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作文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探究上海市松江九峰实验学校 计英提要:作文教学花了大力气而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是作文教学中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什么要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首先从教学目标看,语文教 师应通过作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形成自己独到见解, 发展学生的个性。其次从语文教育心理学看,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情意水平的发展。再次从作文教学本身来看,只有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才能让学生达到“ 自能作文 ”的境界。另外从写作角度看,其本身就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最后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看,需及时肯定学生的需要,才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可行
2、性如何?我们不妨从四个方面分析:(一)家庭教育理念的改变。 (二)学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三)学生的个性趋向多元化。 (四) 语文教材的个性化。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也可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一)选材的取舍。 (二)语言的表达。 (三)立意的开掘。 (四)情感的抒发。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发 展学生的个性呢?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要注意适当的引导。 (二)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在作文评价中教师应扮演好读者的角色。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最易产生畏难情绪的便是写作。如何使学生克服这一畏难情绪,一直是作文教学中探索的问题。人们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加强学生作文技巧的训练,煞费苦心
3、地为学生设计了许多作文模式与框架,试图使作文教学的效果有所改观。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这更引起了人们的困扰,企望能寻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也促使人们对当前的作文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我认为,造成这种花了大力气而收效不大的原因,是语文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作文教学中的主观因素学生个体的激发。一、 为什么要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从教学目的来看,学校教育应当十分重视社会化、人格化、个性化。柳斌同志谈到素质教育时曾说过一句话,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是通过为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服务来实现的” 。教师在提高青少年学生素质的过程中,重要任务之一,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
4、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语文教学实际上是语言教学,而语言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人本身,是人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体而是主体;不仅仅是器 、 用 ,还是道体 。它满含主体情感,充满人生体验,因而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 ”作文教学更是语言教学,更为注重学生的主体感受,语文教师应根据作文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发展学生的个性。正在审定中的语文教学新大纲也第一次提出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教学目的。更加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科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功能和方向。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这一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艰苦探索,寻找其
5、规律,以求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其次,从语文教育心理学看,语文教育心理学讲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主要指通过语文教育,使学生在情感、意志、性格和品德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完美的发展。学生写文章最能体现其知、情、意的认知水平,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情意水平的发展,可使学生能力境界得以最深入的发展和升华,使学生的智力潜力得以最充分的发挥和完善。再次,从作文教学来看。学生写作能力训练,是教师和学生在表情达意上的互动过程。要养成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要使情意活动能充分表现,能自由浚发,即学生的个性得以释放,决不能“由教师做主支配,学生跟着机械做,既没有开始的动机,也没有一定的目的” 。
6、而是师生共同面对生活实际,相互激发,共同梳理,一道提炼,创设充满学习写作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活动中表现出在写作智力、技能上的创造性及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通过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达到“自能作文”的境界。另外,从写作角度来看。其本身就是个性释放的重要途径之一。英国大文豪约翰生说:“写作的唯一目的,是帮助读者更能享受或忍受人生” 。此话也可以这么说,写作的唯一目的在于加强作者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的话;或是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的话。同时我们也不妨这样理解,写作就是个体对人生的感知。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铸器” 。出自不同人之手的“器” ,当
