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12 选修课结课论文1黄金与黄金首饰鉴赏摘要黄金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距今 10000 年以前黄金就已经被人类发现并利用,人类发现并利用黄金的历史,要比我们现在所熟悉的铜、铁、铝等众多常见金属要早几千年。黄金在地球中的储量是巨大的,但是可供开采的黄金却是少之又少。全球目前大约存有 13.74 万吨黄金,在地壳中的含量大约是一百亿分之五,黄金的年供求量大约为 4200 吨,每年新产出的黄金占年供应的 62%。文章讨论了黄金的基本知识,及黄金首饰的加工工艺。封建时期的黄金首饰加工工艺非常精湛,乃至当今中国社会仍然继续沿用我国的传统工艺。关键词:黄金;首饰;市场;工艺
2、;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12 选修课结课论文2绪论一 种 物 质 的 酝 酿 直 到 诞 生 , 文 化 就 紧 随 其 后 , 黄 金 也 不 例 外 。 黄 金 是 最 早 发现 和 使 用 的 金 属 之 一 , 早 在 新 石 器 时 代 (约 1 万 年 4000 年 前 )人 类 已 识 别了 黄 金 , 所 以 黄 金 文 化 源 远 流 长 , 必 然 也 贯 穿 在 社 会 、 政 治 和 经 济 的 发 展 之中 。 所谓的文化黄金,就是以黄金材料做为载体来传递各种文化信息,文化为主,材料为辅,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精华注入到首饰的设计和营销理念之中,给黄金产品赋予一定
3、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产品的价值,最终使黄金产品从传统产品升级为文化创意产品。文化黄金是高档黄金饰品的代表,是黄金首饰设计潮流及最新工艺的代表,也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时尚文化的代表。由黄金文化而引起的文化黄金,具有收藏、欣赏、保值储值、佩戴装饰、礼仪交际等功能,就目前实物金黄金市场的发展,消费千差万别,所以对这几个功能的要求也各有轻重,但是不管怎么说,黄金的最终功能还是要在“规避信用风险” 和“保值储值” 上表现出来,这是黄金企业要做好文化黄金的大文章的根本。文化黄 金 仅 仅是 黄 金 文 化 中 的 一 个 细 小 的 分 支 , 在 以 黄 金 为 原 料 的 工 艺 品 上 才 能 够
4、体 现 出她 的 魅 力 , 例 如 : 黄 金 首 饰 、 黄 金 摆 件 、 黄 金 金 条 ( 章 ) 、 金 币 等 等 , 这 些都 是 现 代 社 会 出 现 的 最 多 的 文 化 黄 金 , 让 许 多 企 业 为 之 疯 狂 , 让 消 费 者 为 之迷 倒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12 选修课结课论文31 黄金知识之旅 全球目前大约存有 13.74 万吨黄金,在地壳中的含量大约是一百亿分之五,黄金的年供求量大约为 4200 吨,每年新产出的黄金占年供应的 62%。俗话说:“真金不怕火” 、 “烈火见真金” 。达一方面是说明金的熔点较高,达 1063,火不易烧熔它;另一方
5、面也是说明。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任凭火烧,也不会锈蚀。古代的金器到现在已几千年了,仍是金光闪闪。至今,人们找到的最大的天然金块,只有 112 公斤重。1.1 黄金定义 黄金(Gold)即金,化学元素符号 Au,金黄色,抗腐蚀的 贵金属。金是金属中最稀有、最珍贵的金属之一。Au 的名称来自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欧若拉 Aurora 意为闪耀的黎明。1.2 黄金物理性质 黄金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距今 10000 年以前黄金就已经被人类发现并利用,人类发现并利用黄金的历史,要比我们现在所熟悉的铜、铁、铝等众多常见金属要早几千年。黄金之所以被人类最早认识,是因为黄金的特殊物理性质所决定的,黄金
6、在自然界可以以单质形态存在,而其他金属往往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黄金在阳光照耀下可发出高贵的灿烂的黄色光泽,黄金在拉丁文的意思是“曙光” ,在古埃及文字中的意思是“可以触摸的太阳” 。黄金的延展性异常的强,0.5 克的黄金可拉成 160 米长的金丝。黄金的颜色为金黄色,金属光泽。硬度 2-3,熔点 1064.4。黄金是一种很柔软的金属这种柔软性使黄金非常易于加工。然而这一点对装饰品的所有者来说,又很不理想,因为这样很容易使装饰品蹭伤,使其失去光泽以至影响美观。所以在用黄金制做首饰时,一般都要添加铜和银,以提高其硬度。1.3 K 金的含义K 金的“K”是外来语“Karat”一词的编写,用“K”来计
7、算黄金含量的方法出于地中海沿岸的一种角豆树,这种树无论长在何处,所结的豆仁大小都完全一样,所以,古时候人们把它作为测定重量的标准。K 金(或开金 )是黄金与其他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K 金饰品的特点是用金量少、成本低,又可配制成各种颜色,且不易变形和磨损。K 金按含金量多少又分 24K 金、22K 金、18K 金、 9K 金等。24K 黄金的含金量 99.998%,视为纯金。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12 选修课结课论文41.4 千足金含金量千分数不小于 999 的称为千足金,是首饰成色命名中最高值。印记为千足金、999 金、gold999 或 g999。足金:含金量千分数不小于 990 的称足
