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章 概论1、矿产:在自然界产出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有用矿产资源。2、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优劣势并存,既有优势,也有劣势。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人均相对不足。优劣质矿并存,品位贫富不均,贫矿多,富矿少。共生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紧缺矿种的资源形势十分紧张。3、矿床:矿产在地壳或地表的集中产地。确切的说矿床是指自然界产出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的质和量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综合地质体。4、矿体:是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切的说,矿体是指地壳内或地表产出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产状的有用组分集合体。5、围岩/主岩:
2、矿体周围的岩石。6、母岩/源严/矿源层:矿床形成过程中提供主要岩石矿物的岩石,它与矿床在空间上和成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围岩=或 母岩。7、同生矿床 :矿体与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 (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矿床,由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分结矿床等)8、后生矿床 :矿床的形成明显晚于围岩的一类矿床,即矿体和围岩是由不同的地质作用在不同的时间形成的。 (如沿地层层里面或穿切层里的各种热液矿床)9、矿体的产状 :走向、倾向、倾角来确定地质体的产状。10、矿体与岩浆岩的关系:矿体产于岩体内、接触带、或侵入体的围岩之中。11、矿石:从矿体中开采出来的,从中可提取有用组分的矿物集合体
3、,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构成。矿石矿物:矿石中可以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也称有用矿物。脉石矿物,矿石中不能被利用的矿物,也称无用矿物。12、脉石:泛指矿体中的无用物质,包括围岩的碎块、夹石和脉石矿物,它们通常在开采和选矿过程过程中被废弃掉。13、夹石:指矿体中不符合工业要求的岩石,它的厚度超过了允许的范围就得从矿体中剔除。脉石vs矿石;脉石矿物vs矿石矿物14、矿石结构:矿石中矿物颗粒的形态、相对大小及空间上的相互结合关系所反映出的形态特征。等粒结构:颗粒比较均匀、大小比较相近的单矿物和复矿物集合体组成的矿石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海绵陨铁结构等。 不等粒结构:较细的基质里发育较大的
4、矿物颗粒,或反之。包括斑状结构、嵌晶结构、乳浊状结构。环带结构:矿物析出物由于依次沉淀,或由于较早的矿物被较晚的矿物交代而形成交替出现的环带。 交代结构:晚期矿物沿着早期矿物的范围交代而成。15、矿石构造: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空间上的相互组合关系所反映的形态特征。块状构造:有用矿物集合体在矿石中占大部分,呈无空洞的致密状、排列方向无方向性的就是块状构造。颗粒有粗大、细小、隐晶质的几种。若为隐晶质的称为致密块状。 斑点状构造 :矿石矿物在脉石矿物中形成断续的不规则堆积体。据堆积体的大小可分为:斑点状构造、斑杂状构造和侵染状构造等。 矿石构造+矿石结构= 矿石组构16、研究矿石结
5、构构造的意义:理论意义:有助于分析成矿的物理化学环境、成矿作用特点、成矿过程以及矿床的次生变化,为矿床成因提供研究资料。实际意义: 了解有用组分的分布和赋存状态,有用物质的力度、形态和嵌部特征。为矿石的工业评价、选择加工技术方法和选矿流程提供基础资料。17、矿石的品味: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含量。18、矿石的边界品味:划分矿与非矿的最低品味。19、工业品味:当前能供开采和利用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味。20、矿石工业品味的决定因素:矿床的规模大小。矿石综合利用的可能性。矿石的工业技术条件。有益组分 有害组分。21、决定矿床工业价值的因素:矿床本身的特性和性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矿区的经济因素