7、然会烙上鲜明的个性特征。林语堂先生曾一再告诫过初学文学的人, “个性,为艺术上文学上一切成功之基础” 。如果能激发学生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文章来,必定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看。他们容易动感情,好表现,敢于大胆尝试,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并且学会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如果家长、教师和周围的人不了解这个特点,不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行动,无视他们自我肯定的需要,一味指责他们,使他们的“成人感”遭到挫折,将会影响他们个性的正常发展。这就是我们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心理基础。作文教学发展学生个性,教师要着力于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材施教,促进他们每一个人发
8、挥潜能;并且及时肯定学生的需要,促进他们的个性健康成长。二、 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可行性如何?首先,当前的教育趋势,为学生发展个性增加可知性。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终身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家长不再囿于一种成材的途径,不再认为考大学是唯一的出路,而是希望子女成为真正有用之材。故而许多家长纷纷调整家庭教育方法,为自己子女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如在课余之际,领着孩子外出旅行,借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在各种兴趣班中学习一技之长等。其次,随着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各类手脑兼动的活动课应运而生,各种社会实践也纷纷出台。学生的课外活动也越来越丰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条件
9、,把作文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因势利导,通过作文教学使他们的个性发展各得其所。再次,从学生个体来讲,如今的学生思维之活跃、视野之开阔是空前的。广播、影视、互联网等媒体的传播,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使学生的个性趋于多元化。不少学生在刻意标榜自己之时,也渴望自己的个性得以释放与完善,从而能充分地认识、把握自身的现实和未来。最后,从语文教材本身来说,选取的文章无不反映着作家的个性,库柏认为:个人风格是指我们从作家身上剥去那些不属于他本人所有的东西,留下仅属他本人的内核。这“内核”就是指作家个人主体性所独具的特点。如余秋雨的睿智,含蓄温婉,可在腊梅中窥见;朱
10、自清的细腻质朴的情感,在背影中我们能感觉;丰子恺的送考中,我们在体会到莘莘学子考试前后的各各心态之时,则领略了作者的机智、诙谐、尖锐,仿佛亲睹了漫画大师的风采。三、 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呢?作文,是认识的表达,是信息的检索输出,是思维的综合反映,它是具有个性的。任何两个人的作文,尽管题目一样,但选材的取舍,语言的表达,立意的开掘,情感的抒发都可以是不同的。(一) 选材的取舍。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所受的家庭影响又有所差异,对事物的认识和感知也会有所差异,则会出现不同的选材,如学生习作晚霞:附文一:一会儿,巨龙渐渐地畏惧了,慢慢地变成了一头小鹿和一头狮子。突然, 狮子向小鹿扑
11、去,一眨眼,柔弱的小鹿被狮子吞没了,一只小兔子又出 现在狮子面前,凶猛的狮子又扑了过去,机灵的小兔撒腿就跑,可狮子穷追不舍,小兔子眼看就要被狮子逮住了这时,一道霞光掠过,小兔子终于逃过了鬼门关附文二:夕阳下,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伸向远方。 长长的堤岸两边开满了红红绿绿的小野花。平静的河水,在夕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晚霞倒映在河里,红通通的,好象在河底铺上艳丽的绸带。尽管都在写晚霞,但两篇选取的角度不尽相同,前一篇注意观察天边云彩的变化,想象丰富,充满了童趣,从中不难感知学生活泼天真的个性。而第二篇,则注重描写眼前的景象,仿佛在闲庭信步时偶得其作,作品不加雕饰地描绘,正是小作者质朴无华的个性的剪影
12、。所以,选择什么材料,选取何种角度,离不开学生的个性。(二) 语言的表达。 文心雕龙体性中说到:“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沉寂,故志隐而味深”其实通过学生的作文语言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大致了解其个性特点。以下是三篇学生习作(未曾修改):附文三:夕阳西下,五彩缤纷的彩霞红透了半边天,照得清清的湖水波光粼粼,微 风轻拂,湖上碧波荡漾,啊,多美!好久没 见过那么美的黄昏。附文四:阳春三月,微风轻 飏 ,绿柳含烟,我和母 亲受人之邀,去拜访一位挚友。附文五:古人云:“一年之 计在于春 ”。的确,我爱春也是如此。在春天,我们可以抛开旧年的烦恼,尽情地锻炼自己,为新的一年做准
13、备。以上三篇附文都是同一命题作文春天的故事的开头片断。附文三语言表达较为罗嗦,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情感,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附文四语言简洁,形象,清新。附文五的语言亦非常简洁,并能直抒胸臆。细细咀嚼这三个片断的作者肯定有着不同的个性。事实上,附文三的作者平时做事有点拖泥带水,但感情丰富,为人真诚。附文四的作者平时爱好文学,有点故作清高,喜欢标新立异,所以在语言的表述上希望与众不同。附文五的作者平时快人快语,处事果断,乐观开朗。透析学生的语言表达,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学生的个性特征。(三) 立意的开掘。文章 “意”的开掘,是要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生活现象,归纳出理性的结论。其间现实生活可能会和作
14、者心灵相撞击,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感知,促使学生揭示其中的内涵和实质。同样都是写老人如何与病魔抗争的题材,平时喜欢思考,敢于挑战的学生开掘的中心是爷爷不仅战胜了病魔,更是向自我挑战的成功,终于走出严寒的冬季;平时大大咧咧,心直嘴快的学生开掘的中心则是另一种境界爷爷真是了不起,爷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从这两篇文章立意的开掘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中透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四)情感的抒发。内向的学生善于通过细腻的心理刻划,含蓄地抒发他的情感;外向的学生一般直抒胸臆,不善于用委婉的语言表达,抒情直白,甚至不注意收敛。四、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C罗杰斯倡导的非指
