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休公羊三世说及其解经方法.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91645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休公羊三世说及其解经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何休公羊三世说及其解经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何休公羊三世说及其解经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何休公羊三世说及其解经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何休公羊三世说及其解经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何休公羊三世说及其解经方法摘要从公羊三世说的主要特征来看,在公羊传中仅有“异辞”和“自近者始”之说,其中所含渐进之义乃是三世说之肇端。何休在前人基础上,将小国大国以及内外、夏夷之空间远近与三个时段结合起来,并在春秋公羊传解诂中采取了若干种方法,来证明和强调其公羊三世说理论。 关键词何休 公羊学 三世说 解经方法 中图分类号B23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1)04002207 公羊三世说是在对春秋公羊传的解释中形成的。此说在公羊传中有其端倪,经过董仲舒的阐释,至东汉末何休方形成系统。自此以后,虽唐宋学者对其多有批评,但清代中叶随着公羊学的兴起,公羊三世说遂重新为一

2、批学者所看重。在公羊三世说乃至公羊学流变的整个过程中,何休公羊学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何休之学,清代公羊学便没有兴起的基础,而三世说则是何休公羊学体系之主要内容。 讨论何休公羊三世说的学者,多为解明何休三世说之内容,以及阐发何休学说的理论特点和意义,而涉及何休三世说的理论方法和解释策略者,即关于 understanding of understanding 性质的研究者则不多。2因此,有必要从解经方法的角度对何休三世说考察一番。考虑到此话题的完整性,我们先要讨论一下何休三世说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来源。 一、何休公羊三世说的基本内容 后人了解何休的三世说,有赖于春秋公羊传解诂

3、一书,此书是现存何休完整的传世著作。其他如孝经注 、 论语注 、 春秋公羊文谥例 ,以及曾引起郑玄论战的作品左氏膏肓 、 谷梁废疾 、 公羊墨守皆已佚失,仅存后人辑佚的若干条目。 春秋公羊传解诂是注经之作,何休于其中屡次提及人所闻世如何、入所见世如何,皆属对三世的解释。其中在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的注中,有一段集中说明公羊三世义的话,文繁不录。下面对何休注文略加分析,以明确何休三世说之内容究竟为何。 何休于此注中所呈现的意思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意思,是对公羊传之“所见” 、 “所闻” 、 “所传闻”的解释,此解释的背后隐藏着这样的问题:何人所见所闻所传闻?在公羊学的语

4、境里, 春秋是孔子所修,那么“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乃是孔子所见、所闻、所传闻。依照董仲舒的说法, 春秋是孔子加乎王心所修。这个王心,与下文将要涉及的王鲁亦有关系,所谓孔子加乎王心,是指孔子托王于鲁,同时以己心为王心。因此,所见、所闻、所传闻,亦可以说是王之所见、所闻、所传闻,此时,孔子之心以及假托3于鲁国国君之心和作为符号的王心,成为三位一体的东西。在此前提之下,何休亦将春秋 242 年分解为三个时期来解释所见、所闻、所传闻:“所见者,谓昭、定、哀,己与父时事也。所闻者,谓文、宣、成、襄,王父时事也。所传闻者,谓隐、桓、庄、闵、僖,高祖曾祖时事也。 ”此种划分与董仲舒一致,董、何均

5、未讲前五公为传闻世、中四公为所闻世、后三公为所见世划分之理由,但思及孔子主要活动在昭、定、哀三公之世,此划分有其合理之一面。 第二层意思,是何休概括了春秋异辞的理由和目的,并对春秋三个时段的不同写法特征进行了阐述。所谓异辞的理由是“见恩有厚薄,义有浅深” ,故而有异辞。异辞之目的则是“时恩衰义缺,将以理人伦,序人类” ,这是一种关乎人世间生活秩序的理想。基于如此的理由和目的,便有了所谓的春秋治乱之法。直白点讲, 春秋治乱之法就是通过“异辞”来加以呈现。而所谓“异辞” ,即指不同的描述或者说写法,作者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及认识。在此,如果是史家作史,即便是史料因距离作者远近之不同而有详略之不同,

6、也不会涉及写法的不同,写法(笔法)中含有作者刻意安排的意思, 公羊传中的异辞说,的确含有需要读者深入思考的东西。那么,在何休看来, 春秋的异辞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对此,何休分别对三个时段加以说明,因恩有厚薄、义有深浅, “故于所见之世,恩己与父之臣尤深,大夫卒,有罪无罪,皆日录之” ;“于所闻之世,王父之臣恩少杀,大夫卒,无罪者日录,有罪者不日略之” ;“于所传闻之世,高祖曾祖之臣恩浅,大夫卒,有罪无罪皆不日略之也” 。4同时何休亦赋予三个时段以衰乱、升平、太平之名,分别对应着:“见治起于衰乱之中,用心尚麓桷,故内其国而外诸夏,先详内而后治外,录大略小,内小恶书外小恶不书,大国有大夫,小国