6、。22、矿床的具体研究方法:资料收集野外现场观察实验室研究成矿模拟实验综合研究 第二章 成矿作用和矿床的成因分类1、地壳:大陆地壳:厚20-80km平均35km,造山带的厚度较大。大洋地壳5-10km,平均7km,洋隆和海山地区厚可达10km以上。洋中脊地区仅有1-2km 。2、陆壳与洋壳的岩石组成3、洋脊与孤岛洋中脊:软流层物质上涌和对流的中心;岩石圈厚度极小;高热流、低密度、低地震波速度、强烈的玄武质火山活动。-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岛孤:其前缘的海沟是地幔物质对流下沉的位置。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及火山岩浆成矿作用。-斑岩型 cu-mo-Au矿床-浅成热液型Au-Ag矿床。4、元素的迁移:
7、地幔:主要是二辉橄榄岩(三份橄榄岩+一份玄武岩) 。温度高达1500,处于部分融溶状态,分离成易容的玄武岩浆与难容的纯橄榄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主要是地幔流体5、克拉克值:矿床是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和上地幔。因此,了解元素在地壳和上地幔的分布量对研究矿床的成因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6、元素在地壳和上地幔的分布规律:各种元素在地壳、上地幔和整个地球中的分布量悬殊很大。不同元素在地壳和上地幔的分布不同,具有一定懂得规律。7、元素聚集成矿的条件:元素的丰度。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及成矿条件。8、常量元素:O、Si、Al、Fe、Ca、Na、Mg、 90.1%。9、格尔的施密特的
8、分类:亲石元素、亲铁元素、亲铜元素、亲气元素、亲生物元素。10、元素迁移:元素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分布很不一致主要的原因就是元素的迁移。定义:元素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含量不是固定不变的,总是处于不断地运动当中;运动的结果或是导致元素的分散或是导致元素的集中。元素的这种运动转移现象或过程称元素迁移。11、浓度克拉克值:指某一地质体中某种元素含量与其克拉克值得比值,也称富集系数。12、浓度系数:是指元素的工业品位与克拉克值得比值。13、元素富集成矿的方式:结晶作用、化学作用、交代作用、离子交换及类质同象置换作用、机械分异作用。岩浆结晶作用:高温高压的岩浆硅酸盐熔体,当温度压力降低,达到某种矿物的饱和结
9、晶点时,矿物就从岩浆中结晶沉淀出来。如基性超基性岩中的金刚石、磁铁矿、铬铁矿、钛铁矿等。胶体化学作用:胶体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分散系,其性质介于真溶液与悬浮液之间,胶体粒子带有一定的正电荷或负电荷。胶体溶液因某种原因而失去稳定性,胶体粒子便发生凝聚,形成较大的粒子,并在重力的影响下沉淀下来。交代作用:当含矿溶液在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化学反应,把围岩中原有的组分、溶解、置换、排除,代之以新的成分。14、成矿作用:是使元素富集的地质作用。包括: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叠生成矿作用。内生成矿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动能、热能,地幔及岩浆的热能,地球重力场中 物质调整中释放的位能
10、,放射性元素蜕变能。作用方式:岩浆成矿作用、伟晶成矿作用、接触交代成矿作用、接触交代成矿作用、热液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方式:接触变质成矿、区域变质成矿、混合岩化成矿。叠生成矿作用是一种复合成矿作用。第3章 基性超基性岩浆环境中的岩浆矿床1、岩浆矿床:从地壳深部上升的各类岩浆,在冷凝过程中经过结晶分异作用、熔离作用和爆发作用等,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2、岩浆矿床的一般特性:典型的同生成矿,成矿作用与成岩作用同时进行。矿体主要产在岩浆岩母体岩内,矿体既是岩浆岩体的一部分,有时整个岩体就是矿体,围岩既是母岩;只有少数矿体产在母岩临近的围岩之中。侵染状矿体与围岩一般成过度关系,贯
