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当孩子们走进校园开始他们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进取还是逃避,是创造还是束缚,这一切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素养、能力,更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十八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赏识教育的巨大魅力,它能使听话的孩子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它能使胆小的孩子变得勇敢,能面对困难;它能使一向优秀的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学会克服困难,它能使调皮好动的孩子增强信心,扬长避短。因此,只有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让他们充满自信,成为心智发展健全的人。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习惯上总是把批评教育看做是贬义的,所以听到批评,觉得受到了挫折,感情上不免发怒
2、、不平、焦虑。现实也是这样,哪怕是最正确的批评,也常常会使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产生隔阂、矛盾甚至怨恨因而人们对批评一般都比较谨慎,不轻易使用这个方法,因此我们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用什么方法消除这种由批评所带来的副作用,使批评教育产生积极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含有技巧的问题。一、 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要欣赏、认可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与表扬不同,与一般的师爱也不同。表扬是一种行为,是在一定场合下对别人某一成绩的肯定。现时对孩子的赏识教育则是一种心态,是师爱的升华,而内心深处对他们真正的理解与尊重。一个教师能否成为学生尊敬和信赖的人,能否忠贞不渝地将自
3、己的一生献给钟爱的事业,都与他的职业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师筇德是教育的灵魂,是贯彻教育的精神支柱。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而对学生的赏识则是对学生的高尚纯洁的爱。、 在赏识中理解学生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孩子内心的世界是单纯的,只要用心,走进去并不难,只有走进去才能真正了解每一个孩子,进而赏识每一个学生。恰当地运用赏识,能打破师生之间严肃的等级气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问题学生尤为适用。去年在我新任的七年四班中,有这样一名男生,他到校第一开就与同学打架,欺负女同学及弱小学生,在他身上满是“社会派头” ,可是每当上完第四节课,在等待学生们打完饭菜后,我再去
4、吃午饭,而常常饿得胃病发作,他总是走到教室前边来说:“老师,您去吃饭吧!我们没事的。 ”每次听完这些话,我很感动,我觉得他不是不可救药的学生,而是有着一颗关心他人的心。我通过了解各科任教师,发现他数学很好。于是在每次犯错误时我不是先批评,而是从他的优点谈起,使他意识到他在老师的心目中不是差生,使他树立了自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对我的好感逐步建立起来。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打架的次数少了,不吸烟了,而且上课积极发言,课后主动帮助班级做一些事情。从这个例子我体会到,每个人都不会自甘落后,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有爱心,耐心,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变被动为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在赏识中尊重学生不等于骄纵每个学生都有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呵护和尊重,所以老师要维护孩子的尊严,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中,温和地走进每一个学生,与他们进行精神的交流,心灵的对话。记得有一次,在上课时,有位同学迟到了,他红着脸站在教室门口,显得十分难堪。这时,我微笑着对他说:“你迟到了几分钟,但你却是个爱学习的好学生,脸上的汗珠充分证明你很着急,回座吧,老师相信你在课堂上一定有好的表现。 ”他原以为一定会挨批评,可是却意外地得到了我的赏识,他不但消除了紧张害怕的心理,而且在课堂上表现也很好。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在学生做了错事而又知错的情况下,老师不妨对他的错误忽
6、略不计,而对他表现出的积极一面加以肯定和赏识,这样不仅可能性以维护学生的自尊,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对赏识教育的认识有一个误区,认为赏识就是不能批评,尤其对那些好学生,总是表扬,很少批评。生怕批评会降低他们的威信或者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致使这些学生骄傲自大,人际关系很差。所以,赏识不等于骄纵。也不是不批评,只是应该计求赏识的艺术,否则,我们的赏识教育只会满足孩子们的虚荣心,膨胀他们的私欲,结果适得其反。二、 挫折教育是一剂良药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在对于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要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偏离正确的轨道。、
7、明确批评的目的我们批评学生的根本目的是警醒学生,克服缺,改正错误,并且让其他学生也受到教育,得到启示,让学生们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有道德、有修养,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正如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思所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们犯过错而是为的是他们不再犯。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之前,要首先弄清学生犯错误的来龙去脉,进行符合实际的恰如其分的批评,允许学生申辩,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他们分析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认识错误,指出改正的方法,启发他们自觉改正。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被批评者可能做出的反应,设法防
8、止其反应的消极方面。本着从爱护的愿望出发,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自我改正的信心,而且还要争取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以加强批评教育的作用。关注学生以后的表现,若从批评中受到教育,获得进步就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再接再厉,形成良性循环。若没有从中受到教育,表现不尽人意,再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不讳疾忌医,不因受到批评而失去上进的信心。、 注意批评语言的分寸尺度,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对学生的教育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句子,最好不用或极少用“不准” 、 “不行” 、 “不能” 、 “不要”等否定的语言,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将“但
9、是”改为“如果” 。有几次,我在批评学生时运用先表扬后批评的原则,表扬时他们都精神饱满地注视着我,当我用“但是”一转折,要提出批评时,学生们都像泄了气的皮球,我马上停止,学生们认为前面的表扬是言不由衷,是批评的前奏,时间长了就会反感会被学生理解为虚情假意,后来,我把“但是”改为“如果” ,效果就有所不同了。将质问的语气变为平和的语气,带有质问的批评常常会使学生窘迫不堪,学生只能咬着嘴唇像接受审判时那样对待批评。当问号出现时,被批评者会本能地产生心理防御,拒绝接受批评教育,改成语气平和的句子就能消除被批评者的抵触情绪。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注意语言的运用,不断提高用语言来否定,抑制和纠正学生
10、的错误行为的技巧和能力,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批评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各方面都比较成熟,有一定思考接受能力的学生,宜采用发问式批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思考,自我觉悟,自我教育,自我改正;对于情绪抑郁、反应速度慢、学生虽努力但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要特别耐心,切忌急躁,多指出改正的问题和方法,对于脾气暴躁、行为易受情绪左右的学生,应采用冷处理、商讨式的方式,等等。根据“首固效应” ,周一早晨,课前不批评学生,关键时刻不批评学生,吃饭时不批评学生,当着“外人”不批评学生,当着家长不批评学生。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我们要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努力探索批评教育的正确方式、方法,提高批评教育的艺术性和功效性。因此,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要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对学生的优点要充分肯定,同时对缺点要给予批评、指正,使学生更好地发扬优点,更信服地接受批评,改正不足之处,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赏识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学会做人,学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