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专业社团建设与发展的策略学生专业社团的建立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单纯关注专业基础技能学习的状况,将学习和实践的层次提升到适宜的学术高度,同时又创新了学习形式,它的优点和意义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是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因此对于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把专业社团建设纳入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素质拓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要在各个方面给予有效资助与关心。1、加强对社团的领导,重点扶持专业社团建设学生专业社团的特性决定了其不可能象普通学生社团那样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与吸引力,也不可能象普通学生社团那样完全自治,学生专业社团应当是在指导老师组的指导下自主地开展工作,因
2、此,学生专业社团应当特别受到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社团的领导,院系领导要积极支持和资助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要在活动资金、活动条件和活动内容上进行全面的支持与帮助,在院系设立学生专业社团活动基金,将专业社团活动纳入学生的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中,要通过一定的政策与措施鼓励与重点扶持专业社团的建设,要从院、系、教研室、指导教师、学生社团等几个环节和方面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要重点加强对学生专业社团的关注。还可以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比如可在专业社团中引入学分制,对参加社团的学生计算一定的学分,使社团成为学校第一课堂的深化和延伸。2、强化对社团的指导,建立社团指导导师制学生专业社团的活
3、动与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紧密相关,因此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指导的成效也决定了学生专业社团的活动成效,从某种程度上甚至是社团存在和发展的关键。要想使专业社团活动持续、有效、健康的开展下去,不致于流于形式,院系应当将专业社团建设纳入本科生导师制建设的体系中来推动教师参与专业社团指导的积极性,组成由院领导、专业教师等参加的指导导师队伍,创造与本科生导师同样的条件,提高专业社团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专业教师指导学生专业社团开展活动成为本科生导师工作的重要内容,选派有专长和有责任心的教师指导学生专业社团建设,让教师都能充分地认识到学生专业社团活动的指导是教学与科研内容的一部分,也同样是对教育和对
4、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3、健全社团管理机制,规范专业社团建设学生专业社团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管理机制不能是完全的学生自治模式,应当是由社团管理部门宏观指导与专业教学部门、教研组或课题组等具体管理相结合的协作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一方面社团自身要不断地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社团精英,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专业社团更需要的是院系教学与科研部门和教师的参与管理,只有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的管理与指导,学生专业社团的活动成效与功能才会真正的实现,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才会不断地完善。4、创新社团活动形式,积极浓厚学术科技氛围专业社团开展活动要充分利用专业性的特征组织开展专家学
5、者开展讲座与专业学习报告,邀请指导老师开展技能培训等,但专业社团的活动又不能只仅仅停留于参观展览、聆听讲座等性活动上,而是要紧紧扣住“专业”这一主题,注重活动本身的内涵和相应的深度,创新社团活动的形式,积极创建专业社团活动的自身特色,要在专业性与学术性方面创出品牌活动,比如:学术沙龙、创新论坛等。还要积极通过鼓励学生开展一定的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学生科技学术创新基金资助和开展创新成果展览或者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及学术交流的校园风气,带动和感染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专业社团要把开展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专业性活动作为专业社团的核心工作内容。5、完
6、善社团评价机制,主动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好的评价机制可以促进社团自身不断地得到优化和完善,学生专业社团同样要在管理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创新素质拓展和专业教学与实践相应地建立社团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推动专业社团的自身发展,通过来自于指导教师、社团成员和相关管理部门的评价意见,能够不断地推动社团目标的实现,激发社团成员的创造性、认同感和荣誉感,同时培养社团成员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专业社团通过定期对社团成员进行全面的量化考核来促进成员专业知识转化的效果,考核各项活动的参与情况率、活动成果和社会效应等并将考核的结果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活动等结合起来。通过建立评价机制,不仅可以激励社团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参与活动的激情,同时又使每位成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我前进的方向,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