8、金。印记为“足金” 、 “990 金” 、 “gold990”或“g990” 。2 中国的黄金文化 黄金在地球中的储量是巨大的,但是可供开采的黄金却是少之又少。在我国,罗山是我国主要产金区,有“尖斗砂子平斗金”之说。从脉金样板玲珑金矿田到氧化矿地质标本玲珑背;从砂金矿床的演变到狗头金的形成;一幅亿万年来,黄金的形成及演变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金矿是大地构造演化过程中,通过构造岩浆岩活动等成矿作用形成的。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演化历史和成矿物质基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拥有了采矿知识。民国初期,国民政府已开始金矿地质调查。招远凭借着现代化的黄金勘探手段,发现了焦家式特大型金矿床
9、,填补了国际金矿类型的空白,在世界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我国黄金开采史的发端可上溯至 4500 年前,招远黄金开采史有据可考的亦有 2000 多年。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黄金文化亦是如此,黄金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相反,她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 在服饰上黄金的运用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部分,由此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黄金服饰文化,并且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构建着中国人的审美标准。 在饮食方面,黄金饮食器皿是最多的一类,它与我国人民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主要以杯、碗、盘、壶、盒、盆为多见。在建筑中,黄金的应用更随处可见。一是用于镇宅,这是我国悠久的“风
10、水文化”在建筑上的典型表现;二是用于装饰,除宫殿、坛庙、寺院、帝王陵寝大量使用黄金装饰之外,我国民居建筑中常用的金漆工艺、鎏金工艺亦成就了我国美伦美奂的建筑构建,使我国民居尤其是文人民居于富贵中透射出幽远而雅致的意境。 “雕梁画栋”与“户牍之美”形象总结了黄金在我国建筑中的点睛运用。在政治领域里,无论是巴蜀文化孕育下的金权杖,还是历朝历代皇帝所使用的黄金印玺,黄金在我国古代政治文化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经济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 5000 年的发展演变中,钱币文化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最早使用黄金作为流通货币是在战国时出现的郢爰,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汉
11、的金饼、马蹄金、麟趾金等黄金货币相继出现,几千年来,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与才能的货币文化,光彩夺目、自成体系,独具东方货币文化的特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黄金在宗教中的应用以佛教遗物居多,道教及其他教派亦不胜枚举。从目前发现的金质宗教用具来看,主要有造像、佛家舍利葬具、礼器、法器和供养器,从年代来看,大多数集中于唐宋时期。 我国传统金器的制作和工艺,素以其绚丽多彩、风格独特闻名于世。它不仅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法,而且制作出了无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12 选修课结课论文5数优秀作品流传于世。当我们凝神注目这些工艺品时,除了看到令人拍案叫绝的奇妙构思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外,还有扑面而来的历史信
12、息。一部金器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交响乐中的瑰丽篇章。3 黄金基本的鉴别方法(1)看颜色:黄金首饰纯度越高,色泽越深。(2)掂重量:黄金的比重为 1932,重于银、铜、铅、锌、铝等金属。如同体积的黄金比白银重 40以上,比铜重 12 倍,比铝重 61 倍。(3)看硬度:纯金柔软、硬度低,用指甲能划出浅痕,成色高的黄金比成色低的柔软,含铜越多越硬。(4)听声音:成色在 99以上的真金往硬地上抛掷,会发出叭哒声,有声无韵也无弹力。假的或成色低的黄金声音脆而无沉闷感,一般发出“当当”响声,而且声有余音,落地后跳动剧烈。(5)用火烧:用火将要鉴别的饰品烧红(不要
13、使饰品熔化变形),冷却后观察颜色变化,如表面仍呈原来黄金色泽则是纯金;如颜色变暗或不同程度变黑,则不是纯金。一般成色越低,颜色越浓,全部变黑,说明是假金饰品。4 世界主要的黄金市场一天 24 小时,太阳所照之处都有黄金买卖在做,形成了日不落黄金交易网。早在 19 世纪初,世界上就有较为健全的国际性黄金市场英国伦敦黄金交易市场。20 世纪 70 年代后,随着各国政府放松对黄金的管制,黄金市场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3.1 伦敦黄金市场伦敦黄金市场历史悠久,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 300 多年前。目前,伦敦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市场。3.2 苏黎世黄金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黄金的存储中心。苏黎世黄金市场在国
14、际黄金市场上的地位仅次于伦敦。3.3 纽约和芝加哥黄金市场纽约和芝加哥黄金市场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目前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是世界最大的黄金期货交易中心。两大交易所对黄金现货市场的金价影响很大。3.4 香港黄金市场香港黄金市场已有 90 多年的历史。其形成是以香港金银贸易场的成立为标志。3.5 东京黄金市场东京黄金市场于 1982 年成立,是日本政府正式批准的唯一黄金期货市场。会员绝大多数为日本的公司。5 黄金首饰的加工工艺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12 选修课结课论文64.1 黄金首饰一般的加工工艺流程为:熔金倒模抛光执模压光车花QC(
