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考复习学案之三十七.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50248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选考复习学案之三十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选考复习学案之三十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选考复习学案之三十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选考复习学案之三十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选考复习学案之三十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历史选考复习学案之三十七考点三十三 斯大林模式及苏联改革一、考查要求1知道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3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4概述赫鲁晓夫改革内容及其影响5概述勃列日涅夫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6概述戈尔巴乔夫改的基本历程和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失败原因7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8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探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9体会改革的艰难曲折,树立自强不息、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涉及教材: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第三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课中的“农业全盘集体化”一目不做考试要求二、概

2、念梳理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2一五和二五计划31936 年苏联宪法4斯大林模式5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6 “新经济体制”27 “八一九”事件8 阿拉木图宣言三、练习1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A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2下表为 19761990 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 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

3、因是 年份(年)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90 1990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2国民收入 43 32 10 -4劳动生产率 33 31 -3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3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 ,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 “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

4、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41971 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D鼓励私营企业发展5一些史学家认为, “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是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 ”

5、对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指赫鲁晓夫改革A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D开始突破了斯大林的经济模式 6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 1991 年 12 月 25 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3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但我们的生产却比发达国家差很多,越来越落在他们后面”产生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原因是A.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B.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D.经济基础薄弱7针对 20 年前苏联的解体环球时报于 2011 年 12 月 26 日公布了在中国 7 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的调查结果受访者对

6、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如下看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原 因 比 例政策错误制度僵化政治腐败丧失民心 52.7%苏联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 45.7%苏联在世界搞霸权主义与美国军备竞赛 41%西方颠覆、和平演变的结果 37%经济改革失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 29.9%其他 2.2%A.受访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看法没有历史根据B.苏联解体可以归结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存在难以克服的制度缺陷D.苏联解体是西方反共势力和平演变的必然结果8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的最大的经验教训是A改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时刻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

7、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9、1953 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10、1952 年到 1964 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 748 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 1569 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11、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

8、人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 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1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4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13、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克;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

9、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14、 “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 1/10 到 1/5,因而被 28 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 1980 年,苏联自身只有 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 ”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15、1957 年 6 月,苏联党的集体第一次战胜了长官意志, 100 多人的中央委员会第一次战胜了 11 人的主席团。推进干部的知识 化和专业化,实行干部任期制和轮换制

10、。这反映的实质是 A开始了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历程 B局部调整斯大林模式C扩大企 业生产的自主权 D 精简机构和权力下放16 (16 分)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 业 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 击罗斯福, 说 他“ 叛变了他的阶级”,其 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5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 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11、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 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 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6 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4 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6 年 2 月,苏共二十大公开批判斯大林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当时认为,对斯大林批评是好的,它打破了神化主义,揭开了盖子,这是一种解放。为此,毛 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

12、以为戒。 ”1956 年 12 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 讨论通过的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认为,斯大林的 错误与 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无关,因此纠正斯大林的 错误 ,并不需要 纠正这些制度 否则,就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就是修正主义。选编自林蕴晖1960 年代国际共运总路线的论争材料二 1990 年 7 月 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 ”观点的人 认为, 1988 年的通货膨胀和 1989 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 ”错误路 线的结果。1992 年初春,88 岁高龄的邓小平从 1 月 17 日离开北京 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

13、”谈话,当 时 为 很 多 人 不 理 解 ,(但这次“ 南巡”)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选编自林蕴晖1992 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在论十大关系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6中对斯大林模式的不同态度。 (4 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50 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除论十大关系之外还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8 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邓小平 “南巡”谈话的历史根源。而作者为什么却认为这次“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10 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2 分)7学案

14、 37 参考答案110:ABDCD;CBAAD;1115:BCABB16、 【答案】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 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 ,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

15、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17 (1)变化:从揭露弊端到基本维护(4 分)(2)有益的探索: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分析,并明确党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在文艺战线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编制科学发展规划,掀起“向科学进军”热潮。 (8 分)(3)历史根源: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20 世纪 80 年代末国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如 1988 年的通货膨胀、1989 年政治风波) ;“市场改革取向”遭到激烈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 (10 分)(4)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