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 圣 人 同行 走近论语,江门市委党校 罗金保,为什么要学论语?,A、论语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B、内得于己外利于人的修身养性成长之路C、解决时代的困惑的钥匙。大道之不行,天下之不幸 D、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有半篇论语护一生。E、沐浴孔子人格光辉。,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二、论语的哲学基础:,人性向善。也就是人德合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贵”的文化品格以及平政爱民和举用贤才的政治思想,这不仅超越了时代,
2、而且还跨越了国界。,三、孔子的生平,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论语的纲领:,1、论语的纲领:“学”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学”的本真状态,即“学”根本上乃是对“大道”的领悟、践履以及与“学”密不可分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与境界,身心合一的人生最高境界。 B、孔子开篇即强调践履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实为孔子实践哲学及人生哲学之总纲。C、学之果:悦、乐乃一生所求之果也。,2、论语首句中,孔子所启示的“苦难”救赎之道有四:,其一是要“学”, 即学习、领悟人生的道理(
3、好学近乎智);其二是要“习”,即对所领悟的道理亲历践行,其目标是习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力行近乎仁);其三是要“有朋”,即求其善友共学同行,切磋琢磨,共同进步,此亦显“学习型”团体之旨其四是“不愠”,即不以别人的态度为侮,卓然自立,反身而求,居敬持志。,五、全部论语的中心思想:吾道一以贯之“仁”,a、最有名的是“博爱之谓仁” 唐朝的韩愈讲的。b、哲学的道理解释“仁”说:“仁者核之心也。”如核桃的仁、杏仁。C、宋儒另一个解释,他们说医书上麻木就叫不仁,可见仁是讲心的知觉性的,宋儒理学家。D、汉唐儒者对于仁都讲用,E、文字上的解释,“仁”是什么?中国古代“仁”字就是这样写:人两足走路旁加个二,为什
4、么不就旁加个“一”?“二人”是两个人,就是人与人之间,有我就有你,有你我就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社会。一个人没有问题,有两个人就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爱、怎样互助的问题,就是仁。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A、所谓体是内心的修养,如何做到仁、爱人;仁的用,有推己及人的精神,心胸宽大,包容万象,能够感化他人,这是仁的用。相就是人的行为,用则是发挥的作用。B、仁者爱人,是孔子自己对其仁的思想的解释,远远早于西方的“平等、博爱、人权”。“爱人”,爱什么人?爱自己!爱他人!被他人爱!C、爱自己是基本,推己及人就是爱别人,最后的结果是必然被别人所爱。这就是孔子“爱人”思想的精髓所在。,1、子曰:唯仁者,能
5、好人,能恶人。 2、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3、“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六 为 政 以 德,1、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 2、 子欲善而民善之。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3、“政治”正之治。(政者,正也。就是说心要正,行要正,果要正,把事情做正确。)4、“政治”文之治。5、“政治”公平之治。六、德者得也。让百姓有所得,让人人有所得。让国家有所得,让天下有所得。 七、孔子所提的“为政”是教化,修养
6、之意。教化是中国文化的名词。,2、孔子的政治纲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A、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B、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C、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D、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E、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F、子曰:道千乘
7、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G、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H、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I.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J、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K、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L、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M、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N、子曰:君子不器。 O、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P、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
8、之事,则有司存。Q、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七、孝,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2、“事父母能竭其力”、3、“父母唯其疾之忧”、4、“父母在,不远游”、5、“事父母几谏”、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八,孔子的学术思想的精髓,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孔子的学术思想的精髓,也是孔子教育的真正的目的立己立人。,“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
9、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换句话来说,“志于道”是搞哲学思想,“据于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古人解说德就是得,有成果即是德,所以很明显的,孔子告诉我们,思想是志于道,行为是依据德行。,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这是仁的发挥。,“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无高远思想就未免太俗气,太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如果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没有
10、“游于艺”,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 具备四点才是学问。,1、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4、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5、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修养之方法也。,九、内圣外王的精神理念,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全部论语中,最富于哲学意味的,也就是这两句话。上善若水”,最高的品德像水一样。道家形容水很妙,水是绝对干净的,脏的东西到水里,都被水
11、冲洗干净了。让我们的心境,以及人品的修养,效法水一样,冰清玉洁,不受一点尘埃。虽然容纳了许多废物、污垢,但仍然是水,水的性质没有变,而且永远自强不息。所谓“江水东流去不回”,历史永远不会回头,时间永远不会回头。人生永远像浪头一样,一波又一波地过去了,要想拉回来是做不到的。从另一面,用积极的观点来看人生。人生如流水一样,不断的向前涌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健”是永远强健地运行。“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教我们效法宇宙一样,即如孔子所说“逝者如斯”,要效法水不断前进,也就是大学这部书中引用汤之盘铭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道理。人生思想、观念,都要不断的进步。满足于今日的成就,即是落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包括各方面很多意义,可以说孔子的哲学,尤其人生哲学的精华,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中,它可以从消极的、积极的各方面看,看宇宙、看人生、看一切。历史是不能停留的,时代是向前迈进的,宇宙如此,人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