15、检测 ) 成品4.2 电镀工艺电镀工艺是一种应用广泛,为大众所熟知的表面加工工艺,它实际属于一种化学表面处理工艺。国际市场上,电镀工艺常用于对 18K 以下含量的的 K 金首饰的表面处理,镀层的颜色很多如,黑色,紫色等单色电镀和多色电镀,镀层的表面形状也有光亮、纹理、亚光、蚀痕等以适合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对于 K 金饰品,由于 18K 金偏白,14K 金偏红,很多厂家为迎合国内顾客的喜好度以纯金色 ,但这些饰品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的纯金色度层被磨损,露出了 K 金的本色。因此,K 金饰品最好不电镀。4.3 贴金工艺贴金是一种传统、特殊的工艺,它是将很薄的金箔包贴在器物外表,起保护、装饰作用。
16、传统的贴金工艺,是先将成色很高的黄金,打造成极薄的金箔片(厚度在 0.12 微米) ,此时,金箔具有很强附着性,对一些光滑的材料有着很好的互吸性。过去除了一些工艺品需要贴金外,现在大量的贴金用于佛像、招牌、建筑物等。贴金对一些不能用镀金和包金枝术进行加工的产品,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金箔有几种,根据不同的含金量而有所不同,含金量高的偏黄,低的则偏红。4.4 包金工艺把黄金锻打成金叶,用金叶层层包裹非黄金的饰物,金叶必须压平、压实,不留接缝。这种工艺称为包金工艺。包金饰品外观于真金饰品并无二致,只有重量上的区别。包金层很厚的饰品,几十年也磨不透 , 丝毫不露内芯,它的使用寿命远比镀金首饰长。不过这
17、类饰品目前很少见到,因为它的用金量较大,制作也很复杂。必须注意的是,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所谓“意大利包金” 饰品其实是镀金饰品,与传统的包金厚度有很大差别。包金首饰的优劣依赖于包金工艺的质量。这一工艺有很高的要求,如美国生产的包金首饰必须注明其特性及 K 金所占比例,譬如( 1/10.14K.GF )型,即包 14K 黄金材料的首饰,它的包金量须占整个首饰重量的十分之一,否则便是不合格的。倘若包金材料采用 1OK 以下的黄金,或者包金重量不到整个首饰重量的二十分之一,是不得用 “ 包金 “ 这一名称的。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12 选修课结课论文74.5 烧蓝工艺烧蓝是我国传统的首饰工艺景泰蓝的
18、制作工序之一,由于这种“蓝” 只能烧制在银器表面,因此也称为“ 烧银蓝 ”。 烧蓝是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再拿到炉温大约 800 摄氏度的高炉中烘烧,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此时色釉低于铜丝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一般要连续四五次,直至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6 黄金首饰的一般性问题黄金首饰的变色或褪色与人体的汗液有密切的关系。人的汗液中含有氯代物、乳酸、尿素氨等,这些物质与黄金首饰中的银和铜接触后,就会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氯化银和硫化铜,并呈现深黑色的化学盐。这种化学盐常会从黄金首饰上掉落,污染佩戴者的皮肤,使皮肤上留下十分明显的黑色污迹
19、。其次,化妆品也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角色”之一。如果涂抹在黄金首饰佩戴部位的皮肤上,那么无疑给含有化学物质的化妆品与最怕化学物质侵蚀的黄金首饰“冤家聚头”提供机遇,结果可想而之。有的化妆品中,还含有一些细微的硬粒,它能构成另一种类型的污垢,从而磨耗黄金首饰。3、地域环境因素也可能使黄金首饰失去亮丽的色泽。比如:较干的地域,空气中含有较多原细微尘埃,沾染上人体后会形成一种“人体砂纸” ,它可以把黄金首饰磨蚀出极细微的碎屑,出现局部黑色污点等。爽身粉或润肤霜也含有类似的微粒,也会如上述一样使黄金首饰黯然失色。这点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忽略哦。 因此,在大量流汗、睡觉时、化妆时不要戴。在大量流汗、睡
20、觉时、化妆时不要戴。7 黄金首饰保养方法黄金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但不细心保养,也会失去最初的光泽和魅力,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直接与香水、发胶、染发剂等高挥发性物质接触,否则容易导致金饰褪色。 (2)黄金饰品比较软,容易曲折,在佩戴时要注意不要拉扯饰品,以免饰品变形或断裂。(3)经常佩戴的黄金饰品会因污渍及灰尘的沾染而失去光泽,在家中,您只要将金饰放于中性洗洁剂的温水中,用软刷轻刷,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檫干即可,您也可选择到我店进行专业清洗。(4)黄金饰品在取下存放时,在清洗干净后,放于首饰盒里,避免多件饰品同时存放,以免相互摩擦。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12 选修课结课论文8参考文献1 周洁卿.中国黄金市场研究M.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2002.2 庄金陵.黄金的民间鉴定.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3 沈沣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