物陈列等展览 499 个,参观人次 5995 万人次。全省各地公共文化部门在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上,既注重精心策划代表江苏水平、体现时代特征的有亮点、有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又力求扩大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机会和空间

18、。如“2004?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盛况空前,58 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活动,展现了古都南京独特的风姿,进一步提高了南京的知名度。苏州在举办第 28 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组织开展大型文化活动 30 多场,近 10 万市民观看了精彩的表演、展览。无锡市举办了该市历史上规模影响大、活动项目多、参与人数广、社会反响好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太湖艺术节和“激情周末”三大艺术盛会,凸显了无锡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和融合性。扬州与央视国际频道合作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大型文艺晚会和中国古筝艺术第五次学术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徐州市努力拓展演出市场,积极开展“文化大篷车”系列活动,等等。这些品牌性活动

19、不仅唱响本省,乃至在全国以及国际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5、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全省各地为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积极探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在文化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促进了全省基层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盐城在全市范围内组织 100 场广场文艺演出、100 场文化活动进社区、100 场文化活动到农村,吸引了全市百万群众参与的先进文化下基层“三百工程”活动,受到城乡群众的普遍欢迎。南通市积极开展群众文 化10“百千万”工程,即市区开展较高水准的文化活动 100 场、县(市区)组织有一定影响的文化活动 1000 场、乡镇(社区)组织各类文化活动 10000场,以

20、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淮安市组织实施宁连路沿线文化示范带工程,农村百里文明示范带创建活动,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基层文化工作。连云港市精心组织“先进文化进万家”及一年一度的“在海一方”广场文化系列活动。常州的“春之戏” 、 “夏之歌” 、 “秋之舞” 、 “冬之画”系列群文活动,带动全市群文工作蓬勃发展。 三、文化公平:一个待解的难题 江苏借助经济持续增长和文化深厚的积淀,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向新的高度攀升,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但由于江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在苏南与苏北、城市和农村仍然有一支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渴求文化公平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公民的文化权利尚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问题之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萎缩。在农村基层文化一直唱主角的乡镇文化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危机。近年来由于乡镇机构改革,部分地区特别是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公共文化阵地萎缩现象严重。尽管在乡镇机构撤并过程中强调文化站阵地确保不流失,仍然用于开展文化活动,事实上根本没有做到。苏中和苏北一些地区乡镇文化站流失面积占原有面积的 30之多,一些本来已经消灭元房、危房文化站,目前又出现了新的无房、危房文化站。再比如图书馆,全省平均每 74 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