11、入式矿体则具有清楚明显的界限。围岩蚀变一般不发育。矿石的矿物组成与母岩的矿物组成基本相同,仅矿石中有用矿物相对富集。由于成矿作用在岩浆熔体中大体同时发生,因此多数岩浆成矿温度较高(1500-1700)成矿深度较深(几公里到几十公里,金刚石矿床达到200到300公里) 。3、岩浆岩条件:是岩浆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和载体,岩浆岩既是成矿母岩。含矿岩浆岩的性质和组成,对岩浆矿床类型、规模、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4、与岩浆矿床有关的岩浆岩主要有:基性超基性岩、金伯利岩、霞石正长石、磷霞石和碳酸盐杂岩体。5、金伯利岩:一种偏碱性的基性岩,因最初发现与非洲金伯利而得名。自运动然界分布较少,主要产于地壳构
12、造起源运动稳定的地区,代表岩石圈起源最深的岩浆产物。二氧化硅不饱和,氧化钾,氧化钠含量相对高富挥发分,是深部石榴石橄榄岩在富水和二氧化碳条件下经低程度熔融形成。镁铝榴石是特征矿物。具有斑状构造、角砾状构造。6、同化混染作用:岩浆向上部地壳运动过程中,融化或溶解外来物质,从而使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同化作用,不完全的同化作用称混染作用。7、决定同化作用强度的因素:岩浆的温度、围岩的成分和性质、挥发分含量、岩体的大小、大地构造位置。8、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与结晶分异矿床: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各种组分按一定的顺序先后结晶出来,并在重力和动力的影响下发生分异和聚集过程,称为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对应的是岩
13、浆分结矿床。9、早期和晚期岩浆矿床特点对比特征对比 早期岩浆矿床 晚期岩浆矿床矿体岩浆产状 矿瘤、矿巢、凸镜状或似层状似层状(贯入式矿体为脉状、透镜状)与围岩界限 不清楚、渐变 不清楚、渐变(贯入式矿体清楚)矿石成分 与母岩相似,少挥发分矿物 与母岩相似,富挥发分矿物矿石组构 自形、半自形晶、包含结构、侵染状构造海绵陨铁结构、块状、稠密侵染状构造主要矿物 部分铬铁矿、金刚石、规模和工业价值比较小铬铁矿PGE、磁铁矿、规模和工业价值巨大。10、岩浆熔离矿床及作用:在较高温度压力条件下均匀的岩浆熔体,当温度和压力降低时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混溶的熔融体作用称为岩浆熔里作用,对应岩浆熔离矿床。11
14、、金刚石产出地点: 天然金刚石一般是在地幔的高温高压环境下直接产出,形成比较粗大的晶体,并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达到地表浅处,否则,金刚石在上升过程中会将被分解、溶解。金刚石可在侵入爆发过程中从熔体中析出,在胶结物中成细小分散状态存在。12、岩浆爆发矿床特点:矿体形态产状 筒状、管状、少数脉状;产出往往与深大断裂有关,尤其是断裂交汇处与围岩界限 围岩破碎不清楚、轻微破碎者较为清楚矿石成分 橄榄石 金云母 镁铝榴石 金刚石矿石组构 金刚石多为自形-半自形晶结构、角砾状、侵染状构造主要矿种 金刚石13、金刚石矿床:成因上和空间上与金伯利岩有关,大多产于前寒武纪地盾或地台中。行成时间最早是前寒武纪
15、,大多为晚白垩世至第三纪。岩体主要呈岩筒、岩管状,多位于断裂交汇处,成群出现。我国的金刚石矿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湖南和江苏。第4章 酸性碱性岩浆环境中的岩浆热液矿床1、伟晶岩矿床:矿物结晶颗粒粗大的,具有一定内部构造特征的,常呈不规则岩墙、岩脉、或凸镜状的地质体,称为伟晶岩。当伟晶岩中的有用组分富集并达到工业要求时,即成为伟晶岩矿床。2、伟晶岩矿床的分类:岩浆伟晶岩:花岗伟晶岩、碱性伟晶岩、超基性伟晶岩。变质伟晶岩3、伟晶岩矿床的工业意义:伟晶岩矿床有着特殊的工业意义。主要矿产是长石、石英、云母。是稀土元素和稀有元素矿产的主要来源。宝石的主要来源:黄玉、绿柱石、水晶、电气石。新元素、新矿物的
16、发现地点。4、岩浆岩条件:与伟晶岩矿床有关的侵入体,可以从超基性的橄榄岩到酸性的花岗岩,后者占绝大部分。花岗岩类常呈岩基状或巨大的岩株状产出;孤立的小侵入体基本不形成伟晶岩(挥发分) 。伟晶岩可产于母体侵入岩的顶部、边缘或附近的沉积变质围岩之中。5、地质构造条件:伟晶岩带:主要分布于构造活动带,如碰撞造山带,古板块边缘断裂带和不同构造的结合带。伟晶岩矿田:主要受区域一级控制,如背斜轴部、花岗岩体与变质岩体的接触带、不同时代地层接触带、各种断裂带等。伟晶岩脉:受次一级构造控制,如羽状裂隙。6、围岩条件:围岩岩性以区域变质岩石为主,如片岩、片麻岩以及混合岩,少数为基性超基性岩围岩的物理性质对伟晶岩
