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南海号的“歌德巴赫猜想”800 多年前,一艘满载货物的南宋商船在广东阳江海域沉没。800 年后考证,这艘沉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经过 9 个多月的打捞,至今年年底它终于要出水了!1987 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海域意外发现一艘宋代商船,打捞出 200 多件珍贵瓷器。中国历史博物馆已故老馆长、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俞伟超当时夜不能寐,兴奋地把这艘南宋沉船命名“南海 1 号”:“这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它意味着一个开始,一直悬而未决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口的考古悬案很有可能在这艘船上找到蛛丝马迹。 ”面对沉默
2、的大海,考古学家们开始在中国绵长的海岸线上寻找星罗棋布的沉船,中国历史中一度鼎盛的海洋文明脉络开始浮现。因为这条沉船,人们开始将探寻的问号由陆地转向大海。此后 20 年间,围绕南海 1 号的发掘、打捞和保护,开创了中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的时代。 南海 1 号的出水,其意义不仅在于数量惊人的珍宝重见天日,还在于它蕴藏着超乎人们想象的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根据推测,南海一号上载有 6 8 万件瓷器,早期出水的 2000 多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 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对着南海 1 号出水的
3、瓷器连连惊叹:“搞了一辈子瓷器研究,2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瓷类珍宝,很多连听都没听说过!”目前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数量不过 400 多件,而南海 1 号文物全部出水后极有可能让这个数字翻倍。有人甚至说,依托南海 1 号水下考古,广东一跃跻身于中国文物强省行列不在话下。 巨大的考古价值蕴含在一个个历史谜团中,近年来许多人围绕南海一号展开各种“歌德巴赫猜想” 。对这些水下文物资源进行勘探和发掘,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丝路密切相关的一段历史空白。南海一号的出水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物研究,800 载秘密将被逐步揭开。 始发港是哪里? 南海 1 号船头朝向西南 240 度,沉没朝向应该
4、与当年的航向大致一样。通过这个朝向大概可判断当时南海 1 号不是从国外驶入中国,而是从中国驶出。据考证,南海 1 号满载金、银、铁、瓷器等生活用品,其中有类似阿拉伯人吃手抓饭时使用的“喇叭口”瓷盘,还发现了眼镜蛇骨骸,据此推测船上曾有阿拉伯、印度商人,眼镜蛇为其饲养的宠物,作为漫漫航行中的消遣,南海 1 号应该是由中国驶往西亚的大型商船。 南海 1 号的始发港是哪里?这是争论不休的问题。南海 1 号出水了很多瓷器,其中有福建德化窑和磁灶窑的瓷器。史料中曾有记载,当时中国商船少有向北航行的,多发自泉州及其以北港口。一些专家根据船载货物推断“泉州为南海 1 号始发港” 。随着湖州铜镜、浙江龙泉窑瓷
5、等和浙江息息相关物品的相继出水,又有人推断南海 1 号是从宁波出发。3但有人认为这种推测有失偏颇,因为先前南海 1 号文物出水量只占全船1/10,况且其中还包括不少景德镇、广东佛山的铁器,所以始发港应为广州。 为何沉没? 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判断,南海 1 号沉没原因可能与海上风浪有关,因为它的船体没有发生大规模断裂,不大可能是因碰撞而沉没,而沉没的海域历来是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区域,其沉没很有可能是因为遭遇巨大风浪。另一种猜测是:南海 1 号是否因超载而沉没?考古人员对南海1 号进行前期探摸时,发现了一块体积巨大的凝结物,其中有一定数量的铁器。如果遭遇风浪,南海 1 号沉没海底的状态应该是翻倾;如
6、果是触礁沉没,则很有可能是船头或船尾首先插向海底。但南海 1 号沉没状态是甲板几乎与海平面平行。为何会“平衡”地沉没呢?超载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有人质疑:南海 1 号长度达 30.4 米,宽度是 10 米左右,相当于一艘载重 100 吨200 吨的大船,载重量如此之大,不大可能因载有大量铁器、瓷器而沉没,沉没的真实原因要等整船文物出水后计算一下总重量才能见分晓。 从南海 1 号的打捞结果看,目前还没有发现船员骸骨。那么南海 1 号沉没时船上人员是否已逃生呢?南海 1 号是一艘木船,与现代的钢铁结构航船不同,它不像泰坦尼克号那样重,因此沉没速度比较缓慢,而且船身并不庞大,门窗不高,沉没时船上人员想
7、要逃离船只并不困难。 4为何长年不腐? 南海 1 号在海底 20 米深处,被 2 米多厚的淤泥覆盖,船体保存相当完好,今年 月曾经出水一条近 2 米长的鎏金腰带、一枚硕大的金戒指,金腰带由四股八条金线编织而成,金光可鉴,由此可以推测佩戴这些黄金首饰的船主可能非常富裕。 南海 1 号船体为何能长存水下 800 年而不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沉没地点的水下环境氧浓度低。南海 1 号沉没海域近珠江口,淤泥淤积的速度较快,所以沉没后的短时间内周围很快堆积了大量淤泥,从而使船体与外界隔绝,避免了氧化破坏。对沉船周围淤泥的研究也发现,淤泥内有很多生物,但没有存活的,说明船体周围是一个厌氧状况非常好的环境。
8、二是南海 1 号使用的材质是松木。广东民间有“水泡千年松,风吹万年杉”的说法,故此松木是抗浸泡性能较好的造船材料。 船员如何生活? 南宋是中国最富庶的朝代之一,因为国家财富的积累大部分都是依靠海外贸易,所以南宋甚至可以称为古代中国的海洋时代。南海 1 号生活舱可谓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生活背景,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可能超乎人们的想象。南海 1 号前期打捞,出水了上万枚铜钱,年代最古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可以书写中国的一部金融编年史!当时,亚、非国家特别喜5欢宋钱,宋钱是当时的“国际货币” ,相当于今天美元的地位。但是大量铜钱的流失对于经济的影响很大,所以南宋政府严格限制商人将铜钱大量带出海外,不过有些商人
9、仍想方设法走私铜钱。南宋时期,中国拥有印度洋上最先进最大的船舶,直接将阿拉伯人手中的海上贸易掌控权争夺过来。一般的宋代远洋商务船平均长 30 米,宽 10 米,可载百余吨货物、60 余名水手,最大的商船可载 300 吨以上货物,外加 500 600 人。 随着出水的文物尤其是生活用品越来越多,概念性的南海 1 号逐渐变得变得鲜活起来。对比前朝,宋船的设计更显气魄、规模,船体更巍峨,装饰更华美。朱?在萍洲可谈中这样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观指南针。 ”据考证,宋代指南针开始普遍应用于航海,特别是广州地区的海船使用指南针的时间最晚不迟于 11 世纪末。当年,广州港外海面上千帆竞过的巨大舶船都配备了导航指南针。此外,宋船设有密封隔水舱,配备小船救生艇, “一舟数百人,豢豕酿酒其中,置死生于度外”也就是说,面对茫茫大海、无限航期,大型宋船装载美酒,还可能养猪,鲜肉与醇酒成为船员海上生活的一大乐事。或许,出水文物会告诉我们,南海 1 号船员的生活就是这样“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