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我国高校资助体系的思考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0-192-01 摘要:通我国高等教育现有资助体系存在功能定位、资助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构建助学体系应突出有偿资助的指导思想,开拓和维护国家助学贷款的主渠道功能,奖、助学金应该在资助体系中突出以减免学费,将贫困生的物质和精神资助相结合,定位贫困生的工作应提前。 关键词:高校;资助体系;大学生 2006 年教育部发布的我国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政策体系介绍中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体系。
2、 ”因此,政府才能向社会公开承诺“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 。现有的资助体系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仍然非常紧迫:资助政策在各省市不同高校和学生存在差异;有的银行签合同及划款不到位;助学贷款还款风险直接关系资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本文主要从各种资助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等层次来论述中国高校资助体系的指导思想、角色责任、资助模式以及诚信教育等方面。 21 目前高等学校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构成助学体系的各种资助方式相互间的功能错位 1999 年我国高等教育已全面改为收费制,任何人上大学都有依法缴费的义务,贫困不是不缴费的理由。现有资助体系“奖、助、贷、
3、减、免、补、勤”各种资助方式并列排位,有偿与无偿混淆,相互关系错位。“贷”与“勤”属于有偿资助,而“奖” 、 “助” 、 “减” 、 “免” 、 “补”属于无偿资助,有关方面按高校收费制度的补充机制来定位贫困生资助体系。 1.2 奖学金不一定是助学金 随着 1999 年高等教育收费并轨与扩招,贫困大学生问题凸现,有统计研究表明,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在突出综合素质的奖学金竞争中比例很低。在社会呼吁和教育部门要求下,高校奖学金开始向贫困生倾斜,低标准、高覆盖,奖励贫困生中的优秀者。高校设立奖学金的目的不在于资助贫困生,而在于激励优秀的学生,奖学金的性质是奖励,不是济困。学生品学兼优不能获奖的原因只因不
4、符合“贫困”条件,家长、社会一时不能理解,在贫困生和普通学生之间制造了矛盾。 1.3 重物质轻精神的资助体系对贫困生身心健康不利 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减轻经济压力,国家不断完善资助体系,推出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困难生补助、学费减免、社会无偿资助等一系列积3极措施,但相比于庞大的高校贫困生群体,这些仍是杯水车薪,只能缓解部分贫困生的压力,但由此引发的关于贫困生隐私问题和心理压力却往往被人忽视。 1.4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滞后,且出现诚信问题 实行国家助学贷款是近年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新举措。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贫困学生的上学困难问题。目前,把资助政策的宣传定位在
5、录取通知书发放时则太晚了。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应前移至中学阶段,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确定其身份并申请资助。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诚信问题。现有信用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违约风险大,拖款欠款在所难免,有关大学生助学贷款中的诚信问题不时见诸报端,严重的损坏了大学生的形象;也导致了银行对风险估计过高,发放谨慎、程序烦琐。 2 我国大学生资助制度的改进措施 2.1 国家对高校资助体系进行宏观调控 对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理性探讨与实践要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必须从多方面综合应对才可见效。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多渠道资助体系教育的受惠对象是国家,国家有义务也有必要保证助学贷款持续进行,并承担助学贷款过程中
6、出现的风险。同时,国家多方位的拓宽社会资助渠道,以完善社会资助体系。积极争取包括海外华侨、社会名人、企业4集团、高校学者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扶贫款、发行国家教育、福利彩票等方式拓宽其金融渠道。目前,以广州大学为例,从 05-07 年近三年时间,获得国家及省政府资助金近 2000 万元,国家助学贷款总金额高达 3000 万元,社会资助经费比 05 年翻了 2-3 倍,从原来的每年平均近30 万元增加到 100 万元。 2.2 贫困生的物质资助应该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工作在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要更加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变化,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加强沟通,尽可能地给予其倾
7、诉的机会,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使他们在逆境中健康成长。其次,学校要在贫困学生中开展挫折教育、成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和消费观,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坦然面对贫困、正视贫困,激励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用乐观向上的态度,让他们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2.3 加强诚信教育并制定相关政策 学生的诚信意识是其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的关键因素,也是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在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积极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营造诚信氛围,组织学生签定国家助学贷
8、款承诺书 ,进一步宣传个人诚信系统知识,让学生了解贷款违约要承担的严重后果。5从而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使学生被动还款变为主动还款,从感性到理性认识诚信,以解决贷款道德风险问题。同时,加强社会监督,我校每年分别将未还清贷款毕业声的情况以信函形式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告知用人单位,请用人单位配合学校,督促学生按时还款。除此之外,还认真做好贷款毕业生跟踪联系工作,经常与贷款经办银行沟通,了解贷款毕业生的还款情况,协助做好贷款的催还工作。 2.4 大力调整大学生资助模式 目前各种资助方式相对独立、缺乏协调与配合。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同时被减免当年全部学费、还不影响其他专业奖学金的获得
9、,部分学生可能得到超过一万元的资助,过大的资助额已经超出了资助贫困生的内涵,还挤占了其他贫困生获得资助的机会。奖、贷、助、补、减各有优势与不足,应该共同形成一个完整、互补的学生资助制度体系。一方面,针对不同情况、充分发挥每种资助方式的作用;另一方面,根据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理顺各种资助方式的关系,形成以贷学金为主,以奖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补充的大学生资助模式。 参考文献: 1刘芳.大学生教育资助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 2林莉.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创新初探J.高教探索.2003 63李文利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4.2 4蔡则祥.中国 s 助学货敖制度的完善与创新J.金融研究.2004.2 5卢小广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重构J.中州学刊.2005.2 6王意明,李世光.我国高等教育助学体系定位问题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