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上感应篇汇编此书下载整理自 http:/www.jingtu.org/yg/gyphb/目 录太上感应篇汇编 1印光法师谈感应篇(代重刊序) 6旧刊感应汇编序一 12旧刊感应汇编序二 13劝读感应篇汇编启 13太上感应篇本文 13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 卷一 15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19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3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25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26人皆恶之。 27刑祸随之。 27吉庆避之。 28恶星灾之。 28算尽则死。 29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30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31
2、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32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33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34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36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37积德累功。 38慈心于物。 44忠孝。 45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 卷二 62友悌。 62正己化人。 65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67附:慈幼局办法 67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70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 72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74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79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79遏恶扬善。 81推多取少。 82受辱不怨。 83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85所谓善人。 87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
3、灵卫之。 87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89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91茍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91以恶为能。 92忍作残害。 93阴贼良善。暗侮君亲。 96慢其先生。叛其所事。 97诳诸无识。谤诸同学。 99虚诬诈伪。攻讦宗亲。 100刚强不仁。很戾自用。 101是非不当。向背乖宜。 102虐下取功。谄上希旨。 103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104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 卷三 105轻蔑天民。扰乱国政。 105赏及非义。刑及无辜。 106杀人取财。倾人取位。 107诛降戮服。贬正排贤。 108凌孤逼寡。 109弃法受赂。 110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112入轻为重。
4、 113见杀加怒。 114知过不改。知善不为。 115自罪引他。壅塞方术。 117讪谤圣贤。 118侵凌道德。 119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 120愿人有失。毁人成功。 124危人自安。减人自益。 125以恶易好。以私废公。 125形人之丑。讦人之私。 127耗人货财。 128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 129逞志作威。辱人求胜。 131败人苗稼。破人婚姻。 131茍富而骄。茍免无耻。 133认恩推过。嫁祸卖恶。 134沽买虚誉。包贮险心。 135挫人所长。护己所短。 135乘威迫胁。纵暴杀伤。 136无故剪裁。非礼烹宰。 137散弃五谷。劳扰众生。 140破人之家。取其
5、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 141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142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财。 143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144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153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154埋蛊厌人。用药杀树。 155恚怒师傅。抵触父兄。 156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 卷四 157强取强求。好侵好夺。 157掳掠致富,巧诈求迁。 158赏罚不平。逸乐过节。 159苛虐其下。恐吓于他。 160怨天尤人。呵风骂雨。 162斗合争讼。妄逐朋党。 163用妻妾语。违父母训。 164得新忘故。口是心非。 165贪冒于财。
6、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 166毁人称直。骂神称正。 168弃顺效逆。背亲向疏。 169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施与后悔。假借不还。 170分外营求。力上施设。 171淫欲过度。 172附:秦拙庵先生。修身立命戒期。 173心毒貌慈。秽食餧人。左道惑众。 175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 176压良为贱。谩蓦愚人。 179贪婪无厌。咒诅求直。 180嗜酒悖乱。 181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 182不和其室。不敬其夫。 184每好矜夸。常行妒忌。 185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 187轻慢先灵。违逆上命。 188作为无益。怀挟外心。 189自咒咒他。偏憎偏爱。
