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献综述(20_届)家电制造企业存货内部控制设计2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材料等。存货和固定资产等非流动性资产的最大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包括可供直接出售的产成品、商品等,还包括需要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的如原材料等。正是由于存货包含的品种繁多、收发频繁、占用资金量大等原因,所以,存货的内部控制在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内部控制显得特别突出和重要,企业如果通过有效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操作就可以达到“杜绝贪污、挪用、盗窃、毁损的不法行为”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减少存货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物资的利用效
2、率和效果,进而保证存货会计核算信息的完整和准确。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做好存货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还可以为企业节俭不必要的流动资金占用,存货周转的速度越快,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就越高。然而,存货的内部控制工作却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最复杂又最为需要控制的一部分工作,因为其涉及到企业的多个部门、生产流通的多个环节,又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因而,如何更好和更有效地强化、提高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工作,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彭成勤,2009)。1内部控制的研究分析11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
3、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12内部控制理论的变迁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内部控制理论处在以内部牵制为表现形式的萌芽状3态。内部控制理论的
4、产生是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践为前提的。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之间,是在内部牵制原理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并发展的。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全球兴起了兼并浪潮,通过兼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更加复杂,使得公司治理结构尤为重要。因此系统管理理论逐渐进入了管理的视眼。系统管理理论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发展,使内部控制的研究方法从孤立的“隔离法”向系统的“整体法”迈进。综观整体内部控制的变迁历程,对于企业及各种组织来说,建立内部控制都变的越来越重要。有利于企业的体制的健全和可持续发展(施先旺,2008)。13内部控制结构类型内部控制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一个结构,内部控制
5、要素之间的配合可能会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结构可以分为控制环境主导型、控制活动主导型、环境及活动并重型、环境及活动双弱型,其中环境及活动并重型内部控制结构企业较多,环境主导型内部控制企业较少;内部控制结构类型与行业无关;内部控制结构类型与企业性质无关;内部控制及结构类型与企业发展阶段有相关关系,环境及活动双弱型多处于逐渐衰弱期,环境及活动并重型多处于投资建设期;内部控制结构类型与企业领导类型有相关关系,环境及活动双弱型和控制活动主导型企业的领导采用专制型方式,控制环境主导型企业的领导多采用民主形式。所以企业优化内部控制存在着较大的潜力,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成为企业发展与壮大的重要任务
6、。不同的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结构偏好不同,领导风格、企业发展阶段等对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最终导致了内部控制结构类型的不同,并进而导致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有所不同(郑石桥,徐国强,邓柯,王建军,2009)。2内部控制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1内部控制理论国外研究状况分析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首次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由于一些舞弊财务报告和企业突发破产事件导致美国国会发表了著名的COSO报告。20世纪80年代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也对内部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SE
7、C在1980年的SX规则303条款4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管理当局讨论和分析MDA的信息。“安然”事件发生后,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强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如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检查等。COSO报告首次把内部控制从原来的平面结构发展为立体框架模式,代表着国际上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最高研究水平。COSO委员会在2001年成立了企业风险管理项目咨询委员会,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COSO委员会在2003年7月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征求意见稿,并与2004年9月29日颁布正式稿。COSO委员会在ERM摘要中,将内部控制与风
8、险管理相互融合,明确指出了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部分,ERM涵盖了内部控制,并不是对内部控制框架的取代(刘晓芸,2005)。英国于2003年公布已经修订的公司治理综合守则,2005年重新修订了TURNBULL报告;加拿大制定了新的内部控制标准风险管理和治理,并对上市公司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潘炎,2008)。22内部控制理论国内研究状况分析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是随着审计事业的恢复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就开始了这一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吴水澎(2000)系统的研究了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重点介绍了报告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创新特点之后,提出了
9、该报告对构建我国内部控制框架启发和借鉴意义方红星(2002)认为内部控制和审计分别是影响组织效率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之一,二者的产生、演进和彼此之间的互动,都是追求组织效率的必然结果。池国华、吴晓巍(2003)剖析了管理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指出随着企业环境的日益复杂,管理控制在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支配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王海林(2006)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思想对价值链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杨雄胜(2006)研究了内部控制与组织权力制衡的机制的关系。我国金融行业特别重视内部控制,有关监管机构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内部控制的法规和制度。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
10、则,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颁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规定商业银行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对象和评价的方法等。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发于2001年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规定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基本要5求和主要内容。上海证券交易所2006年6月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规定上市公司应从2006年年度报告起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对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3结论从上文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正逐步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重点,研究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6参考文献1彭成勤小议企业存货的内部
11、控制现状J管理纵横,2009(2)2施先旺内部控制理论的变迁及其启示J审计研究,2008(6)3郑石桥,徐国强,邓柯,王建军内部控制结构类型、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J审计研究,2009(1)4刘晓芸内部控制理论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J财务与审计,2005(1)5潘炎内部控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付洁风险导向下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7何玉娟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78李心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导读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9黎洪琥浅析制造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以一制造企业为例J财会通讯,2008()10许江波企业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M大连大连出版社
12、,200911梁富洲,甘林君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和展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刘建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历史沿革和现状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0)13李玉玲洛阳LYC公司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14张香红扬子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715梁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6徐玉德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7FOH,NOREENCONTROLSELFASSESSMENTANEWAPPROACHTOAUDITINGJIVEYBUSINESSJOURNAL,2000718MARKARMOURGOVERNANCEFRAMEWORKANDBUSINESSRISKASSESSMENT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2001919GREGORYJJONASANDBLANCHERASSESSINGQUALITYOFFINANCIALREPORTINGJACCOUNTINGHORIZON,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