7、略称人,内离会书,外离会不书是也” ;“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书外离会,小国有大夫” ;“著治大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 。 这就是何休的公羊三世说。在何休看来, 春秋三世之中有不同的写法,从不同的写法中,不但可以观察到夫子隐含于其中的“恩” 、 “义” ,还可知道三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空间上,致治由内而外,王化亦由内而外及于夷狄。在时间上,王化渐进,最后天下远近小大若一。从中可以发现, 春秋的写法背后是一套政治伦理的诉求,亦即皮锡瑞所说“有义可为法戒”之“义” ,此乃春秋之实质内容。而三世的动态发展,即假设了“义”在现实中的逐步实现的过程。换言之,如果孔子的政治理想能够

8、逐步实现,这个世界最终一定会成为天下远近小大若一的太平世界。 二、何休公羊三世说理论的来源 何休三世说是在注春秋公羊传中提出的,源于公羊传中的几次“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的话头。 公羊传总共在三处提及“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 (1)隐公元年, 春秋:“公子益师卒。 ” 公羊传:“何以不日?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5” (2)桓公二年, 春秋:“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 ” 公羊传:“内大恶讳,此其目言之何?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隐亦远矣,曷为为隐讳?隐贤而桓贱也。 ” (3)哀公十四年, 春秋:“春,西狩获麟。 ” 公羊传

9、:“春秋何以始乎隐?祖之所逮闻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 第一条, “何以不日?远也” ,大夫卒不书写具体的日子,是因为时代久远之故。 春秋是孔子据鲁史而作,因此,时代久远而不书日,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史官失记,二是孔子故意为之。从公羊传所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来看,显然不是因为史官失记,史官失记是偶然现象,会是错乱的、毫无规律的,不会造成所见、所闻、所传闻三者异辞之情况。在公羊传看来,这里面有孔子修春秋的特别用意。 第二条,桓公会几位诸侯“以成宋乱” ,这是大恶,理当为桓公讳。但是经文对此直书,并无讳言。 公羊传的解释是:“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隐

10、亦远矣,曷为为隐讳?隐贤而桓贱也。 ”因为时间久远,所以无讳于桓公大恶。然而,隐公比桓公更远, 春秋隐公二年“无骇帅师入极” ,却“灭”讳言“入” ;隐公五年张鱼与民争利,春秋讳为观鱼,这是何道理?公羊传的解 释是隐公贤。一个6“贤”字,打破了因“远也”而有的异辞之规则。可见夫子修春秋之三世异辞可因具体情况之不同而有变化。亦即,既有一般规则,也有特殊规则。 第三条, 公羊传解释春秋始乎隐的原因是“祖之所逮闻也” ,隐公之前是祖之所未闻,故以隐公为始。而后面的“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的说法,似乎与春秋何以始乎隐之问题没有任何关系。但这句话接在“祖之所逮闻也”之后,更易让人想起对所见、所

11、闻、所传闻的具体划分。董仲舒的三等说对具体时段的划分或许就是在这里受到启发。也就是说, “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的说法不是用来说明春秋何以始乎隐的,相反,其置于此处是为了更好地被说明。 因此, “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之说,在公羊传中只是表明了一种书写方法。而从上面第二条分析中提到的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的问题,可以知道异辞之说并非整齐划一,毕竟同时有不同规则起着作用。另外, 公羊传亦有对与其后公羊学三世说有紧密关系的“内外” 、 “夷夏”以及“渐进”之说辞,例略不举, 公羊传数万言之中,只有极少例子呈现了以上之信息。然而。也就是这些极少的例子,为后世公羊学者打开了一扇门,通向

12、可供他们发挥的天地。 有汉一代,传公羊学者不少,但有文字传世者却不多。从公羊学在汉代的源头来看,徐彦引戴宏序云:“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其子平,平传与其子地,地传与其子敢,敢传与其子寿。至汉景帝时,寿乃其弟子齐人胡毋子都著于竹帛,与董仲舒皆见于图谶是也。 ”而汉书,董仲7舒传亦称,胡毋生与董仲舒同业,据何休解诂序所言,胡毋生至少应该作有公羊条例,惜不存。而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有关春秋学的作品,当为公羊传著于竹帛之后最早的传世著作。史载董仲舒有数传弟子,王国维考汉石经公羊校记 ,认为何休公羊学兼采了董仲舒三传弟子严彭祖、颜安乐之学。仲舒弟子皆无作品传世,而何休曾与其师博士羊弼追述李育意。对于李育,

13、史书但言其少习公羊春秋 ,并未述及其师承,亦未有作品传世。 现存比较完整的两种汉代有关公羊学的作品,是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以及何休的春秋公羊传解诂 ,二者在传承上有某种关联,我们不妨简要对比一下董仲舒和何休对公羊传异辞说的解释。 公羊传只是简略地以“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提醒读者, 春秋乃是经过了作者独特的编写而并非后世所谓断烂朝报。董仲舒除了将春秋十二公划分出三个具体时段,还进一步指出, 春秋中含有一套建立在亲近疏远之上的,同时又能够别贵贱、轻重、厚薄、善恶的书写和评价方法。何休继承了董仲舒的三个时段的划分,亦认可董仲舒亲疏厚薄之旨为异辞之根据。但他未满足仅仅将三个时段的划分作为亲近疏