17、的形态、规模和结晶作用的完善程度有一定影响,一般未遭受片理化或弱片理化的岩石易形成不同形状的裂隙,有利于形成产状陡立的伟晶岩脉围岩的化学成分对伟晶岩的成分有较大的影响。7、钠长岩-云英岩型矿床:通过岩浆期后热液交代花岗岩类岩石形成的,与钠长岩和云英岩在空间上和成因上密切相关的,以产稀有和稀土元素为主的一类矿床。钠长岩:主要由钠长石(大于50%)和少量微斜长石、石英组成的中细粒浅色岩石。云英岩:主要由中粗粒的石英和白云母组成的蚀变岩石。8、钠长岩云英岩型矿床的特点:蚀变和矿化具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由下至上:围岩蚀变:钾长石化带钠长石化带云英岩化带、似伟晶岩带W-Sn-Be石英脉带矿化类型:TR
18、Nb、Ta Rb Cs W 、Sn-Be(温度由高到低)9、成矿作用:(成矿模式图,云英岩等的成矿机理)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晚期析出富含碱(K2O 、Na2O)和挥发分(H2O、 CO2、F 、Cl等)的气化高温热液气化高温热液的碱交代作用(钾长石化钠长石化)使赋存于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等载体矿物中的成矿元素活化转入溶液,形成含矿热液温度和压力降低,气态溶液转变为液态,导致络合物的分解,Nb、Ta等沉淀富集;酸性阴离子(F-)析出,使溶液的酸度增强在酸性溶液作用下,H+交代作用(云英岩化)占优势,W、Sn、Be沉淀富集。10、玢岩型矿床:系指在陆相安山质火山岩分布区,与主旋回喷发晚期的辉石闪长
19、玢岩等次火山岩有空间、时间以及成因上联系的一组(铁、磷、硫、石膏)矿床。 主要产磁铁矿、磷灰石11、5种主要矿化类型:玢岩体中心浸染状和细脉状矿化(陶村式)属晚期岩浆到高温气液交代矿床。玢岩体顶部角砾状、网脉状矿化(凹山式):属高温气液交代-充填矿床。玢岩体与安山岩、凝灰岩接触带上的块状及脉状矿化(梅山式)属接触交代-充填及矿浆贯入型矿床。玢岩体外侧火山岩中的似层矿、脉状矿化(龙旗山式、竹园山式、龙虎山式)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或火山沉积型矿床。玢岩体与火山岩基底岩石接触带附近和沉积岩中的矿化(凤凰山式、姑山式)属接触交代-充填及矿浆贯入型矿床。第 5 章 岩浆构造环境中的热液矿床(20 分左右)
20、1、矽卡岩型矿床(接触交代矿床):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或其它钙镁质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通过含矿汽水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并与矽卡岩(钙铝-钙铁榴石系列,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在成因上和空间上存在联系的一类矿床。2、矿体的产出部位:(主要在交代带上,越远处越少)-分布于中酸性侵入体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多数产于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化围岩中,少数产于内侧接触带的蚀变侵入体内。3、矿石的物质成分(典型的矽卡岩组合):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特殊的矽卡岩矿物组成。金属氧化物: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次有黑锰矿等。金属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矽卡岩矿物:分为钙矽卡岩矿
21、物和镁矽卡岩矿物。4 矿石的结构和构造:结构:粗粒结构。构造:块状、侵染状、条带状等。5 矿床的分带性(掌握):矿床具有分带性,由侵入体向外依次出现:蚀变岩体内矽卡岩外矽卡岩蚀变灰岩灰岩。6 矽卡岩的工业意义:铁、钨、铅锌。7 大地构造条件(岩浆侵入):厚的碳酸盐建造大幅度的沉降+中酸性侵入岩频繁的构造岩浆活动。显生宙的造山带构造体系是矽卡岩矿床形成的有利大地构造环境。矿床主要产于洋陆俯冲造山带、大陆边缘凹陷带及大陆内部裂谷环境,特别在地球演化晚起的中-新生代,矽卡岩型矿床较为发育。8 岩浆岩的额条件:岩浆演化过程分异出含矿溶液,是形成矽卡岩型矿床的首要条件。岩性主要为中酸性岩浆,按岩性分为两
