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课时课 题: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 2 页例 1教学目标: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卷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2 在实 践操作活动 中,体会统一长度单 位的必要性,了解 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教法与学
2、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将学生分成 46 人的合作学习小组。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 1 厘米的白纸条、1 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 1 厘米的小方木。教学过程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2 -1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2 汇报交流,分组活动。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 1 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
3、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 5 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课件|视频| 试卷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3 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4 质疑问难。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
4、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5 活动延伸。用回形 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 (数学课本的宽是 5 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 5 个小刀的长)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 5 表示?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归纳 升华。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 5 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积累运用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总结提升- 3 -1 大家亲 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
5、长度,在测 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2 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板书设计一测量课桌的长。 (分组活动,汇报交流)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教学反思: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上感觉太匆忙。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掌控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课件|视频| 试卷第二课时课 题: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 3 页
6、及第 4 页做一做,练习一第 1、2 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 1 厘米的实际长度。2 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4 -难点;体验 1 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演示。学法:自主探究。教
7、学准备:图钉、刻度尺、小木棒、 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课件。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 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探究新知1 认识厘米。认识 刻度尺。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0 刻度线认识 1 厘米。1 厘米有多长(从刻度 0 到刻度 1 是 1 厘米,从刻度 1 到刻度 2是 1 厘米,从刻度
8、 2 到刻度 3 也是 1 厘米)认识 刻度尺上的几厘米。从刻度 0 到刻度 2 是几厘米?4 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学生汇报。2 用厘米量。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把尺子上的 0 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 5 -就是几厘米)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数学书的长、宽, 铅笔的长。 拓展延伸,学会 应用1 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 1 题。集体订正。2 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 2 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回顾全课,总结 提高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1 认识厘米认识 1 厘米
9、 从刻度 0 到刻度 1认识几厘米2 用厘米量教学反思:本课亮点在于:1、让学生参与本课的目标制订。2、体现两个转变,1 厘米长度答案的多样化,从 0 刻度线开始或从任意刻度线开始量。3、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足之处在于:目标提出后没及时将学生的问题归类。第三课时课 题:认识米 用米量教学内容:第 4 页例 4 例 5 及第 4 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 35 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概念。2 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理解 1 米100 厘米。3 学会用 1 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
10、形成米的正确表象,- 6 -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难点:体验 1 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教学方法:教法:讨论、演示。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卷尺、绳 子、课件。教学步骤: 复习引入1 提问: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你们的哪个手指宽 1 厘米?2 引入新课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很麻烦、很累)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板书:认识米 用
11、米量) 探究新知1 认识“米”。猜 1 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 1 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2 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 1 米里有多少个 1 厘米3 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1 判断(对的打错 的打) 铅笔长 15 米。 ()- 7 - 课桌高 70 米。 () 一棵树高 16 厘米。 ()2 完成练习一第 35 题。 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米 用米量1 米100 厘米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学长度单位米,并教学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课始,运用让学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受到太麻
12、烦和太累,从而产生学习用大长度单位量长度较大的物体的兴趣。接着出示米尺,让学生直观感受米尺的长度就是 1 米。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用米尺测量物体等活动,通过比较,建立 1 米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留下 1 米到底有多长的深刻印象。再让 学生比比看看,探索出 1 米100 厘米,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长度的方法。第四课时课 题:认识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 5 页的例 6、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2 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 (限整厘米和整米)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
13、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线段和量线段。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 8 -教学方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绳子、直尺、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 探究新知1 感知线段的特征。 老师准备一根绳子,提问:绳子现在是弯曲的,怎样使它变直?学生观察汇报。教师示范:两手一拉绳子变直了。小结:把绳子拉直后我们两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板书:线段) 看看线段的特点。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指导:直的、有两个点。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出示拉直的绳子。提问:现在这条绳子是线段吗?为什么?学生观察汇报
14、。 出示几条不同长短的线段,提问:这些线段长短一样吗?教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2 完成“做一做”3 找线段小组讨论汇报。寻找我们身边的线段。4 连线段、数线段。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小组讨论汇报。5 量线段长。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 5 页“做一做”的第 2 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 总结;这节课我们 都学到了什么?- 9 -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教学反思: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实际,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通过拉一拉、比一比、量一量体会线段的特
15、征,形成表象。但本节课还是存在很多缺陷,表现在语言表述不严密、教学设计形式不多、分层次教学显得不够等。第五课时课 题:画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 6 页的例 7 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过程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画指定长度线段的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仔细、准确地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刻度尺画线段。难点: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学法:实践操作法。教具准备:直尺。教学过程: 探索新知- 10 -1 巩固量线段的长度。 观察,初步感知。出示课本第 6 页“做一做”第
16、1 题线段。教师强调:测量线段时,这条线段的一端要对准刻度线 0,看另一端对准刻度线几,就是几厘米。 演示,直观感知。 操作,亲身体验。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2 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观察,初步感知。出示课本第 6 页例题“画一条 3 厘米长的线段”教学情境图。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画法。 演示,直观感知。老师演示,强调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点。 操作,亲身体验。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 6 页“做一做”中的第 1、2 题。集体订正。 全课总结。板书设计画线段画线段:从尺子的 0 刻度线开始画起,画到指定厘米数的地方。教学反思本节课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是语言表达欠简洁,其次是教学设计不够丰富,容量不够大,再者没想到画线段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即先画两个端点,再连线。但发现本课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六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