14、远、详近略远、近微远显的铺垫,而是将三世提升为孔子传达理想的基本框架。此时,异辞的依据扩大了,三世渐进之义亦成为异辞的根源,并且,三世说与内外说(包括夷夏关系)和王鲁说成为一个整体。可见,何休三世说既有与董仲舒之义相同者,又有其特点。那么,何休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得出了其三世说的理论系统呢? 8三、何休公羊三世说的解经方法 解经方法是在解读经典过程中,为达成某种解释而采取的策略和手段。从大的方面说,解经方法不外有两种,一种是指解经者严格遵循经典上下文,并将经典放置在此经典所形成的系统中进行理解和说明。另一种是指解经者借助经典的表述,来说明某种理念,而此种理念在经典中并没有被明确说明。为讨论方便,本

15、文称前者为直的方法,后者为曲的方法。以此观照,可以发现两种方法在何休三世说那里都有所显示。下面分别各举几例加以论述。 (一)直的方法 直的方法是指对经典原意以及经典所在思想系统的遵循,如此说仅是举其大端而已,具体到何休的春秋公羊传解诂 ,便是结合公羊传上下文解经,请看如下几例。 例 1:庄公二十三年,经:“荆人来聘。 ”公羊传:“荆何以称人?始能聘也。 ”何休注云:“春秋王鲁,因其始来聘,明夷狄能慕王化,修聘礼,受正朔者,当进之,故使称人也。称人当系国,而系荆者,许夷狄者不一而足。 ” 王化润泽、夷狄渐进,乃是何休三世说的内容之一,天下远近小大若一的一个主要指标便是夷狄进至于爵。但是在此过程中

16、, 春秋对夷狄的态度有赞许亦有所保留,称人是赞许,系荆是保留,此所谓“许夷狄者不一而足” 。 “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亦见于公羊传他处表达:文9公九年,经有“楚子使椒来聘” ,传有“椒者何?楚大夫也。楚无大夫,此何以书?始有大夫也。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亦有此语。何休在此注解,乃是援引他处传文解经也。 例 2:宣公十一年,经:“秋晋侯会狄于横函。 ”何休注云:“离不言会。言会者,见所闻世治近升平,内诸夏而详录之,殊夷狄也。下发传於吴者,方具说其义,故从外内悉举者明言之。 ” 何休讲“离不言会” ,是指其三世义之所传闻世内离会书,外离会不书,而“言会者” ,是

17、指“于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书外离会”(隐公元年注)。其言“下发传于吴者,方具说其义” ,显示了何休解经注重上下文之联系。 “下发传于吴者” ,指成公十五年传,彼时经有“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鳝、邾娄人会吴于锺离” 。 公羊传云:“曷为殊会吴?外吴也。曷为外也?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曷为以外内之辞言之?言自近者始也。 ” 公羊传在此说明了王者“一乎天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自近者始是就空间上远近而言。但是,公羊传未将“内诸夏而外夷狄”与所闻世结合在一起,所传闻、所闻、所见是指

18、时间上的远近,何休则将以鲁国为中心的空间之远近,与时间之远近相结合。 例 3:隐公四年,经:“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 ”何休注云:“外小恶不书,以外见疾始,著取邑以自广大,比于贪利差为重,10故先治之也。内取邑常书,外但疾始不常书者,义与上逆女同。 ” 上逆女指隐公二年,经有“九月,纪履?来逆女” 。何休注云:“内逆女常书,外逆女但疾始不常书者,明当先自详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故略外也。 ” 何休所讲外小恶不书,在其三世义中乃是所传闻之世之书法, “外小恶不书”在公羊传亦有明文,隐公十年,经有“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 。 公羊传有“春秋录内而略外,于外大恶书,小

19、恶不书。于内大恶讳,小恶书” 。何休注云:“于内大恶讳。于外大恶书者,明王者起当先自正,内无大恶,然后乃可治诸夏大恶,因见臣子之义,当先为君父讳大恶也。内小恶书,外小恶不书者,内有小恶,适可治诸夏大恶,未可治诸夏小恶,明当先自正然后正人。 ”此亦见何休解经注重上下文之联系。另外,传文在此总言“春秋 ”录内而略外,何休则将之纳入其三世系统,认为“所传闻世”录内而略外,将此书法归之于春秋之某一时段。 同时,也可以看到,何休所谓“录内而略外”有着先秦儒家之义理依据:“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明当先自正然后正人” 。又如,隐公二年,经有“春,公会戎于潜” 。何休注云:“凡书会者。恶其虚内务,恃外好也。古者诸侯非朝时不得逾竞。所传闻之世,外离会不书,书内离会者, 春秋王鲁,明当先自详正,躬自厚而薄责於人,故略外也。”结合公羊传上下文解经,这说明公羊传中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三世义,何休乃是将之系统化了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