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生科技创新论文:科普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摘 要: 科普的实质在于提高人的科学素养,并由此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中物理教学与科普教育二者可相互发展、相互促进。 关键词: 科普教育 高中物理教学 应用价值 科普的实质在于提高人的科学素养,并由此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中课程不只为升学服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每个公民的科学素养。因此,将高中物理教学与科普教育有机整合,充分认识科普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
2、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科普知识正好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武器。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是新信息刺激的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在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引入科普知识教学,如在讲述“激光”时,介绍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激光窃听器:“它发出一束人眼察觉不到的激光,射到被窃听房内物体或汽车玻璃上,当房内或车内有人谈论军事秘密时,其物体或玻璃将随声波振动,而与此同时在反射回窃听器的激光中也含上了引起振动的声波信息,最后将反射激光束进行调解,便监听到了密谈的内容。 ”学生较感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学过程的完成,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科技素养
3、 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目的的延续,即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目的仍然侧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尽管高中物理教育已不属于义务教育,但仍属于基础教育,因此提升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仍然是高中物理课程肩负的主要责任。高中物理课程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开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新课程理念的新大纲不再把学科的完整性、严密性作为一种知识特殊知识呈现,镶嵌在特定的社会发展的背景上,鲜活的事例对学生掌握知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应试教育的功利色彩的影响,教师在讲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物理学史时往往一带而过,即使是书中已附有
4、的,也不愿稍有提及,而是把注意力完全锁定在习题教学上,认为那才是“正事”,忽略了物理学发展历史的字里行间中所蕴涵的深邃的东西。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物理学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而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式。物理学史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种科学方法超越于一般的物理习题的钥匙方法,这种科学精神实际上也就体现着一种价值取向,这些对学生培养科学精神和构建健康高尚价格有着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磁场这一章中,有这样的阅读材料:“地磁场改变宇宙射线中的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对宇宙射线起了一定的阻挡作用。 ”就此教师可以借题发挥,对此多作些介绍,让学生充分感觉 S
5、TS(科学、技术、社会) 意识,体现科学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 ,缩短物理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适时地引入科普进行高中物理教学,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加强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科学观念。此形式的教学将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提高科学素质融为一体,可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培养创新精神 中国教师新百科中学教育卷(叶澜主编) 指出,创新精神是指主动超越现实条件并以创造新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作为追求的个性心理品质。创新精神的含义不是“创新”与“精神”的简单相加,而是“创新”与“精神”丰富内涵的整合、辐射与
6、概括。概而言之,创新精神是指人在主动探寻和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的过程中或者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智能心理与非智能心理因素的优化整合,并不断进取、勇于探索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和对发现、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它是进行创新的动力,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是时代的特征,更需要我们有创新精神。因为这一时代,社会发展和进步需要的是数千万计的高素质人才,这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因此,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代世界各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是创造新精神的重要群体,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关键的、核心的方面。广泛
7、开展科普活动能够唤醒学生的创新精神。因为科普活动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可以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反映最新的科学成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好奇心,最大限度地唤醒他们的创新精神。比如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之际,我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宇宙的物质探测方面的科学问题”的科普话动,让他们实际参与,使他们对物质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好奇心,主动地去探究这些科学问题,进一步培养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创新精神。 总之,结合科普知识进行高中物理教学,不但有利于深化物理课程改革和完成物理课程目标,而且有利于高中生提高科技素质,增强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协.2005 年中国科普报告M.2005:1-12. 2程琳.从新课程改革看物理课程资源的最优化J. 学科教育 ,2004,(12). 3徐继存等.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 学科教育 ,2002,(2).