7、 189越井越灶。跳食跳人。 190损子堕胎。行多隐僻。 191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 193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 194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 196春月燎猎。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 196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 198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直。 200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 201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201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
8、。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202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203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204印光法师谈感应篇代重刊序弘法敬辑一、感应篇之概述 1、感应篇的来源问, 感应篇 ,谁人著作。对于他教典籍,以何法辨别之。答, 感应篇通行本,有太上二字,谓为老子所作。亦有谓本抱朴子而广之。然不必究其为何人所作,只取其书所说之益。所谓不以人废言也。圣人立法,固不必定取圣人所说为法,只取其益世道人心为事。虫文鸟书,大开文字之端,敢以虫鸟不足重,而不用其文字乎。
9、举此一事,可以息彼妄论是非者之无益繁词。此种繁词,尚不如春禽昼啼,秋虫夜呜之有天然风味也。三编卷四 答崔树萍居士问 2、感应篇的性质感应篇汇编为古今注此篇者之冠、文理俱隹,俾熟读而详审以行之。则人人可以为良民,人人可以了生死矣。增广卷二 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五经四书,本是教人为善之书。世多以文视之,则便当面错过。若感应篇 、 阴骘文等,直陈因果报应之事,俾人一目了然,实为有益。彼大言理性,不提因果报应者,徒欲得高出人上之名,而不知所以高之实。三编卷二 复谢慧霖居士书五 感应篇 、 阴骘文 ,实为功过格之源本,以故恭录于首,以期朝夕讽诵,互相鉴照。俾得三业清净,一心淳笃。庶可无忝所生,行为世法。
10、由是而世法佛法,一道齐修。成已成人,了无二致。前继往圣,后开来学,参赞化育,辅翼郅治,皆于此庸言庸行中得之。若舍此不行,别求玄妙。纵令大得,亦只能利一类之机而况专资空谈者乎。续编卷二 净土问辨功过格合刊序 二、感应篇之实行1、读诵奉行 改过迁善凡安士全书 ,及感应篇汇编 , 印光文钞 ,通文义者,皆须人奉一部。由此路上行,上焉者或可体会到此。否则只知圆融不执著,口口说空,步步行有,为家庭之祸患,亦佛法之蟊贼。三编卷三 复福州佛学社书 感应篇汇编 ,宜令熟读,此正本清源之要务。以五经四书所说者,或散见于各处,或义晦而难领会。此既熟读,读五经四书,一见此种话说,即便心领神会。理学务躬行,而不知此义
11、,反指为异端者,皆见理未的,救世无术之流类也。三编卷二 复谢慧霖居士书二 汝宜每日将太上感应篇 , 文昌阴骘文 , 关帝觉世真经 ,日读三五遍,至少须一遍。亦令汝妻日日读之,自可知为人之道理。既知为人之道理,则便可继汝父之家风。凡一切人皆钦仰汝,以为汝父素好善,故有此令郎。此其荣为何如也。光宗耀祖,成家立业,只在能立志学好而已。岂有甚么难行难做处。三编卷三 复某居士书 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万不可学时派。当学孝,学弟,学忠厚诚实。当此轻年,精力强壮,宜努力读书。凡过读之书,当思其书所说之事,是要人照此而行,不是读了就算数了。书中所说,或不易领会。而阴骘文
12、、 感应篇等皆直说,好领会。宜常读常思,改过迁善。于暇时尤宜念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以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切勿以为辛苦。古语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此时若错过光阴,后来纵然努力,亦难成就。以年时已过,记性退半,所学皆用力多而得效少耳。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第二要知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我、于亲、于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坏心,即有罪过。要想得好报,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利于人物,无害于自他方可。倘不如此,何好报之可得?譬如以丑像置之于明镜之前,决定莫有好像现出。所现者,与此丑像,
13、了无有异。汝果深知此义,则将来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爱慕之也。祈审慎思察,则幸甚幸甚。增广卷一 与周法利童子书 若日说因果报应,与生徒讲感应篇 、 阴骘文 、 觉世经 。而所作所为,皆与三者相反,则成登埸优人,只供台下人一时悦眼娱耳而已。优人只得优人之值,断无生前没后之真利益也。愿汝深体吾言,则儒佛之心法,及究竟之实益,岂必令前人独得,而汝或不得者哉。三编卷二 复卓智立居士书一 2、感应篇与家庭教育志在成就子弟,而不知子弟之成,唯在家教及能读书,即将阴骘文 、 感应篇 ,令其熟读,为其顺字面讲演之。其日用行为,合于善者,则指其二书之善者而奖之。合于不善者,则指其二书之不善者而责之。
14、彭二林居士家,科甲冠于江浙,历代以来,遵行二书,其家状元甚多,然皆终身守此不替。如金入模,如水有堤。岂有不能成器,仍旧横流之理乎?人之为人,其基在此。此而不讲,欲成全人,除非孟子以上之天姿则可矣。然读书之时,不可即入现设学校。宜合数家请一文行兼优、深信因果之师,令其先读四书及五经耳。待其学已有几分,举凡文字道理,皆不被邪说俗论所惑。然后令其入现学校,以开其眼界,识其校事。不致动与时乖,无由上进矣。能如是,则有天姿者,自能有为。无天姿者,亦为良善。独善兼善,自利利他,实不外此老僧常谈也。增广卷一 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令熟读太上感应篇 , 文昌阴骘文 , 关帝觉世经 ,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一一为