22、个系列钙碱性系列和碱性系列。9、成矿专属性: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侵入岩。不同的矿种表现出明显的成矿专属性。Fe Cu Au: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岩 (与中酸性花岗岩有关) 。Pb Zn:花岗闪长岩、花岗岩。 (岩浆演化晚期)Wu Sn Mo 花岗岩(酸性花岗岩)课本 93 页。侵入深度:中深至浅成,中细粒至斑状结构10、岩体规模、形态:侵入体多为中小型规模 ,出露面积一般小于 50km2 ,多呈岩株、岩瘤、岩株、岩脉状等。11、侵入体时代:大多为中新生代,少数为古生代(我国东部主要为燕山期,西部主要为海西期) 。12、围岩条件: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是各类碳酸盐类地层:石灰
23、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等等。我国矽卡岩型铜矿中,围岩属于碳酸盐类岩石矿床 95%碳酸盐岩与火山岩、页岩互层时对成矿较有利。围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13、地质构造条件:构造控制含矿溶液的通道,也为成矿提供有力的空间。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围岩层理、层间破碎带及构造裂隙。褶皱构造捕虏体构造岩体凹部对成矿比较有利。14、成矿方式:接触渗滤交代作用:由中酸性侵入体分泌出来的含矿汽水溶液沿着接触带的裂隙系统渗滤并与周围的岩石发生交代。接触扩散交代作用(双交代作用):发生在两种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岩石接触带,在上升溶液的影响下,使原来两种岩石中的组分通过粒间溶液在横切接触面上发生相
24、向的扩散交代,形成矽卡岩。15、成矿过程:(5 个阶段)矽卡岩期:早期矽卡岩。晚期矽卡岩阶段氧化阶段。石英硫化物期:早期硫化物阶段晚期硫化物阶段。16、早期矽卡岩阶段的特点:以形成高温、岛状、和链状的无水硅酸盐矿物为特征,因而也称干矽卡岩阶段。17、晚期矽卡岩阶段特点:形成复杂链状的含水硅酸盐类矿物。磁铁矿大量沉淀。故又称磁铁矿阶段。18、氧化物阶段具有过渡性19、石英硫化物阶段:形成石英硫化物。20、早期硫化物阶段:铁通硫化物为主。21、晚期硫化物阶段:铅锌硫化物阶段。22、矽卡岩矿床的分类:按矿化与矽卡岩的关系:同生矿化型、继承矿化型、叠加矿化型。按矽卡岩的成分:钙矽卡岩型、镁矽卡岩型。按
25、多成因及叠加矿化关系:层控-矽卡岩性、云英岩- 矽卡岩型、斑岩-矽卡岩型。23、斑岩型矿床:凡是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与浅成或超浅成中酸性斑岩体有关的细脉侵染性矿床,通称斑岩型矿床又称“细脉侵染性矿床”24、斑岩型矿床的成矿特点:时空分布:空间上分布于环太平洋带次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和中亚-蒙古带。时间上集中分布于新生代、其次是中生代。构造背景:板块汇聚边界、岛弧、碰撞造山带等岩浆岩:与钙碱性系列喷出岩有关。控岩控矿构造:含矿斑岩体和矿床受区域断裂构造的控制,尤其是两组断裂的交汇处。矿体受岩体和矿体中的微裂隙控制。角砾岩体(筒)在一些斑岩型矿床中起重要的控矿作用。围岩岩性:较多样。致密的硅铝
26、质岩石:可作为岩体顶盖的隔挡层,有利于矿液在岩体内部和接触带成矿。活泼的碳酸盐岩:易于交代形成品味较富的脉状或似层状矿体,或在接触带附近形成矽卡岩矿体。斑岩型矿床经常与脉状或矽卡岩矿床伴生。25、围岩蚀变分级带:由岩体中心向外: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磐岩化带。矿化主要与钾化带和石英-绢云母化带关系密切,又钾化带到石英绢云母化带,硫化物总量增加,黄铜矿/黄铁矿比值减小。围岩蚀变的带状分布规律是斑岩型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26、矿石组构:矿石构造以细脉侵染状为主,由矿化中心向外依次为:侵染状细脉侵染状细脉状、脉状。27、斑岩型矿床的成因认识:矿床多位于汇聚板块的边界,与钙碱性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含矿斑岩体常与同源火山岩密切共生,在深部往往与大岩基密切相连,表明斑岩体形成于喷发环境与侵入环境过渡带深度范围内。矿床附近岩石中铜含量通常很低。S 主要来自地幔,含矿流体早期主要为岩浆水,晚期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