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实践层面的冷思考【摘要】本文结合农村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实际,对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使用教材、评价体系、教师实际、学生和家长的情况等制约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因素做了现实的分析和反思,反映了农村山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实际困难.为教育专家和教育主管部门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一些现实性材料。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困惑与反思 我国提出并开展素质教育已接近 20 年,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了六年多。客观地讲,两次重大的教育改革都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观念的转变和行为模式的变化,对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很大
2、的促进作用。 在西部地区,绝大多数学校分布在农村,学生数量远远超过城市。而农村小学,又是基础教育最为薄弱的环节,许多因素对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影响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 下面,我想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供领导和专家们参考。 1 学校的硬件设施因素 2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需要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完善 的硬件设施,以及优质的课程资源。如:图书馆(室)、实验室、专用教室、电脑室,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有条件的话,还包括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校等各种社会资源和其他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广大农村小学,
3、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的农村小学,几间空心砖修砌的教室,一个低矮的旗台,几十百十张破旧的课桌,几十百十册上级下发的图书,一个简易的硬土或水泥铺就的篮球场,便组成了一所学校。许多推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对那里的老师和孩子来说,是遥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即使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小学,其设备设施也存在着相对滞后的情况。例如:由于科学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物品多数不能使用,而新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物品又没有及时补充和配置,使很多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实在要做的话,很多器具和物品就要教师自己掏钱购买或亲手制作。欲要工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硬件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推行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效果
4、当然会受到影响。 2 教材因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 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3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很多农村小学使用的都是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小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这套小学教材的城市化倾向比较严重,对学前教育薄弱、学习时间较少、父母文化不高、学生见识不广的农村学生来讲,学习内容依然偏多,学习的门槛仍然太高。农村学生信息相对闭塞,视野不够开阔,社会
5、实践活动少。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脱离了他们的生活实际,不便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可由于地方教材的开发力度不够,难以选用到内容适量、难度适中、乡村气息浓厚的农村小学教材,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将学生拖着往别人的路上跟着走。 3 评价因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内容,探索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到目前为止,高考制度的改革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沿袭了一捶定音、按分数录取的模式。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各地、各学校看成重中之重的东西,还是教学成绩,还是
6、教学成绩的一些具体指标:如优生率、及格率、录取率、平均分,以及学校排名。所以,学生非智力因素和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等,当然也就无暇顾及了。 4“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 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各种考试、检测层出不穷,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现状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愈演愈烈,这是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4 教师因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实施素质 教育和课程改革,需要一支素质全面、学科配套、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他们应该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具有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
7、相适应的教育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这一点,在城市,在部分条件较好的城镇和农村学校,不存在大的问题。在农村山区,特别是在边远贫困的农村山区小学,问题就大了。 4.1 农村山区学校的教师来源复杂:有师范院校毕业的正规军,也有相当数量的民转公、委托培训、以工代干、招考录用的“杂牌军” 。为了解决教师子女就业和农村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大量的措施,但由于从教的门槛较低,也造成了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下降的局面。一些教师专业不对口,一些教师的学历和实际水平往往差距很大。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优秀的人才往往不会选择教师职业,大量优质的教育人才资源“孔雀东南飞”,流失到了其他行业。 4.2
8、 教师学科配置不合理,专业教师匮乏。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一位教师要上许多门课,很多学科缺乏专业教师,特别缺乏英语、科学、5音乐、美术、体育的专业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必然会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 4.3 农村教师普遍缺乏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在教育活动中容易随风倒,存在明显的误区和偏差,不能正确地把握好事物间的辨证关系,非此即彼,矫枉过正。特别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继承与创新、工具性和人文性、生成和预设、多元解读与价值取向、褒扬与批评、文本与图像的关系。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尊重学生,就无原则地迁就,无标准地盲目称赞,无主见地附和,不敢指出学生的错误,不敢大胆地管理学生。 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就
9、可以背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没有核心思想,随意地去理解、去创新。 4.4 农村小学条件艰苦、工作繁重,导致教师工作不安心,不利于稳定教师队伍。一些村小和校点一个教师要上二到三个年级的课,有四到七门主科(三年级有科学课)。我们知道:教学时间是个常数,并且学生的在校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很不容易的。评优选模、评选先进、评职晋级由于名额有限,很难兼顾到村小和校点,难免挫伤村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很多管理措施,但因为缺乏规模效应,效果总不明显。沉重的工作压力和面对的现实处境,必然对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这是不能回避的。 5 家
10、长和学生的因素 6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因素。家长和学生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农村地区的家长和学生中,制约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因素更为明显。 5.1 农村家长普遍朴实善良,但大多数文化素质低下、经济贫困、观念落后,对孩子缺乏辅导能力、管理能力和引导能力,对孩子教育的投入非常有限,对孩子的期望值也不高。缺乏家长必要的引导、管理和投入,单纯的学校教育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5.2 农村学生单纯质朴,但基本未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并且家务负担较重,学习时间短暂,路途远的孩子每天要花两三个小时用于赶路,一些孩子在家中被当作小劳动力使用。没有时间、精力的投入作保
11、证,学校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就会被拖后腿。 我谈这些,绝没有非难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意思,也不是和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唱反调。我只是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客观情况和实际困难讲出来。我坚定地相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的一条正确道路,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是对农村学校来说,可能困难要多一些,效果要差一些,进展要慢一些,时间要长一些。我也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专家,能想出更多的办法,制定更好的措施,来推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进展,全面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素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可靠的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7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 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6 月第 1 版,2004 年 7 月第 9 次印刷;CIP 数据:ISBN7-303-06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