15、其略说大意,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幼时如是,愈读书愈贤善,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光宗耀祖也。否则任性憍惯,养成败类,纵有天姿,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则读的书愈多愈坏。续编卷二 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 阴骘文 、 感应篇 ,必令其熟读。且勿谓此非佛书而忽之。以凡夫心量浅近,若以远大之深理言之,则难于领会。此等书,老幼俱可闻而获益。而况德无常师,主善为师乎。增广卷二 复永嘉某居士书七 祈以感应篇教子孙,终身诵之,胜于小学韵语多矣。三编卷二 复邵慧圆居士书三 儿女从小,即为教其常念感应篇 。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须念一遍。尽此一生念,再看看直讲,依之而行,则自可归于正人君子之域矣。三编卷一 复金
16、益平居士书二 教小儿常以阴骘文 、 感应篇 ,为入德之门。俾幼时即知为人之道,与因果之理。则后来决定不敢作越理犯分之事。否则被彼邪见所诱,则其行或至如今之废孝废伦免耻者,以现今此种邪说甚多故也。三编卷三 复王智卓居士书 宜令儿女等同读阴骘文 、 感应篇 ,为彼讲说。俾知为人之道,及三世因果之理。则将来自不至流为暴恶。彼杀父杀母废伦免耻者,皆由最初不知为人之道,及因果报应。一闻邪说,遂极力依此,以逞其肆无忌惮之心,为可哀也。三编卷三 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必须令彼熟读感应篇 、 阴骘文 ,以为前途之导。即二女亦当读之,以期藉此自修并以化人。天下不治,匹夫有责,此实匹夫令天下治之根本法。又须令儿子多看
17、安士全书 , 历史感应统纪 ,及有益身心之善书。三编卷一 复神晓园居士书 世之不肖子女,皆其母不尽母职之所致也。母若贤,一则秉其气性,二则观其作为,此系以身立教者。次则教以为人之道,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又须切切实实示以因果报应。迨读书时,先将感应篇 、 阴骘文令其熟读。毕生每日须念三五遍。再与讲其大义,则如镕金入于好模中,决无不成好器者。此母教为治平之根本也。世人皆不注意,故有今日之战争现象。以致国运危岌,民不聊生也。光不须为小儿说法,且为汝夫妇说教小儿法,则小儿自可仿效仪型,克成正器矣。三编卷一 复李慰农居士书五 三、感应篇之功用1、令人深信因果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
18、大权也。书曰,惠迪吉,从逆凶,唯影响。又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皆因果之说也。至于佛法,则更为彰著。前究过去,后明未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了此,则善恶报应,不爽毫厘。吉凶祸福,皆由感召。人虽至愚,决不至幸灾乐祸,避吉趋凶。惜无殷鉴,每致所作反乎所求。此忧世君子,汲汲然流通感应篇直讲为急务也。三编卷四 感应篇直讲题辞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此语依表面看,是说庆殃及于子孙。依实际论,其庆殃之归于本人者,当更大于子孙者
19、多多也。箕子之陈洪范也,末后方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用,以也。极,穷困苦荼也。五福六极,实示前生之善恶因,及现生之善恶果也。儒经说前因现果,现因后果。孔子箕子此二语,最为明显。佛经说三世因果,最为详悉。撮要说之,则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谓天所命令,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耳。天岂有厚于彼,而薄于此之命令乎。故感应篇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果知此理,则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兢兢业业,恐惧修省。格除自心私欲之物,则自心本具之正知发现。由兹罔念作狂者,咸得克念作圣矣。此就儒教所说因果,尚有如此之大利益。况佛教人修戒定慧
20、,断贪瞋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初则断尽世间烦惑,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次则渐渐进修,以至真穷惑尽,慧满福圆。彻证自心,成菩提道。咸皆不出因果之外。故曰,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三编卷三 因果实证序 人性本善,由对境涉缘,不加检察,遂致起诸执著、好恶、种种情见,以埋没本性者,比比皆是。由是古之圣人,各垂言教,冀人依行,以复其初。其语言虽多,总不出格物致知,明明德,止至善而已。所言格物者,格,如格鬬,如一人舆万人敌。物,即烦恼妄想,亦即俗所谓人欲也。与烦恼妄想之人欲战,必具一番刚决不怯之志,方有实效。否则心随物转,何能格物。致者,推极而扩充之谓。知,即吾人本具爱亲、敬兄之
21、良知,非由教由学而始有也。然常人于日用之中,不加省察检点,从兹随物所转,或致并此爱亲、敬兄之良知亦失之。尚望其推极此良知,以遍应万事,涵养自心乎。是以圣人欲人明明德,止至善,最初下手,令先从格物致知而起。其所说工夫,妙无以加。然欲常人依此修持,须有成范,方易得益。五经、四书,皆成范也。但以文言浩瀚,兼以散见各书,不以类聚,颇难取法。而未多读书者,更无因奉为典型也。太上感应篇,撮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作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火。且愚人之不肯为善,而任意作恶者,盖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今知自私自利者,反为失大
22、利益,得大祸殃,敢不勉为良善,以期祸灭福集乎。由是言之,此书之益人也深矣。故古之大儒,多皆依此而僭修焉。清长洲彭凝祉,少奉此书,以迄荣膺殿撰,位登尚书后,尚日读此书,兼写以送人,题名为元宰必读书。又释之曰,非谓读此书,即可作状元宰相,而状元宰相决不可不读此书。其发挥可谓透彻之极。然见仁见智,各随其人之性质。此书究极而论,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则可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断三惑以证法身,圆福慧以成佛道,况区区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此书注解甚多,唯清元和惠栋之笺注,最为精深宏畅,惜非博学之士不能阅。次则汇编,实为雅俗同观之最上善本,而不甚通文之妇孺,犹难领会。唯直讲一书,为能普益。然文虽浅显,词甚优美。浅而不俗,最易感人。续编卷二 感应篇直讲序 培植家庭根本之道维何。即凡教子女,必在于孩提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 ,及阴骘文 。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自有莫大之利益。盖童蒙天性未漓,善言易入,幼而习焉,久则成性,及既长而不可改也。正本清源,端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