15、导性教学模式认为:“教学应以自我认识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为基础,应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学习,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去探索生活、学业和人际关系”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创设一个培养学生学习风格和发展学生独特个性的教学环境,而不是控制学生的环境。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也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写作潜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发展学生的个性。据此,我们可以从下几方面着手:(一)要侧重 “导向功能” ,注意适当的引导。(二)要注意“激励功能” ,营造良好的氛围。(三) 要重视“评价功能” ,教师扮演好读者的角色。具体做法是:(一)要注意适当的引导在作文教学中
16、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应是一个促进者,要帮助学生达到更大程度的自我认识和自我鉴定,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注意创设的教学环境所具有的“导向功能” ,发展学生的个性。1、 引导学生占有材料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为了让学生做有内容的文章,教师可以想方设法给他们制造条件,使他们占有材料。众所周知,作文训练的广阔背景是现代生活。叶圣陶先生很早以前就曾倡导:“学生所写的必须是他们所积蓄的。 ”而每个学生所积蓄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是个体生活的积累,是学生自我的生活阅历或生活经验,也是区别他人的独特之处。如果学生在其经历的信息贮存中,觉得有情可抒,有感而发,不仅有助于激发他的作文情绪,产生作
17、文的冲动,更有助于触及内心的体验,唤醒对事物再认识,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小到大,学生接触的事物不可说少,但由于学生一味地模仿他人习作,依样画瓢,能自觉运用于写作的材料并不太多,往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占有材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提取过去发生的事,是长时记忆的再现,而长时记忆主要依据编码线索提取。而一些学生挖空心思,想不出材料,那是因为缺乏提取材料的线索。学生的生活规律应有据可循,我们不妨采用电脑路径中逐层查询资料的方法,帮助学生建构记叙材料的路径图:我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季节 天 学校 家庭 社会 亲属 非亲属 学校 家庭 个人生活 生活 爱好春 夏 秋 冬雪 黎
18、上 中 深 邮 商 医 爸 爷 老 护 同明 午 午 夜 局 店 院 爸 爷 师 士 学 读 实 踢书 验 球这张记叙材料的路径图,通过层层分解,让学生通过这些线索少年宫迅速展开思维搜索,按图索骥,提取写作素材,重新占有材料。另外,这张路径图既可向纵向不断延伸,又可向横向不断拓展,使学生从狭隘的思维中跳出,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易勾起学生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形成愉悦的心理体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除此之外,在平时的活动中,要注意强化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让学生对材料留下深刻的影响。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如果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我们能注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
19、的收获。如在春游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听觉去聆听春天的旋律,利用嗅觉去呼吸春天的气息,利用视觉去欣赏春天的灿漫。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教给学生的观察和发现,就能从他们那里听到许多聪敏的出乎预料的哲理性的问题” 。只有学生对材料有了鲜明的感知,加深记忆的痕迹,才能在习作中快速找出适合的材料,运用于写作过程中。学生也只有经历一定的活动实践后,才能体悟出自己的心得、感想,才能写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文章,而学生的个性则在活动感悟得以发展。2、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意志品质古人云:“辞为肤,志实骨髓” 。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要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意志品质,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根据写作目标和写作规程,
20、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努力克服思维的惰性。 注意激励信心,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意志。意志活动的基本心理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决心、信心、恒心三个阶段,而“亨利效应”说明: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信心,便拥有了决心、意志、耐心以及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斗志;其潜力就会得到充分挖掘,潜质得到彻底发挥,最有可能取得成功。学生写作费时多,难度大,见效慢。因此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从个性发展角度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在一次自由命题作文时,我让学生写有关亲情的文章,一位学生自拟的题目为爱的痕迹 ,记叙了“我”不小心磕破了膝盖,且伤势较严重,母亲如何悉心护理“我”的一件事。初稿时,文
21、章的表达前后矛盾,如在冬季早锻炼,摔跤后,石子嵌进肉里,校医包扎好了,妈妈却小题大作,非得送“我”去医院等。尽管在文章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拟定的题目含义深刻。在评改时,我赞扬了这位学生在题目拟定上的独具匠心,并且肯定了作文中试图表现的母亲对女儿的关心和爱护,鼓励她在人物细节刻划上再作努力,同时点拨她找出文章中前后矛盾之处。这样,既肯定了这位学生在习作时的思维结果,坚定了她写作的信心,又通过点拨来培养其思维的缜密性即自己学会发现不足之处,应不注意观察生活而导致文中出现的矛盾之处。在信心的树立时,又可促使其克服习作时的种种困难,塑造了良好的意志品质。 保持紧张的状态,克服性格中弱点,培养学生的意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把整个学生集体保持在这种紧张感的状态里,并赋予这种紧张感以积极的性质。 ”这种紧张感是指在整个课堂学习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并从习作的紧张劳动中得到健康的疲劳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适时适量的快速作文的训练,培养学生意志,发展学生个性。快速作文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